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年均一個諾貝爾獎?了解日本寶媽的4條家規,就知道了

2020-12-03 小肥豬的奶爸

從兩千年到現在,日本這個國家已經先後有將近二十個人,獲得了諾貝爾獎。而咱們國家獲得諾貝爾獎的卻非常少,基本上都是華裔獲獎,咱們從這件事兒去分析,到底是什麼拉開了咱們和日本的距離呢?其實從教育方面,就有很明顯的體現,我們要多學習他們的優點,才能更好的進步。日本的家庭非常注重孩子的規矩意識,並且在孩子一歲的時候,就引導孩子要做一個守規矩的人,給家裡立規矩,讓孩子去遵守。

1.日本家庭對於孩子的心理素質培養費,是非常的注重,在孩子小時候不會過度的溺愛,會讓孩子適當地受到挫折。從孩子幼兒園開始,學校就會教育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絕對不能退縮,只有勇敢地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才是一個好孩子。所以日本的孩子也非常善於鼓勵他人,他們有一種互相鼓勵的精神,都希望自己的夥伴能勇於面對失敗,重新站起來。

2.在日本,無論是富有的家庭,還是貧窮的家庭,家長都會要求孩子自己收拾東西,尤其是孩子自己的書包。在孩子剛上學的時候,家長就會告訴孩子,應該如何收拾書包,以後的每一天都要按照這個方法去收拾。並且在孩子收拾書包的時候,家長會在一旁看著,但是不會幹涉,適當的進行指導。久而久之,孩子就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動手做,家長是不會幫忙的。很好地培養了孩子,獨立的能力,咱們也要好好學習下。

3.孩子的閱讀習慣也非常的重要,日本的家庭主婦,會非常在意孩子的閱讀能力。大部分的日本孩子,在一歲的時候就能夠聽懂一些小故事。這個時候家庭主婦也會開始給孩子朗讀繪本,為孩子培養閱讀能力,增加孩子的詞彙量,以及培養孩子對於閱讀的興趣。這一套《魔法拼音名家經典》推薦給家長們,閱讀可以讓孩子增加見識,家長要多陪孩子一起閱讀,養成好習慣。

4.日本的學校最關注的科目,不是日語而是科學,日本對於科學的教育培養是最重視的。也為日本幾乎每年拿一個諾貝爾獎奠定了基礎,他們鼓勵孩子有千奇百怪的思想,更鼓勵孩子們創造和發明。有許多的科學綜藝節目,都是在提高孩子對於科學和創想的興趣,用有趣味的方式,讓孩子愛上科學。

