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殼網專訪】黃禹錫團隊:「這一次,我們更在乎過程」

2021-01-20 果殼

韓國幹細胞研究者黃禹錫,當年他的故事就像一部韓劇,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如今即使消失於眾人視線,但主角卻從未曾謝幕。圖片來源:Sooam.org


(文/聞菲 wuou)這是學術史上最具有戲劇性的造假案之一。曾經的「最高科學家」、國民英雄,幾乎在一夜之間,身敗名裂,跌下「神壇」。事情起始於合作者的揭發,緊接著是一場多米諾骨牌式的鏈鎖反應,數據造假、倫理爭議、經濟問題,繼而被所在學校開除,最終成為被告。


對,如你所知,這位從超級學術明星變成學術造假代名詞的科學家,就是韓國幹細胞研究者——黃禹錫。


背負著這件轟動全球、紛繁複雜的學術造假案,黃禹錫在2007年最後一次直接面對媒體:「我們當時為工作而瘋狂,看不見其他任何一樣東西。我眼中只有韓國高踞世界第一的希望。」此後,他逐漸淡出漩渦中心,徹底消失於公眾媒體。時至今日,很少有媒體採訪、報導黃禹錫本人的狀況。公眾只能在「克隆猛獁象」、「克隆寵物狗」這樣的「學術新聞」中,偶爾讀到這個曾經為世人熟悉的名字。


這位韓國克隆技術的締造者,即使在被《科學》雜誌撤銷論文、被韓國政府取消了「最高科學家」的頭銜之後,仍堅持認為自己論文背後的「源頭技術」是有效的,可以被證實。2007年,美國哈佛大學波士頓兒童醫院的喬治·達利(George Daley)團隊證實,黃禹錫2005年《科學》論文中描述的人類胚胎幹細胞系是不含外源性基因汙染的單性繁殖胚胎幹細胞,那很有可能是一項歷史性的創舉。有學者認為,只要在當時認識並報導了單性繁殖的成果,黃禹錫的工作在當時將遙遙領先。然而,在達利教授收穫學術界的關注時,聚光燈卻並沒有轉向黃禹錫。有鑑於此,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教授江曉原及其博士方益昉甚至認為,這是西方學術體系對後起的東方學術體系權益爭奪乃至傾軋的結果。


2006年7月,在支持者的幫助下,黃禹錫在韓國成立了Sooam生物技術研究所。這是一家非盈利機構,作為首席技術官,黃禹錫是這裡的研究帶頭人。他的團隊課題包括克隆狗、克隆豬、克隆牛,還有通過克隆拯救瀕危物種,最近一次是與俄羅斯合作克隆猛獁象。Sooam基金會還提供克隆狗的商業服務——2005年8月,黃禹錫領導的首爾大學研究小組為世界帶來了第一隻克隆狗,這隻名叫「Snuppy」的阿富汗獵犬被證實確實是克隆狗。現在,Sooam還與深圳華大基因在克隆狗的某方面展開合作,希望能將克隆狗的項目帶入中國。


如今,偶見於媒體的Sooam相關報導中,提到黃禹錫時,最多的定語仍然是「韓國學術造假教授」。而7年時間裡,那個消失在媒體和公眾眼中的黃禹錫究竟在幹什麼?他的科研生涯到底是戛然而止,還是仍在繼續?8個月之前,我們聯繫到黃禹錫本人,在數次請求採訪之後,黃禹錫表示:「考慮到你們果殼網在中國的影響力和網站宗旨,我願意接受你們的採訪。」然而,此後的採訪進展並不順利,在果殼網提交了採訪提綱半年之後,黃禹錫將郵件轉發了給了助手。他坦誠自己仍然不願暴露於媒體面前,在為給我們帶來的不便表示歉意之後,他表示願意接受我們針對Sooam團隊及其研究進行的採訪。


近些年來,Sooam在黃禹錫的帶領下,在多家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多篇論文。儘管世人對他們的研究仍舊存有一定的偏見,但這一次,黃禹錫不急,正如他的助手在說到克隆猛獁象項目中說的那樣,「這一過程更重要」。

Sooam在幹嘛?

