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雜誌稱官僚幹預學術推動中國科研造假

2020-11-28 搜狐網

《自然》雜誌稱官僚幹預學術推動中國科研造假

來源:

人民網

2010年01月14日09:14

  英國《自然》雜誌網站在線版頭條刊文《中國科研,發表還是滅亡》(Publish or PerishinChina)。文章說,由武漢大學進行的調查估計,中國買賣論文等造假行為的市場在2009年達到近10億元人民幣。文章使用兩個自然段介紹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副教授瀋陽的論文買賣估算方法和結論,在另一自然段強調了瀋陽的研究結論。

  獲悉《自然》雜誌刊文介紹瀋陽買賣論文研究,記者昨日採訪了瀋陽。

  瀋陽證實,1月10日上午,《自然》雜誌一名編輯通過國際長途電話聯繫他,表達了對他的研究成果的高度關注。在達成不帶政治偏見、僅就學術報導、嚴守研究對象和機構隱私的共識前提下,他同意接受《自然》雜誌採訪。

  瀋陽介紹,幾天來,他先後9次通過電子郵件向《自然》雜誌提供相關研究論文、報告、實地調查材料、照片、不含隱私信息的QQ聊天記錄、央視所拍攝的他的軟體分析工作流程畫面、中央及地方媒體跟進調查和結論確認的報導、網友反應及質疑等材料。此間,《自然》雜誌編輯3次發電子郵件給他,提出問題和要求。

  瀋陽透露,《自然》雜誌編輯在與他交流的過程中,提出了多個論文買賣深度研究的更富挑戰性的話題。他答覆,將會進一步思考未解決的問題。《自然》雜誌還問及《科學》雜誌是否聯繫過他。

  英國《自然》雜誌

  英國《自然》雜誌是一份周刊,創立於1869年,是世界上最負盛名和最權威的綜合性自然科學期刊之一。在許多科學研究領域中,每年最重要、最前線的研究結果在《自然》中以短文章的形式發表。

  它刊載的最新科學信息經常被世界各地新聞媒體作為最可靠來源而廣泛轉載,它的科學文獻被引用率位居世界科技類刊物之首。

  《自然》的主要讀者是從事研究工作的科學家,但雜誌前部的文章概括使得一般公眾也能理解雜誌內最重要的文章。雜誌開始部分的社論、新聞、專題文章報導科學家一般關心的事物,包括最新消息、研究資助、商業情況、科學道德、研究突破等。

  《自然》撰文披露官僚幹預學術推動科研造假

  記者昨日登錄《自然》雜誌網站在線版,看到題為《中國科研,發表還是滅亡》(Publish or PerishinChina)的頭條評論文章(如右圖)。

  文章說,中國最近發生的一系列重大學術造假事件凸顯,中國的學術評價系統過於強調發表論文。文章認為,中國科研人員需要在高影響力期刊上發表論文的壓力,可能促進了學術不端行為的產生。

  文章引用清華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一位負責人的話說,許多人認為,急功近利的文化是造成這種現象的首要原因。

  另一個被廣泛提起的原因是官僚幹預學術活動。文章引用方舟子的話說,中國的大多數學術評估——人員聘用、晉升、資金分配等——是由非該領域內專家的官僚主義者執行的,「結果,數數論文的數量,而不是評價研究的質量,就成了評估的標準」。

  文章還引述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一位負責人的話說,對造假者(包括牽涉有聲望科學家的著名造假案例)缺乏嚴厲的制裁,也助長了學術欺詐的蔓延。當對這些著名案例沒有進行恰當的處理,就釋放了一個非常錯誤的信號。

  文章透露,中國科技部曾組織對科研造假行為進行調查,但結果尚未對外公布。

  文章稱,《自然》雜誌從多種渠道設法探知,在調查涉及的中國6家頂級研究機構的6000多名科研人員中,大約1/3承認有過剽竊、造假行為。

  《柳葉刀》發表社論呼籲中國重振科研道德規範

  1月9日出版的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題為《學術造假:中國需要採取行動》的社論(如右圖),指出中國要防止學術造假,應該重振科研道德規範,健全處理學術投訴的制度。

  英國《柳葉刀》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並具有同行評審性質的醫學期刊之一。記者昨日登錄《柳葉刀》電子版,找到名為《Scientificfraud:action needed in China》的社論。

  數字世界集萃

  環球攬勝圖集

  震撼百年的性感女郎

  美記者拍攝的越戰照片

  十大網絡流行語英文版

  世界上9個最擁擠地方

  世界各地怪異冬季活動

  國人出國常問的"傻"問題

  《柳葉刀》在社論中指出,這種大規模的造假讓人失望,不僅浪費了研究時間和金錢,而且會使得研究者、研究機構和期刊本身的聲譽受損。《柳葉刀》也遭遇過造假事件,一名挪威癌症專家承認他於2005年10月發表在該刊物上的一篇文章中列舉的數據純屬編造。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上網從搜狗開始

