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日本諾獎得主那麼多?幹細胞之父山中伸彌給出答案,學渣逆襲

2020-12-03 孕育島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諾貝爾獎是全世界科學家、文學家等都激烈追逐的大獎,一個國家能有諾貝爾獎獲得者更是無上榮耀。

我國的莫言曾獲諾貝爾文學獎,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他們都是民族驕傲。

我們的鄰國,日本,在新世紀初定下目標,要在50年內有30個諾貝爾獎獲得者,結果從2001年到2016年15年間,已經有22人獲此殊榮。

日本為何會在短時間內出現如此大量的諾獎得主呢?這和日本的大環境有關,當然也和個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對於孩子來說,其實不必仰望這些璀璨的星光,做到這些,你也許就是下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為人類的進步做貢獻。

今天糖果媽媽和大家分享一個由學渣逆襲到學霸的故事,希望看過後對您能有所啟發哦。

山中伸彌:經歷5次大失敗,終拿諾獎

在很多人的想像中,那些獲得巨大成就的人,小時候好像都特別聰明,他們總是出類拔萃,得到周圍人的讚賞。

可事實上,學霸的養成也非一朝一夕的功夫,他們甚至要經歷比常人還要多的失敗,才能獲得成功,失敗乃成功之母,此言不虛。

了解山中伸彌的人,對此感受頗深。他的父親有家生產裁縫機零配件的小工廠,受父親影響,山中伸彌從小對機械特別感興趣,他喜歡將機械分解開來研究。

可糟糕的是,每次分解後的機械他都很難再組裝起來,他的這一興趣非但沒有幫助父母,反而成為了破壞大王。

這次失敗經歷對他影響至深,從此他放棄了機械這條路,雖然內心也有不甘。

第二次失敗的經歷則有些慘痛,山中伸彌在進入高中後醉心於柔道,他曾立志參加奧運會,可惜他在這方面似乎天賦也不高,高中三年練習柔道,骨折了十多次。

有人嘲笑他說,不應該來重點高中啊,而應該選擇去體育學校。身體和心理的雙重疼痛,加上父親的勸說,山中伸彌決定去從醫,以拯救受傷的人們。

而在高中階段,山中伸彌還曾參加過樂隊,作為吉他手他也暢想過去專門做音樂。但是很快第三次人生夢想的破滅又來臨了。

一次樂隊主唱在臨演出前拉肚子,山中伸彌臨時頂替他去唱歌,這次之後他才發現自己五音不全,受到臺下人們的噓聲,這也徹底打碎了他的音樂夢,從此再不碰音樂。

不碰音樂,不練柔道,山中開始全身心地衝刺高考,最終順利考入國立神戶大學醫學部。畢業後他成為了一名骨科醫生,不過做起手術來卻慢的出奇。

同樣的手術,其他醫生半小時之內就能完成,而山中則需要花費2個小時。第四次失敗讓山中醒悟,他或許不適合做醫生,但可以去研究藥理,同樣可以治病救人。

山中在加州一個實驗室開啟了降低血脂的新的研究,最終公老鼠「懷孕」宣告實驗的失敗,其實這些實驗小鼠並非懷孕,而是得了肝癌,肝臟腫大撐大了肚皮。

第五次失敗的山中決定回國,要是一般人恐怕早已懷疑人生了。

山中伸彌沒有,他充滿熱情地再次投入到幹細胞的研究中去,終成IPS的集大成者,並獲得2012年的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山中身上的4大特質,值得學習

為什麼日本的諾獎獲得者這麼多,從山中伸彌的身上我們或許能找到答案。他身上體現出來的四大特質,值得學習。

1)好奇心

對未知領域保持強烈的好奇心,這是山中伸彌身上最大的特質和優勢他喜好機械、柔道、音樂、醫學和藥理學,雖然不見得每一個都大獲成功,但他從來沒有停止過探索的腳步。

他對新鮮事物和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都保持好奇,更像是一份童心。這份童心難能可貴,它能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愛好,提高專注度,也更容易在自己喜好的事情上做出成績。

而最為根本的是,好奇心能給孩子帶來動力和快樂,這是其他任何事情所無法比擬的。因此家長不要隨意打擊孩子的好奇心,而是引導和發掘孩子的興趣愛好,培養一技之長。

2)專注度

想做柔道運動員,甚至想代表國家出戰。山中伸彌的高中時段幾乎都是在摔打、骨折、恢復、繼續訓練中循環度過的。

決定做某件事情,就會全力以赴,在這點上山中從來都不是說說而已。而在夢想破碎之後,他決定考取醫學部後,又在短時間內突擊成功,順利考上名校學醫。

山中的智商肯定是很高的,專注度也是十分驚人的。無論做什麼事情,對孩子專注度的培養都十分有必要。

而且家長不要覺得這是在孩子上學後的事情,從學前孩子的遊戲和讀繪本中,家長都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專注度。

