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前,日本稱50年得30個諾貝爾獎,如今一看,不得不說日本厲害

2020-12-05 騰訊網

諾貝爾獎可能是世界範圍內最廣為人知、也被視為最重要的獎項,19年前,日本曾提出一個50+30的計劃,50年之內要拿下30個諾貝爾獎。這個話在當時被很多人認為是吹牛,包括一些日本學者也認為不現實:做科研應該腳踏實地,不應該放大話。

為啥學界會出現反對的聲音呢?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就在提出這個諾獎計劃之前,日本的考古界曾經鬧出了急於求成的笑話,一個叫藤村新一的考古巨騙20年來參與發掘了178處遺址,通過「石器年代測定」將日本的歷史往前推進了70萬年。

結果,2000年藤村新一將石器埋入考古場地、冒充古物的畫面被拍到,其參與發掘的遺址多處造假事件也被曝光,日本的石器年代考古倒退回3萬年前,這一事件震撼了學界,讓許多學者開始反思科研學術的浮華之風。

當50+30計劃被提出時,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就不贊同,他認為這個計劃「很沒腦子」。那麼如今,日本的諾獎計劃到底實現得怎麼樣了呢?值得一提的是,野依良治本人2001年便因為手性觸媒之不對稱合成研究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算是給50年計劃開了個好頭。

19年過去了,日本的「50+30計劃」已完成過半,據統計,日本學者(含日裔)從2001年起至今已經有18人獲諾獎,平均算下來基本一年一個,速度可說非常驚人,進入21世紀之後,自然科學三大獎項中日本取得的成績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

如果照這樣發展下去的話,不得不承認日本當年的「50+30計劃」並非吹牛,還是非常有可能實現的!就以21世紀日本斬獲最多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舉例,從2002年的小柴昌俊,到2015年的梶田隆章,期間共有8名日籍或日裔學者榮獲這項物理界殊榮。

要問為什麼日本能實現誓言?日本對科研的重視人所共知,光2005年到2015年之間,日本科研經費就平均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3%,諾貝爾的自然科學獎有滯後性,但日本科學家能夠獲得足夠尊重、能夠擁有極高的社會地位,能夠長期專注於研究,厚積薄發;

日本有個「超級神岡探測器」(大型中微子探測器),1983年便已經建成,其初期投入和後期維持都需要大量的經費,雖然普通人不明白它是個啥,對於上億美元的投入也沒有太明確的概念,但基於這方面的科學研究,日本才有了2002年和201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本來還應該有一個,但項目負責人去世了,遺憾錯過。

很多獲得諾獎的日本學者都表示:自己取得的成就離不開科研經費支持。幾十年前日本便開始打造適合諾獎級研究的科研環境,不少21世紀獲得諾獎的研究都是在上個世紀8、90年代就完成了,比如2014年日本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赤崎勇、天野浩等人對「藍色發光二極體」的研究。

用赤崎勇的話來說,搞研究應該做自己想做的,而不是「流行什麼做什麼」。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的發展,科研投入也在逐年增強,2015年數據顯示,我國國際科技論文數量連續七年居世界第2位;而2015年女藥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也是給國內的科研開了好頭,未來可期。

常言「科學無國界」,就像屠呦呦發現青蒿素挽救人類生命、做出巨大貢獻一樣,其他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其研究成果也可能在未來大放異彩,惠及全人類,這就是科學的力量,也是科學的魅力,無論日本還是中國都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懈努力著,筆者也衷心希望,科學能夠讓人類的未來更加光明。

