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憑什麼每年一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媽媽的4條家規,值得借鑑

2020-12-02 小青育兒世界

提到諾貝爾獎,在我們的印象獲得過的人屈指可數,屠呦呦、莫言、楊振寧……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拿到諾貝爾獎的人數遠遠沒有日本多。在2000年後,我國獲得諾貝爾獎的只有兩人,其中拿到自然科學獎的只有兩位。

然而在2000-2020的20年間,日本先後已經有19人獲得了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獲得數量的差距,明顯體現了兩國之間的人才差距。這其中的差距也讓我們反思,日本教育有什麼厲害之處?憑什麼能讓日本每年都可以拿到一個諾貝獎呢?

其實仔細研究就能發現,日本的家庭教育和我國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區別。

日本媽媽重視提升孩子的能力,在孩子1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立規矩了,具體有以下4個。

抗挫折教育從幼兒園抓起

在電視上看到一個日本幼兒園舉行畢業禮,一個名叫「凌」的小男孩平時就不擅長體育運動,在遇到跳馬這項活動時,不管凌怎麼嘗試都跳不過去。就在凌即將放棄的時候,旁邊的老師鼓勵他再試一次,還讓臺下觀看的小朋友上來給他加油打氣。

在眾多小朋友的鼓勵之下,凌鼓起勇氣又嘗試一次。這一次凌成功地跳了過去,老師和同學們都在為他歡呼。「遇事不輕易放棄」是日本媽媽和老師從小教育孩子的重點,孩子敢於面對失敗,才能勇於解決問題,更不會因為一點小事被打倒。

不管是公主還是平民,都要自己整理書包

在日本,不管多小的孩子都需要自己整理書包、背書包,從來沒看過哪個家長會幫孩子拿。從幼兒園到初中生,上到皇親國戚下到普通人群,整理書包從來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在孩子收拾書包時,無論孩子有什麼偏差,家長都只是在一旁看著,從來不會幹涉孩子。

這也是為什麼日本孩子的獨立能力一般都很強。

重視閱讀習慣的養成

在日本媽媽的心中,孩子的閱讀能力等同於孩子的學習能力。在孩子1歲左右可以能聽懂大人說的大部分話,能稍微聽懂故事時,日本媽媽就會拿出繪本故事讀給孩子聽。她們認為孩子閱讀能力強,會提升相應的學習能力。

同時也能為孩子增加詞彙量,開闊孩子的視野和眼界,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幫助。

科學教育備受關注

要說哪項教育最受日本重視?科學教育一定排在第一名。日本曾經立下50年內拿下30個諾貝爾獎的目標,自此便開始全民科學教育。科學教材、科學綜藝節目、科學雜誌等等隨處可見。

日本還為群眾製作了很多可以參賽、評分的綜藝節目。比如最經典的《超級變變變》。

用千奇百怪的想法體現自己的創意,是日本頗受好評的科普教育節目。這個節目通俗易懂地向孩子們解釋了難以理解的科學知識,甚至讓孩子切身實際地體會。不僅提升孩子對科學的興趣,同時教育也增加了趣味性和多樣性。

在這樣的科普教育上,每一個日本孩子的科學能力都很強。日本家長對孩子科學教育的重視也給我們中國家長一些啟示。科學能力強的孩子能用更科學、靈活的思維去看世界,對孩子的創造力和探索能力培養有很大好處,因此我推薦適合5-7歲孩子閱讀的科普教育書《第一次遇見科學》

作為兒童科普教育啟蒙圖書,與現代孩子所學的科學課內容相配合,包含了地質科學、生物科學、建造科學『、海洋科學4大科學領域,每個主題分為不同獨立的科學主題,共有96個。幫助孩子認識自己、認識世界。

這套科普書由美國國家地理學習公司與十萬個為什麼少兒社共同打造,書中的圖片全部來自於美國國家地理學習公司,在最接近原始環境和野生動物的情況下拍攝,致力於給孩子最真實的世界,給孩子身臨其境的感覺,開闊孩子的視野和眼界。

