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之父山中伸彌稱:2025年,可預見將有40%日本人移植幹細胞

2020-12-03 華夏源幹細胞

倘若有歷史學家為幹細胞研究撰寫通史,山中伸彌毫無疑問將被載入光輝史冊。這位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日本科學家,發現並證實了人類成熟細胞可以重新編程成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為幹細胞領域曠日持久的倫理之爭劃下句點,讓人類製造出自身來源的再生器官,攻克難治性疾病掌握自己命運的夢想觸手可及。

大咖丨山中伸彌

來源丨央視CCTV

編輯丨華夏源幹細胞

山中伸彌(日)

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發現者

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1962年出生於日本大阪府,日本醫學家。時任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所長;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教授及下屬的格拉德斯通研究所高級研究員。2007年發現誘導多能幹細胞(iPS);2012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19年提出「MyiPS」,可使用患者本人細胞製作誘導多能幹細胞(iPS)。

山中伸彌:40%日本人移植(iPS)成為可能

2019年2月1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所長山中伸彌在大阪市舉行的關西記者俱樂部會議上發表演講,稱「希望在(2025年大阪·關西)世博會上披露「MyiPS」計劃。

「MyiPS」是使用患者本人細胞製作的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移植時不易出現排異反應。

據悉現在利用患者本人細胞製作iPS細胞需花費數千萬日元。山中伸彌就目前的再生醫療和藥物開發指出,將著力降低研發費用及縮短研發時間,力爭將成本控制到千萬日元(約合人民幣數十萬元)左右,並可在數月內提供。

此外,山中伸彌提及京都大學的「儲備項目」,即用他人細胞製作出不易出現排異反應的iPS細胞並儲存,以便及時向研究機構等提供。

山中伸彌介紹稱,目前,約40%的日本人移植(iPS)已經成為可能。

自人類iPS細胞發現以來,iPS細胞技術以驚人的速度發展。由於其簡單且可重複的方法,日本國內外的許多實驗室正在進行iPS細胞研究,並且已經開發了用於直接重編程的方案。

日本政府宣布將在未來十年,向山中伸彌所在的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機構投入至少200億經費。山中伸彌表示,對今後將iPS細胞投入到實際應用中去的研究充滿信心與幹勁。

2017年,央視CCTV報導了一項日本團隊實現用iPS細胞量產血小板,輸血不用血或將成為可能!

這項研究基於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成功搭建的用iPS細胞大量生產血小板的技術平臺,可以滿足實際臨床應用中單次輸血必須1000億個以上血小板的大量需求。此項研究成果於2018年7月13日發布在國際期刊《Cell》上。

