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憑啥一年一個諾貝爾?日本媽媽立的5條家規,或許能給你答案

2020-12-06 80後寶媽芳芳

日本雖然地域狹小,僅僅是個島國,但是經濟實力卻排在世界前茅,人才方面更是如此,根據不完全統計,日本19年獲得了19個諾貝爾獎項,平均下來一年一個;而中國,到目前為止,只有個位數

我曾在一篇報導上看到過這樣一則新聞:「日本政府提出一個規劃,準備在未來50年要拿到至少30次諾貝爾獎」。如今看來這個目標估計能輕鬆實現。然而,我們在羨慕日本年年獲得獎項的同時,在思考一下為什麼中國的國土資源比日本大,人口比日本多,在單單一個獎項上能敗於日本呢?

因為最早日本注重了科研發展,所以才有了這樣的成績,但是在近幾年,日本卻大力發展對兒童的教育,這一項內容對於日本的未來發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而中國的教育與日本的教育不同的地方在於:中國的應試教育,是要求學生在以」衝關「為模式,一次一次攻克考試。

日本的個性化教育在於學生的一個親自體驗,例如」去親自養一隻小動物,並且要求學生多去參加戶外實踐活動,在學生幼年時接觸大自然,從而萌生出最天真的對某件事情的探究興趣和欲望。在興趣愛好的推動下,保持著自己的求知慾。下面是來自一位日本媽媽給孩子立的5條家規,看完你或許能明白為啥日本能一年拿一個諾貝爾!

日本憑啥一年一個諾貝爾?日本媽媽立的5條家規,或許能給你答案

1、不跟別人計較,不做攀比

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不要去跟別人互相攀比,每個人生來都是與眾不同的,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舞臺,所以一個人的一生才會是五彩斑斕,並且豐富而有趣的。

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互相的盲目攀比只會讓自己變得更加自卑,沒有一點好處,就像是世界上沒有相同的雪花,人亦是如此,每個人身上都有屬於自己的閃耀點,而自己要做的是去學習別人的優點,而不是去盲目的攀比。

2、不能說謊話,做一個誠實的人

某兒童學家長期做統計得出的結論:「無論任何性別,國籍的前提下,有30%的2歲小孩子會說謊話,3歲小孩子佔比到百分之50%,而四歲孩子的說謊率佔比到80%

生而為人,最最重要的就是誠信以及道德,」誠實守信「是每個人不可或缺的一個性格品質,這是人格發源的起點。在教會孩子誠實守信的同時,也教會了他如何坦然面對,能夠直視自己的錯誤,了解他人的優點。

做錯了事情並不可怕,只要勇敢地指出來,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不說謊話!但同時,需要家長的一個包容心態,不能因為孩子的一個錯誤就對孩子施行過分的」打是親,罵是愛「政策,在看孩子犯錯誤大小的同時,告知如何進行改正並且保證下次不會犯相同的錯誤,要讓孩子只要犯錯了並不可怕,只要誠實表達出來,並且加以改正以及預防,他會做到更好。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氣成自然」,簡單意思就是小時候的習慣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所以,如果想讓孩子更好成長,就應該讓孩子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應該做的,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不可以做的,形成一個良好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

3、不給其他人添麻煩,要懂禮貌

見到認識的人打招呼問好,這是最基本的禮儀基礎,收到了別人的幫助或者恩惠,最起碼要表示口頭上的感謝,如果給別人添加了麻煩或者做錯了事情,一定要當場賠禮道歉。

這是在當今生活中顯而易見的,尤其在日本,他們非常注重個人的空間,保證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距離感,懂得將心比心,儘可能不給另一個人製造麻煩,帶來不好的影響;就單拿這次新冠疫情來說,疫情爆發開始,日本政府雖然沒有進行強制性的管控,但是在短的時間內,日本的國民都非常自覺的,主動戴起了口罩。

教會孩子不給別人添麻煩,懂禮貌,也是在教會一個孩子的自立能力,在不麻煩別人的前提下,要自己進行思考,解決問題。

4、學會如何保護自己,要會反抗

同時要懂得如何反抗,校園霸凌事件在任何一個國家,一個地方都有,如果自己的孩子是霸凌的主謀,則會表現出一個家長對孩子的不關心,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人人厭惡的孩子。可是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成為了霸凌事件的被欺負一方,那麼就應該引導孩子,通過正確的途徑,使用正確的方式,對欺負自己的人進行反擊。

一些孩子比較膽小,因為自己的懦弱,在被其他人欺負時,選擇了隱忍,但是長此以往,這可能會導致孩子心理懦弱,膽怯,怕人,更有甚可能在心底裡結出仇恨的萌芽,導致孩子產生暴力傾向,從而走上了不歸路。

