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伸彌IPSc專利遭遇被竊取危機

2020-11-30 生物谷

2006年,日本京都大學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在世界著名學術雜誌《細胞》上率先報導了誘導多能幹細胞的研究,隨後世界各地不同科學家陸續發現其它方法同樣也可以製造這種細胞。該研究也使得山中伸彌與喬治·布朗一同分享了2012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2011年11月15日,山中伸彌在美國申請了該技術的專利,即「利用Oct3/4, Klf4, c-Myc和Sox轉錄子生產IPSc細胞(Oct3/4, Klf4, c-Myc and Sox2 produce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專利號為No. 8,058,065。但是這一專利目前正遭遇被一個無名公司BioGatekeeper竊取的威脅。

2010年3月23日,BioGatekeeper公司以「Methods for Reprogramming Somatic Cells」為名向美國相關部門申請專利,並獲得批准,專利申請人為Rudolf Jaenisch和Konrad Hochedlinger,其美國專利號為NO.7,682,828。

左邊為山中伸彌的專利,右邊為BioGatekeeper申請的專利

BioGatekeeper公司認為山中伸彌的專利是偷師專利NO.7,682,828 (Genes Dev. (1992) Dec;6(12B):2513-23) and in view of Li (Blood (2005) Jan 15:105(2):635-7, epub. Sept. 9, 2004),這可從該專利的文獻中可以看出。但是有分析指出山中伸彌該專利是利用4個轉錄子產生的IPSc細胞,而BioGatekeeper公司僅僅是利用其中兩個轉錄子進行申請。所以還是有區別的。

