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日本山中伸彌教授開發iPS技術首獲美國專利

2021-02-08 科學網

 

日本京都大學8月11日宣布,該校教授山中伸彌開發的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培養技術在美國獲得專利,有效期20年。這是日本相關技術在美國獲得的首個專利。

 

誘導多功能幹細胞是動物體細胞經過誘導因子處理後轉化而成的幹細胞。它具有和胚胎幹細胞類似的功能,可以發育成組織和器官,同時規避了胚胎幹細胞研究面臨的倫理和法律障礙,在醫療領域具有非常廣闊的前景。

 

山中伸彌在記者會上表示:「獲得專利對於安心進行研究開發具有重要意義。今後將繼續進行研究,希望為臨床治療做出貢獻。」

 

日本媒體認為,在再生醫療最前沿的美國獲得專利,將進一步促進誘導多功能幹細胞技術走向實用化的研究。

 

京都大學向美國申請了6項培養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基本技術的專利,此次獲得美國批准的是在人類等動物體細胞內植入3種基因,或是使用兩種基因和一種促進細胞增殖的蛋白質來培養誘導多功能幹細胞的技術。

 

目前,京都大學的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培養技術在歐洲以及南非和俄羅斯等國也獲得了專利。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日本山中伸彌教授開發iPS技術首獲美國專利
    日本京都大學8月11日宣布,該校教授山中伸彌開發的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培養技術在美國獲得專利,有效期20年。這是日本相關技術在美國獲得的首個專利。誘導多功能幹細胞是動物體細胞經過誘導因子處理後轉化而成的幹細胞。它具有和胚胎幹細胞類似的功能,可以發育成組織和器官,同時規避了胚胎幹細胞研究面臨的倫理和法律障礙,在醫療領域具有非常廣闊的前景。
  • 山中伸彌IPSc專利遭遇被竊取危機
    2006年,日本京都大學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在世界著名學術雜誌《細胞》上率先報導了誘導多能幹細胞的研究,隨後世界各地不同科學家陸續發現其它方法同樣也可以製造這種細胞。該研究也使得山中伸彌與喬治·布朗一同分享了2012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 山中伸彌與格登獲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Gurdon)和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獲獎,獲獎理由為「發現成熟細胞可被重組變為多能性」。/trends/news/408883.shtml幹細胞科研領域的牛人們-山中伸彌http://www.bioon.com/biology/cell/476456.shtml6年前,提起Shinya Yamanaka,可能只有做胚胎幹細胞的人略有耳聞,而現在他的名字在科研領域可謂是家喻戶曉。
  • iPS細胞發現者山中伸彌:致瘤不是唯一的挑戰
    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是去年幹細胞研究領域的熱門人物,他的小組最先重組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並成功利用人類纖維原細胞得到了iPS,避開了胚胎幹細胞的理論爭議。這些發現掀起了幹細胞研究的新一輪浪潮。
  • 山中伸彌稱08年日本iPS細胞研究進展不大
    山中伸彌稱
  • 瑞典媒體稱日教授山中伸彌或獲諾貝爾醫學獎
    環球網記者王歡報導  據日本共同社10月3日援引瑞典《每日新聞報》消息稱,新型萬能細胞「iPS細胞」的開發者、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最有可能獲得即將於3日公布的2011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報導稱,藍色發光二極體的開發者、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教授中村修二有可能獲得將於4日公布的物理學獎。
  • 人物|逆轉生命的時鐘-山中伸彌
    1993年博士畢業後,因為覺得日本國內的研究環境不夠完善,山中去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心血管疾病研究所留學研究,從事小鼠癌症相關基因的重編碼研究。到那裡後,山中伸彌發現美國簡直就是「天堂」,不僅容易接觸到胚胎幹細胞系,並且經費充足,可以和很多頂尖科學家交流。 在研究的過程中,山中慢慢迷上了轉基因和基因敲除技術。
  • 從醫生到諾獎得主——山中伸彌成長之路
    山中伸彌在當醫學生期間的一副照片,好像不開心於是,山中伸彌準備轉向基礎醫學研究。讀博期間,山中伸彌的研究方向是血壓調節的分子機理。然而,在研究過程中,山中伸彌對小鼠基因敲除和轉基因技術感到震驚,他準備申請這方面的博士後。山中伸彌赴美國格拉德斯通心血管疾病研究所(Gladstone Institute)做博士後,被 Thomas Innerarity 納入門下。
  • 科學網—山中伸彌與屠呦呦落選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據法新社10月3日消息,北京時間3日下午,2011年諾貝爾獎首個獎項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美國科學家布魯斯·比尤特勒、盧森堡科學家朱爾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學家斯坦曼三人
  • 幹細胞之父山中伸彌稱:2025年,可預見將有40%日本人移植幹細胞
    >山中伸彌(日)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發現者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1962年出生於日本大阪府,日本醫學家。時任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所長;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教授及下屬的格拉德斯通研究所高級研究員。2007年發現誘導多能幹細胞(iPS);2012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19年提出「MyiPS」,可使用患者本人細胞製作誘導多能幹細胞(iPS)。