我是小青媽媽母嬰培訓師,也是擁有兩個寶寶的媽媽,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希望我的一點經驗和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日本19年拿19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的基礎教育,值得我們深思
    理化領域尚無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而日本據統計,諾貝爾獎共有27位,自進入21世紀以來,日本已經有19人獲得了諾貝爾獎,平均每年一個的節奏,並且都是物理學獎和化學獎。日本還揚言要50年內拿到30個諾貝爾獎,如今已經完成了目標的一大半。
  • 日本19年拿19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的基礎教育,值得我們深思
    ,平均每年一個的節奏,並且都是物理學獎和化學獎。,這其中的懸殊值得我們反思,日本的教育有什麼厲害之處?憑什麼每年拿一個諾貝爾獎。仔細研究可以發現,日本對於孩子的基礎教育與我們有很大的差別。2.日本媽媽抗挫折能力從幼兒抓起,而我們盡力保護孩子不受委屈。3.日本媽媽注意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而我們的孩子在玩手機。4.日本媽媽更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而我們越來越多的媽寶出現了。
  • 日本憑啥一年一個諾貝爾?日本媽媽立的5條家規,或許能給你答案
    我曾在一篇報導上看到過這樣一則新聞:「日本政府提出一個規劃,準備在未來50年要拿到至少30次諾貝爾獎」。如今看來這個目標估計能輕鬆實現。然而,我們在羨慕日本年年獲得獎項的同時,在思考一下為什麼中國的國土資源比日本大,人口比日本多,在單單一個獎項上能敗於日本呢?
  • 為什麼日本年均一個諾貝爾獎?了解日本寶媽的4條家規,就知道了
    從兩千年到現在,日本這個國家已經先後有將近二十個人,獲得了諾貝爾獎。而咱們國家獲得諾貝爾獎的卻非常少,基本上都是華裔獲獎,咱們從這件事兒去分析,到底是什麼拉開了咱們和日本的距離呢?其實從教育方面,就有很明顯的體現,我們要多學習他們的優點,才能更好的進步。
  • 日本每年幾乎都有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日本小學的教育方式值得學習
    諾貝爾獎,簡單來說是給一些在某個領域有傑出貢獻的人的獎勵。一個國家諾貝獎的多少,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國家在某個領域是否有突出成就以及整體的科研教育水平。他們兩人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我國的人民可謂是連著開心了好幾天,畢竟太稀少了。鄰國日本獲得了諾貝爾獎。這是因為自1901年設立諾貝爾獎以來,日本幾乎每年都獲得諾貝爾獎。換句話說,日本幾乎每年都獲得諾貝爾獎。優勢在哪裡?看一下小學教育。日本的教育理念始終遙遙領先,而小學的教育理念則更加獨特。
  • 2000年以後,日本每年一個諾貝爾獎,他們憑什麼這麼牛?
    諾貝爾獎是當今科學界最高成就,如今在諾貝爾獎上面有個恐怖的國家存在,那就是日本,2000年開始,日本每年都有人獲得諾貝爾獎!截止2019年為止,已有27位日本人獲得諾貝爾獎,其中包括兩名美籍日本人。日本曾在2001年提出一項計劃,50年內要有30個人獲得諾貝爾獎,如今已實現了大半,日本的科學領域在將來,或許存在著更為「井噴」的現象。在最近《最強大腦》節目中,日本9歲少年辻窪凜音獲得世界冠軍,她以超心算5倍的速度完成挑戰,令全球觀眾驚嘆不已。要知道日本的數學,是學自中國的,中國在數學領域,是日本當之無愧的老師。
  • 一年一個諾貝爾,日本憑什麼?看到日本的「科普教育」,我明白了
    諾貝爾獎從1895年設立以來,一直是被視為所有頒獎領域最重要、最具權威性的獎項。諾貝爾獎多麼有含金量?可以說一個國家得到的諾貝爾獎多少,象徵著這個國家有多麼強大。對於中國而言,真正屬於我們中國人的諾貝爾獎,近幾年只有屠呦呦和莫言兩個人獲得。
  • 日本最近20年拿了19個諾獎!日本人給孩子這樣的硬核教育值得學習
    Allison 和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因發現抑制負向免疫調節的新型癌症療法而獲得此獎獲得該獎項。至今,進入新世紀以來已有18名日本人獲得諾貝爾獎,距離日本2001年提出的「50年30個諾貝爾獎」的計劃,已經實現了一大半。
  • 19年19個諾貝爾獎,讓我們來看看日本教育福利
    100多年前,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立下遺囑,設立諾貝爾獎。從1901年至今,諾貝爾獎已有近120年的歷史,累計頒發597次,共有919位個人和24個組織獲得過諾貝爾獎。在這其中,日本的諾獎得主是一個不得不說的群體。
