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伸彌抱怨經費不足 為發薪跑馬拉松—新聞—科學網

2020-11-30 科學網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依靠發現人體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獲得今年諾貝爾醫學及生理學獎的山中伸彌教授日前抱怨稱:「為給僱員發工資我每年必須要跑80次馬拉松。希望日本制定出完善的研究體制」。

 

據悉,山中伸彌在京都大學的研究所內,僱用了約200名教職員工,每年僅工資就高達8億日元。由於政府撥款不足、時有時無,九成員工都只是非正式僱用。他每年也要參加很多次馬拉松比賽,以此募集資金給員工發工資。

 

今年3月,山中參加了京都馬拉松大會並成功跑完全程,募集到了1000萬日元資金。10月18日,他在政府組織的綜合科學技術會議上調侃稱:「為了湊夠8億日元,我每年得跑完80次馬拉松才行」。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人物|逆轉生命的時鐘-山中伸彌
    當歷史學家為幹細胞研究撰寫編年史時,山中伸彌很可能以一個「和事佬」的角色被載入史冊:這位日本科學家用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終結了胚胎幹細胞領域曠日持久的倫理之爭。並因此獲得了2012年諾貝爾生物學獎。其中一個小組的負責人正是山中伸彌。由皮膚細胞製成的幹細胞叫做誘導多能幹細胞(IPS)。
  • 山中伸彌稱08年日本iPS細胞研究進展不大
    山中伸彌稱
  • 山中伸彌:畢生目標是將幹細胞技術帶到病床邊—新聞—科學網
    ■本報記者 趙路 「我畢生的目標便是將這種幹細胞技術帶到病床邊,帶到病患前,帶到診所中……」50歲的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得知自己獲得
  • iPS細胞發現者山中伸彌:致瘤不是唯一的挑戰
    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是去年幹細胞研究領域的熱門人物,他的小組最先重組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並成功利用人類纖維原細胞得到了iPS,避開了胚胎幹細胞的理論爭議。這些發現掀起了幹細胞研究的新一輪浪潮。
  • 科學網—山中伸彌與屠呦呦落選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之前被看好的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則落選,與這一獎項擦肩而過。 據悉,201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925萬元人民幣),將分為兩半。因在「先天性免疫系統的活性作用方面」取得成就的美國科學家比尤特勒和盧森堡科學家霍夫曼將平分500萬瑞典克朗(約合463萬元人民幣),剩下一半獎金將由加拿大科學家斯坦曼獲得。
  • 山中伸彌IPSc專利遭遇被竊取危機
    2006年,日本京都大學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在世界著名學術雜誌《細胞》上率先報導了誘導多能幹細胞的研究,隨後世界各地不同科學家陸續發現其它方法同樣也可以製造這種細胞。該研究也使得山中伸彌與喬治·布朗一同分享了2012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 山中伸彌: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創始人之一
    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1962年出生於日本大阪府,日本醫學家,畢業於大阪市立大學。現任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所長,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教授及下屬的格拉德斯通研究所高級研究員。2012年,山中伸彌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 山中伸彌就14年前論文問題公開致歉,並否認存在捏造
    昨晚(4月28日),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亦召開新聞發布會,回應他人對其於2000年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中實驗數據的質疑。他為其「對實驗記錄的保管不當」向公眾致歉,但他否認存在捏造行為,並表示論文結論可信。
  • 山中伸彌稱有時沮喪到想哭 家人是其成功支柱—新聞—科學網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榮獲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山中伸彌表示,研究過程中失敗是常有之事,雖然沮喪,但家人是他獲得成功的精神支柱。
  • 幹細胞之父山中伸彌稱:2025年,可預見將有40%日本人移植幹細胞
    倘若有歷史學家為幹細胞研究撰寫通史,山中伸彌毫無疑問將被載入光輝史冊。這位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日本科學家,發現並證實了人類成熟細胞可以重新編程成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山中伸彌(日)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發現者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1962年出生於日本大阪府,日本醫學家。
  • 從醫生到諾獎得主——山中伸彌成長之路
    山中伸彌在當醫學生期間的一副照片,好像不開心於是,山中伸彌準備轉向基礎醫學研究。讀博期間,山中伸彌的研究方向是血壓調節的分子機理。然而,在研究過程中,山中伸彌對小鼠基因敲除和轉基因技術感到震驚,他準備申請這方面的博士後。山中伸彌赴美國格拉德斯通心血管疾病研究所(Gladstone Institute)做博士後,被 Thomas Innerarity 納入門下。
  • [幹細胞名人堂]山中伸彌成長路:從骨科醫生到諾獎得主
    隨後,山中伸彌準備做一名骨科醫生。於是,考入國立神戶大學醫學部。然而,混得也不咋樣!別人做20分鐘的手術他至少得兩個小時。第一,他手術水平的確不咋滴,第二,他覺得做基礎研究可以幫助更多的病人。山中伸彌在當醫學生期間的一副照片,好像不開心於是,山中伸彌準備轉向基礎醫學研究。
  • 山中伸彌:畢生目標是將幹細胞技術帶到病床邊
    ■本報記者 趙路 「我畢生的目標便是將這種幹細胞技術帶到病床邊,帶到病患前,帶到診所中……」50歲的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得知自己獲得
  • 日本內閣擬集資為諾獎得主山中伸彌捐贈洗衣機—新聞—科學網
    資料圖:生理學和醫學諾貝爾獎獲得者、京都大學iPS萬能細胞研究者山中伸彌
  • 科學網—日本山中伸彌教授開發iPS技術首獲美國專利
    日本京都大學8月11日宣布,該校教授山中伸彌開發的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培養技術在美國獲得專利,有效期20年。
  • 日本又一學術造假,山中伸彌是否引咎辭職?
    據京都大學透露,山水康平這篇論文研究費總額約為31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8萬元),其中約二百幾十萬日元研究費來自公眾捐款「iPS細胞研究基金」的部分資金。這篇論文是山水就職於該研究所後第一篇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的論文。該論文內容為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培養腦血管細胞。山水康平本人已承認造假行為,京都大學已經申請撤回這一論文。
  • 瑞典媒體稱日教授山中伸彌或獲諾貝爾醫學獎
    環球網記者王歡報導  據日本共同社10月3日援引瑞典《每日新聞報》消息稱,新型萬能細胞「iPS細胞」的開發者、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最有可能獲得即將於3日公布的2011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報導稱,藍色發光二極體的開發者、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教授中村修二有可能獲得將於4日公布的物理學獎。
  • 山中伸彌: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山中伸彌(日文:山中 伸彌,1962年-),出生於日本大阪府東大阪市,日本醫學家,京都大學教授,大阪市立大學醫學博士(1993年)。2008年,獲頒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2012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山中伸彌Nature綜述:iPS重編程這十年
    2006年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開發了一個變通方案,將四個轉錄因子引入特化的成體細胞(比如患者的皮膚細胞),再將其重編程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這些細胞在實驗室中表現出與胚胎幹細胞相當的能力,又避開了胚胎幹細胞的倫理問題,在疾病模擬、藥物篩選和細胞治療中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被人們視為細胞療法的新希望。山中伸彌也因為iPS技術贏得了2012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 諾獎得主、iPS 細胞之父山中伸彌論文遭質疑
    4月28日下午,iPS細胞之父、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在京都大學舉行記者會,神情嚴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