相關焦點

  • 2001年,日本稱在50年內,拿遍30個諾貝爾獎,如今拿下了多少個?
    今天我們要說的一個典型案例就是在2001年,日本就給自己的國家立下了一個目標,就是要在50年之內拿下30跟諾貝爾獎,如今拿下了多少個了呢? 年的時間裡面,日本收穫30多個諾貝爾獎。
  • 19年得19個諾貝爾獎,日本教育真的厲害?背後原因並不簡單
    消息傳回國內,不少人便對今年的諾獎提名期待了起來,視線也不由得轉向了我們的競爭對手——日本。於是,有人「驚訝」地發現:進入新世紀以來,日本19年得了19個諾貝爾獎,不得了!然後開始發文——我們要向日本學習教育理念,學習工匠精神云云。事實真的這麼簡單嗎?
  • 日本口出狂言,50年內要拿下30個諾貝爾獎,結果呢?
    對於科技的發展,幾乎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科技發展計劃,比如日本瘋狂的諾貝爾獎科學計劃:「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結果如何呢?諾貝爾獎章日本口出狂言:50年內要拿下30個諾貝達獎19年前的2001年,日本政府為了振興科技創新,實現科技強國夢想,提出了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其中確定了一項瘋狂的目標:「今後50年內拿下30個諾貝爾獎
  • 日本19年獲得19個諾貝爾獎,原因在哪?
    日本19年獲得19個諾貝爾獎,原因在哪?今年日本又獲得了一個諾貝爾化學獎,是日本科學吉野彰在鋰離子電池方面的貢獻。日本此次獲獎與去年一樣更引起了民眾的關注。人們再次看到,這次獲獎已經是日本19年第19位獲獎者。一年一個,不得不令人羨慕嫉妒恨。
  • 日本曾誇下海口,50年拿30個諾貝爾獎,如今18年過去,情況如何?
    諾貝爾獎,是如今全球最權威的國際獎項之一,一般是用來獎勵在各個領域對人類做出突出貢獻的人,目前諾貝爾獎有6個領域,分別是諾貝爾化學獎截止到2019年,諾貝爾獎共授予了919位個人和24個團體,對個各個國家而言,拿到諾貝爾獎的數量,也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日本作為一個發達國家,在科學教育等領域也投入很大,他們對諾貝爾獎也非常執著,曾經放下豪言,要在50年內拿到30個諾貝爾獎,如今18年過去了,他們是否能實現自己的諾言?
  • 日本19年拿19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的基礎教育,值得我們深思
    諾貝爾獎被譽為世界上所有頒獎領域中,最負盛名的獎項。授予「為人類帶來最大利益的人」。自1901年以來就頒發了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與和平獎;自1968年以來,開始授予經濟科學獎。中國有莫言、屠呦呦獲得過諾貝爾獎。
  • 日本19年拿19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的基礎教育,值得我們深思
    諾貝爾獎被譽為世界上所有頒獎領域中,最負盛名的獎項。授予「為人類帶來最大利益的人」。自1901年以來就頒發了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與和平獎;自1968年以來,開始授予經濟科學獎。2012年10月11日,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15年10月5日,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化領域尚無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
  • 2019年再拿一個諾貝爾獎,日本離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還有多遠?
    時間回到本世紀之初,2001年3月,日本政府出臺了「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該計劃雄心勃勃地表示:日本要在「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此項科學技術基本計劃一經發布,便首先在日本國內掀起軒然大波,整個日本輿論基本上一邊倒,認為「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不太可能。
  • 19年19個諾貝爾獎!我們的教育與日本相比,真的輸在了起跑線上
    日本曾口出狂言: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2001年3月,日本政府出臺了「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該計劃明確表示日本要在50年內拿到30個諾貝爾獎。該計劃一經發布,就引起了日本和國際媒體的關注,引發了不小的爭議,質疑日本是蚍蜉撼大樹。
  • 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日本科學為何「井噴」?
    2005年至今,吉野教授擔任旭化成工業株式會社吉野研究室室長。 此前,日本曾於2000年至2002年連續三年摘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桂冠。這次,日本又摘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桂冠。 日本在邁入21世紀的最初20年裡,平均每年獲得1枚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獎牌,將過去的諾貝爾獎強國——英國、德國、法國遠遠甩在身後,令國際社會驚嘆不已。
