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種子中的非編碼反義RNA轉錄體

2021-01-13 生物谷

專題:Nature報導

「春化」是植物繼寒冬之後在春天獲得根據環境提示來開花的能力的過程,是植物的一個關鍵適應性特徵,對農業生產有較大影響。擬南芥開花抑制因子FLC在由Polycomb調控蛋白調節的一個過程中被「春化」關閉。

現在,FLC的非編碼反義RNA轉錄體被發現存在於冷處理的種子中,並對溫度變化有響應,這說明它們在低溫感應和FLC沉默中有可能扮演一個角兒。這種類型的反義轉錄事件(源自基因的3′端)也許是調控相應「正義」轉錄的一個普遍機制。(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始出處:

Nature 462, 799-802 (10 December 2009) | doi:10.1038/nature08618

Cold-induced silencing by long antisense transcripts of an Arabidopsis Polycomb target

Szymon Swiezewski1, Fuquan Liu1, Andreas Magusin1 & Caroline Dean1

1 John Innes Centre, Colney, Norwich, NR4 7UH, UK
Correspondence to: Caroline Dean1 Correspondence and requests for materials should be addressed to C.D.

Transcription in eukaryotic genomes generates an extensive array of non-protein-coding RNA, the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of which is mostly unknown1. We are investigating the link between non-coding RNA and chromatin regulation through analysis of FLC?—?a regulator of flowering time in Arabidopsis and a target of several chromatin pathways. Here we use an unbiased strategy to characterize non-coding transcripts of FLC and show that sense/antisense transcript levels correlate in a range of mutants and treatments, but change independently in cold-treated plants. Prolonged cold epigenetically silences FLC in a Polycomb-mediated process called vernalization2. Our data indicate that upregulation of long non-coding antisense transcripts covering the entire FLC locus may be part of the cold-sensing mechanism. Induction of these antisense transcripts occurs earlier than, and is independent of, other vernalization markers3 and coincides with a reduction in sense transcription. We show that addition of the FLC antisense promoter sequences to a reporter gene is sufficient to confer cold-induced silencing of the reporter. Our data indicate that cold-induced FLC antisense transcripts have an early role in the epigenetic silencing of FLC, acting to silence FLC transcription transiently. Recruitment of the Polycomb machinery then confers the epigenetic memory. Antisense transcription events originating from 3′ ends of genes might be a general mechanism to regulate the corresponding sense transcription in a condition/stage-dependent manner.

