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諾獎得主、iPS 細胞之父山中伸彌論文遭質疑
4月28日下午,iPS細胞之父、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在京都大學舉行記者會,神情嚴肅。
-
諾獎技術B-iPS幹細胞到底是個啥?
Gurdon與山中伸彌,以獎勵他們的經典實驗發現已分化細胞的DNA仍具備發育為正常生物體所有組織細胞類型的全部信息,即為「返老還童」的細胞。山中伸彌在2006年揭示了成熟細胞是如何向原始細胞轉化的,他的實驗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如果向已分化細胞內植入一些基因,這些分化細胞可轉化為多能幹細胞,即誘導所得多能幹細胞(iPS細胞)。
-
日本批准誘導多能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人體臨床計劃
18日,日本厚生勞動省(日本政府醫療技術主管部門)的專門會議批准了慶應大學使用ips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計劃。這將成為全球首例向患者移植使用ips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製成的神經幹細胞,改善運動機能的臨床研究。預計最早將於2019年夏季啟動。
-
iPS細胞科技,讓生命擁有無限可能
可規避倫理爭議和免疫排斥風險iPS細胞概念的提出距今已有十多年。2006年,來自日本京都大學的山中伸彌教授(Shinya Yamanaka)和高橋一俊利用逆轉錄病毒將4種關鍵基因Oct-3/4 、Sox2 、c-Myc和KIf4轉入鼠成纖維細胞,從而使其成為人為誘導的多能幹細胞,即誘導多能幹細胞(iPS)。
-
首例使用ips細胞的患者將現身日本
一名日本眼病患者將成為第一個用誘導幹細胞(ips)治療疾病的人。
-
iPS細胞研究中心公布誘導多能幹細胞照片
iPS細胞研究中心公布誘導多能幹細胞照片1/3)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當地時間10月9日,日本東京京都大學
-
屬下論文造假,日本第一個本土諾獎得主"躺槍"
日本京都大學本月22日宣布,其附屬iPS細胞研究所(CiRA)特聘助理教授山水康平,在去年以其為第一作者與通訊作者發表於《幹細胞報告》(Stem Cell Report)的一篇論文存在造假行為。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由著名幹細胞學家,iPS(誘導重編程多能幹細胞技術)之父,2012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山中伸彌所領導,在國際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此次事件極大影響了CiRA的名譽。
-
即使疫情期間,日本IPS細胞也有新突破!
但即使在這種情形下,日本科學家們仍沒有放棄新冠肺炎以外的疾病,前兩天日本就宣布他們用ips細胞製作出了全球首例肝癌模型。首先,請大家了解下ips細胞的基本概念iPS 細胞的標準名稱,叫「人工多功能性幹細胞」,這種多能幹細胞,是指體細胞在導入多能遺傳基因,以及其他誘導因子的作用下進行基因的重新編排,從而得到擁有與胚胎幹細胞相似的分化潛力的幹細胞。這些醫學概念聽起來有點玄乎,不好理解。
-
諾獎得主的花式翻車:學術造假,種族主義,變身神棍
然鵝,獲獎一年後,其中兩位諾獎得主就被爆出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雷格·塞門扎在PubPeer上被掛了41篇,彼得·拉特克利夫被掛了12篇。雖然這些論文都不包括兩位獲獎者最關鍵的那篇研究,但也有不少是諾獎相關的後續研究,對於諾獎的聲譽,也會產生不好影響。大多數情況下,諾獎的科學獎項都是發給一些已經蓋棺定論的研究,出錯的概率很小,但諾獎得主畢竟也非完人,「翻車」的情況並不少見。
-
諾獎技術助力 幹細胞誘導CAR-T療法要來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一款利用曾斬獲諾獎的「誘導多能幹細胞技術」開發的CAR-T療法,它有望為細胞療法領域帶來變革。CAR-T療法是近年來興起的一類新型細胞免疫療法。它的原理是從患者體內分離出免疫T細胞,在體外經過基因改造和增殖,再輸注回患者體內,對癌細胞進行殺傷。然而由於這一生產方法需要「個體定製」,因此無論是時間成本還是金錢成本,都居高不下。
-
誘導多能幹細胞技術生十年 它怎樣改變了世界?
