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諾貝爾獎得主,
25年間多達 28人?
帶著這個問題
我們去日本考察了基礎教育
他們的教育是這樣的
他們的孩子是這樣的
他們的家長是這樣的
......
日本是一個非常推崇自然教育的國家,事實上,大自然對於日本很多人的成長來說都功不可沒。正如你所看到的這些獲得了各種諾貝爾獎的日本名家們所敘述的經歷及感悟,竟總是能提及到自然探索對他們受益一生的影響。
自然教育,
在培養什麼樣的人?
Ⅰ.校舍
△ 南阿爾卑斯山森林學校
在日本,有很多如同從土地中生長出來一般的森林小學,位於山梨縣的南阿爾卑斯山森林小學和中學,已經有十五年的建校歷史了,雖然位於距東京有兩小時車程的山梨縣,但東京的很多家庭也會把孩子送過來寄宿學習,而且很多家庭都在排隊等位。
這所森林學校不僅簡樸低調,教室環境也很質樸,甚至顯得有些簡陋,但處處都是環保和潔淨的。
如此整潔的學校環境,不是僱用專門的保潔人員打理,而全部由學生來完成。校長告訴我們,每個班級輪流負責一天的校園保潔工作。就連學校的廁所,也毫無例外是學生來洗刷的,各樓層的廁所潔淨清新,所有的拖鞋頭朝裡,一字排開,方便來人使用。
日本孩子們從小培養的勞動能力是如此之強,聽著校長的介紹,我們感慨頗深,「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全方位地落實。
△ 學生科學實驗的設備和成果
日本小學的校園面積不大,但他們充分利用一切空間,給孩子們留足活動和展示的場所。
△ 元素周期表,記載了有傑出貢獻的日本科學家
Ⅱ.環境
△ 森林幼兒園的孩子們在林中玩耍
NPO法人森林幼兒園是一所真的「長」在森林中的幼兒園,在這個生機勃勃的環境裡,孩子在蔥蘢高大的樹木中奔跑,無時不刻都在與自然交流,進行著自然的教育,他們觀察季節,觀察動植物,他們也學著播種,學著收穫。
北京也有與自然相接的幼兒園嗎?
→凱博 · 維真童蒙班(點擊查看)
Ⅲ.課程
△ 森林學校的年度課程安排
日本的小學為六年制。在這期間,學生們不僅要學習語言、數學等基礎課程,還要學習怎麼「玩」,其實就類似於中國學校開展的各類社團課。
→ 凱博社團萬花筒(點擊查看)
和傳統意義上所理解的「玩」不同,這種可以搬上課堂的「玩」其實更像是一種手工課程。學校通過設置一些特殊的課程,教會孩子各種生活技巧——料理製作、蛋糕烘培、縫製衣物,飼養動物、製作木工、甚至搭建建築.......
△ 孩子們的課程內容豐富而有趣
很多教室,其實就是項目小組,項目式學習佔了時間表的一半。孩子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項目選擇自己喜歡的班級,老師帶著孩子一起完成一個項目。
→ 凱博學校的項目式學習(點擊查看)
△ 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著手工學習
日本學校從幼兒園開始就會教孩子們常用的生活技能,並在各年級開展生活和家政課。從幼兒園開始,最基本的家政課是學會帶各種基本生活用品,光每天要帶的布就分好幾種,擦嘴的,擦桌子的,擦地板的,絕對不能亂。還要將牙膏牙刷牙杯裝袋掛在書包上,筷子勺子也需要自己攜帶,在校用餐後,自己帶的餐具需要自己洗淨重新整理好。
隨著年紀的增長,孩子們需要學習的家政課內容就更加廣泛了:做飯,收納,打掃,插花,手工,縫紉,編織……
Ⅳ.閱讀和創造
生存力是日本中小學教育改革的核心,即「無論社會如何變化都能自己發現課題、自己學習、自己思考,自主地判斷、行動,更好地解決問題的素質及能力」。
日本教育認為生存力是最基本的能力,生存力越強,其發展空間越大。兒童的獨立能力,是培養生存力及創造力所必需的。所以,在日本的中小學教育中,會特別注重培養生存社會能力,在日本小學各學科的課時數中,社會、生活和家庭課程佔了很大的比例其設置就直接指向了生存力的目標。
