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科學家發現了可增強腫瘤侵襲性,抑制免疫的色氨酸代謝酶...

2021-01-09 澎湃新聞

原創 奇點糕 奇點網

免疫治療是目前癌症治療的一個火爆領域,雖然已經有好幾款藥物上市,但這個領域可挖掘的還有非常多。

在前不久的《細胞》雜誌上[1],德國癌症研究中心和柏林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表了新的研究成果,他們找到了一個癌症免疫治療的新潛在靶點——IL4I1,IL4I1是一個代謝酶,由腫瘤產生,分解色氨酸得到的代謝物能夠激活芳烴受體(AHR),從而增強腫瘤的侵襲性,還抑制抗腫瘤免疫。因此,IL4I1抑制可能是一種新的免疫治療途徑。

芳烴受體最初被發現是因為介導了二惡英(芳烴類化合物,工業生產和焚燒產生的有害物質)的毒性作用,在近20年內,研究人員發現,AHR參與調解多個生理過程,包括血管生成、造血、藥物和脂質代謝、細胞運動和免疫調節。

激活芳烴受體的配體除了可以是來自環境、飲食的外源物質,微生物和細胞代謝的產物也是一大來源,例如色氨酸的代謝產物[2],而人最主要的色氨酸代謝途徑就是吲哚胺-2,3-雙加氧酶1/2(IDO1/2)和色氨酸-2,3-雙加氧酶(TDO2)這兩種。

色氨酸(圖片來自wiki)

常常關注癌症領域的朋友們對IDO1和TDO2想必是很眼熟的,這兩種色氨酸代謝酶都在多種類型的腫瘤中有高表達,分解色氨酸產生犬尿氨酸,與芳烴受體結合,增強癌細胞的運動性,同時也誘導調節性T細胞抑制殺傷性T細胞的增殖和功能,誘導殺傷性T細胞上PD-1的表達,以及殺傷性T細胞的死亡。

因此,IDO1抑制劑就基於這些問題被研發出來了。然而,2019年,首個IDO1抑制劑的III期臨床試驗宣告失敗[3],在失敗的經驗總結中,雖然研究人員認為有部分原因是沒有基於IDO1表達水平對患者進行分層,但也有觀點認為與目前對底層機制的認識不足有關。

因此,研究人員假設,芳烴受體可能有其他激活途徑,導致了對IDO1抑制劑的抵抗。為了驗證這個假設,他們進行了這次研究。

他們分析了來自TCGA資料庫的32種不同類型的腫瘤,大部分腫瘤中,IDO1或TDO2高表達的,芳烴受體也處於高水平。通過WGCNA分析(加權基因共表達網絡分析,可以將具有相似共表達模式的基因分類到不同模塊中),32種腫瘤中有23種,IDO1和TDO2與芳烴受體存在於同一模塊,而另外9種則不存在,說明有其他色氨酸代謝酶激活了芳烴受體。

為了搞清楚這個隱藏的「大佬」,研究人員對7種色氨酸代謝酶進行了重複分析,發現IL4I1居然是芳烴受體相關模塊中出現率最高的一個,甚至比IDO1和TDO2都要高,也就是說,在多種人類腫瘤中,與芳烴受體活性相關性最強的,是IL4I1。

IL4I1、IDO1和TDO2均是可激活芳烴受體的色氨酸代謝酶(圖片來自Luis F. Somarribas Patterson)

這讓研究人員挺吃驚的,因為在此之前,IL4I1主要被發現是可以催化苯丙氨酸氧化脫氨為苯丙酮酸,還沒有發現過它能夠在芳烴受體信號通路中發揮作用。於是他們對IL4I1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在腦膠質瘤細胞模型中,IL4I1的增加提高了芳烴受體的活性和靶基因,包括IDO1和TDO2的轉錄,反之,IL4I1減少,降低了芳烴受體活性和靶基因的轉錄。那麼IL4I1是通過誰來激活芳烴受體的呢?

和以前的研究一致,在培養過程中,IL4I1會消耗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分別產生苯丙酮酸、羥基苯丙酮酸和吲哚-3-丙酮酸,用它們三個去誘導芳烴受體,研究人員確定了,是吲哚-3-丙酮酸激活了芳烴受體,和犬尿氨酸(就是前面說過的被IDO1和TDO2分解後產生激活芳烴受體的那個)相比,吲哚-3-丙酮酸能夠以更低的濃度完成任務。

還是腦膠質瘤細胞模型,吲哚-3-丙酮酸以芳烴受體依賴性的方式,增強了細胞的運動性。激活了殺傷性T細胞中的芳烴受體,並且減少了它們的增殖。

在腦膠質瘤和低度惡性淋巴瘤患者的腫瘤樣本中,都檢測到了IL4I1的表達,高水平的IL4I1與兩種患者的存活率降低均有關。與低水平相比,高水平患者的死亡風險分別增加了2.3倍和3.3倍。