民生視點

瀋陽男子曾令軍在這不足20平方米的廁所小家生活了五年,還娶了媳婦,生了大胖兒子……

今日熱點

溫家寶總理在記者會上表示,現在改革到了攻堅階段…[詳細]

汪成榮面臨的獎金被收回再分配難題,並不是一個單一事件。[詳細]

相關焦點

  • 淺談學術造假的認識
    本文結合《科研素質培養與論文指導》所學習的知識以及其他資料,簡要闡述了學術造假的定義以及形式,然後結合社會中的一些案例對學術造假的原因進行了分析討論。關鍵詞:學術剽竊;學術不端;科研誠信當下,學術造假是學術界和社會輿論中的熱門話題之一,學術造假涉及的內容相當廣泛(由百度指數得出結論,見圖1)。
  • 造假風波引發「大地震」 行業自查難以遏制學術不端
    部門規章之外應該有上位法的約束,細化法律規範,填補規則盲區,並真正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 本報記者 王陽  11月29日,網傳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實名舉報3位學者,又一次將學術造假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後饒毅回復稱:「沒有發出,有過草稿。」  此前10多天,有關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的學術爭議事件,也引發了「學術圈大地震」。
  • 瑞典學術造假風波結案:《科學》雜誌準備撤稿
    (原標題:一波三折的瑞典學術造假風波結案:《科學》雜誌準備撤稿)在上個月底,107篇涉嫌同行評議造假而被《腫瘤生物學》雜誌撤稿的中國醫學論文,攪起了國內輿論的漩渦。不過,相比起影響因子為2.9的《腫瘤生物學》,圍繞一篇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上的「重磅論文」,一場賭上雙方學者聲譽的學術打假更是鬧得轟轟烈烈。
  • 學術論文造假不能一撤了之
    近來,學術論文撤稿成為媒體報導的熱詞,先是相關部門宣布《腫瘤生理學》集中撤稿事件事實已經查清,接著韓春雨團隊在英國著名學術刊物《自然》子刊《自然·生物技術》網站上發表撤稿聲明。一時間,網友關於學術期刊撤稿討論熱烈。  四川網友船夫:撤稿就一定意味著造假嗎?
  • 科研大佬背後的學術不端,高產教授背後的幾種科研論文造假的行為
    ,各種學術不端和造假開始泛濫,失去了對科研發現開始的初衷,各種的學術不端給違背了科學精神和學術道德,也讓很多期刊雜誌失去了權威性,因此為了應對各類的學術不端行為,科研圈內開始淨化行為,對於學術有問題的教授進行批判,對於有問題的論文進行退稿,學術不端不僅造成學術界的混亂,同時也會浪費很多科學家的時間,例如著名韓春雨事件,因為韓春雨的科研論文被國際頂級期刊刊登,科研影響力巨大,造成全球無數科學家進行試驗重複
  • 專訪王小凡:治理學術不端,應重點打擊學術造假
    最近的是5月29日,知名國際「學術打假人」Elisabeth Bik發文稱,發現8篇中國作者的醫學論文涉嫌造假,這8篇論文來自不同作者、不同醫院,有不同類型癌症、不同的蛋白質表達,但卻擁有同樣的Kaplan-Meier曲線、表值和線圖。
  • 《自然》、《科學》、《柳葉刀》,頂級學術期刊積極評價中國抗疫
    《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三份頂級學術期刊連續幾個月來積極評價中國抗疫舉措取得成效。面對飽含偏見與歧視的「政治病毒」,這三份學術界分量十足的期刊,正在以科學的名義發起攻勢——《自然》、《科學》:中國為世界爭取寶貴時間!
  • 一波三折的瑞典學術造假風波結案:《科學》雜誌準備撤稿
    在上個月底,107篇涉嫌同行評議造假而被《腫瘤生物學》雜誌撤稿的中國醫學論文,攪起了國內輿論的漩渦。不過,相比起影響因子為2.9的《腫瘤生物學》,圍繞一篇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上的「重磅論文」,一場賭上雙方學者聲譽的學術打假更是鬧得轟轟烈烈。
  • 從哈佛「心機」教授造假,看那些轟動一時的學術造假事件
    早在2001年,安韋薩研究組稱,可以用骨髓幹細胞(c-kit)使心肌再生。2003年,安韋薩等人又在《細胞》雜誌發文稱不需要骨髓幹細胞,使用成熟的心臟幹細胞就能修復心肌。  這是一項對於心臟病患者乃至全人類「福音式」的發現,因為以前人們認為心臟裡是沒有幹細胞的,所以一旦心肌壞死,醫生們除了儘量控制壞死的範圍別無他法。
  • 兩年117篇SCI論文被撤稿 造假已成產業鏈-SCI論文 論文造假 學術不...
    原標題:117篇SCI論文被撤稿的背後  「論文造假」的輿論風暴又起。  12月12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召開的2016年「捍衛科學道德反對科研不端」通報會上,曝出2015年國際著名學術刊物撤銷論文的重磅消息。
  • 今日話題 | 南開校長被曝論文造假,再次敲響學術不端警鐘