相關焦點

  • 揭示反義長鏈非編碼RNA順式調控基因轉錄的新模式
    沈曉驊課題組在《細胞幹細胞》發表論文揭示反義長鏈非編碼RNA順式調控基因轉錄的新模式  清華新聞網3月18日電 3月17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沈曉驊課題組在《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在線發表了題為《反義長鏈非編碼RNA調控基因表達和多能幹細胞分化
  • 我國學者揭示長鏈非編碼RNA順式調控基因表達的新模式
    RNA調控基因表達和多能幹細胞分化),系統揭示了長鏈非編碼RNA順式調控基因組上鄰近基因的表達,以及它們在幹細胞分化和發育中的作用。論文連結:http://www.cell.com/cell-stem-cell/fulltext/S1934-5909(16)00062-X高等真核生物基因組的廣泛轉錄產生了大量的長鏈非編碼RNA(lncRNA),它們不具有編碼蛋白的功能。目前人們對它們的了解還非常有限,lncRNA被認為是生物學中的暗物質。
  • Nature:非編碼RNA阻斷DNA甲基化
    Daniel Tenen及同事提出,活性轉錄直接調控DNA甲基化的水平。來自被研究很透徹的甲基化敏感基因CEBPA的一個非編碼RNA與DNA甲基轉移酶DNMT1相互作用,阻止在CEBPA位點上的甲基化,從而幫助CEBPA表達。DNMT1 和 RNAs之間的功能聯繫似乎發生在無數基因位點上。
  • 2017年不能錯過的長非編碼RNA研究推薦
    長非編碼RNA是一類長度在200nt以上的非編碼RNA,主要從蛋白編碼基因的反義鏈以及間隔區轉錄出來。大部分長非編碼RNA擁有與mRNA相似的結構,包括5『端帽子和3』端的polyA,並可能包含多個小的開放閱讀框,甚至能與核糖體結合,然而,這類RNA卻不翻譯。那麼它們是否具有生理功能呢?
  • 揭示天然反義轉錄本調控microRNA生物合成和植物抗熱性的新機制
    該研究組長期從事miRNA生物合成分子機制及其應用技術的研究,曾經在模式植物擬南芥和蔬菜作物白菜中識別出大批miRNA基因的天然反義轉錄本(natural antisense transcripts,NATs),新發表的論文首次報導了miR398基因天然反義轉錄本調控miR398生物合成和植物抗熱性的新機制,該結果為人們深入探究生物體內基因沉默和表達調控的秘密,在實踐中通過miRNA和天然反義轉錄本改良作物重要農藝性狀提供了科學依據
  • 研究揭示天然反義轉錄本調控microRNA生物合成和植物抗熱性機制
    該研究組長期從事miRNA生物合成分子機制及其應用技術研究,曾在模式植物擬南芥和蔬菜作物白菜中識別出miRNA基因的天然反義轉錄本(natural antisense transcripts,NATs),新發表的論文首次報導miR398基因天然反義轉錄本調控miR398生物合成和植物抗熱性的新機制,研究結果為學界深入探究生物體內基因沉默和表達調控機制,在實踐中通過miRNA和天然反義轉錄本改良作物重要農藝性狀提供科學依據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揭示天然反義轉錄本調控microRNA生物合成和植物...
    該研究組長期從事miRNA生物合成分子機制及其應用技術研究,曾在模式植物擬南芥和蔬菜作物白菜中識別出miRNA基因的天然反義轉錄本(natural antisense transcripts,NATs),新發表的論文首次報導miR398基因天然反義轉錄本調控miR398生物合成和植物抗熱性的新機制,研究結果為學界深入探究生物體內基因沉默和表達調控機制,在實踐中通過miRNA和天然反義轉錄本改良作物重要農藝性狀提供科學依據
  • 中國科大在動物長鏈非編碼RNA研究中取得進展
    該實驗室通過優化的基因編輯技術,對秀麗線蟲中155個基因間的長鏈非編碼RNA(lincRNA)進行逐一敲除(秀麗線蟲已知的全部lincRNA共170個),系統地研究了秀麗線蟲中lincRNA的功能。這是第一篇在多細胞動物中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在全基因組水平上、對一個種類的長非編碼RNA進行敲除並系統分析其在動物中生理功能及功能機理的研究。
  • 非編碼RNA參與顱內動脈瘤病理機制的研究進展
    非編碼核糖核酸(noncoding RNA,ncRNA)在顱內動脈瘤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基因的轉錄和翻譯過程中,大部分基因(97%~98%)轉錄為ncRNA。RNA聚合酶Ⅱ轉錄而來,可被選擇性聚腺苷酸化或剪接,也具有啟動子結構,並在基因組中廣泛表達。
  • 癌症中U1剪接體RNA發生高頻突變
    癌症中U1剪接體RNA發生高頻突變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0 16:50:15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Lincoln D. Stein研究組研究顯示,U1剪接體RNA在多種癌症中發生突變。