  • 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稱iPS細胞能為應對新冠肺炎作貢獻
    來源:共同網 日本京都大學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研究所所長、教授山中伸彌日前在接受共同社採訪時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擴大,令人非常擔心。我覺得iPS細胞也能為應對疫情作貢獻。」
  • 山中伸彌:畢生目標是將幹細胞技術帶到病床邊—新聞—科學網
    ……」50歲的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得知自己獲得2012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後,在電話裡向採訪他的記者這樣說道。 因為「發現成熟細胞能夠通過再編程而具有多能性」,山中伸彌與79歲的英國科學家約翰·戈登爵士分享了這一生物及醫學領域的最高獎項。 對於二人獲獎,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神經科學家John Hardy就表示:「我相信從事發育生物學以及疾病機理研究的每一位研究人員都會為諾貝爾獎的這一傑出而明智的選擇叫好。
  • 山中伸彌Nature綜述:iPS重編程這十年
    2006年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開發了一個變通方案,將四個轉錄因子引入特化的成體細胞(比如患者的皮膚細胞),再將其重編程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這些細胞在實驗室中表現出與胚胎幹細胞相當的能力,又避開了胚胎幹細胞的倫理問題,在疾病模擬、藥物篩選和細胞治療中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被人們視為細胞療法的新希望。山中伸彌也因為iPS技術贏得了2012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 山中伸彌: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創始人之一
    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1962年出生於日本大阪府,日本醫學家,畢業於大阪市立大學。現任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所長,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教授及下屬的格拉德斯通研究所高級研究員。2012年,山中伸彌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 諾獎得主、iPS 細胞之父山中伸彌論文遭質疑
    4月28日下午,iPS細胞之父、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在京都大學舉行記者會,神情嚴肅。
  • 山中伸彌:畢生目標是將幹細胞技術帶到病床邊
    ……」50歲的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得知自己獲得2012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後,在電話裡向採訪他的記者這樣說道。 因為「發現成熟細胞能夠通過再編程而具有多能性」,山中伸彌與79歲的英國科學家約翰·戈登爵士分享了這一生物及醫學領域的最高獎項。 對於二人獲獎,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神經科學家John Hardy就表示:「我相信從事發育生物學以及疾病機理研究的每一位研究人員都會為諾貝爾獎的這一傑出而明智的選擇叫好。
  • [幹細胞名人堂]山中伸彌成長路:從骨科醫生到諾獎得主
    於是,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成為第19位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同時也是第2位獲得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的日本人。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其成長之路有諸多亮點,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世界上的事情,說起來是很奇妙的。一飲一啄,自有定數。在山中伸彌讀高中的時候,他迷上柔道了,但是沒有什麼天賦,相反常常因為骨折去醫院。
  • 諾貝爾獎獲得者山中伸彌:iPS細胞命名與iPod有關
    昨日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英國科學家約翰·格登和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因在幹細胞領域的貢獻共同分享這一獎項。
  • 山中伸彌: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山中伸彌(日文:山中 伸彌,1962年-),出生於日本大阪府東大阪市,日本醫學家,京都大學教授,大阪市立大學醫學博士(1993年)。2008年,獲頒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2012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山中伸彌抱怨經費不足 為發薪跑馬拉松—新聞—科學網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依靠發現人體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獲得今年諾貝爾醫學及生理學獎的山中伸彌教授日前抱怨稱:「為給僱員發工資我每年必須要跑80次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