    截止到目前,在最初曝出曹雪濤論文造假的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PubPeer上,能檢索到有上述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濤的論文已超過40篇。 面對外界質疑,曹雪濤回應稱,「查完了,我會給大家一個回復」。同時,中國工程院辦公廳工作人員對媒體表示,會針對有關問題展開調查。
  • 研究員開發新算法打擊學術造假 用AI查重論文圖片
    有圖無真相  在打擊學術造假的徵途上,學術規範機構又下一城。資料圖:人工智慧機器人。經測算,在所有論文中,約1.5%存在學術不端的嫌疑,0.6%確認存在圖像方面的論文造假。  在學術造假上,圖片是藏汙納垢的死角。《科學》(Science)雜誌和《撤稿觀察》(Retraction Watch)2018年發布報告稱,在過去10年裡,學術期刊撤回的論文數量增加了10倍。這些論文中,約有1.7%是因為篡改了論文圖像被撤回。
  • 論文造假潮背後:SCI 與中國科研三十年|大象公會
    三十年來與國際接軌的中國科研,又到了十字路口。文|朱不換5 月 29 日,知名生物學界打假人士 Bik 爆料,江蘇、河南、福建、遼寧、山東多家知名醫院醫生的科研論文涉嫌學術不端、數據雷同。中國 SCI 論文組團涉假的問題,又一次浮出水面。
  • 孫金偉:論中國學術造假三種常見手段極其危害(資料)
    2.請人代勞造假抄襲。  請人代勞造假抄襲也是中國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和國有企業非常流行的學術造假手段。不過這種行為通常發生在單位領導幹部身上,因為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國有企業領導幹部位高權重,又工作繁忙,造假抄襲自然就請人代勞。
  • 美知名出版機構撤銷41篇涉造假中國醫界學術論文
    南都訊 記者劉素楠 近日,美國知名學術出版機構BioMedCentral(簡稱BMC)撤銷了43篇偽造同行評審的學術論文,其中41篇出自中國作者之手,作者單位涉及38家國內知名醫科院校及三甲醫院。對此,BMC學術倫理編輯部副主任JigishaPatel在博客上解釋,BMC相信大部分作者是誠信之人,如果BMC忽略作者自薦的評審員,將延緩同行評審的過程;另一方面,他們認為作者比雜誌編輯更清楚哪些人來做評審更合適。而且,所有的雜誌編輯都面臨投稿量大幅增長的局面,而評審員的數量並未相應增加,學術期刊的編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作者自薦評審員。
  • 論文造假生意依舊 中國亟需打造自己的SCI
    107篇中國作者的論文涉嫌造假,近日,被德國知名出版商斯普林格出版社(下稱斯普林格)旗下《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雜誌宣布撤回。該事件引發了中國科學界和輿論的高度關注。這並非第一次出現論文造假被曝光的情形,2015年3月,英國現代生物出版物集團撤銷43篇論文(其中41篇為中國大陸作者);同年8月,斯普林格撤回旗下10個學術期刊64篇論文,全部來自中國大陸作者;同年10月,荷蘭愛思唯爾出版社集團撤銷旗下5本雜誌9篇論文,作者亦全部來自中國大陸。雖然,輿論高度關注,然而造假仍在繼續。
  • 南開大學校長論文造假?中國工程院回應
    全面負責學校教學、科研和其它行政管理工作。負責學科建設、研究生教育、戰略發展研究、審計工作。代管保密工作。同時,曹雪濤還是中國著名的免疫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官網截圖曹雪濤疑似論文造假被質疑根據媒體報導,11月15日起,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18篇論文造假,論文實驗圖片有PS痕跡等消息在網上熱傳。
  • 曾轟動一時的,全球3大科研造假騙局!
    對於造假的新聞我們早就已經聽過不知多少,但是每一次聽到都還是會生氣,而在造假裡面最惹人反感的就是科研造假。造假這種東西不應該出現在科學的領域,它的出現是對我們心目中最為純潔的科學最大的玷汙,更加是對於無數科學界的先賢的不敬,是所有人為之不齒的事情。
  • 524名醫生被曝學術造假 有"槍手"開始放棄SCI業務
    近日,全球知名出版機構施普林格出版社宣布撤掉《腫瘤生物學》雜誌2012~2016年發表的107篇論文。據統計,被撤稿的107篇論文作者來自125家中國研究機構、牽涉524名醫生以及4個國外研究機構。實際上,這已經不是醫生學術造假第一次被公之於眾。早在2015年10月,擁有《柳葉刀》《細胞》等知名學術期刊的出版巨頭愛思唯爾便撤銷旗下5種雜誌中來自中國的9篇論文。
  • 中科院院士王正敏被舉報學術造假 抄襲他人著作
    前不久,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醫師王宇澄舉報他的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正敏涉嫌學術抄襲、科研成果剽竊、院士申報材料造假等問題。那麼真相到底是什麼?記者經過一個多月的明察暗訪,發現了舉報背後更多鮮為人知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