IL4I1低水平(藍)和高水平(紅)的腦膠質瘤(左)和低度惡性淋巴瘤(右)患者生存率對比

除了以上兩種腫瘤,在大多數實體瘤患者中,與正常組織相比,腫瘤組織中IL4I1的表達都明顯更高,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是最高的。不但如此,IL4I1的表達基本都要高於IDO1和TDO2,也就是說,IL4I1也是腫瘤中的一個主要的色氨酸代謝酶。

高表達IL4I1的腫瘤表現出一些免疫細胞,如骨髓來源的抑制細胞(MDSC)和調節性T細胞的富集,多組學因素分析表明,IL4I1與多藥耐藥幹細胞和調節性T細胞的存在密切相關。恰巧,MDSC和調節性T細胞的富集也是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特徵,在復發性患者中,IL4I1的表達也與芳烴受體的激活有關。

因此,研究人員在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小鼠模型中進行了實驗,再次驗證了IL4I1與癌細胞的運動性增加和免疫抑制有關,而抑制IL4I1則改善了殺傷性T細胞的細胞功能。這意味著,IL4I1是一個新的腫瘤代謝檢查點。

IL4I1激活芳烴受體後的芳烴受體相關模塊的特徵,最重要的3點:免疫調節、外部壓力響應和細胞運動鞋

另外,在一項PD-1單抗nivolumab治療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試驗中,研究人員觀察到了IDO1和IL4I1的增加,這個隊列中有一部分患者先前接受過ipilimumab治療,而對於其他未接受過ipilimumab但接受了nivolumab治療的患者,IL4I1的水平也有顯著增加。

雖然之前認為IDO1可能是導致PD-1抑制劑不起效的原因,但IDO1抑制劑與PD-1抑制劑聯合治療的臨床試驗卻失敗了,基於這次的研究,研究人員認為,或許IL4I1正是試驗失敗的原因所在,IDO1抑制劑無法抑制IL4I1的活性。

對於這項研究,通訊作者Christiane Opitz博士表示,IL4I1有成為治療靶點的巨大潛力,目前,色氨酸代謝酶抑制劑在臨床試驗中並沒有取得好的效果,而IL4I1的作用一直被忽略了,它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研究人員去探索[4]。

參考資料:

[1] Sadik A, Patterson L F S, Öztürk S, et al. IL4I1 Is a Metabolic Immune Checkpoint that Activates the AHR and Promotes Tumor Progression[J]. Cell, 2020.

[2] Nguyen L P, Bradfield C A. The Search for Endogenous Activators of the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J]. Chemical Research in Toxicology, 2008, 21(1): 102-116.

[3] Georgina V Long, et al. Epacadostat plus pembrolizumab versus placebo plus pembrolizumab i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or metastatic melanoma (ECHO-301/KEYNOTE-252): a phase 3, randomi[J]. Lancet Oncology, 2019, 20(8): 1083-1097.

[4] https://www.bihealth.org/en/notices/a-potential-new-target-for-immunotherapies-in-cancer/