2014年1月,黃禹錫在Sooam的實驗室裡。圖片來源:Jean Chung,nytimes.com


果殼網:請介紹一下黃禹錫博士手頭正在忙的項目,我們都非常感興趣。
Sooam:Sooam目前有許多項目在做:商業寵物克隆、為韓國國家警察廳克隆特種工作犬(搜救犬、炸彈或毒品嗅探犬)、基於狗和豬的糖尿病和老年痴呆症動物疾病模型、異種器官移植用轉基因豬、瀕危動物克隆、生產含有人類蛋白質的牛奶、優質奶牛克隆,以及建立動物胚胎幹細胞研究平臺。


果殼網:在克隆狗、克隆豬、克隆牛、胚胎幹細胞和克隆瀕危物種這五大研究方向中,Sooam最重頭的項目是什麼?為什麼?
Sooam:沒有重頭項目。每個項目都由獨立的研究小組負責,都有其自身的價值。


果殼網:有觀點認為,Sooam克隆狗,尤其是克隆寵物狗的項目,主要是為了掙錢;而且,其媒體宣傳的作用比純粹科研意義要大。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Sooam:我們收到了很多寵物狗主人請我們克隆他們的寵物狗的需求。我們的技術使克隆成為可能,而這也為他們帶去了歡樂。如果這項技術能夠為人們帶去歡樂,同時又為其他研究帶來資金,那麼何樂而不為呢?


果殼網:克隆猛獁象的研究進展如何了?你們對克隆出來的猛獁象有什麼安排呢?
Sooam:這個項目目前進展很順利。去年夏天我們在西伯利亞又做了一次考察。我們希望在今年3月對猛獁象的屍體做一次全面的檢查。克隆猛獁象是一個長期的項目,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克隆出猛獁象還很遙遠,這一過程更重要。


果殼網:Sooam克隆了許多瀕危動物,為地球保留了大量的基因庫,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工作。我們也想知道,Sooam克隆出來的瀕危動物都生養在哪裡,它們現狀如何?你認為這個地球做好準備,迎接這些已經幾乎不存在的生物了嗎?
Sooam:很多自然資源保護學家都在積極努力,改善瀕危動物的棲息環境。在韓國也有這樣的專家。我們計劃與他們廣泛合作,以確保我們克隆的瀕危動物得到良好的管理。雖然郊狼不是瀕危物種,但我們通過種間克隆技術克隆了郊狼,在過去幾年它們已經繁殖出了很多幼崽。


Sooam研究人員表示,克隆猛獁象是一個長期且艱巨的任務,目前還沒有確定的復活時間,克隆出猛獁象還很遙遠。對他們來說,這一研究過程更重要。圖為研究人員考察這具西伯利亞凍土層發現的猛獁象殘骸。圖片來源:Insung Hwang,Sooam研究所
 

「我們想讓世界變得更加安全、健康」


果殼網:Sooam利用動物克隆技術和多能幹細胞研究與轉基因技術相結合,帶來產業上和生化醫藥上的應用。在你們的設想中,這些項目最終將如何服務於普通人?
Sooam:通過克隆擁有優良基因的特種工作犬,我們希望提高特種工作犬的訓練和獲得效率。這有助於加強社會治安。利用轉基因技術建立動物疾病模型,我們希望能夠更準確地研究人類疾病,使製藥公司或其他研究機構可以使用這些模型,開發新的藥物或研究基因在某些疾病中的作用。我們也希望製造出「人性化」的豬,可以提供不會引發人體免疫排斥反應的器官,從而解決器官供體不足的問題。


自恐龍6500萬年前滅絕以來,地球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物種迅速消失。克隆並不能徹底解決這一難題,但它可能有助於保護這樣的一些物種,使它們免遭滅絕。將奶牛作為蛋白質的生物反應器,我們希望獲得大量對人類有益的蛋白質。前幾年,韓國爆發了一次大規模的口蹄疫疾病。培育了幾十年的優質肉牛品種必須被撲殺。它們的遺傳性狀也永遠丟失了。不過,此前我們已經挑選出了一些韓國最好的肉牛,並將它們的基因存入了基因庫,我們也使用地方政府的資金克隆了一些這樣的牛,現在這些克隆牛可以分配給農民以優化他們的肉牛品種。這些目標都是可以用克隆技術實現的。克隆狗、克隆豬等等項目都有各自單獨的目標,但共同目標都是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安全、健康。


Sooam克隆狗的項目非常成熟,2012年與英國Channel 4合作,舉辦了克隆寵物犬大賽。在商業項目外,他們還為韓國國家警察廳克隆特種工作犬。在果殼網採訪中,Sooam研究人員表示,希望也能把克隆狗的項目帶入中國。圖片來源:Sooam.org


果殼網:克隆技術曾經是當年的技術熱點,但現在它的地位似乎被多能幹細胞研究給取代了。Sooam的研究在當前整個生化領域處在一個怎樣的地位?克隆技術與誘導多能幹細胞技術(iPSc)能如何服務於對方?


