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不下諾貝爾獎,我還拿不下你?

2020-09-20 中科院物理所

講道理,下個月就要諾貝爾獎頒獎儀式了,小編最近也是一直在緊盯手機(後半夜),生怕錯過了什麼重要的消息;也幻想過像歷史書中的科學家一樣,出去度了一個假(十一假期),整出來一個什麼薛丁格方程之類的;也想做著美夢,夢到C6H6是首尾相連的碳環,同時解決一個重大的科學問題……

小編也想像過,做實驗的時候把兩個樣品不小心搞混,懟吧懟吧,可以鼓搗出一個類似於橡膠的神奇東西,造福全人類;又或者因為粗心,不小心改變了實驗的某個參數,陰差陽錯生成了青黴素之類的重要物質……

可是想著想著,天就亮了,夢也就醒了。只能按部就班的做著實驗,其實做實驗是門「玄學」,好的數據,理想中的材料,你不做實驗還真發現不了;好的idea,顛覆性的創意,也不是閉門造車就能憑空想出來的,又或者你以為前無古人的idea,結果一查,可能也已經被別人做絕了。

重大發現總歸是給那些有想法、有準備的人。原本到我腦袋裡裡看起來是一堆八竿子打不著的玩意兒,竟然能被大佬做成各種厲害的傢伙,甚至還隨手拿了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我好像又可以了?

在馬斯·庫恩(Thomas Samuel Kuhn)科學革命的發展模式中,範式(paradigm)的突破會導致科學新的樣貌的產生。突破性的實驗還真不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可能你還得助跑之後跳一下再起飛。

日本化學家白川英樹和他的學生1974年發現了導電高分子——聚乙炔。聚乙炔中電是以孤子的形式傳遞,也就是孤零零的左右沒有成雙鍵的C原子正電中心。如圖最後兩個帶正電的中心,沿著分子鏈孤零零地移動。

圖 | 聚乙炔是如何導電的?來源:nobelprize.org

說到聚乙炔的發現,這也是離了個譜兒。他在做實驗製備聚乙炔的時候,不知道是為了故意燒錢還是無心插柳,在實驗中加入了千倍劑量的催化劑,生成了銀白色具有導電潛質的聚乙炔。通過後續的摻雜,能夠達到金屬導電性的量級。於是他與艾倫·J·黑格(Alan J. Heeger)和艾倫·馬克迪爾米德(Alan MacDiarmid)分享了200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要說諾貝爾物理學獎很高大上嗎,好像也不。其實用膠帶粘粘石墨,就能粘成石墨烯——201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以表彰其在石墨烯材料中開創性的實驗。給膠帶上的石墨薄片反覆粘數十次之後,最終粘在膠帶上的就是單層的石墨烯。

圖 | 膠帶撕石墨 來源:researchgate.net

但說歸說,獲得諾獎級的獎項哪有那麼容易。除了頂頂大名的諾貝爾獎外,還有其他各個領域的』諾貝爾獎「,比如:有著計算機領域的諾獎地位的『圖靈獎」,數學界的』菲爾茲獎「,地球科學領域的」維特勒森獎「等等,當然了,小編只能在旁邊暗戳戳仰望大佬們。

除了這些正規的獎項之外,還有一類獎項,看上去就像是在跟咱們開玩笑。比如最有名的」搞笑諾貝爾獎「

圖 | 搞笑諾貝爾獎 來源:improbable.com

實在不行就得搞笑諾貝爾獎?

也還是上面這位思路清奇的科學家,在此之前一直在研究「懸浮的青蛙」的實驗。他與另一個英國人麥可·貝瑞(Michael Berry)使用磁性克服重力作用,使得青蛙可以在磁場中懸浮在半空,並且引申出是否可以將同樣辦法應用於人類。這項工作的難點不在於反磁性物質可以產生一個與外界磁場相反的磁場,從而產生一個相反的力。而這項工作的難點在於如何可以將這種力穩定的作用於被測物體上,同年該報導還登上了Nature。

安德烈·海姆也成為了既榮獲諾貝爾獎也獲得過搞笑諾貝爾獎的雙料科學家。

搞笑諾貝爾獎也有很多有意思的研究課題。比如在剛剛揭曉的獎項中,一隻鱷魚在充滿氦氣的氣密室中發出的聲音;便便刀不能很好的起作用;甚至還有葡萄酒專家可以通過氣味分辨葡萄酒裡是否有一隻蒼蠅……甚至在這裡,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大家不研究的。而且搞笑諾貝爾獎也越來越得到大家的認可,基本每年都會有大佬坐鎮,比如真正的諾獎得主也會在現場。