  • 為何說日本再難延續每年一個諾貝爾獎的輝煌?專家回答一針見血
    諾貝爾獎,被普遍認為是全球所有頒獎領域內的最高水準,其獲獎人數成為一個國家科技水平的象徵之一。日本曾在2001年放出豪言:「要在50年內拿下30個諾貝爾獎」。要知道當時日本的諾貝爾獲得者只有9位,因此外界一致認為日本是痴人說夢。但是,日本用實力證明了自己有這個實力。
  • 一年一個諾貝爾,日本憑什麼?
    其中引人注意的是,吉野彰也藉此成為了日本19年來的第19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成功保持了日本平均一年一位諾貝爾的記錄。近年來,日本在諾貝爾獎爭奪中「大出風頭」,這一切需要追溯到19年前,日本政府的一項重要決策。
  • 太可怕,日本人的反向思維助力其5030諾貝爾獎計劃將取得成功
    2001年提出了50年獲得30個諾貝爾獎的計劃。截至2019年,日本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為19人,僅次於美國。這是一年一個諾獎的節奏,實現50年獲得30個諾貝爾獎的計劃已無懸念。日本是一個比中國省還小的國家,能實現這麼宏大的目標,有以下幾點經驗可供我們參考。第一,非常重視基礎教育。他們的辦學標準是嚴格統一的。
  • 19年19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日本是憑什麼做到的?
    從1901年至今,諾貝爾獎已有近120年的歷史,累計頒發597次,共有919位個人和24個組織獲得過諾貝爾獎。在這其中,日本的諾獎得主是一個不得不說的群體。,獲得了2019諾貝爾化學獎,而他由此成為第27位獲得自然科學類諾貝爾獎的日本科學家。
  • 吉野彰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9年19個諾貝爾獎,日本到底憑什麼?
    為什麼說日本創造了諾貝爾獎的驚人紀錄,而不是美國?在諾貝爾獎得獎國家裡,美國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大贏家。截止2019年今日為止,美國人共獲得了277枚諾貝爾獎,但是在美國獲諾獎的人裡,移民就佔據了半壁江山。
  • 「諾獎荒」讓平均一年拿一個諾貝爾獎的日本不淡定了……
    也就是說,自2001年以來,日本平均一年就拿下一個諾獎。於是,不少人認為日本在諾獎上取得的驚人成績或多或少與一項計劃有關,這就是日本的「諾貝爾獎計劃」。2001年3月,日本內閣制定、通過了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
  • 歐巴馬給孩子定下9條規矩,與窮養和富養無關,值得中國父母借鑑
    案例 學者丁琳講過一個故事。 丁琳在家裡接待一位美國朋友和她的女兒。女孩上小學二年級,正處於酷愛糖果的年齡,她在吃了一顆糖果之後,還想再吃一顆。 於是,女孩問自己的媽媽,能不能再吃一顆糖果?媽媽很堅定地回答,「不可以。」女孩坦然接受,沒有再吃糖果。
  • 日本那些任性的諾貝爾獎得主
    這些年日本拿了不少諾貝爾獎,包括加入了美國國籍的兩位在內,日本人已經有了25名諾獎得主,而且獲獎的工作全是在日本國內進行的。2013年開始連續三年都獲獎,這個醫學生理學獎也已經是第四回了,結果到現在搞得弄來了諾貝爾獎也就是一個新聞,但不是什麼大新聞的古怪局面。
  • 日本諾貝爾獎成功的模式可以複製嗎?
    在亞洲地區,日本不是唯一的發達國家,不過在諾貝爾獎獲獎次數上,日本的地位卻無人能及。在過去的20年,也就是從2000年至2019年,日本總共19次獲得諾貝爾獎,平均每年拿一個,創造了一個東方奇蹟。相比之下,韓國至今只獲得一次諾貝爾和平獎,中國也僅有兩人獲得諾貝爾獎。
  • 日本教育福利怎麼樣呢?
    100多年前,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立下遺囑,設立諾貝爾獎。從1901年至今,諾貝爾獎已有近120年的歷史,累計頒發597次,共有919位個人和24個組織獲得過諾貝爾獎。在這其中,日本的諾獎得主是一個不得不說的群體。本世紀以來,算上少數後來取得美國國籍的日本科學家,近19年間,獲諾獎的日本人已有19人,相當於每年誕生一位諾獎得主。
  • 日本超越中國成為世界數學強國!一年一個諾貝爾,日本憑什麼?
    眾所周知,日本人的數學,是跟中國人學的。日本的數學是從中國引進的,也就是中國是日本的老師。這其中的奧秘還得從咱們中國的一本數學奇書《算法統宗》來說起呢,當時,一個日本老師在我國留學,看到了《算法統宗》這本書,看完以後,很是驚奇,他們日本當時的水平是很落後的。便想著潛心專研這書本的內容,以後回去日本揚眉吐氣。至此《算法統宗》傳入日本,日本數學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