Sooam:iPSc是一項非常有前景的技術。Sooam目前沒有從事iPSc研究,因為iPSc還需經過長足發展才能應用於克隆領域。我們當前集中於將現有的工具用於克隆,這樣很快就能實現產業上的應用。我們認為iPS和體細胞核移植技術(SCNT)在將來都大有可為。


我們並沒有刻意迴避什麼


果殼網:是否方便告訴我們,Sooam基金會的資金來源是什麼?
Sooam:大部分來自政府的研究資助,一些來自捐款和投資。


果殼網:這幾方面的研究是由黃禹錫博士帶領的嗎?你們團隊中還有其他跟黃博士一樣的學科領頭人?
Sooam:黃禹錫博士是Sooam的首席技術官(CTO),他負責提出研究方向。Sooam聚集了很多有前途的科學家。


果殼網:今年2月,《自然》以《克隆的回歸》(Cloning comeback)為題,發表了黃禹錫博士及Sooam研究組的專題報導。你們對這篇報導有何看法?
Sooam:看得出記者在努力保持客觀,提供了不同信源的不同觀點。但很高興看到Sooam通過研究得到了國際科學界的更多認可。


果殼網:同樣在今年2月,美國專利商標局批准了黃禹錫博士製造胚胎幹細胞方法的一項專利,其中用到的幹細胞株來自2005年撤銷的《科學》論文,外界對此評論不一。
Sooam:不同的團體仍然對這一幹細胞株持有不同看法。這些都在我們與美國專利局交涉的考慮範疇內。美方非常清楚這一幹細胞株存有爭議的事實,但Sooam具有說服力的邏輯和數據下消除了疑慮,才有了這一申請的批准。體細胞核移植製備幹細胞的方法有可能成為獲得細胞多能性的標準手段。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研究這種製造幹細胞的方法。


果殼網:我們注意到Sooam團隊在黃禹錫博士的帶領下,近5年來在多家生化技術期刊上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它們完全可以出現在影響力更大的期刊,比如《科學》或《自然》。你們是有意迴避《科學》或《自然》嗎?黃禹錫博士2006年的事件是否對你們論文的發表有負面影響?
Sooam:非常感謝你的讚美。我們並沒有刻意迴避什麼,但或許可以說,世人對我們的研究仍舊存有一定的偏見,這是我們將來需要克服的。


果殼網:Sooam與中國的華大基因(BGI)有合作,能簡單談談合作的具體內容嗎?將來有打算與中國展開更多合作嗎?
Sooam:我們希望能將克隆狗的項目帶入中國。我們與華大基因在克隆狗的某方面展開合作,就現階段而言我還不方便透露具體細節。但我們當然希望將來能與華大基因展開更多合作。


(@Ent @瘦駝 @calo對此文亦有貢獻)


擴展閱讀
威武高大的猛獁象約於公元前2000年滅絕,隨著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層的融化,它們的殘骸終於重見天日。俄羅斯薩哈共和國東北聯邦大學的副校長瓦西裡·瓦西裡耶夫,和韓國Sooam生物技術研究基金會的克隆先驅黃禹錫,於3月13日籤訂了一份協議,準備復活猛獁象。