圖 | 讓鱷魚吸入氦氣示意圖 來源:jeb.biologists.org

其實對於一個想像力豐富的人,如果他想知道,一隻蚊子怎麼能在下雨的天氣穿梭於雨的狂轟亂炸中而毫髮無損;或者當你在鍵盤上發出「呵呵」時,你其實是想說……大部分人到這裡就會選擇放棄,而另一些人竟然就會繼續研究這是為啥

小編又拍了拍作為學術菜雞的自己,這就是大佬和我之間的區別,實驗在大佬手裡發得了文章,滿足的了好奇心和獵奇心,甚至還能隨手拿個諾獎。再看看小編自己,不僅距離諾獎、搞笑諾貝爾獎遙遠,甚至距離優秀實驗室實驗員都有一定距離,難不成我拿個獎(不管什麼獎)就這麼難?

我真的沒有機會了?

如果十月份諾貝爾獎得主名單上

沒有出現大家的名字

想必搞笑諾貝爾獎也沒大家的事情了

那麼這位看官

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

今年的

《科學3分鐘》全國科普微視頻大賽

(點擊跳轉)

只要你會拍視頻(小於四分鐘就中

不能創造不了知識但咱能分享知識

加上一點點科普和剪輯技能

指不定就拿到一個獎了呢

那麼就千萬不要猶豫

今年的《科學3分鐘》全國科普微視頻大賽依然和bilibili進行全方面合作,帶給大家最絲滑的投稿、投票、分享、參與體驗。網站也已上線,趕緊拿起設備開始錄製視頻參與吧!

我們有專業的評委團隊,將給你的視頻進行全方位的科學性、觀賞性評價。評審團將根據投稿作品的質量,並參考對應稿件所獲得的點讚硬幣播放收藏等互動數據進行綜合評價,最終確定決賽作品名單與獲獎名單。

當然,本次活動獎金也很豐厚,最高可以獲得23333元的特等獎哦,最主要的是還是兩名!(獲獎的概率增加了)

獲得特、一、二、三等獎及特別單項獎的所有參賽者,將獲得由嗶哩嗶哩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共同頒發的獎牌和獎狀一份。如果你沒有獲得上面的獎金也不要灰心,只要參與投稿就可獲得「科學光環」限定頭像掛件,所以你還在等什麼呢?

還有一個要素,投稿時選擇知識區,並添加 活動標籤才是參與成功哦~

這次,你是真的還有機會!!!

投稿方式等更多詳情

請掃描下方圖片二維碼或者B站搜索「科學3分鐘

然後,就來投稿

感謝以上媒體和高校的大力支持

更多詳細信息請到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小編期待大家的投稿哦,小編在這裡暗戳戳滴等待大家的投稿了!!!

不要忘記投稿截止時間

2020年9月15日0點 — 2020年10月16日24點

聽著雲裡霧裡不知道視頻怎麼製作也不要緊,小編也提供了兩個往年獲獎的例子供大家參考:

參考文獻:

[1]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nobelprize.org

[2] Nadis, Steve. Ig Nobel glory for levitating frogs and collapsing toilets.[J]. Nature, 2000.

[3] 歷屆搞笑諾貝爾獎-improbable.com

[4] Reber S A , Nishimura T , Janisch J , et al. A Chinese alligator in heliox: formant frequencies in a crocodilian[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015,