相關焦點

  • 山中伸彌稱08年日本iPS細胞研究進展不大
    山中伸彌稱
  • 山中伸彌: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創始人之一
    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1962年出生於日本大阪府,日本醫學家,畢業於大阪市立大學。現任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所長,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教授及下屬的格拉德斯通研究所高級研究員。2012年,山中伸彌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 山中伸彌:畢生目標是將幹細胞技術帶到病床邊
    ……」50歲的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得知自己獲得2012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後,在電話裡向採訪他的記者這樣說道。而他在1962年的經典青蛙實驗中所使用的體細胞核移植技術通常被稱為克隆技術,並由其他科學家在後來成功培育出多利羊。 而另一方面,山中伸彌的發現則表明,完整的哺乳動物成熟細胞能夠被恢復為像胚胎一樣的細胞。這些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類似於胚胎幹細胞,能夠發育成為身體的各種組織。他最初在小鼠細胞,隨後又在人體細胞中完成了這一壯舉。
  • 山中伸彌:畢生目標是將幹細胞技術帶到病床邊—新聞—科學網
    ……」50歲的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得知自己獲得2012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後,在電話裡向採訪他的記者這樣說道。而他在1962年的經典青蛙實驗中所使用的體細胞核移植技術通常被稱為克隆技術,並由其他科學家在後來成功培育出多利羊。 而另一方面,山中伸彌的發現則表明,完整的哺乳動物成熟細胞能夠被恢復為像胚胎一樣的細胞。這些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類似於胚胎幹細胞,能夠發育成為身體的各種組織。他最初在小鼠細胞,隨後又在人體細胞中完成了這一壯舉。
  • 人物|逆轉生命的時鐘-山中伸彌
    當歷史學家為幹細胞研究撰寫編年史時,山中伸彌很可能以一個「和事佬」的角色被載入史冊:這位日本科學家用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終結了胚胎幹細胞領域曠日持久的倫理之爭。並因此獲得了2012年諾貝爾生物學獎。2007年,兩個研究小組證明,通過基因重組,人類的普通皮膚細胞可以通過誘導重返幹細胞狀態。其中一個小組的負責人正是山中伸彌。由皮膚細胞製成的幹細胞叫做誘導多能幹細胞(IPS)。
  • 為何日本諾獎得主那麼多?幹細胞之父山中伸彌給出答案,學渣逆襲
    我們的鄰國,日本,在新世紀初定下目標,要在50年內有30個諾貝爾獎獲得者,結果從2001年到2016年15年間,已經有22人獲此殊榮。日本為何會在短時間內出現如此大量的諾獎得主呢?這和日本的大環境有關,當然也和個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 從醫生到諾獎得主——山中伸彌成長之路
    山中伸彌進一步研究發現,敲除Nat1的胚胎幹細胞在體外根本不能像正常幹細胞一樣分化。於是,山中伸彌研究領域轉向當時還比較冷門的胚胎幹細胞領域。這時候,有兩件事發生了。第一是,James Thomson(中盛溯源俞君英博士的導師,2007年幾乎與山中伸彌同時宣布做出了人的iPSC) 在1998年建立了胚胎幹細胞系:這些幹細胞在體外可以分化成不同胚層的細胞,比如腸上皮細胞,軟骨細胞,神經上皮細胞等。這給了山中伸彌巨大的鼓舞,他開始更加堅信胚胎幹細胞研究是有意義的,將來必然有一天會用於臨床。
  • [幹細胞名人堂]山中伸彌成長路:從骨科醫生到諾獎得主
    於是,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成為第19位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同時也是第2位獲得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的日本人。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其成長之路有諸多亮點,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世界上的事情,說起來是很奇妙的。一飲一啄,自有定數。在山中伸彌讀高中的時候,他迷上柔道了,但是沒有什麼天賦,相反常常因為骨折去醫院。
  • 日本山中伸彌教授開發iPS技術首獲美國專利
    日本京都大學8月11日宣布,該校教授山中伸彌開發的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培養技術在美國獲得專利,有效期20年。這是日本相關技術在美國獲得的首個專利。誘導多功能幹細胞是動物體細胞經過誘導因子處理後轉化而成的幹細胞。它具有和胚胎幹細胞類似的功能,可以發育成組織和器官,同時規避了胚胎幹細胞研究面臨的倫理和法律障礙,在醫療領域具有非常廣闊的前景。
  • 山中伸彌就14年前論文問題公開致歉,並否認存在捏造
    日本對科研道德問題進行整頓數月以來,科研人員接連公開道歉。昨晚(4月28日),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亦召開新聞發布會,回應他人對其於2000年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中實驗數據的質疑。他為其「對實驗記錄的保管不當」向公眾致歉,但他否認存在捏造行為,並表示論文結論可信。
  • 山中伸彌與格登獲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2年10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10月8日下午5點30分,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英國科學家約翰·格登(John B. Gurdon)和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獲獎,獲獎理由為「發現成熟細胞可被重組變為多能性」。
  • 科學網—日本山中伸彌教授開發iPS技術首獲美國專利
    日本京都大學8月11日宣布,該校教授山中伸彌開發的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培養技術在美國獲得專利,有效期20年。
  • 山中伸彌Nature綜述:iPS重編程這十年
    胚胎幹細胞很適合臨床使用,但獲得這些細胞會破壞胚胎,有很大的倫理爭議。2006年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開發了一個變通方案,將四個轉錄因子引入特化的成體細胞(比如患者的皮膚細胞),再將其重編程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這些細胞在實驗室中表現出與胚胎幹細胞相當的能力,又避開了胚胎幹細胞的倫理問題,在疾病模擬、藥物篩選和細胞治療中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被人們視為細胞療法的新希望。
  • 諾獎得主、iPS 細胞之父山中伸彌論文遭質疑
    4月28日下午,iPS細胞之父、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在京都大學舉行記者會,神情嚴肅。
  • Science:諾獎得主山中伸彌公開道歉
    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最近幾周越來越多的日本幹細胞科學家召開記者招待會為他們發表的論文中所存在的一些錯誤而公開道歉今天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也加入了其中。山中伸彌在 2006 年發現了一種將成體細胞重編程為胚胎樣誘導多能幹(iPS)細胞的方法,他的這一研究成果徹底地改變了幹細胞研究領域。他於 2012 年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日本最知名的學者之一。山中伸彌的 iPS 細胞研究並不存在問題,不過是一些專門找尋傑出研究者論文中漏洞的狂熱匿名博客用戶在山中伸彌發布的一篇舊論文中找到了錯誤。
  • iPS細胞發現者山中伸彌:致瘤不是唯一的挑戰
    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是去年幹細胞研究領域的熱門人物,他的小組最先重組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並成功利用人類纖維原細胞得到了iPS,避開了胚胎幹細胞的理論爭議。這些發現掀起了幹細胞研究的新一輪浪潮。
  • 中國的這個鄰國已經實現ips異體移植
    就在昨天,一位60多歲的日本人成為了全世界第一個接受由另一人捐贈誘導多能幹細胞(iPS)分化細胞手術治療的人。科學家預期這次手術的成果將為iPS細胞技術的更多應用奠定基礎,iPS技術可以為臨床醫生和科研人員提供具備發育分化多能性的胚胎幹細胞而不會造成任何與幹細胞有關的倫理問題。
  • 一文讀懂,幹細胞的種類和功能.
    1956年,美國華盛頓大學的醫學家多納爾·託馬斯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骨髓移植手術,這也是世界第一例幹細胞移植手術,多納爾·託馬斯成為了造血幹細胞移植術,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也拉開了幹細胞研究的序幕。幹細胞的分類依據有多種,按照不同的分類依據,幹細胞被分為不同的類型。
  • 未經驗證的療法:狂飆5年,日本幹細胞治療之亂象
    ▎學術經緯/報導 2012年,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憑藉在幹細胞領域的突破性研究,摘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桂冠。幾個月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承諾將在未來10年裡投資1100億日元(約10億美元),將日本打造成再生醫學(regenerative medicine)的全球領袖。
  • 科學網—幹細胞領域為何「假」報頻傳?
    研究所負責人、諾貝爾獎獲得者山中伸彌為此道歉,並考慮將目前一段時間薪金全部捐獻給研究所。 繼2005年黃禹錫克隆胚胎幹細胞數據造假、2014年小保方晴子STAP細胞論文造假等事件後,又一起幹細胞論文造假醜聞走進公眾視野。對此,中國科學家表示,幹細胞基礎研究仍有諸多未知領域有待突破,在臨床轉化中具有巨大經濟潛力,科學和經濟利益的雙重驅使使造假醜聞頻發、亂象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