不要以為日本的小學就是動手做動手玩,他們對讀書的重視程度也是超高的。
△ 森林幼兒園孩子的閱讀書目清單
在NPO法人森林幼兒園,一個小孩子3年要讀三千本書。
閱讀給人一個強大的精神世界。
Ⅴ.規則和自由
一般人有著對日本教育的刻板印象,是過於一絲不苟,甚至有些僵化,但這種刻板印象再次被刷新。
△ 森林學校的室內展覽牆和書架
南阿爾卑斯山森林學校的教育目標是培養「自由的孩子」,他們強調三個方面:感情方面的自由,知行自由,人際關係的自由。因為只有你從無意識的不安、緊張、自我否定等情緒中釋放出來,才能成為一個充滿自信和自我肯定的孩子。在此基礎上,才能不被動地學習已有的知識和技術,致力於從生活中發現問題、創新創造,具備探索知識的力量,並且學會和大家分享目標、共擔責任。
但與此並不矛盾的是禮儀和規則的教育。在顯得較窄的走廊空間,趕著去戶外課的孩子們,會一律靠右行走,雖然樓道狹窄,上上下下的人也較多,但通行的速度和安全性都很不錯。
秩序,能夠保證每個人的生活以有條不紊的狀態運行。但有時個別人往往會因為超越規則而獲得暫時的利益,但若人人效仿,則秩序大亂,最後每個人都是輸家。日本孩子遊戲起來非常活潑,但卻能夠充分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從小學會「不給別人添麻煩」這個原則。
可以說,這是一種「有原則的自由」。
Ⅵ.自我管理
日本的學校非常重視孩子的自我管理,南阿爾卑斯山森林小學和中學有一些有意思的規則:
個性化原則是尊重個性差異;
體驗學習原則是重注實際研究和製作;
自我決定原則是第一位的,孩子和大人一起商量制定學習計劃,有很多事情是由孩子們班會,甚至全校集會來討論,比如某些孩子出現解決不了的爭議。
真是一言不合就開全校集會(見上圖)。
Ⅶ.安全教育
日本是個自然災害多發的地區,人們只能勇敢地面對這些突發的災害,尋求最合適的方式保護自己,確保把傷害降到最低。所以,日本的防災教育是全球領先的。在日本,防震減災演習是每個人必須積極參加的,從幼兒園開始,就有這樣嚴格的學習環節。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對於環境中的一些安全隱患,學校不是把他們移走,而是保留,提醒,教育,訓練,目的是讓孩子學會識別危險,把握自己,躲避傷害,具備在社會上安全生活的能力。
像上圖這樣的殘存尖銳樹樁,他們會留在原地,讓孩子直面危險,從而學會躲避危險。
Ⅷ.家長的放手
這樣的自然教育,家長能放心嗎?
△ 森林學校校長為凱博學校參觀團介紹學校情況
NPO法人森林幼兒園的院長跟我們說,家長每天看到孩子回家一身的泥土會很高興。有的時候,家長發現孩子衣服沒髒,還會打電話找學校,問我的孩子為什麼身上那麼乾淨,是不是沒有出去活動。可見家長對學校和老師的信任。
愛需要智慧,放手更需要智慧。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疼愛,就是學會有序放手,讓孩子逐漸上手掌控他們的人生。
▼ 凱博學校校長劉煜炎向日本森林學校贈予禮物(凱博學校學生作品)
看過這些學校
有太多的沒想到
也有很多的細節
值得我們去體會和思考
也許日本的孩子做奧數題不內行
但他們憑藉出色的實踐能力和思維設計
展現出足夠強大的生存能力
儘管一些教育理念和實踐也還存在著問題
但東方國家重基礎、重訓練的教育傳統
在日本得到了傳承
而西方國家重個性、重自主性的教育傳統
也在這塊土地上得以融合
而重要的是日本孩子
如何獲得了那麼大的後續發展能力
以至於頂尖科學家頻出
從中也可以看到一些端倪吧
日本吸收各家所長
發展適合自身的教育
這條博採眾長的教育之路
也許能給予我們一些借鑑與啟示
12月1日
北京昌平凱博外國語學校
將舉辦教育分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