相關焦點

  • 日本憑什麼每年一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媽媽的4條家規,值得借鑑
    提到諾貝爾獎,在我們的印象獲得過的人屈指可數,屠呦呦、莫言、楊振寧……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拿到諾貝爾獎的人數遠遠沒有日本多。在2000年後,我國獲得諾貝爾獎的只有兩人,其中拿到自然科學獎的只有兩位。然而在2000-2020的20年間,日本先後已經有19人獲得了諾貝爾獎。
  • 日本憑啥一年一個諾貝爾?日本媽媽立的5條家規,或許能給你答案
    我曾在一篇報導上看到過這樣一則新聞:「日本政府提出一個規劃,準備在未來50年要拿到至少30次諾貝爾獎」。如今看來這個目標估計能輕鬆實現。然而,我們在羨慕日本年年獲得獎項的同時,在思考一下為什麼中國的國土資源比日本大,人口比日本多,在單單一個獎項上能敗於日本呢?
  • 日本19年拿19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的基礎教育,值得我們深思
    理化領域尚無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而日本據統計,諾貝爾獎共有27位,自進入21世紀以來,日本已經有19人獲得了諾貝爾獎,平均每年一個的節奏,並且都是物理學獎和化學獎。日本還揚言要50年內拿到30個諾貝爾獎,如今已經完成了目標的一大半。
  • 日本19年拿19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的基礎教育,值得我們深思
    日本還揚言要50年內拿到30個諾貝爾獎,如今已經完成了目標的一大半。憑什麼每年拿一個諾貝爾獎。仔細研究可以發現,日本對於孩子的基礎教育與我們有很大的差別。2.日本媽媽抗挫折能力從幼兒抓起,而我們盡力保護孩子不受委屈。3.日本媽媽注意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而我們的孩子在玩手機。4.日本媽媽更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而我們越來越多的媽寶出現了。
  • 21世紀來日本年均1個諾貝爾獎,得獎的都是誰?
    【文/觀察者網 徐乾昂】2018年諾貝爾獎系日前開始頒布,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攜美國同行,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意味著21世紀以來,日本基本保持著「年均收穫1個諾貝爾獎」的勢頭。新華社曾在2001年報導,日本政府在當年的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中提出,「要在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在提出這一目標前,在諾貝爾獎的百年歷史中,日本僅有9位得主。
  • 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吉野彰:我就知道有這麼一天
    《日本新華僑報》記者朱桃老教授是個小傲嬌!今年71歲的吉野彰,是第27位榮獲諾貝爾獎的日本人,第22位榮獲諾貝爾自然科學類諾貝爾獎的日本科學家,第8位京都大學出身的諾貝爾獲得者,第2位榮獲諾貝爾獎的日本企業研究人員。
  • 2000年以後,日本每年一個諾貝爾獎,他們憑什麼這麼牛?
    諾貝爾獎是當今科學界最高成就,如今在諾貝爾獎上面有個恐怖的國家存在,那就是日本,2000年開始,日本每年都有人獲得諾貝爾獎!截止2019年為止,已有27位日本人獲得諾貝爾獎,其中包括兩名美籍日本人。日本曾在2001年提出一項計劃,50年內要有30個人獲得諾貝爾獎,如今已實現了大半,日本的科學領域在將來,或許存在著更為「井噴」的現象。在最近《最強大腦》節目中,日本9歲少年辻窪凜音獲得世界冠軍,她以超心算5倍的速度完成挑戰,令全球觀眾驚嘆不已。要知道日本的數學,是學自中國的,中國在數學領域,是日本當之無愧的老師。
  • 乾隆媽寶男是什麼梗? 乾隆媽寶男了解下下!
    乾隆媽寶男是什麼梗? 乾隆媽寶男了解下下!時間:2018-05-16 09:59   來源:皮皮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乾隆媽寶男是什麼梗? 乾隆媽寶男了解下下! 乾隆媽寶男是什麼意思,媽寶男是對乾隆皇帝是褒義還是貶義,這讓我們進一步了解歷史上的這位媽寶男乾隆皇帝吧,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 日本諾貝爾獎現在多於中國很正常,但未來屬於中國
    一個月後,觀察者網發表了我這篇文章,主編把標題改成了《中國科技實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國》,沒錯,就是你最熟悉的那篇我的文章。在我這篇文章中有若干條答客問,就是我舉出一些常見的問題,然後給出回答。其中就有一個問題是關於諾貝爾獎的。請注意,在我寫作的時候,屠呦呦還沒有獲得201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那是在10月宣布的,也就是此文發表三個月後。
  • 日本那些任性的諾貝爾獎得主
    可能是這些年老拿諾貝爾獎,弄得有點審美疲勞,在日本連日本人拿了諾貝爾獎也上不了頭條。斯德哥爾摩的發表是在日本時間下午六點半,但日本最主要媒體的電視也就是打了一條字幕出來,一不注意就滑過去了,最大的門戶網站雅虎日本發表新聞的時間是在6點42分,比中國的網站都還晚了四分鐘。
