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伸彌就14年前論文問題公開致歉,並否認存在捏造

2020-11-25 果殼網

日本對科研道德問題進行整頓數月以來,科研人員接連公開道歉。昨晚(4月28日),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亦召開新聞發布會,回應他人對其於2000年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中實驗數據的質疑。他為其「對實驗記錄的保管不當」向公眾致歉,但他否認存在捏造行為,並表示論文結論可信。

山中伸彌召開新聞發布會就2000年發表的論文作出回應。圖片來源:apital.asahi.com

受到質疑的是山中伸彌於2000年發表在《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雜誌》(EMBO Journal)的一篇文章。在這篇文章中,當時尚在奈良大學工作的山中伸彌闡述了胚胎細胞的分化過程中某個特定蛋白的功能——這為其在2006年和2007年發表的研究結果鋪平了道路。在後續的研究中,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種將已分化細胞重構成一種類胚胎幹細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的方法。他也因這一研究與該領域的其他幾位科學家共同獲得2012年諾貝爾獎。

然而,這篇14年前發表的論文結果最近遭受到了學術道德方面的質疑:網絡上的匿名博客有人指出該論文中的兩張圖片存在問題。

山中伸彌2000年論文中被質疑的圖像。上圖被質疑兩個不同處理的樣品,電泳結果過於相似,下圖被質疑誤差線長度出現不自然的一致性。圖片來源:apital.asahi.com

京都大學表示,已經對山中伸彌的研究成果進行了調查,但認為該論文的結論並沒有任何問題。不過,山中伸彌本人承認能夠證實其數據無誤的實驗記錄已經丟失。山中伸彌稱,儘管自己持有當年的實驗數據,但卻沒有保管當時同事們的實驗數據。他表示他對這一事實表示很愧疚,並為自己的無能向公眾致歉。

「我為我的過錯感到愧疚,並發自內心的道歉。」山中伸彌說。

山中伸彌在發布會上一度哽咽。圖片來源:發布會視頻截圖

獲得諾貝爾獎後,山中伸彌成為了在日本家喻戶曉的人物。在日本,與山中伸彌研究緊密相關的再生醫學也得以快速發展,成為促進日本經濟發展的重大項目。簡而言之,幹細胞能夠在特定的條件下被誘導發育成如心臟、角膜等身體的主要器官。然而儘管對這一領域的研究已有數十年之久,將這些研究成果用於臨床疾病,如心臟衰竭和糖尿病等的治療還沒有顯著的突破。

今年一月,另一位幹細胞科學家、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的研究員小保方晴子,在其發表在《自然》上的文章中描述了一種更為快捷和簡便的構建幹細胞系的方法,但這一成果在其他的研究小組中「無法重複」。隨後她論文中發表的圖片遭到質疑,被認為有拼接和偽造的嫌疑。對此她回應說這是「誠實的錯誤」,她表示圖片處理方法的不當不會對論文所闡釋的結論有任何影響。

到本月初,備受質疑的小保方晴子為其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圖片處理方法不當」致歉。上周,小保方晴子向日本理化所遞交辭呈,她承認自己作為共同作者的文章中,一些圖片使用了不恰當的圖片處理技術。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同樣身陷質疑聲中的山中伸彌表示,「最近公眾對日本科研誠信度的信心發生了動搖,在此狀況下,自己必須做出這樣的聲明。」同時,山中伸彌強調自己「對於論文的內容100%地自信,但對於資料的保存工作做得很不到位,正就此深刻反省。」

信息來源:

Japanese Nobel Winner Latest to Apologize Over Stem-Cell Research.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Nobel laureate Yamanaka denies image manipulation in 2000 paper. The Japan Times.

文章題圖:sp.mainichi.jp

 

相關的果殼網小組

 

