日英學者同獲2012諾貝爾醫學獎 日本已19人獲獎

2020-11-25 華商網

  山中伸彌與約翰·戈登

  中新網10月8日電綜合報導,瑞典諾貝爾獎評審團8日宣布,日本京都大學物質-細胞統合系統據點iPS細胞研究中心長山中伸彌與英國發育生物學家約翰·戈登因在細胞核重新編程研究領域的傑出貢獻,而獲得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人物簡介:

  山中伸彌,1962年出生於日本大阪府,日本醫學家,京都大學再生醫科研究所幹細胞生物系教授,大阪市立大學醫學博士(1993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心血管疾病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山中伸彌是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cell)創始人之一。2007年,他所在的研究團隊通過對小鼠的實驗,發現誘導人體表皮細胞使之具有胚胎幹細胞活動特徵的方法。此方法誘導出的幹細胞可轉變為心臟和神經細胞,為研究治療目前多種心血管絕症提供了巨大助力。這一研究成果在全世界被廣泛應用,因為其免除了使用人體胚胎提取幹細胞的倫理道德制約。

  約翰·戈登,1933年出生於英國漢普郡。1971年當選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83年進入劍橋大學動物系,擔任細胞生物學講座教授,現任職於劍橋大學戈登學院。1989年獲得以色列沃爾夫醫學獎。被譽為動物細胞全能型研究的先驅。

  由於經濟危機,諾貝爾基金會將獎金削減到每個獎項800萬瑞典克朗(120萬美元),比2001年時的1000萬瑞典克朗有所降低。

  新聞背景:近五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及其主要成就

  2011年,美國科學家布魯斯·博伊特勒、法國科學家朱爾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學家拉爾夫·斯坦曼。他們發現了免疫系統激活的關鍵原理,這使人們對人體免疫系統的認識有了革命性的改變。

  2010年,英國生理學家羅伯特·愛德華茲。他在體外受精技術領域做出的開創性貢獻。

  2009年,美國科學家伊莉莎白·布萊克本、卡蘿爾·格雷德和傑克·紹斯塔克。他們解決了一個生物學的重要課題,即染色體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是怎樣實現完全複製,同時染色體如何受到保護而不至於發生降解。

  2008年,德國科學家哈拉爾德·楚爾·豪森及兩名法國科學家弗朗索瓦絲·巴爾-西諾西和呂克·蒙塔尼。豪森發現了人乳頭狀瘤病毒(HPV),這種病毒是導致宮頸癌的罪魁禍首。巴爾-西諾西和蒙塔尼的獲獎成就則是發現了愛滋病病毒(HIV)。

  2007年,美國科學家馬裡奧·卡佩基、奧利弗·史密斯和英國科學家馬丁·埃文斯。他們的一系列突破性發現為「基因靶向」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使深入研究單個基因在動物體內的功能並提供相關藥物試驗的動物模型成為可能。

  日本已有19人獲得諾貝爾獎 其中兩人獲得醫學獎

  人民網10月8日訊據外電報導,瑞典卡洛琳斯卡醫學院8日宣布,將2012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授予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50歲)和英國劍橋大學格登研究所所長約翰·格登(79歲)。至此,已有19名日本人獲得諾貝爾獎。

  報導說,繼2010年北海道大學名譽教授鈴木章和美國普渡大學特聘教授根岸英一獲得化學獎以來,山中成為第19位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他也是自1987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利根川進以來第二位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日本人。

  報導稱,山中因研發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而為人所知。iPS細胞相關研究有望被運用於再生醫療,山中在該領域取得了日本獨創性的研究成果,開創了生命科學研究的一大潮流。山中研發出iPS細胞後經過6年就獲得了諾貝爾獎。(李葉)