本文作者 | 應雨妍

原標題:《《細胞》:代謝免疫檢查點誕生!科學家發現了可增強腫瘤侵襲性,抑制免疫的色氨酸代謝酶,或是新免疫治療靶點丨科學大發現》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腫瘤中的免疫細胞代謝
    與正常培養基相比,在不含色氨酸的培養基中,人類T細胞的增殖和活化受到了強烈抑制。癌細胞,腫瘤相關巨噬細胞(TAM),MDSC,抑制性DC和癌症相關成纖維細胞可通過吲哚胺2,3-二加氧酶(IDO)的酶促活性耗盡色氨酸水平,這些酶可在TME內高水平表達。代謝途徑對腫瘤生長的十分重要,IDO表達與多種癌症類型(包括胃癌,結腸直腸癌,非小細胞肺癌和黑色素瘤)患者的不良預後相關。
  • 腫瘤治療之:靶向胺基酸代謝
    ADI在人體內的免疫原性會影響藥物效果,但ADI與其他抗腫瘤藥物組合可以改善治療功效。例如,ADI與地塞米松(DEX)的聯合用藥對T淋巴細胞白血病細胞以及抗DEX的白血病細胞有協同作用。在前列腺癌細胞中,多西紫杉醇和ADI-PEG20顯示出協同作用。另外,ADI-PEG20可增強培美曲塞在膀胱癌中的活性。
  • ...了篇53分的頂級綜述|細胞|腫瘤微環境|免疫|腫瘤|腫瘤細胞|葡萄糖
    色氨酸是一種必需的胺基酸,它在腫瘤微環境中的可獲得性是決定T細胞反應強度和質量的重要因素。與正常培養液相比,人T細胞在無色氨酸培養基中的增殖和活化受到明顯抑制。癌細胞、腫瘤相關巨噬細胞(TAMs)、MDSCs、抑制性樹突狀細胞(DC)和腫瘤相關成纖維細胞可以通過吲哚胺2,3-雙加氧酶(IDO)的酶活性來耗盡色氨酸,而IDO在腫瘤微環境的這些細胞中可以發生高表達。
  • Nature | 抑制PCSK9增強腫瘤免疫治療效果
    這促使全球科學研究團隊致力於探索新的腫瘤免疫治療靶點,以開發可用於PD-1/L1抗體不應答或耐藥患者的新型免疫治療藥物,或增強PD-1/L1抗體療效的方案。研究人員通過一系列腫瘤動物模型,證明了腫瘤細胞內脂質代謝相關分子PCSK9具有腫瘤免疫調節功能,基因敲除或者用特異性中和抗體抑制PCSK9活性,能增強腫瘤免疫治療效果。
  • 胺基酸代謝改變對腫瘤抑制作用的調控機制
    他們通過體外對非貼壁腫瘤細胞胺基酸代謝過程和鞘酯類的生物合成的研究以及體內對HCT116異種移植小鼠進行膳食胺基酸幹預,揭開了絲氨酸缺乏抑制腫瘤是由於絲氨酸棕櫚醯轉移酶(SPT)的混雜性和脫氧鞘脂(deoxysphingolipids)的異常產生導致的。
  • 研究揭示CD8+T細胞代謝與腫瘤免疫機制
    研究揭示CD8+T細胞代謝與腫瘤免疫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7 16:00:38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鄒強/劉俊嶺/蘇冰課題組,發現了醯基甘油激酶(AGK)可維持CD8
  • Cell Metabolism:關注腫瘤代謝!科學家揭示過繼性T細胞免疫療法...
    2018年6月26日訊 /生物谷BIOON /——本研究亮點:過繼性CD4+T細胞療法治療患腫瘤的小鼠可以引起腫瘤中廣泛的代謝改變;免疫療法可以引起腫瘤中缺乏穀胱甘肽並產生氧化性DNA損傷;TNF-α和化療協同作用可以通過NADPH氧化酶提高腫瘤中的ROS水平;降低腫瘤中的ROS水平可以削弱過繼性T細胞療法的療效。
  • 自噬與腫瘤幹細胞代謝調控的交互作用
    另外,一些研究表明自噬在腫瘤微環境中發揮關鍵作用。例如,腫瘤相關成纖維細胞(CAF)通過與腫瘤細胞結合而誘導自噬,這導致CAF的胺基酸產生增加,而後以旁分泌的方式提供給腫瘤細胞以維持其生長。影響腫瘤代謝調節的兩個重要因素是它們的微環境和與脈管系統的距離。首先,惡性細胞(CSC和非CSC)具有非凡的能力,可用鄰近細胞提供的補充代謝活性營養來促進其代謝,從而增強腫瘤細胞的存活和增殖能力。
  • 「多面手」乳酸調控之-腫瘤免疫抑制
    機體免疫系統是人體健康的重要屏障,可通過活化天然免疫和適應性免疫來識別和消除異常細胞(比如腫瘤的發生發展),進而保護人體免受損害並維持機體平衡。其中代謝重編程是腫瘤細胞免疫逃逸的重要「手段」,比如著名的「Warburg effect」,即腫瘤細胞即便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依然將攝取的大量葡萄糖經糖酵解代謝生成乳酸。
  • TGF-β抑制腫瘤的2型免疫
    腫瘤細胞破壞的免疫學機制已被闡明,但免疫介導的癌細胞抑制能否被誘導尚不清楚。癌症源於自身細胞的惡性轉化,受自身耐受免疫機制的影響,包括FOXP3+T調節(Treg)細胞,共同抑制受體PD-1和CTLA-4,和調節細胞因子TGF-細胞因子(TGF-)介導的細胞惡性轉化,這些細胞不適應於抑制癌症免疫。