[5] 2015年菠蘿科學獎-guokr.com

編輯:Kun & 井上菌

相關焦點

  • 拿不下諾貝爾獎,我還拿不下你?|賽事
    只能按部就班地做著實驗,其實做實驗是門「玄學」,好的數據,理想中的材料,你不做實驗還真發現不了;好的idea,顛覆性的創意,也不是閉門造車就能憑空想出來的,又或者你以為前無古人的idea,結果一查,可能也已經被別人做絕了。
  • 中科院院士:拿諾貝爾獎比天氣預報還不靠譜
    他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我國目前在研發上可以稱得上「不差錢」,問題在於體制機制不順,那些真正急需經費的人未必能拿到,有人則「吃得過飽」,拿經費幹別的了。秦大河認為,我國目前需要對科技管理體制進行重新評估。如果能夠形成一種讓人才能夠心平氣和地做學問的環境,人們常說的諾貝爾獎自然就會拿到。
  • 2019年再拿一個諾貝爾獎,日本離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還有多遠?
    時間回到本世紀之初,2001年3月,日本政府出臺了「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該計劃雄心勃勃地表示:日本要在「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此項科學技術基本計劃一經發布,便首先在日本國內掀起軒然大波,整個日本輿論基本上一邊倒,認為「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不太可能。
  • 「諾獎荒」讓平均一年拿一個諾貝爾獎的日本不淡定了……
    於是,不少人認為日本在諾獎上取得的驚人成績或多或少與一項計劃有關,這就是日本的「諾貝爾獎計劃」。2001年3月,日本內閣制定、通過了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該計劃明確提出了一項數量目標:今後日本應在以諾貝爾獎為代表的國際級科學獎的獲獎數量上與歐洲主要國家保持同等水平,力爭在未來50年裡使本國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達到30人。
  • 莫言拿了諾貝爾獎,還被貶低謾罵,究竟是高雅藝術還是低俗文學?
    從文學的標準來看,莫言起碼可以拿10次茅盾文學獎了。因為90%茅盾文學獎的作品都比不上莫言最差的一部。——餘華拿了諾貝爾獎,卻被貶低謾罵,究竟是高雅的藝術還是低俗的文學?莫言的能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能力是當代文學史上獨一無二的,畢竟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不簡單的,沒有非凡的寫作能力,是不可能的。但是在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卻有一些人說莫言心底"黑暗"、說莫言是"漢奸"、暗諷他不配得到諾貝爾文學獎各種"辱罵的聲音"不絕於耳。
  • 14億人1個諾貝爾獎?拿不拿獎沒關係,嘲諷諾獎才危險
    文|家庭教育自助參2020年諾貝爾獎陸續揭曉,又引發了大眾對於諾獎的討論。言論自由,無可厚非。不過,有些年輕人對諾獎不屑一顧,甚至調侃和嘲諷,這個就完全沒有必要了。你可以調侃科學家,但是請不要調侃科學。我們簡單剖析一下諾獎,讓年輕人重新認識諾獎的意義。
  • 莊小威:做學問不應是為拿諾貝爾獎—新聞—科學網
    做學問要切忌虛榮和浮躁 莊小威博士畢業後,在沈元壤教授的鼓勵下開始尋找教職,沒有想到史丹福大學向她伸出了橄欖枝。「我當時差點就拿到斯坦福的錄取通知,學術委員會一名教授甚至給我打了電話。我當時特高興,覺得自己挺了不起的。可是兩天後,這名教授通知因為我沒做博士後,他們認為有缺陷,不錄用我了。
  • 錢學森為什麼拿不了諾貝爾物理獎?還有許多人不知道其中的緣由
    當初美國拿原子彈來恐嚇我們時,企圖讓我們屈服,而那種憋屈和氣氛,是每一位中國人的難以言喻的痛,所以在偉大的領袖才會說:「沒有原子彈那個東西,人家就說你不算數!」那麼對於兩彈一星的錢老而言為什麼就拿不了諾貝爾物理獎呢?可能還有許多人都不知道這裡面的緣由! 首先對於錢老拿不拿諾貝爾獎,個人覺得這一個獎有無,皆與錢老對我國發展的貢獻沒有任何關係,這也不是一塊諾貝爾獎能不能表彰錢老的問題,因為我覺得諾貝爾獎根本無法衡量錢老對我國所做的貢獻。
  • 為什麼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等偉大的科學家都拿不到諾貝爾獎?
    為什麼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等偉大的科學家都拿不到諾貝爾獎?如果在20年前讓一個人說幾個國內科學家的名字,很多人會想到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等。在當時他們的名字可謂是家喻戶曉,因為教科書中經常會出現他們的名字。
  • 世界上最難拿的綠卡,至今不足8000人,網友:比拿諾貝爾獎都難!