  • 諾貝爾獎日本19個,中國2個,差距到底在哪?
    21世紀以來日本已有19人獲得諾貝爾獎,平均每年一位。獲物理學獎和化學獎人數最多,共19人,日本提出本世紀 50 年要拿 30 個諾貝爾獎,如今已完成大半。中國有莫言、屠呦呦獲得過諾貝爾獎。2012年10月11日,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19年19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日本是憑什麼做到的?
    ,今年不再舉行傳統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頒獎儀式改為線上舉行。從1901年至今,諾貝爾獎已有近120年的歷史,累計頒發597次,共有919位個人和24個組織獲得過諾貝爾獎。在這其中,日本的諾獎得主是一個不得不說的群體。
  • 放出狂言50年要拿30個諾獎的日本,如今怎麼樣了?
    2001年3月,日本政府出臺了「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該計劃雄心勃勃地表示:日本要在「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 此項科學技術基本計劃發布後引發巨大爭議,國外主流媒體以「日本政府口出狂言: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為標題,表達對日本這一諾獎計劃的質疑。 即便是在日本國內,該計劃也引發軒然大波,日本國內輿論一邊倒的認為「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不太可能。
  • 日本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盤點日本27位諾獎得主
    【#日本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吉野彰獲獎後現身,盤點#日本27位諾獎得主#】10月9日,日本研究員、71歲的吉野彰因鋰電池研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他在隨後的發布會上表示「好奇是研究鋰電池的最大驅動力」。至此,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增至27位。
  • 19年19個諾貝爾獎,讓我們來看看日本教育福利
    100多年前,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立下遺囑,設立諾貝爾獎。從1901年至今,諾貝爾獎已有近120年的歷史,累計頒發597次,共有919位個人和24個組織獲得過諾貝爾獎。在這其中,日本的諾獎得主是一個不得不說的群體。
  • 20年19個諾貝爾獎!從日本「井噴式」獲獎看中國未來科研成果
    ,日本一共產生了19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其中17名為日本籍。如此豐碩的成果堪稱奇蹟,這也使得日本在亞洲地區諾獎獲得者數量遙遙領先。就連日本在2001年提出將在50年中獲得30個諾貝爾獎的「狂妄之言」,如今看來,將很有可能可以實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回顧日本諾獎獲得前後,或許能帶給我們一點啟發。
  • 吉野彰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9年19個諾貝爾獎,日本到底憑什麼?
    10月9日晚上18點45分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John B. Goodenough,M. Stanley Whittingham 和日本的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們在研究鋰離子電池方面做出的卓越貢獻。
  • 日本諾貝爾獎獲獎者一覽: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翼搏教育原創」
    到今年為止,日本是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亞洲國家,並且日本絕大部分的獲獎者均出身於七所舊帝國大學或學術研究懇談會(RU11)的成員高校。京都大學、東京大學和名古屋大學是迄今為止日本乃至亞洲誕生最多諾獎得主的高校。
  • 日本人十九年,得了19個諾貝爾獎,都是哪些人和哪些領域?
    2001年,日本宣布要力爭在50年內出30位諾貝爾科學獎得主當時被批為「口出狂言」!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又一次頒發給日本人。 日本 十九年,19個諾貝爾獎得主。
  • 我們目前用的這些東西,竟都是日本人發明的!「可怕」的日本人
    汽車導航如今汽車導航,已經成為汽車的標配之一。世界上第一臺導航系統在1981年誕生,而發明這套系統的正是日本本田。不過當時的導航系統還是比較簡單。於是在他的帶領下開始自動檢票機的研製,1967年3月世界上第一臺自動檢票機在日本誕生。電飯鍋世界上第一臺電飯鍋,是由日本人井深大的東京通訊工程公司發明於上世紀50年代。一開始的電飯鍋設計很簡單,通過一個按鍵進行操作,鍋膽則是採用鋁材質。電飯鍋的發明縮減了很多家庭的煮飯時間,如今已經成為日常家用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