日本家長教育中有一個共識,就是在遇到校園霸凌時,一味地求饒或者盲目呼救是沒有任何用處的,要學會如何反抗,學會自救才是王道。

5、培養孩子閱讀習慣

學會閱讀,這是最基礎的一門學科,學會閱讀,可以讓孩子靜下心來去做一件事情,學會閱讀,可以讓孩子豐富自己的知識。

某著名哲學家曾經說過:」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

如果你有幸去過日本旅遊,一定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日本人無論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讀起書來!這個習慣,是他們從小培養起來的,但是同比相對於中國的人來說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原因大致有兩點:一是從小沒有形成一個讀書的好習慣,二是沒有一個合適的環境來進行閱讀。所以要趁孩子年齡小、記憶力最好的時候一定要去大量閱讀書籍。

尤其是抓住孩子閱讀敏感期,第一個敏感期是孩子3歲左右,會對書本感興趣,但由於不認識字,所以會喜歡家長給孩子講故事。第二個階段5歲左右,這個時候孩子已經能自己看一些圖畫、繪本,這就是早期閱讀,這個階段如果每天都能讀書,孩子很容易形成伴隨終生的閱讀習慣!

所以3-6歲這個階段,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多準備一些繪本,敏敏平時比較喜歡給孩子選擇行為管理、情緒控制、性格培養這類的繪本,在培養閱讀習慣的同時,還能培養孩子的好行為、好性格!《我要做個好孩子》系列很不錯!

這套書一共有12冊,包括《我愛學習》、《認真的寶寶》、《健康的寶寶》、《會說致謝話》、《聽話的寶寶》、《會說致歉的話》、《知錯我就改》、《我會保護我自己》、《我愛我家》、《不挑食的寶寶》、《任性的寶寶》、《安全早預防》。