相關焦點

  • 學閥意識」阻礙日本學者獲諾獎
    第二天,日本各大媒體的頭條都不約而同地「報喜」,稱山中伸彌是繼2010年的北海道大學名譽教授鈴木章、美國普渡大學特聘教授根岸英一以來的第19位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   回頭再看看中國的網絡,「為什麼日本得諾貝爾獎的人那麼多」成了熱門搜索。其實,這裡要透露的是,許多日本學者本應獲獎卻未得獎呢。
  • 日本諾貝爾獎獲獎者一覽: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翼搏教育原創」
    10月9日,日本研究員71歲的吉野彰教授因鋰電池研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他在隨後的發布會上表示「好奇是研究鋰電池的最大驅動力」。至此,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增至27位。自21世紀以來日本諾獎得主已有19人,獲物理學獎和化學獎人數最多。那麼,日本頻頻獲得諾獎的這些學者都來自哪所日本高校呢?
  • 日本已有19人獲諾貝爾獎 其中兩人獲醫學獎
    人民網10月8日訊 據外電報導,瑞典卡洛琳斯卡醫學院8日宣布,將2012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授予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50歲)和英國劍橋大學格登研究所所長約翰·格登(79歲)。至此,已有19名日本人獲得諾貝爾獎。
  • 19年19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日本是憑什麼做到的?
    令人驚訝的是,本世紀以來,算上少數後來取得美國國籍的日本科學家,近19年間,獲諾獎的日本人已有19人,相當於每年誕生一位諾獎得主。2012年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201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16年獲上海交通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 山中伸彌與格登獲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2年10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10月8日下午5點30分,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英國科學家約翰·格登(John B. Gurdon)和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獲獎,獲獎理由為「發現成熟細胞可被重組變為多能性」。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吉野彰成為第27位獲諾獎日本人
    10月9日,日本研究員、71歲的吉野彰因鋰電池研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至此,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增至27位。
  • 美國日本兩國免疫學家同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5)
    美國日本兩國免疫學家同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5) "← →"翻頁 當地時間10月1日中午
  • 外電:日本與英國科學家獲諾貝爾醫學獎
    山中伸彌約翰·格登中新網10月8日電 據外電報導,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與英國科學家約翰•格登(John Gurdon) 獲得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山中伸彌簡介:山中伸彌,1962年出生於日本大阪府,日本醫學家,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cell)創始人之一。京都大學再生醫 科研究所幹細胞生物系教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心血管疾病研究所高級研究員。2012年,山中伸彌與英國發展生物學家約翰—戈登一同獲得諾貝爾生理或 醫學獎。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名單公布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10月5日電 (董寒陽 甘甜)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作為最具權威的醫學獎項之一,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研究成果,深刻影響著社會發展,也一次次見證了人類對各類疾病的不懈戰鬥,對生命奧秘的不息探索。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公布,三位科學家因發現C肝病毒獲獎
    Rice蓋棺定論,證明僅C肝病毒就能引起肝炎;獎項公布時間(北京時間):生理學或醫學獎:10月5日17:30 ;物理學獎:10月6日17:45;化學獎:10月7日17:45;文學獎:10月8日19:00;和平獎:10月9日17:00;
  • 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美日兩名科學家獲獎
    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美日兩名科學家獲獎 2018-綜合消息:瑞典卡羅琳醫學院10月1日宣布,來自美國和日本的兩名科學家因在癌症治療方面的貢獻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他們發現了C肝病毒
    遺憾的是,愛德華茲當時已85歲高齡,因身體原因,未能發表獲獎感言。另一名曾參與研究的英國醫生斯特普託則在1988年去世。而諾貝爾基金會規定,諾獎不能授予已去世的人。當地時間10月1日中午11時30分,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以及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表彰他們發現了抑制負免疫調節的癌症療法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他們發現了C肝病毒!
    遺憾的是,愛德華茲當時已85歲高齡,因身體原因,未能發表獲獎感言。另一名曾參與研究的英國醫生斯特普託則在1988年去世。而諾貝爾基金會規定,諾獎不能授予已去世的人。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包括美國醫學家凱林在內三名科學家獲獎。凱林致力研究p53等抑癌基因在癌症發展中的作用。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他們發現了C肝病毒!
    遺憾的是,愛德華茲當時已85歲高齡,因身體原因,未能發表獲獎感言。另一名曾參與研究的英國醫生斯特普託則在1988年去世。而諾貝爾基金會規定,諾獎不能授予已去世的人。 當地時間10月1日中午11時30分,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以及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今晚就要出爐啦!快看看過去10年來的獲獎人
    10月5日17:30左右公布。根據iNature編輯部統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1901年至2020年期間總共頒發了110次,有219位獲獎者。經過統計,僅僅有12位女性獲獎;僅授予1人的,共出現了39次;授予2人的,共出現了33次;授予3人的,共出現了38次。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百年獎項,記錄對抗傳染病的「戰鬥...
    遺憾的是,愛德華茲當時已85歲高齡,因身體原因,未能發表獲獎感言。另一名曾參與研究的英國醫生斯特普託則在1988年去世。而諾貝爾基金會規定,諾獎不能授予已去世的人。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包括美國醫學家凱林在內三名科學家獲獎。凱林致力研究p53等抑癌基因在癌症發展中的作用。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盤點近10年得主及成就
    中新網10月5日電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5日,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米歇爾·霍頓(Michael Houghton)和查爾斯·瑞斯(Charles M.
  • 截至2020年已有117人獲諾貝爾文學獎,華人作家2人獲獎
    根據遺囑,諾貝爾的遺產將用於建立一系列獎項,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諾貝爾文學獎旨在獎勵在文學領域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之最佳作品者。文學獎是頒給在文學方面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該獎項由瑞典學院從1901年起頒發,截至2020年,已有117人獲此殊榮。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百年獎項,記錄對抗傳染病的「戰鬥史」
    遺憾的是,愛德華茲當時已85歲高齡,因身體原因,未能發表獲獎感言。另一名曾參與研究的英國醫生斯特普託則在1988年去世。而諾貝爾基金會規定,諾獎不能授予已去世的人。經過50年的爭議與考驗,這位曾經的「差生」終於在2012年獲得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的肯定。「數」說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頒發了110次,累計219人獲獎。該獎項的得主中,12人為女性。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弗洛伊德32次提名未獲獎
    日電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5日揭曉,該獎項至今已頒發了一個多世紀。兩對「夫妻檔」:除了「父子兵」,在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歷史上,還曾有兩對「夫妻檔」共同獲獎:美國科學家卡爾·科裡、格蒂·科裡夫婦因發現糖代謝中的酶促反應而獲1947年生理學或醫學獎;2014年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的挪威科學家梅-布裡特·莫澤和愛德華·莫澤也是夫妻。「三分天下」:按照諾貝爾基金會的規定,諾貝爾獎的某一獎項可以同時授予兩項成就以及最多三位獲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