  • 日本諾貝爾獎現在多於中國很正常,但未來屬於中國-虎嗅網
    一個月後,觀察者網發表了我這篇文章,主編把標題改成了《中國科技實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國》,沒錯,就是你最熟悉的那篇我的文章。在我這篇文章中有若干條答客問,就是我舉出一些常見的問題,然後給出回答。其中就有一個問題是關於諾貝爾獎的。請注意,在我寫作的時候,屠呦呦還沒有獲得201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那是在10月宣布的,也就是此文發表三個月後。
  • 2019年再拿一個諾貝爾獎,日本離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還有多遠?
    此消息一傳回國內,一個非常熟悉的鄰國科學家身影再一次進入人們的眼帘,對於這種情況已經算是見多不怪了,剛剛榮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吉野彰由此成為了日本歷史上第27位諾貝爾獎的日本人
  • 日本最近20年拿了19個諾獎!日本人給孩子這樣的硬核教育值得學習
    Allison 和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因發現抑制負向免疫調節的新型癌症療法而獲得此獎獲得該獎項。至今,進入新世紀以來已有18名日本人獲得諾貝爾獎,距離日本2001年提出的「50年30個諾貝爾獎」的計劃,已經實現了一大半。
  • 為什麼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多?8個場景近距離感受真正的日本基礎教育
    為什麼日本諾貝爾獎得主,25年間多達 28人?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去日本考察了基礎教育他們的教育是這樣的他們的孩子是這樣的他們的家長是這樣的......日本是一個非常推崇自然教育的國家,事實上,大自然對於日本很多人的成長來說都功不可沒。
  • 一年一個諾貝爾,日本憑什麼?看到日本的「科普教育」,我明白了
    諾貝爾獎從1895年設立以來,一直是被視為所有頒獎領域最重要、最具權威性的獎項。諾貝爾獎多麼有含金量?可以說一個國家得到的諾貝爾獎多少,象徵著這個國家有多麼強大。對於中國而言,真正屬於我們中國人的諾貝爾獎,近幾年只有屠呦呦和莫言兩個人獲得。
  • 日本諾貝爾獎成功的模式可以複製嗎?
    在亞洲地區,日本不是唯一的發達國家,不過在諾貝爾獎獲獎次數上,日本的地位卻無人能及。在過去的20年,也就是從2000年至2019年,日本總共19次獲得諾貝爾獎,平均每年拿一個,創造了一個東方奇蹟。相比之下,韓國至今只獲得一次諾貝爾和平獎,中國也僅有兩人獲得諾貝爾獎。
  • 為何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多?看到日本幼兒園的教育,能引進就好了
    為什麼日本的諾貝爾獎獲得那麼多?25年的時間竟達到了28人,要知道,日本僅僅是一個小國家,但是他們的成就和經濟卻是領先了很多國家。這歸根結底,就是因為日本的「教育」模式的獨特!日本這個國家,因為歷史的緣故,我們對它的印象並不是特別好。但是他們的教育模式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特別是小學9年義務教育聞名世界,可以說日本的孩子真正的做到了贏在起跑線上。為何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多?
  • 諾貝爾獎日本19個,中國2個,差距到底在哪?
    21世紀以來日本已有19人獲得諾貝爾獎,平均每年一位。理化領域尚無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日本有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諾貝爾獎?有什麼值得學習的地方?日本是個注重科研成果的國家。一般研究者要有20年的專注研究,才會有可能獲得成果。
  • 日本人又拿諾貝爾獎:中央高層智囊深刻反思中日差距!
    2、日本人為什麼能頻繁拿諾獎? 導讀 2001年,日本政府確定了一項雄心勃勃的科學計劃,口號是「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此前,在諾獎的百年歷史中,作為世界經濟大國的日本,還只有9位得主。口號永遠比行動喊的響亮,但是日本人卻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口號。
  • 日本又雙叒叕拿諾貝爾獎了,中國人到底輸在哪裡?
    2019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陸續公布了,這次日本又雙叒叕獲得了諾貝爾獎。日本研究員、71歲的吉野彰因鋰電池研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至此,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增至27位。來源:朝日新聞網站可以說從1949年日本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獎開始,就像開了掛一樣,尤其是進入到了20世紀後,平均一年一個。截止已經有19人獲得了諾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