相關焦點

  • 日本憑什麼每年一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媽媽的4條家規,值得借鑑
    這其中的差距也讓我們反思,日本教育有什麼厲害之處?憑什麼能讓日本每年都可以拿到一個諾貝獎呢?其實仔細研究就能發現,日本的家庭教育和我國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區別。日本媽媽重視提升孩子的能力,在孩子1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立規矩了,具體有以下4個。
  • 一年一個諾貝爾,日本憑什麼?看到日本的「科普教育」,我明白了
    一年一個諾貝爾,日本憑什麼? 日本之所以能保持平均一年一個諾貝爾的記錄,源於20年前日本政府一個非常大膽的決策——「科技計劃」:在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在政府提出這個決策後,還受到了同年剛拿到諾貝爾化學獎野依良治的嘲笑,因為在過去的100年裡,日本只出了9位諾貝爾獎得主。
  • 一年一個諾貝爾,日本憑什麼?
    10月9日,當地上午11:45(北京時間下午5:45),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約翰·B·古迪納夫、英國化學家M·斯坦利·威廷漢、以及日本科學家吉野彰,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方面的貢獻。
  • 日本超越中國成為世界數學強國!一年一個諾貝爾,日本憑什麼?
    你知道嗎?現在日本的數學已經超越了中國,不僅如此其諾貝爾獲獎者數量更是在全球中數一數二。其中引人注意的是,日本保持了平均一年一位諾貝爾的記錄。被稱為數學界的菲爾茲獎(每四年頒獎一次),日本更是排名第五,中國落敗。而且在《最強大腦》節目中,9歲的辻漥凜音以超出5倍的心算速度「碾碎」 各國對手,贏得世界冠軍。
  • 為什麼日本年均一個諾貝爾獎?了解日本寶媽的4條家規,就知道了
    從兩千年到現在,日本這個國家已經先後有將近二十個人,獲得了諾貝爾獎。而咱們國家獲得諾貝爾獎的卻非常少,基本上都是華裔獲獎,咱們從這件事兒去分析,到底是什麼拉開了咱們和日本的距離呢?其實從教育方面,就有很明顯的體現,我們要多學習他們的優點,才能更好的進步。
  • 一年一個諾貝爾大獎!日本厚積薄發?中國有望獲文學獎!
    當如今我們一直在討論,房價,房貸,負利率之類的時候,日本又一次摘下了一枚諾貝爾大獎,而目前日本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已經達到了27人之多,日本在2001年的時候說過,要在50年之內拿下30個諾貝爾大獎,在2001年的時候,大多數的國家都在嘲笑日本這個計劃的時候,不知不覺已經快要實現,而時間也僅僅過去了一半還沒到
  • 日本最近20年拿了19個諾獎!日本人給孩子這樣的硬核教育值得學習
    2018 年第一份諾獎——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評選結果揭曉。美國免疫學家 James P. Allison 和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因發現抑制負向免疫調節的新型癌症療法而獲得此獎獲得該獎項。
  • 都是黃皮膚,日本人憑啥拿那麼多諾獎?
    再來看科研的主體,也就是科研人員,我們能尊重他們的個人興趣麼?日本就能,比如一個日本研究人員,他對啥都不感興趣,就對水母為啥發光好奇,於是沉下心去研究,一研究就是十幾年,後來得諾獎了。反觀我們是什麼樣的科研體制呢?我們把錢看得太緊,是目前難以產出歷史級基礎科學突破的根本性原因所在。
  • 王立會見日本三條市高波久雄一行
    王立會見日本三條市高波久雄一行 日本三條市國際交流協會代表團來訪 信息來源:鄂州政府網 日期:2019-05-30
  • 入贅20年一舉拿下諾貝爾獎,日本第一贅婿的傳奇人生讓人羨慕
    而在所有諾貝爾獎項中關注度最高的不必說一定是物理學獎。每一個獎項背後,除了有無數科學家的辛勤付出還有一個個時代的風雲變幻,科技變遷。今天所長想講一個不那么正經的故事,一個日本贅婿拿下諾貝爾獎的故事。可你知道咱們的鄰邦日本是何時拿到了第一個諾貝獎嘛?
  • 2017諾貝爾文學獎給了一個「日本人」!但又不是村上春樹…
    按照慣例,諾貝爾文學獎都是在每年10月的第二個周四揭曉,一般都在10月10日左右,有時候也會因為瑞典學院評委們對最後結果有分歧,導致揭曉時間延期。所以,2017年是近年來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最早的一年。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獎金為900萬瑞典克朗,折合約740萬元人民幣,比去年獎金多出100萬瑞典克朗。
  • 為何日本諾獎得主那麼多?幹細胞之父山中伸彌給出答案,學渣逆襲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諾貝爾獎是全世界科學家、文學家等都激烈追逐的大獎,一個國家能有諾貝爾獎獲得者更是無上榮耀。我國的莫言曾獲諾貝爾文學獎,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他們都是民族驕傲。
  • 「諾獎荒」讓平均一年拿一個諾貝爾獎的日本不淡定了……
    誰也沒想到,自從1949年第一次斬獲諾貝爾獎以來,日本已經超過了德國、英國、法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諾獎大戶」。日本的27項諾獎中,超過三分之二是21世紀以後獲得的。也就是說,自2001年以來,日本平均一年就拿下一個諾獎。於是,不少人認為日本在諾獎上取得的驚人成績或多或少與一項計劃有關,這就是日本的「諾貝爾獎計劃」。
  • 日本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野依良治:小研究也能產生大價值
    日本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野依良治:小研究也能產生大價值 澎湃新聞記者 王心馨 2019-10-30 16:55 來源:澎湃新聞
  • 日本19年拿19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的基礎教育,值得我們深思
    2012年10月11日,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15年10月5日,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化領域尚無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而日本據統計,諾貝爾獎共有27位,自進入21世紀以來,日本已經有19人獲得了諾貝爾獎,平均每年一個的節奏,並且都是物理學獎和化學獎。日本還揚言要50年內拿到30個諾貝爾獎,如今已經完成了目標的一大半。
  • 日本19年拿19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的基礎教育,值得我們深思
    2012年10月11日,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15年10月5日,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化領域尚無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憑什麼每年拿一個諾貝爾獎。仔細研究可以發現,日本對於孩子的基礎教育與我們有很大的差別。
  • 中國高鐵立硬幣9分鐘不倒 日本新幹線也做了一個試驗:立不起來
    日本表示不服,畢竟人家是世界上第一個建設高鐵的國家,目前正在全球跟中國高鐵進行競爭PK。9月5日,@京華時報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段視頻,引發熱議,有日本網友在700系新幹線上進行了立硬幣試驗,結果…… 根本立不起來。
  • 諾貝爾獎的種族歧視:至少5個日本人「被剝奪」榮譽
    就在昨天(10月3日),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他對細胞自噬機制的貢獻,探客和普通網友一樣,對這種成就的直觀認識只有一個——攻克癌症。截止目前,已有25名日本人獲得了諾貝爾獎(另有2名美籍日裔獲獎),基本與美歐以色列四足鼎力。日本當之無愧是亞洲科技最發達的國家。承認這個事實畢竟比較苦澀,儘管莫言和屠呦呦的獲獎讓中國大陸實現「從無到有」,但與日本相比,還是沒法相比啊。
  • 歐巴馬的9條家規表明:孩子要有教養
    孩子的教育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同時也是父母不斷學習和充電的過程,為了孩子的將來能出人頭地,父母想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只是為了給孩子們最好的教育。從小到大,周圍的人都說:「窮養兒,富養女。」 但是無論窮養還是富養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禮儀,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和教養」。
  • 平均1年1位諾貝爾,菲爾茲獎排名第5,日本是如何成為數學強國的
    你知道嗎?現在日本的數學已經超越了中國,不僅如此其諾貝爾獲獎者數量更是在全球中數一數二。其中引人注意的是,日本保持了平均一年一位諾貝爾的記錄。被稱為數學界的菲爾茲獎(每四年頒獎一次),日本更是排名第五,中國落敗。而且在《最強大腦》節目中,9歲的辻漥凜音以超出5倍的心算速度「碾碎」 各國對手,贏得世界冠軍。你可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