請戳「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果殼網專訪】麥可•舍默:美國頭號「科學打假人」 ,講科學...
    B做的這件事有沒有經過第三方核實? 這件事與我們已有的知識有多切合? 有沒有人站出來否認這件事,還是大家只搜集了支持這件事情的證據? 優勢證據是否指向B的結論? B是否使用了公認的論證規則和研究工具,還是他為了得出利於自己的結論而拋棄了這些?
  • 【果殼網專訪】來,和徐星聊聊恐龍和化石
    在這篇經典的科學傳播小文中,徐星僅用短短千字,介紹了恐龍中的一支逐漸向鳥類演化的過程,並介紹了鳥類飛翔起源的假說。這幾乎是最新科研成果轉化為最普及知識的傑出的典範了。化石中蘊藏的秘密,是一個個流傳了億萬年的傳奇。「化石不會說話,」徐星的同行、美國卡耐基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羅哲西說:「需要一個有洞察力的古生物學家來講述其中的故事,而徐星是一個善於講述精彩故事的人。」
  • 黃禹錫將在中國建實驗室
    黃禹錫,韓國著名生物科學家,1952年12月15日出生於忠清南道扶餘郡,曾任首爾大學獸醫學院首席教授,他在幹細胞的研究,一度令他成為韓國民族英雄
  • 【果殼網專訪】陳曉卿,《舌尖上的中國》的藝術與科學
    這部讓觀眾不停用紙巾擦口水和眼淚的清新紀錄片的總導演,是果殼網的好朋友,著名紀錄片導演、著名吃貨、央視紀錄頻道項目運營部主任陳曉卿。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製作的最後階段,我到陳曉卿老師的辦公室對他進行了一次專訪。採訪時間是上午十點,而陳老師在當天凌晨的五點鐘才走出機房回家休息。下面是紅著眼睛的陳曉卿老師與我的對話。
  • 果殼網專訪陳曉卿,《舌尖上的中國》的藝術與科學
    這部讓觀眾不停用紙巾擦口水和眼淚的清新紀錄片的總導演,是果殼網的好朋友,著名紀錄片導演、著名吃貨、央視紀錄頻道項目運營部主任陳曉卿。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製作的最後階段,我到陳曉卿老師的辦公室對他進行了一次專訪。採訪時間是上午十點,而陳老師在當天凌晨的五點鐘才走出機房回家休息。下面是紅著眼睛的陳曉卿老師與我的對話。
  • 【果殼網專訪】斯圖爾特·布蘭德:讓滅絕的旅鴿重回藍天
    1966年,布蘭德提出疑問:「為什麼我們還沒看過整個地球的照片?」在他看來,當時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有能力做到這一點,而地球的全景照能給世人一個前所未有的視角。在布蘭德發起的風潮之下,NASA在1967年公布了一張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自此,人類終於知道了這顆星球的全貌。而在環境運動領域,布蘭德也是獨樹一幟的思想家。
  • 果殼網專訪Iordanov:透明桌面確實用了我的代碼
    2015年1月9日,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授予了計算機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堯學及其團隊。
  • 【果殼網專訪】鄭曉廷: 我這個「民科」和他們不一樣
    這篇論文通過11件保存著後肢羽毛或皮膚結構的早期鳥類標本,揭示了早期鳥類的進化過程——始於四肢均有翅膀,到後來僅前肢有羽翼(果殼網的報導在這裡)。果殼網專訪「自然科學史上最勵志」的故事,聽鄭曉廷聊他的科研和他的博物館。非專業的古生物學研究者果殼網:3天之內,在《科學》和《自然》雜誌上發表兩篇論文,你是怎樣有這種高效的?鄭曉廷:這只是巧合罷了。
  • 【果殼網專訪】愛德·賽克斯:科學媒介中心為科學服務,而非科學家
    隨後,果殼網又對該中心的部門主管愛德·賽克斯(Ed Sykes)博士進行了專訪。賽克斯博士曾參與了福島核洩漏危機的相關科學傳播工作。另外在英國本土,他還參與了讓農民合法獵殺獾、豬流感流行等議題的研究。資金來源:收錢不會給限制我們的報導果殼網:科學媒介中心接受捐款。
  • 【果殼網專訪】臺大葉丙成:用生命在賣萌的MOOC教育者
    (編者註:葉丙成教授也將課程大綱發到了果殼網,點擊這裡見識一下。歡迎來MOOC學院加入機率課字幕組。果殼觀光團來這裡籤到)賣萌策略把需要學概率和不需要學概率的學生都領進了課堂,但這並非這位臺灣大學電機系副教授、臺灣大學MOOC計劃執行長的最終目的,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們快樂地掌握知識。那怎樣才快樂?玩!
  • 姬十三:砥礪奮進的五年 我在果殼網做科普
    經過反覆策劃與演練,報導團隊決定參考美國NASA的好奇心火星探測器在推特上的運營模式,以第一人稱微博報導的方式,塑造一個「月球車玉兔」帳號。2013年12月14日,玉兔號月球車在月球著陸成功。在這個過程中,果殼網編輯團隊在微博上一邊以「果殼網」帳號實時滾動介紹著陸過程的技術細節,同時開始以「我」的名義運營「月球車玉兔」帳號。