  • 癌症免疫療法的下一波熱潮——調節代謝 | Nature深度好文
    代謝改變是腫瘤的重要特徵之一,為了維持持續的增殖,腫瘤細胞必須調整其代謝和營養獲得方式。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腫瘤微環境(TME)中的代謝改變能夠通過產生免疫抑制代謝物抑制免疫細胞浸潤等抗腫瘤免疫力。癌細胞的代謝失調會進一步影響細胞表面標誌物的表達,從而幹擾免疫監測。
  • 樹突狀細胞功能的代謝調控:詳細解讀
    Trp由IDO1(色氨酸代謝限速酶)代謝,消耗氧氣的過程中產生犬尿氨酸 (Kyn)。腫瘤細胞高度表達IDO1,並參與免疫逃避。IDO1介導Trp分解代謝促進局部免疫抑制有以下兩方面:(1)飢餓的Trp通過破壞T細胞周期機制來限制T細胞的增殖;(2)Kyn產物誘導T細胞凋亡, 通過下調T細胞受體(TCR)CD3抑制T細胞的細胞毒性和誘導Tregs分化。
  • Nature:我國癌症免疫療法重大發現!調節膽固醇代謝增加T細胞抗腫瘤...
    2016年3月17日/生物谷BIOON/--作為免疫系統的得力幹將,T細胞監測腫瘤,並且直接發揮抗腫瘤效應。然而,腫瘤通過腫瘤微環境中的多種機制逃避T細胞攻擊。重新激活T細胞的抗腫瘤作用已被證實在治療多種癌症中具有巨大的臨床益處。然而,當前基於T細胞的癌症免疫療法只在部分病人群體中有療效。因此,科學家還需要開發出讓更多病人受益的癌症免疫療法。
  • 【盤點】腫瘤抑制因子p53亮點研究一覽
    近年來發現:p53在細胞代謝,尤其在葡萄糖代謝中也起著重要作用。同時,在其他具有高轉移性的乳腺癌細胞中,侵襲性與腫瘤幹細胞潛能增強和TP53剪接體表達增加相關,並且在這些細胞中,SOX2,OCT3/4和NANOG的表達也受到TP53剪接體的正向調控。
  • 抑制MEK可將CD8+T細胞重編程為抗腫瘤型記憶幹細胞幫助抗擊腫瘤
    在腫瘤微環境(TME)中,持續的促有絲分裂刺激誘導效應細胞過度分裂,產生衰竭的表型,表現為效應細胞功能減弱,並損害免疫記憶的產生。以往的研究表明,MEK抑制劑(MEKi)增強了過繼T細胞轉移療法(ACT)的抗腫瘤效果。MEKi發揮作用部分是通過增加腫瘤免疫原性和調節TME來介導的。
  • 新型免疫療法可激活癌細胞焦亡,抑制多種腫瘤生長
    Gasdermin蛋白的裂解可引起炎性細胞死亡,即細胞焦亡。已有研究表明,Gasdermin E基因(GSDME)的表達在許多癌症中均被抑制,許多癌症可通過啟動子DNA甲基化使GSDME失活;GSDME可抑制胃癌、黑素瘤和結腸直腸癌的集落形成和細胞增殖以及乳腺癌的侵襲性;GSDME的水平降低與乳腺癌的低存活率有關。
  • 為了和導師愉快吹逼,我看了篇53分的頂級綜述|細胞|腫瘤微環境|...
    色氨酸是一種必需的胺基酸,它在腫瘤微環境中的可獲得性是決定T細胞反應強度和質量的重要因素。與正常培養液相比,人T細胞在無色氨酸培養基中的增殖和活化受到明顯抑制。癌細胞、腫瘤相關巨噬細胞(TAMs)、MDSCs、抑制性樹突狀細胞(DC)和腫瘤相關成纖維細胞可以通過吲哚胺2,3-雙加氧酶(IDO)的酶活性來耗盡色氨酸,而IDO在腫瘤微環境的這些細胞中可以發生高表達。
  • 哈佛醫學院發現,肥胖會抑制免疫細胞,加速腫瘤生長
    多年以來,科學家已經確定,肥胖導致的代謝變化和慢性炎症等會驅動腫瘤生長,但肥胖與癌症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仍然難以捉摸。更重要的是,研究團隊發現了一個名為PHD3的蛋白,PHD3蛋白能夠抑制過度脂肪代謝,過表達PHD3蛋白能夠有效逆轉高脂飲食對腫瘤免疫細胞的抑制,有望成為治療癌症的新靶點。
  • 腫瘤進展和轉移擴散中的免疫串擾
    此外,腫瘤細胞通過分泌和上調免疫調節因子從而增強免疫抑制,刺激基質細胞及免疫細胞深化慢性炎症環境。這種慢性激活的炎症信號不僅抑制了適應性免疫反應,並且同時通過細胞外基質(ECM)重塑,血管生成因子、生長因子、免疫調節因子的釋放增加從而支持腫瘤的生長。
  • Nature子刊:抑制MEK可將CD8+T細胞重編程為抗腫瘤型記憶幹細胞
    近年來,T細胞代謝及其效應功能與衰竭發展之間的機械聯繫已成為癌症患者的重要治療靶點。在腫瘤微環境(TME)中,持續的促有絲分裂刺激誘導效應細胞過度分裂,產生衰竭的表型,表現為效應細胞功能減弱,並損害免疫記憶的產生。以往的研究表明,MEK抑制劑(MEKi)增強了過繼T細胞轉移療法(ACT)的抗腫瘤效果。MEKi發揮作用部分是通過增加腫瘤免疫原性和調節TME來介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