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雖然地域狹小,僅僅是個島國,但是經濟實力卻排在世界前茅,人才方面更是如此,根據不完全統計,日本19年獲得了19個諾貝爾獎項,平均下來一年一個;而中國,到目前為止,只有個位數。
我曾在一篇報導上看到過這樣一則新聞:「日本政府提出一個規劃,準備在未來50年要拿到至少30次諾貝爾獎」。如今看來這個目標估計能輕鬆實現。然而,我們在羨慕日本年年獲得獎項的同時,在思考一下為什麼中國的國土資源比日本大,人口比日本多,在單單一個獎項上能敗於日本呢?
因為最早日本注重了科研發展,所以才有了這樣的成績,但是在近幾年,日本卻大力發展對兒童的教育,這一項內容對於日本的未來發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而中國的教育與日本的教育不同的地方在於:中國的應試教育,是要求學生在以」衝關「為模式,一次一次攻克考試。
日本的個性化教育在於學生的一個親自體驗,例如」去親自養一隻小動物,並且要求學生多去參加戶外實踐活動,在學生幼年時接觸大自然,從而萌生出最天真的對某件事情的探究興趣和欲望。在興趣愛好的推動下,保持著自己的求知慾。下面是來自一位日本媽媽給孩子立的5條家規,看完你或許能明白為啥日本能一年拿一個諾貝爾!
日本憑啥一年一個諾貝爾?日本媽媽立的5條家規,或許能給你答案
1、不跟別人計較,不做攀比
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不要去跟別人互相攀比,每個人生來都是與眾不同的,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舞臺,所以一個人的一生才會是五彩斑斕,並且豐富而有趣的。
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互相的盲目攀比只會讓自己變得更加自卑,沒有一點好處,就像是世界上沒有相同的雪花,人亦是如此,每個人身上都有屬於自己的閃耀點,而自己要做的是去學習別人的優點,而不是去盲目的攀比。
2、不能說謊話,做一個誠實的人
某兒童學家長期做統計得出的結論:「無論任何性別,國籍的前提下,有30%的2歲小孩子會說謊話,3歲小孩子佔比到百分之50%,而四歲孩子的說謊率佔比到80%。
生而為人,最最重要的就是誠信以及道德,」誠實守信「是每個人不可或缺的一個性格品質,這是人格發源的起點。在教會孩子誠實守信的同時,也教會了他如何坦然面對,能夠直視自己的錯誤,了解他人的優點。
做錯了事情並不可怕,只要勇敢地指出來,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不說謊話!但同時,需要家長的一個包容心態,不能因為孩子的一個錯誤就對孩子施行過分的」打是親,罵是愛「政策,在看孩子犯錯誤大小的同時,告知如何進行改正並且保證下次不會犯相同的錯誤,要讓孩子只要犯錯了並不可怕,只要誠實表達出來,並且加以改正以及預防,他會做到更好。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氣成自然」,簡單意思就是小時候的習慣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所以,如果想讓孩子更好成長,就應該讓孩子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應該做的,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不可以做的,形成一個良好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
3、不給其他人添麻煩,要懂禮貌
見到認識的人打招呼問好,這是最基本的禮儀基礎,收到了別人的幫助或者恩惠,最起碼要表示口頭上的感謝,如果給別人添加了麻煩或者做錯了事情,一定要當場賠禮道歉。
這是在當今生活中顯而易見的,尤其在日本,他們非常注重個人的空間,保證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距離感,懂得將心比心,儘可能不給另一個人製造麻煩,帶來不好的影響;就單拿這次新冠疫情來說,疫情爆發開始,日本政府雖然沒有進行強制性的管控,但是在短的時間內,日本的國民都非常自覺的,主動戴起了口罩。
教會孩子不給別人添麻煩,懂禮貌,也是在教會一個孩子的自立能力,在不麻煩別人的前提下,要自己進行思考,解決問題。
4、學會如何保護自己,要會反抗
同時要懂得如何反抗,校園霸凌事件在任何一個國家,一個地方都有,如果自己的孩子是霸凌的主謀,則會表現出一個家長對孩子的不關心,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人人厭惡的孩子。可是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成為了霸凌事件的被欺負一方,那麼就應該引導孩子,通過正確的途徑,使用正確的方式,對欺負自己的人進行反擊。
一些孩子比較膽小,因為自己的懦弱,在被其他人欺負時,選擇了隱忍,但是長此以往,這可能會導致孩子心理懦弱,膽怯,怕人,更有甚可能在心底裡結出仇恨的萌芽,導致孩子產生暴力傾向,從而走上了不歸路。
日本家長教育中有一個共識,就是在遇到校園霸凌時,一味地求饒或者盲目呼救是沒有任何用處的,要學會如何反抗,學會自救才是王道。
5、培養孩子閱讀習慣
學會閱讀,這是最基礎的一門學科,學會閱讀,可以讓孩子靜下心來去做一件事情,學會閱讀,可以讓孩子豐富自己的知識。
某著名哲學家曾經說過:」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
如果你有幸去過日本旅遊,一定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日本人無論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讀起書來!這個習慣,是他們從小培養起來的,但是同比相對於中國的人來說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原因大致有兩點:一是從小沒有形成一個讀書的好習慣,二是沒有一個合適的環境來進行閱讀。所以要趁孩子年齡小、記憶力最好的時候一定要去大量閱讀書籍。
尤其是抓住孩子閱讀敏感期,第一個敏感期是孩子3歲左右,會對書本感興趣,但由於不認識字,所以會喜歡家長給孩子講故事。第二個階段5歲左右,這個時候孩子已經能自己看一些圖畫、繪本,這就是早期閱讀,這個階段如果每天都能讀書,孩子很容易形成伴隨終生的閱讀習慣!
所以3-6歲這個階段,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多準備一些繪本,敏敏平時比較喜歡給孩子選擇行為管理、情緒控制、性格培養這類的繪本,在培養閱讀習慣的同時,還能培養孩子的好行為、好性格!《我要做個好孩子》系列很不錯!
這套書一共有12冊,包括《我愛學習》、《認真的寶寶》、《健康的寶寶》、《會說致謝話》、《聽話的寶寶》、《會說致歉的話》、《知錯我就改》、《我會保護我自己》、《我愛我家》、《不挑食的寶寶》、《任性的寶寶》、《安全早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