  • Nature:一種用於控制DNA損傷反應的非編碼RNA
    2012年5月23日,Nature在線發表了義大利分子腫瘤研究所首席研究員  Fabrizio d'Adda di Fagagna 課題組的一篇題為Site-specific DICER and DROSHA RNA products control the DNA-damage response的科研論文,報導了一種新的非編碼小RNA 用於在DNA損傷部位控制
  • 史上最全非編碼RNA合集,擁有2021的第一篇SCI
    非編碼RNA的前世今生多年來,人們已經清楚的認識了一系列結構RNA和調節RNA。ncRNA比以前所想像的要豐富和重要的多,它們在轉錄調節,染色體複製,RNA加工,修飾,mRNA穩定性和翻譯,甚至蛋白質降解和轉運過程中都起作用。
  • ...lncRNA|長非編碼|幹細胞|細胞質|細胞核|論文|轉錄|詳述|-健康界
    該文章系統論述了長非編碼RNA的生成、亞細胞定位、轉錄水平和轉錄後水平的基因調控功能與機制,並且探討了長非編碼RNA在疾病發生發展中的功能和潛在應用。該成果揭示了細胞核仁裡長非編碼RNA SLERT 在RNA聚合酶I轉錄過程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機制,這是首次在人類細胞中發現可以調控RNA聚合酶轉錄的長非編碼
  • 崔慶華:在長非編碼RNA的世界中,一定存在著長非編碼RNA中的P53, PTEN
    LncRNADisease在儲存了人類的非編碼RNA研究信息的同時,還收錄了其他物種的相關信息。另外,在這項資料庫的創建過程中,序列、基因組位置等信息都被納入我們的考慮範圍中。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初步完成,人們發現「能夠編碼蛋白質的基因只佔全部基因組的2%左右」,而之後的ENCODE計劃揭示了非編碼RNA佔據了剩下的98%人類基因組中的大量份額,非編碼RNA在生物信息領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有關非編碼RNA的研究也多次入選「世界科學十大進展」或「世界醫學十大進展」。但是,目前相對於蛋白質編碼基因,人們對非編碼RNA的了解十分有限。
  • 我校研究團隊在對動物長鏈非編碼RNA研究中取得進展
    我校生命科學學院非編碼RNA功能及功能機理研究團隊近日在國際期刊《基因組生物學》(Genome Biology)發表了題為《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C. elegans lincRNAs with CRISPR knockout mutants》的文章,報導了實驗室最新的研究成果。
  • 環狀RNA:非編碼RNA中的一顆明星
    circRNAs是一種共價閉合環狀RNA,高頻率出現於真核生物轉錄本中。最近在哺乳動物細胞中發現了成千中內源的circRNAs。circRNAs由內含子或外顯子序列產生,反向重複序列和RBPs對於circRNAs的形成是必要的。最近研究已經表明circRNAs可以以miRNA 海綿發揮作用,調控剪切或轉錄及親本基因的表達。
  • 非編碼RNA之snRNA和snoRNA最新研究進展
    它是真核生物轉錄後加工過程中RNA剪接體(spilceosome)的主要成分。現在發現有五種snRNA,其長度在哺乳動物中約為100-215個核苷酸。snRNA一直存在於細胞核中,與40種左右的核內蛋白質共同組成RNA剪接體,在RNA轉錄後加工中起重要作用。
  • 最強攻略2: 史上最全非編碼RNA資料庫匯總解讀
    長鏈非編碼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是長度大於 200 個核苷酸的非編碼RNA。研究表明, lncRNA 在劑量補償效應、表觀遺傳調控、細胞周期調控和細胞分化調控等眾多生命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成為遺傳學研究熱點。
  • 轉錄因子沒新意?聊聊非編碼RNA在花青素合成研究中的新思路
    目前,與植物花青素合成相關的非編碼RNA研究還處於一個起步階段,小編整理了3篇前人研究文獻以供大家參考。,但目前miRNA在楊樹花青素生物合成過程中的調控作用尚不清楚。研究人員在楊樹中過表達miR156,綜合小RNA測序、mRNA測序、代謝組測序的結果,鑑定到miR160h和miR858分別通過調節生長素應答因子和MYB轉錄因子,影響楊樹花青素的積累;過表達miR156的轉基因楊樹與野生型相比,其花青素、黃酮和黃酮醇的含量顯著提高。
  • Nature:發現一種非編碼RNA具有重要功能
    來自哈佛-麻省的白頭研究所,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生物學系,Koch高級癌症研究中心等處的研究者發現了一類大型的非編碼RNA,這些RNA的特性揭示來哺乳動物基因組的又一重大發現。該研究成果發表在2月1日的Nature在線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