  • 【果殼網專訪】 馬克·弗萊徹 :我們只能僥倖一睹動物的生活瞬間
    果殼網:你還和愛爵爺(David Attenborough)合作過,感覺如何?他會給你寫的腳本提意見嗎?弗萊徹:是的,他會提出意見,通常是關於他自己所知甚詳的生物學細節。我有一次拍了一部講母親與孩子間聯結的電影,裡面用了很感性的語言,我本來覺得他會不放心。結果他沒有。
  • 【果殼網專訪】李國紅與朱平:解析30nm染色質三維結構的中國科學家
    為了更好地了解DNA如何包裝成染色體,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與破解裝配過程中的各種結構。然而,染色質包裝過程中的承上啟下的一個關鍵部分——30nm染色質的結構,自被觀察到起就一直伴隨著爭議與困惑。直到今年,這一困擾了學界30多年的結構,才終於被中國科學家解析出來。果殼網隨即報導了這項成果。
  • 一個韓國學者眼中的黃禹錫事件
    李旻泰說:「黃禹錫事件暴露了韓國一個根深蒂固的問題,這是一個國家發展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階段。」    事件進展到今天,韓國的科學家和媒體都已經接受了這個事實,而目前,最傷心的是韓國的老百姓,在這個事件中,他們受到極大的傷害。
  • 《中國新聞周刊》:黃禹錫造假事件,韓國的醜聞
    當針對這一震驚世界科學界的造假事件的科學調查落下帷幕時,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事件調查委員會這樣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本刊記者/方玄昌 ☆陳竺 宋海雷  從2005年12月12日韓國首爾國立大學著手組建調查委員會開始,到2006年1月10日首爾大學調查委公布最終調查報告書,不到一個月時間,科學史上轟動最大的一次造假案的技術鑑定結果浮出水面
  • 【果殼網專訪】英國「科技首席」:怎樣不被抗生素拋棄?
    這些聽起來很空泛,但是我所參與的事情,都是政府真心在乎的事情。政府在乎什麼?當然是公民的衛生、福利和安全;但是這一切所依賴的,是我們的基礎設施,交通,能源,而且愈發依賴我們的網絡安全。我所努力的,就是讓科學、技術和工程能以最好的方式來改變我們社會的基礎。社會的基礎又不僅僅是人的層面,還有自然界:動物和植物,環境,天氣,氣候,自然災害。
  • 【果殼網專訪】哈洛德•賀歐夫各特:徹底證明弱哥德巴赫猜想
    271 年前,德國人哥德巴赫告訴歐拉這句話時,可能自己也沒想到一下就在解析數論這個領域挖了一個東非大裂谷級別的「坑」。那時 1 還是素數。如今數學界已不用這個約定,原話用現在的語言來表示是,「任一大於 5 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歐拉後來回信哥德巴赫,說這句話可以更簡潔——「任一大於 2 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後人將這句話記為「1 + 1」。
  • 黃禹錫事件給韓國上了一課
    3個月後,黃禹錫聲稱成功培育出世界上首隻克隆狗。又2個月後,黃禹錫所在的首爾大學,專門為這位「全球克隆學術帶頭人」建立了「世界幹細胞實驗室」。11月下旬,《科學美國人》雜誌評出2005年度50名傑出科學家,「克隆先鋒」黃禹錫名列榜首。黃禹錫光芒四射,韓國人目眩眼花。
  • 【果殼網專訪】布萊恩·考克斯:「科學必須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在我為BBC2錄製紀錄片時,我特別喜歡製片這個過程,因為你可以得到許多創作的自由,你可以探索一些彼此衝突的想法。在寫書時,你更可以盡力探索更多的細節。所以,這裡一直有一個互相妥協的現象。如果你希望獲得和 X factor(註:英國真人選秀節目《激情唱響》)一樣多的觀眾,理論上你也能做到。
  • 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
    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 【看畫面,談感受,又一次為學習課文做好了情感的鋪墊。】二、激情描述,導入新知師:小魚在大海裡快樂、幸福地生活著。可是,有一天,大海漲潮了,小魚伴隨著潮水一起湧上了岸灘。不久,潮水退去了,有許多小魚卻留在了沙灘上的淺水窪裡,再也回不了大海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28課——《淺水窪裡的小魚》。下面,請小朋友抬起手,跟我一同寫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