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對科研道德問題進行整頓數月以來,科研人員接連公開道歉。昨晚(4月28日),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亦召開新聞發布會,回應他人對其於2000年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中實驗數據的質疑。他為其「對實驗記錄的保管不當」向公眾致歉,但他否認存在捏造行為,並表示論文結論可信。
山中伸彌召開新聞發布會就2000年發表的論文作出回應。圖片來源:apital.asahi.com
受到質疑的是山中伸彌於2000年發表在《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雜誌》(EMBO Journal)的一篇文章。在這篇文章中,當時尚在奈良大學工作的山中伸彌闡述了胚胎細胞的分化過程中某個特定蛋白的功能——這為其在2006年和2007年發表的研究結果鋪平了道路。在後續的研究中,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種將已分化細胞重構成一種類胚胎幹細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的方法。他也因這一研究與該領域的其他幾位科學家共同獲得2012年諾貝爾獎。
然而,這篇14年前發表的論文結果最近遭受到了學術道德方面的質疑:網絡上的匿名博客有人指出該論文中的兩張圖片存在問題。
山中伸彌2000年論文中被質疑的圖像。上圖被質疑兩個不同處理的樣品,電泳結果過於相似,下圖被質疑誤差線長度出現不自然的一致性。圖片來源:apital.asahi.com
京都大學表示,已經對山中伸彌的研究成果進行了調查,但認為該論文的結論並沒有任何問題。不過,山中伸彌本人承認能夠證實其數據無誤的實驗記錄已經丟失。山中伸彌稱,儘管自己持有當年的實驗數據,但卻沒有保管當時同事們的實驗數據。他表示他對這一事實表示很愧疚,並為自己的無能向公眾致歉。
「我為我的過錯感到愧疚,並發自內心的道歉。」山中伸彌說。
山中伸彌在發布會上一度哽咽。圖片來源:發布會視頻截圖
獲得諾貝爾獎後,山中伸彌成為了在日本家喻戶曉的人物。在日本,與山中伸彌研究緊密相關的再生醫學也得以快速發展,成為促進日本經濟發展的重大項目。簡而言之,幹細胞能夠在特定的條件下被誘導發育成如心臟、角膜等身體的主要器官。然而儘管對這一領域的研究已有數十年之久,將這些研究成果用於臨床疾病,如心臟衰竭和糖尿病等的治療還沒有顯著的突破。
今年一月,另一位幹細胞科學家、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的研究員小保方晴子,在其發表在《自然》上的文章中描述了一種更為快捷和簡便的構建幹細胞系的方法,但這一成果在其他的研究小組中「無法重複」。隨後她論文中發表的圖片遭到質疑,被認為有拼接和偽造的嫌疑。對此她回應說這是「誠實的錯誤」,她表示圖片處理方法的不當不會對論文所闡釋的結論有任何影響。
到本月初,備受質疑的小保方晴子為其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圖片處理方法不當」致歉。上周,小保方晴子向日本理化所遞交辭呈,她承認自己作為共同作者的文章中,一些圖片使用了不恰當的圖片處理技術。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同樣身陷質疑聲中的山中伸彌表示,「最近公眾對日本科研誠信度的信心發生了動搖,在此狀況下,自己必須做出這樣的聲明。」同時,山中伸彌強調自己「對於論文的內容100%地自信,但對於資料的保存工作做得很不到位,正就此深刻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