另外山中伸彌是也是被世界公認的IPSc細胞發現的鼻祖。但是即使這樣也免不了BioGatekeeper公司對該專利的爭奪。2014年8月12日,BioGatekeeper公司向法院起訴山中伸彌,侵犯其專利權,但是從BioGatekeeper公司尚未發現其任何有業務與IPSc相關,利用IPSc獲取相關利益可能是BioGatekeeper公司竊取這一專利的主要目的。(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日本山中伸彌教授開發iPS技術首獲美國專利
    日本京都大學8月11日宣布,該校教授山中伸彌開發的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培養技術在美國獲得專利,有效期20年。這是日本相關技術在美國獲得的首個專利。誘導多功能幹細胞是動物體細胞經過誘導因子處理後轉化而成的幹細胞。它具有和胚胎幹細胞類似的功能,可以發育成組織和器官,同時規避了胚胎幹細胞研究面臨的倫理和法律障礙,在醫療領域具有非常廣闊的前景。
  • 科學網—日本山中伸彌教授開發iPS技術首獲美國專利
    日本京都大學8月11日宣布,該校教授山中伸彌開發的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培養技術在美國獲得專利,有效期20年。
  • 人物|逆轉生命的時鐘-山中伸彌
    其中一個小組的負責人正是山中伸彌。由皮膚細胞製成的幹細胞叫做誘導多能幹細胞(IPS)。1993年博士畢業後,因為覺得日本國內的研究環境不夠完善,山中去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心血管疾病研究所留學研究,從事小鼠癌症相關基因的重編碼研究。到那裡後,山中伸彌發現美國簡直就是「天堂」,不僅容易接觸到胚胎幹細胞系,並且經費充足,可以和很多頂尖科學家交流。 在研究的過程中,山中慢慢迷上了轉基因和基因敲除技術。
  • 山中伸彌: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創始人之一
    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1962年出生於日本大阪府,日本醫學家,畢業於大阪市立大學。現任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所長,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教授及下屬的格拉德斯通研究所高級研究員。2012年,山中伸彌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 從醫生到諾獎得主——山中伸彌成長之路
    山中伸彌在當醫學生期間的一副照片,好像不開心於是,山中伸彌準備轉向基礎醫學研究。讀博期間,山中伸彌的研究方向是血壓調節的分子機理。然而,在研究過程中,山中伸彌對小鼠基因敲除和轉基因技術感到震驚,他準備申請這方面的博士後。山中伸彌赴美國格拉德斯通心血管疾病研究所(Gladstone Institute)做博士後,被 Thomas Innerarity 納入門下。
  • 山中伸彌就14年前論文問題公開致歉,並否認存在捏造
    昨晚(4月28日),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亦召開新聞發布會,回應他人對其於2000年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中實驗數據的質疑。他為其「對實驗記錄的保管不當」向公眾致歉,但他否認存在捏造行為,並表示論文結論可信。
  • 山中伸彌:畢生目標是將幹細胞技術帶到病床邊
    ■本報記者 趙路 「我畢生的目標便是將這種幹細胞技術帶到病床邊,帶到病患前,帶到診所中……」50歲的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得知自己獲得
  • iPS細胞發現者山中伸彌:致瘤不是唯一的挑戰
    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是去年幹細胞研究領域的熱門人物,他的小組最先重組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並成功利用人類纖維原細胞得到了iPS,避開了胚胎幹細胞的理論爭議。這些發現掀起了幹細胞研究的新一輪浪潮。
  • [幹細胞名人堂]山中伸彌成長路:從骨科醫生到諾獎得主
    隨後,山中伸彌準備做一名骨科醫生。於是,考入國立神戶大學醫學部。然而,混得也不咋樣!別人做20分鐘的手術他至少得兩個小時。第一,他手術水平的確不咋滴,第二,他覺得做基礎研究可以幫助更多的病人。山中伸彌在當醫學生期間的一副照片,好像不開心於是,山中伸彌準備轉向基礎醫學研究。
  • 日本又一學術造假,山中伸彌是否引咎辭職?
    Modeling of Blood-Brain Barrier with Human iPSC-Derived Endothelial Cells, Pericytes, Neurons, and Astrocytes via Notch Signaling(DOI: http://dx.doi.org/10.1016/j.stemcr.2017.01.023)山中伸彌在
  • 山中伸彌: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山中伸彌(日文:山中 伸彌,1962年-),出生於日本大阪府東大阪市,日本醫學家,京都大學教授,大阪市立大學醫學博士(1993年)。2008年,獲頒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2012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山中伸彌:畢生目標是將幹細胞技術帶到病床邊—新聞—科學網
    ■本報記者 趙路 「我畢生的目標便是將這種幹細胞技術帶到病床邊,帶到病患前,帶到診所中……」50歲的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得知自己獲得
  • 山中伸彌Nature綜述:iPS重編程這十年
    2006年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開發了一個變通方案,將四個轉錄因子引入特化的成體細胞(比如患者的皮膚細胞),再將其重編程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這些細胞在實驗室中表現出與胚胎幹細胞相當的能力,又避開了胚胎幹細胞的倫理問題,在疾病模擬、藥物篩選和細胞治療中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被人們視為細胞療法的新希望。山中伸彌也因為iPS技術贏得了2012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 山中伸彌稱08年日本iPS細胞研究進展不大
    山中伸彌稱
  • 科學網—山中伸彌與屠呦呦落選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之前被看好的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則落選,與這一獎項擦肩而過。 據悉,201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925萬元人民幣),將分為兩半。因在「先天性免疫系統的活性作用方面」取得成就的美國科學家比尤特勒和盧森堡科學家霍夫曼將平分500萬瑞典克朗(約合463萬元人民幣),剩下一半獎金將由加拿大科學家斯坦曼獲得。
  • 諾獎得主、iPS 細胞之父山中伸彌論文遭質疑
    4月28日下午,iPS細胞之父、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在京都大學舉行記者會,神情嚴肅。
  • 諾貝爾獎獲得者山中伸彌:iPS細胞命名與iPod有關
    昨日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英國科學家約翰·格登和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因在幹細胞領域的貢獻共同分享這一獎項。
  • 山中伸彌與格登獲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Gurdon)和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獲獎,獲獎理由為「發現成熟細胞可被重組變為多能性」。諾貝爾獎網站官方公告(英文)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medicine/laureates/2012/press.htmlJohn Gurdon和Shinya Yamanaka 獲2009年拉斯克基礎醫學獎/trends/news/408883.shtml幹細胞科研領域的牛人們-山中伸彌
  • 幹細胞之父山中伸彌稱:2025年,可預見將有40%日本人移植幹細胞
    倘若有歷史學家為幹細胞研究撰寫通史,山中伸彌毫無疑問將被載入光輝史冊。這位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日本科學家,發現並證實了人類成熟細胞可以重新編程成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山中伸彌(日)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發現者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1962年出生於日本大阪府,日本醫學家。
  • 幹細胞之父山中伸彌給出答案,學渣逆襲
    了解山中伸彌的人,對此感受頗深。他的父親有家生產裁縫機零配件的小工廠,受父親影響,山中伸彌從小對機械特別感興趣,他喜歡將機械分解開來研究。可糟糕的是,每次分解後的機械他都很難再組裝起來,他的這一興趣非但沒有幫助父母,反而成為了破壞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