    當然了,想要移民的話,必須要先拿到綠卡才可以,那小夥伴們知道綠卡最難拿的國家是哪個呢?其實最難拿祿卡的這個國家就是我們中國。世界上最難拿的綠卡,至今不足8000人,網友:比拿諾貝爾獎都難!
  • 霍金這麼厲害,為什麼一次諾貝爾獎都沒拿過?
    ► 這裡有最簡單易懂的各種知識乾貨,每一篇文章可能都是你下一次約會、和領導談話、和朋友聊天用到的談資,不善於學習,你就會和其他人的差距越來越遠
  • 文道非常道:諾貝爾獎得主不一定是好貨
    梁文道:對,其實中國是嚴格講,我們可以說中國有不少人,華人是拿過諾貝爾獎,有的就是他拿獎的時候不是拿中國護照,不是中國身份,有的就我們不大方便去談論他。可是你現在像錢永健這回,我覺得特別有趣。就他拿了獎之後,他就告訴自己說,我不是中國人,我是美國人,那麼這句話在大陸網友裡面也有一些人去討論說,這人怎麼可以。
  • 王貽芳、薛其坤、盧煜明賽跑拿諾貝爾獎,誰能最先拿到?
    屠呦呦的獲獎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振奮人心,也可以拉開中國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帷幕,目前國內已有多人做出了諾貝爾獎級別的科學成就,王貽芳、薛其坤、盧煜明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王貽芳已經獲得了未來科學大獎及獎金額高達300萬美元的突破獎基礎物理學獎,這些大獎有著很強的指引作用,是諾貝爾獎的風向標。王貽芳拿諾貝爾獎至少還需要幾年,畢竟諾貝爾獎很熬人,麥克唐納和梶田隆章從發現中微子振蕩到拿諾貝爾獎都用了十多年。
  • 《天道》:只要不是我覺到,悟到的,你就給不了我,給我也拿不住
    我是石頭,一個85後,酷愛解讀《遙遠的救世主》。在這裡每日一更。如果可以,請給個關注。擺一道茶,我們一起聊聊關於《天道》中的那些不易被常人理解的想法和思維每次看完《天道》都會不自覺的去思考。更多是一種反思的狀態下,一次自我思想式的革命。有時候會認為自己很對,但有時候又讓自己陷入一種迷茫。
  • 做數據流通可以拿「諾貝爾獎」?
    做數據流通可以拿數據經濟的「諾貝爾獎」?數據流通真的這麼重要?三年裡面數據流通的男耕女織時代還不會結束為什麼這麼說我們看上面的我們研究院的統計結果我們今天企業所使用的數據大概50%的數據要麼是自己的我們今天是個商業時代商品的時代流通的時代我們今天每個在座的人你使用的產品或者服務有多少是你自己生產的是你自己研發的99%以上至少不是
  • 日本人18年拿了18個諾貝爾獎,是怎麼做到的?
    來源:觀點團隊原創是的,你沒有看錯,日本人又拿諾貝爾獎了,10月1日,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00年-2018年,已經有18名日本人獲得諾貝爾獎,幾乎是一年一人的節奏。
  • 四本無限流爽文,腦洞巨大設定清奇,老書蟲拿起來就放不下了
    四本無限流爽文,腦洞巨大設定清奇,老書蟲拿起來就放不下了hi,這裡是阿本樂說,勤奮推書的小編又和大家見面了。不知道大家這段時間都在看什麼小說,是不是已經書荒了呢?少年逢時,鹹魚翻身化真龍,翻手為雲覆手雨;絕處逢生,王者歸來震九州,諸天萬界我為王!精彩劇情:「他不知道跑哪裡去了,連我們也沒有他的一點行蹤消息,等有他的消息了,讓我來給你報仇。」薇薇安捏了捏拳頭,一副自己也不弱的表情。陳鋒搖了搖頭道「把他留給我,這個仇必須我親自來報!」「你還真固執,像是一塊啃不動的豬骨頭。」薇薇安評價道。
  • 乞丐拿一鹹菜壇硬闖清華,被攔下仍賴著不走,校長見後淚流滿面!
    乞丐拿一鹹菜壇硬闖清華,被攔下仍賴著不走,校長見後淚流滿面!文|明哥中國這個泱泱大國,在古代原本一直是世界的中心地帶,卻在近代的浪潮中閉關鎖國。從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畢業後的趙忠堯在清華大學擔任助教一職,許是因為才華突出,兩年後獲得了赴美學習的機會,並拜在了曾獲得諾貝爾獎的密立根教授座下。趙忠堯在核物理事業上的貢獻巨大,在國外取得成就後,他時刻不忘正在受苦受難的祖國,一直在找尋著機會回到中國。
  • 這個門將辯論擊敗愛因斯坦,還拿了諾貝爾獎
    這個門將辯論擊敗愛因斯坦,還拿了諾貝爾獎 作者:狂丸 發布時間: 2018-07-05 18:13
  • 40年前,那位11歲考上中科大,誓拿諾貝爾獎的神童,如今還好嗎?
    在楊振寧取得諾貝爾獎後,我國曾出現了一位很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獎的物理天才,他差點就成為了本土首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但世事難料,經過一些變故後,他的諾貝爾獎成了遙不可及的幻想。之後的謝彥波更是勢如破竹,15歲時候已經是科學院的在讀碩士,18歲還未讀完博士就被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錄取,更是跟從曾經諾貝爾獎獲得者安德森,這樣的學術之路可以說只有他了。謝彥波也是被國內學家寄予厚望,他自己也定了誓拿諾貝爾獎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