3)抗挫折能力

山中伸彌雖然屢戰屢敗,仍然能做到屢敗屢戰,他的抗挫折能力是很強的,目標感也很強。

只要定下了一個目標就會全力以赴,中途會有無數次失敗,還有來自身邊人的冷嘲熱諷,他都沒有輕易放棄。

如果經歷了前五次的失敗山中就一蹶不振了,那麼不會有最後的成功,也不可能造福人類。

現在很多家長都對孩子情商、智商費盡心力,其實對孩子逆商的培養也很關鍵。

雙商在順境的時候發揮威力,而逆商在困境之中則能力挽狂瀾。

4)靈活度

以前人們常說「在哪兒跌倒了就在哪兒爬起來」,縱觀山中的轉變,你會發現他是屬於「在哪跌倒了就換個地方爬起來」的典型。

堅持固然重要,靈活也必不可少。如果經歷千錘百鍊仍然無法突破的領域,建議孩子自行調整方向,去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那條路。

堅持不是固執,要開拓創新而非墨守陳規,失敗的時候多思考,有時候換一條路就盤活了,你說是嗎

相關焦點

  • 諾獎得主、iPS 細胞之父山中伸彌論文遭質疑
    4月28日下午,iPS細胞之父、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在京都大學舉行記者會,神情嚴肅。
  • 從醫生到諾獎得主——山中伸彌成長之路
    山中伸彌進一步研究發現,敲除Nat1的胚胎幹細胞在體外根本不能像正常幹細胞一樣分化。於是,山中伸彌研究領域轉向當時還比較冷門的胚胎幹細胞領域。這時候,有兩件事發生了。在山中伸彌的計劃裡:第一步是找到儘可能多的乾性維持因子(類似於Nat1)。他大膽推測,如果過表達這些乾性維持因子也許可以讓終末分化的細胞變回多能幹細胞。一旦成功,將是劃世紀的成功!具有胚胎幹細胞的多能行,又繞開了倫理,並且還是自體細胞,移植可以避免排斥。在這個偉大計劃的感召下,山中伸彌果然「忽悠」了三個學生加入他實驗室。
  • 幹細胞之父山中伸彌稱:2025年,可預見將有40%日本人移植幹細胞
    倘若有歷史學家為幹細胞研究撰寫通史,山中伸彌毫無疑問將被載入光輝史冊。這位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日本科學家,發現並證實了人類成熟細胞可以重新編程成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為幹細胞領域曠日持久的倫理之爭劃下句點,讓人類製造出自身來源的再生器官,攻克難治性疾病掌握自己命運的夢想觸手可及。
  • Science:諾獎得主山中伸彌公開道歉
    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最近幾周越來越多的日本幹細胞科學家召開記者招待會為他們發表的論文中所存在的一些錯誤而公開道歉今天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也加入了其中。山中伸彌在 2006 年發現了一種將成體細胞重編程為胚胎樣誘導多能幹(iPS)細胞的方法,他的這一研究成果徹底地改變了幹細胞研究領域。他於 2012 年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日本最知名的學者之一。山中伸彌的 iPS 細胞研究並不存在問題,不過是一些專門找尋傑出研究者論文中漏洞的狂熱匿名博客用戶在山中伸彌發布的一篇舊論文中找到了錯誤。
  • [幹細胞名人堂]山中伸彌成長路:從骨科醫生到諾獎得主
    於是,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成為第19位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同時也是第2位獲得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的日本人。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其成長之路有諸多亮點,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世界上的事情,說起來是很奇妙的。一飲一啄,自有定數。在山中伸彌讀高中的時候,他迷上柔道了,但是沒有什麼天賦,相反常常因為骨折去醫院。
  • 日本內閣擬AA制集資為諾獎得主山中伸彌贈洗衣機
    中新網10月16日電 據日本新聞網16日報導,日本首相野田佳彥日前主持日本內閣會議,全體大臣一致同意以
  • 山中伸彌: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創始人之一
    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1962年出生於日本大阪府,日本醫學家,畢業於大阪市立大學。現任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所長,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教授及下屬的格拉德斯通研究所高級研究員。2012年,山中伸彌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 屬下論文造假,日本第一個本土諾獎得主"躺槍"
    日本京都大學本月22日宣布,其附屬iPS細胞研究所(CiRA)特聘助理教授山水康平,在去年以其為第一作者與通訊作者發表於《幹細胞報告》(Stem Cell Report)的一篇論文存在造假行為。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由著名幹細胞學家,iPS(誘導重編程多能幹細胞技術)之父,2012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山中伸彌所領導,在國際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此次事件極大影響了CiRA的名譽。
  • 諾獎得主公開道歉是因為什麼? 日本諾獎得主山中伸彌道歉原因
    發布日期:2018-01-24 17:46  來源:央視  責任編輯:凌芹莉 視頻信息 日本京都大學官網
  • 諾獎得主山中伸彌涉嫌科研數據造假
    點擊查看 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22日承認,該所研究人員去年2月發表的一篇論文存在造假行為。研究所所長、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為此召開記者會致歉。
  • 山中伸彌稱08年日本iPS細胞研究進展不大
    山中伸彌稱
  • 人物|逆轉生命的時鐘-山中伸彌