相關焦點

  • Science:諾獎得主山中伸彌公開道歉
    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最近幾周越來越多的日本幹細胞科學家召開記者招待會為他們發表的論文中所存在的一些錯誤而公開道歉今天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也加入了其中。山中伸彌在 2006 年發現了一種將成體細胞重編程為胚胎樣誘導多能幹(iPS)細胞的方法,他的這一研究成果徹底地改變了幹細胞研究領域。他於 2012 年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日本最知名的學者之一。山中伸彌的 iPS 細胞研究並不存在問題,不過是一些專門找尋傑出研究者論文中漏洞的狂熱匿名博客用戶在山中伸彌發布的一篇舊論文中找到了錯誤。
  • 諾獎得主公開道歉是因為什麼? 日本諾獎得主山中伸彌道歉原因
    46  來源:央視  責任編輯:凌芹莉 視頻信息 日本京都大學官網22日發布公告稱,該大學iPS細胞研究與應用中心(CiRA)研究人員去年3月發表的一篇論文存在造假行為
  • 諾獎得主山中伸彌涉嫌科研數據造假
    點擊查看 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22日承認,該所研究人員去年2月發表的一篇論文存在造假行為。研究所所長、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為此召開記者會致歉。
  • 自損招牌 日本諾貝爾獎得主致歉
    > 1月22日,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左)出席記者會向公眾致歉 近年來日本學術界造假事件不斷,最新一起論文造假醜聞來自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領銜的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論文造假已成為日本科研界一大「毒瘤」,嚴重損害日本科研信譽。 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是日本乃至全世界iPS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研究的重要機構。根據該研究所1月22日公布的調查結果認定,以助教山水康平為第一作者的研究小組於2017年2月發表在美國《幹細胞報告》雜誌網絡版上的一篇論文,存在17處捏造和篡改圖像數據行為。這是這家重要科研機構首次曝出論文造假醜聞。
  • 日本京都大iPS研究所助教論文被曝存在捏造
    日本京都大學1月22日發布消息稱,京大iPS細胞研究所特定據點助教山水康平的論文存在捏造和篡改。論文內容為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培養出了大腦的結構體,認定主要的6個圖像均存在違規。
  • 諾獎得主、iPS 細胞之父山中伸彌論文遭質疑
    4月28日下午,iPS細胞之父、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在京都大學舉行記者會,神情嚴肅。
  • 人物|逆轉生命的時鐘-山中伸彌
    其中一個小組的負責人正是山中伸彌。由皮膚細胞製成的幹細胞叫做誘導多能幹細胞(IPS)。1993年博士畢業後,因為覺得日本國內的研究環境不夠完善,山中去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心血管疾病研究所留學研究,從事小鼠癌症相關基因的重編碼研究。到那裡後,山中伸彌發現美國簡直就是「天堂」,不僅容易接觸到胚胎幹細胞系,並且經費充足,可以和很多頂尖科學家交流。 在研究的過程中,山中慢慢迷上了轉基因和基因敲除技術。
  • 從醫生到諾獎得主——山中伸彌成長之路
    山中伸彌在當醫學生期間的一副照片,好像不開心於是,山中伸彌準備轉向基礎醫學研究。讀博期間,山中伸彌的研究方向是血壓調節的分子機理。然而,在研究過程中,山中伸彌對小鼠基因敲除和轉基因技術感到震驚,他準備申請這方面的博士後。山中伸彌赴美國格拉德斯通心血管疾病研究所(Gladstone Institute)做博士後,被 Thomas Innerarity 納入門下。
  • 山中伸彌與格登獲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Gurdon)和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獲獎,獲獎理由為「發現成熟細胞可被重組變為多能性」。諾貝爾獎網站官方公告(英文)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medicine/laureates/2012/press.htmlJohn Gurdon和Shinya Yamanaka 獲2009年拉斯克基礎醫學獎/trends/news/408883.shtml幹細胞科研領域的牛人們-山中伸彌
  • 山中伸彌IPSc專利遭遇被竊取危機
    2006年,日本京都大學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在世界著名學術雜誌《細胞》上率先報導了誘導多能幹細胞的研究,隨後世界各地不同科學家陸續發現其它方法同樣也可以製造這種細胞。該研究也使得山中伸彌與喬治·布朗一同分享了2012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 山中伸彌: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創始人之一
    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1962年出生於日本大阪府,日本醫學家,畢業於大阪市立大學。現任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所長,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教授及下屬的格拉德斯通研究所高級研究員。2012年,山中伸彌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 日本又一學術造假,山中伸彌是否引咎辭職?
    據京都大學透露,山水康平這篇論文研究費總額約為31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8萬元),其中約二百幾十萬日元研究費來自公眾捐款「iPS細胞研究基金」的部分資金。這篇論文是山水就職於該研究所後第一篇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的論文。該論文內容為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培養腦血管細胞。山水康平本人已承認造假行為,京都大學已經申請撤回這一論文。
  • iPS細胞發現者山中伸彌:致瘤不是唯一的挑戰
    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是去年幹細胞研究領域的熱門人物,他的小組最先重組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並成功利用人類纖維原細胞得到了iPS,避開了胚胎幹細胞的理論爭議。這些發現掀起了幹細胞研究的新一輪浪潮。
  • 日本諾獎獲得者山中伸彌研究所實驗用鼠管理不善遭批
    該研究所所長山中伸彌憑藉iPS細胞相關研究成果獲得2012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山中伸彌本人於1日就實驗用老鼠管理問題公開道歉。 據悉,該研究所實驗用鼠都存放在所內的2樓,但是截至去年的2年間,實驗用鼠先後14次被發現出現在1樓,其中包括轉基因老鼠。日本文部科學省曾於去年12月提醒該研究所加強對實驗用鼠的管理。
  • 山中伸彌稱08年日本iPS細胞研究進展不大
    山中伸彌稱
  • [幹細胞名人堂]山中伸彌成長路:從骨科醫生到諾獎得主
    隨後,山中伸彌準備做一名骨科醫生。於是,考入國立神戶大學醫學部。然而,混得也不咋樣!別人做20分鐘的手術他至少得兩個小時。第一,他手術水平的確不咋滴,第二,他覺得做基礎研究可以幫助更多的病人。山中伸彌在當醫學生期間的一副照片,好像不開心於是,山中伸彌準備轉向基礎醫學研究。
  • 山中伸彌:畢生目標是將幹細胞技術帶到病床邊
    ■本報記者 趙路 「我畢生的目標便是將這種幹細胞技術帶到病床邊,帶到病患前,帶到診所中……」50歲的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得知自己獲得
  • 山中伸彌Nature綜述:iPS重編程這十年
    2006年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開發了一個變通方案,將四個轉錄因子引入特化的成體細胞(比如患者的皮膚細胞),再將其重編程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這些細胞在實驗室中表現出與胚胎幹細胞相當的能力,又避開了胚胎幹細胞的倫理問題,在疾病模擬、藥物篩選和細胞治療中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被人們視為細胞療法的新希望。山中伸彌也因為iPS技術贏得了2012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 山中伸彌: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山中伸彌(日文:山中 伸彌,1962年-),出生於日本大阪府東大阪市,日本醫學家,京都大學教授,大阪市立大學醫學博士(1993年)。2008年,獲頒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2012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山中伸彌:畢生目標是將幹細胞技術帶到病床邊—新聞—科學網
    ■本報記者 趙路 「我畢生的目標便是將這種幹細胞技術帶到病床邊,帶到病患前,帶到診所中……」50歲的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得知自己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