許多人曾以為誘導多能幹細胞會引導一場醫學革命。但是發現10年後,它們卻在改變生物研究。兩周前,高橋從成年小鼠的皮膚上採集了細胞,並用一種病毒將其感染。這些病毒經過設計,引入24個精心挑選的基因。現在,細胞的改造完成,它們的外貌和行為都和胚胎幹細胞(embryonicstem,ES)相似。它們是多能細胞,能夠發育成皮膚、神經、肌肉或者其他任意細胞類型。山中凝視著眼前用細胞完成的「點石成金」的魔法。「那時候我想著,『一定是搞錯了,』」他回憶道。
-
iP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姚紅傑課題組與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江賜忠課題組合作,揭示出化學小分子來源ip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更加接近於E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胚胎幹細胞(ES細胞)在再生醫學的臨床應用中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但是由於存在倫理問題而被限制了應用。據報導,使用經典的四個轉錄因子Oct4,Sox2,Klf4和c-Myc誘導獲得的誘導多能幹細胞(4F-iPS細胞)與ES細胞存在表觀修飾差異的現象。北京大學教授鄧宏魁最早採用化學小分子誘導獲得多能幹細胞(C-iPS細胞)的方法,開啟了全新的iPS細胞獲取的方法。
-
Cellectis推出源於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的肝細胞產品
5月21日,法國生物公司Cellectis集團下的Cellectis幹細胞部宣布推出來源於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的肝細胞產品,即hiPS-HEP。hiPS-HEP具同質性、再生性及生命周期長且CYP活性穩定的特點,能夠為藥物發現、毒性試驗與疫苗研發等一系列體外研究提供理想的平臺。
-
如何利用CRISPR技術編輯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
2016年9月5日 訊 /生物谷BIOON/ --過去10年裡誕生了兩種非常有用的生物學工具,第一個就是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這是一項榮獲諾貝爾獎的先進科技產物,2006年時研究者開始對小鼠進行實驗,隨後在人類機體中進行實驗,研究者表示他們有可能將成體的皮膚細胞轉化成為多能幹細胞,隨後這些多能幹細胞就能夠被誘導轉化成為任何類型的細胞,這些細胞是個體基因組在細胞尺度的化身,而且其可以幫助科學家開發出那些不能取自活體的細胞類型,ipsCs通常能夠提供方法來模仿單成因及複雜的人類疾病,同時還可以指導進行基於細胞的療法。
-
日本引以為傲的Ips幹細胞
人造多能幹細胞一種是「多能幹細胞」,它具有變成任何細胞的能力,例如從受精卵人工產生的ES細胞(胚胎幹細胞)。山中伸彌博士發現的iPS細胞是「多能幹細胞」之一,這種多能幹細胞是基於已經在生物體內起到組織作用的細胞而人工創建的。
-
武田與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CiRA)達成10年幹細胞合作
2015年4月17日訊 /生物谷BIOON/ --日本製藥巨頭武田(Takeda)近日宣布,與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CiRA)達成了一項為期10年的iPS細胞研究合作,雙方將聯手開發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在多個領域的臨床應用,如心臟衰竭、糖尿病、神經性疾病、腫瘤免疫治療等。
-
日本首次將iPS幹細胞克隆技術用於人類疾病臨床治療
一名罹患退行性眼病的日本患者將成為全球使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進行治療的第一人。日前,日本衛生部的諮詢委員會對這一療法的安全性進行了審查,並同意相關研究人員開展人體治療實驗。iPS細胞是由成人體細胞經過病毒誘導而成的多功能幹細胞,是一種方便易得的克隆細胞,可經過進一步誘導發育成患者所需的組織和器官。
-
學閥意識」阻礙日本學者獲諾獎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站消息,10月8日,瑞典卡洛琳斯卡醫學院宣布,將2012年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授予日本京都大學教授、研發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的山中伸彌。是什麼讓現代的日本培養不出「土生土長」的諾貝爾得主?分析起來,原因主要有二個,一是研究資金,一是研究環境。 就拿目前炙手可熱、剛剛獲獎的ips細胞研究來說,日本文部科學省2007年在該醫療關聯領域投入的預算總額逾10億日元,2008年又上調到45億日元,2012年也有67億日元左右。單從數字來看,已算不少。可是和美國一比呢,到底是差一大截。
-
諾獎得主公開道歉是因為什麼? 日本諾獎得主山中伸彌道歉原因
發布日期:2018-01-24 17:46 來源:央視 責任編輯:凌芹莉 視頻信息 日本京都大學官網
-
諾獎得主山中伸彌涉嫌科研數據造假
點擊查看 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22日承認,該所研究人員去年2月發表的一篇論文存在造假行為。研究所所長、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為此召開記者會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