    當歷史學家為幹細胞研究撰寫編年史時,山中伸彌很可能以一個「和事佬」的角色被載入史冊:這位日本科學家用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終結了胚胎幹細胞領域曠日持久的倫理之爭。並因此獲得了2012年諾貝爾生物學獎。2007年,兩個研究小組證明,通過基因重組,人類的普通皮膚細胞可以通過誘導重返幹細胞狀態。其中一個小組的負責人正是山中伸彌。由皮膚細胞製成的幹細胞叫做誘導多能幹細胞(IPS)。
  • 山中伸彌就14年前論文問題公開致歉,並否認存在捏造
    日本對科研道德問題進行整頓數月以來,科研人員接連公開道歉。昨晚(4月28日),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亦召開新聞發布會,回應他人對其於2000年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中實驗數據的質疑。他為其「對實驗記錄的保管不當」向公眾致歉,但他否認存在捏造行為,並表示論文結論可信。
  • 山中伸彌:畢生目標是將幹細胞技術帶到病床邊
    ……」50歲的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得知自己獲得2012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後,在電話裡向採訪他的記者這樣說道。而他在1962年的經典青蛙實驗中所使用的體細胞核移植技術通常被稱為克隆技術,並由其他科學家在後來成功培育出多利羊。 而另一方面,山中伸彌的發現則表明,完整的哺乳動物成熟細胞能夠被恢復為像胚胎一樣的細胞。這些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類似於胚胎幹細胞,能夠發育成為身體的各種組織。他最初在小鼠細胞,隨後又在人體細胞中完成了這一壯舉。
  • 山中伸彌:畢生目標是將幹細胞技術帶到病床邊—新聞—科學網
    ……」50歲的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得知自己獲得2012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後,在電話裡向採訪他的記者這樣說道。而他在1962年的經典青蛙實驗中所使用的體細胞核移植技術通常被稱為克隆技術,並由其他科學家在後來成功培育出多利羊。 而另一方面,山中伸彌的發現則表明,完整的哺乳動物成熟細胞能夠被恢復為像胚胎一樣的細胞。這些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類似於胚胎幹細胞,能夠發育成為身體的各種組織。他最初在小鼠細胞,隨後又在人體細胞中完成了這一壯舉。
  • 山中伸彌發表諾獎紀念演講 稱大自然是其老師—新聞—科學網
    12月7日,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得主、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在斯德哥爾摩發表諾獎紀念演講。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獲得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的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12月7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發表了諾獎紀念演講。他回顧稱:「獲得預料之外的結果、得遇傑出的老師,我非常幸運。」他還表示,今後將進行面向醫療應用的研究。 諾獎頒獎儀式將於10日舉行,紀念演講是頒獎儀式前向眾人介紹研究成果的慣例活動。
  • 諾獎得主的花式翻車:學術造假,種族主義,變身神棍
    然鵝,獲獎一年後,其中兩位諾獎得主就被爆出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雷格·塞門扎在PubPeer上被掛了41篇,彼得·拉特克利夫被掛了12篇。雖然這些論文都不包括兩位獲獎者最關鍵的那篇研究,但也有不少是諾獎相關的後續研究,對於諾獎的聲譽,也會產生不好影響。大多數情況下,諾獎的科學獎項都是發給一些已經蓋棺定論的研究,出錯的概率很小,但諾獎得主畢竟也非完人,「翻車」的情況並不少見。
  • 日本諾獎得主道歉,暫停提供臨床級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
    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CiRA,所長山中伸彌)於23日宣布,將停止向大學及企業等提供部分再生醫療用iPS細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然而此前報導都是正面的,詳細見:史上首次:日本確認iPS視細胞能讓眼睛恢復感光和Nature:重大突破!科學家利用人類iPS細胞重建眼部角膜組織功能。這一道歉表明,iPS用於臨床試驗仍然不成熟,即使在局部應用,仍然需要商榷。
  • 日本諾獎獲得者山中伸彌研究所實驗用鼠管理不善遭批
    人民網東京3月1日電(趙松)據NHK報導,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因對實驗用轉基因老鼠管理不善,日前受到文部科學省口頭警告。該研究所所長山中伸彌憑藉iPS細胞相關研究成果獲得2012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山中伸彌本人於1日就實驗用老鼠管理問題公開道歉。
  • 學閥意識」阻礙日本學者獲諾獎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站消息,10月8日,瑞典卡洛琳斯卡醫學院宣布,將2012年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授予日本京都大學教授、研發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的山中伸彌。   第二天,日本各大媒體的頭條都不約而同地「報喜」,稱山中伸彌是繼2010年的北海道大學名譽教授鈴木章、美國普渡大學特聘教授根岸英一以來的第19位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   回頭再看看中國的網絡,「為什麼日本得諾貝爾獎的人那麼多」成了熱門搜索。其實,這裡要透露的是,許多日本學者本應獲獎卻未得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