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奇點糕 奇點網
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以PD-1/PD-L1抑制劑和CTLA-4抑制劑為代表的免疫療法誕生,深刻地改變了癌症的治療範式,讓治癒癌症的夢想不再遙不可及。
不過,當前免疫療法帶來的持久臨床益處只發生在一小部分患者身上[1],還有很多患者不能從中獲益,這說明一定還有其他的機制限制了腫瘤內的免疫反應。
近年來,科學家已經陸續發現了很多免疫抑制信號通路。臨床前的研究也證實,同時阻斷多個免疫抑制通路,可以增強抗腫瘤免疫力。更重要的是,在臨床研究中,PD-1/PD-L1抑制劑聯合CTLA-4抑制劑[2,3],已經在多個癌種中表現出1+1>2的組合效應。
這些研究都表明,不同的免疫抑制性信號通路在功能上是相互獨立的,不冗餘。因此,新的免疫抑制性分子讓人充滿期待。
▲ 抗腫瘤免疫循環
實際上,時至今日,很多人都在暗自揣摩: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三個十年,哪個新靶點更有希望成為免疫治療最兇猛的「後浪」。
在奇點糕看來,近年來頗受關注的TIGIT,極有可能是免疫治療下一幕大戲的主角。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事兒咱們還得從頭說起。
什麼是TIGIT
2008年,任職於基因泰克的科學家Jane L Grogan率領她的團隊,打算在已經激活的T細胞中尋找還沒有被發現的共刺激或者抑制分子[4]。
他們在基因泰克的同事於2005年構建的資料庫[5]中搜尋,偶然發現了一個在T細胞和NK細胞中特異性表達的基因。這個基因編碼的蛋白由細胞外的免疫球蛋白(IgV)結構域,I型跨膜結構域,以及細胞內的免疫受體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共同組成[4]。
▲ 圖源:cshl.edu
基於這個基因編碼的蛋白信息,Grogan和她的同事就將這個蛋白命名為TIGIT(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ITIM domain,T細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結構域)[4]。這也就是備受關注的TIGIT名字的最初來源。
在這個研究中,Grogan團隊還發現TIGIT是一個抑制T細胞活性的分子,它的高親和力核心受體——脊髓灰質炎病毒受體(PVR),還可以稱之為CD155[4]。
四年之後,Grogan團隊又獲取了PVR與TIGIT相互作用的晶體結構[6],從整體上看是個類似字母「M」的結構,兩個TIGIT分子結合在一起居中,左右分別結合一個PVR分子,構成一個異源四聚體組合。
▲ TIGIT與PVR的結合示意圖
那TIGIT究竟是如何調節T細胞和NK細胞的抗癌活性的呢?咱們先看看TIGIT對T細胞的影響。
TIGIT是PD-1/PD-L1通路的同夥
一直以來,激活殺傷性T細胞的抗腫瘤反應是大多數免疫治療的主要目標,因為科學家認為,殺傷性T細胞的活化是完全消滅癌細胞所必需的條件。
因此在2014年,Grogan團隊在人類血液樣本、非小細胞肺癌組織樣本和荷瘤小鼠模型上,研究了TIGIT與抗腫瘤殺傷性T細胞(CD8+ T細胞)功能之間的關係[7]。
研究人員發現,與健康人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相比,非小細胞肺癌患者PBMC中的CD8+ T細胞TIGIT表達水平提高三倍,腫瘤浸潤CD8+ T細胞的TIGIT表達水平提高四倍。
▲ 非小細胞肺癌的PBMC和TIL中T細胞的TIGIT表達水平
而且研究人員還發現,在腫瘤浸潤CD8+ T細胞中,僅耗竭性T細胞的TIGIT表達量明顯升高,且和PD-1的表達量變化同步。這就意味著TIGIT與PD-1/PD-L1通路對腫瘤浸潤CD8+ T細胞有協同抑制作用。
▲ 在非小細胞肺癌中TIGIT與PD-1表達水平之間的關係
為了檢驗TIGIT與PD-1/PD-L1通路之間的協同抑制效果,Grogan團隊又在荷瘤小鼠身上研究了分別或同時阻斷TIGIT和PD-1/PD-L1通路的抗癌效果。
從結果看,相比於分別單獨阻斷TIGIT與PD-1/PD-L1通路,同時使用抗TIGIT抗體和抗PD-L1抗體的抗癌效果顯著更好,腫瘤體積縮小和小鼠生存時間改善明顯。
▲ 聯合阻斷TIGIT和PD-L1可以縮小腫瘤體積與生存期延長
究其背後原因,是抗TIGIT抗體聯合抗PD-L1抗體改善了腫瘤浸潤CD8+ T細胞的效應功能,讓產生IFNγ和TNFα的腫瘤浸潤CD8+ T細胞水平增加數倍。
這就意味著,抗TIGIT抗體和抗PD-L1抗體的聯合使用,能逆轉腫瘤浸潤CD8+ T細胞的耗竭狀態,恢復其殺傷癌細胞的能力。即,抗TIGIT抗體與抗PD-L1抗體之間存在協同作用。
▲ 抗TIGIT聯合抗PD-L1對CD8+ T細胞產生IFNγ的影響
Grogan團隊的研究成果不是證實TIGIT是免疫抑制分子的孤例。在2016年,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和北京地壇醫院的研究人員通力合作,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群體中分析了TIGIT表達與T細胞耗竭和患者預後之間的關係[8]。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對比不表達TIGIT的CD8+ T細胞,表達TIGIT的CD8+ T細胞產生TNFα、IFNγ和IL2水平顯著降低,而代表細胞進入耗竭狀態的標誌物Annexin V和CD95的表達顯著升高。
▲ 在AML中,TIGIT的表達水平與CD8+ T活性之間的關係
用siRNA敲低CD8+ T細胞的TIGIT的話,TNFα、IFNγ和IL2水平顯著回升,而細胞耗竭標誌物Annexin V和CD95的表達水平則顯著下降。
▲ siRNA敲低TIGIT對CD8+ T細胞活性的影響
通過以上的研究我們不難發現,TIGIT的表達與CD8+ T細胞的耗竭密切相關,阻斷TIGIT信號通路,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轉CD8+ T細胞的耗竭。
▲ siRNA敲低TIGIT降低了CD8+ T細胞的凋亡
不過,TIGIT對抗腫瘤免疫反應的影響遠遠不止抑制CD8+ T細胞的抗腫瘤活性。因為,近年來的研究表明,TIGIT對NK細胞的抑制作用,有可能也是抗腫瘤免疫抑制的關鍵。
TIGIT對NK細胞的影響
在T細胞佔據免疫治療舞臺中央的今天,很少有人關注NK細胞在免疫治療中的重要性。
實際上,NK細胞殺死癌細胞釋放腫瘤特異性抗原,是啟動免疫反應至關重要的一步。
正如前面所介紹的那樣,早在2008年,Grogan團隊就已經發現TIGIT在NK細胞表面高表達[4]。隨後的研究發現,腫瘤細胞表面表達的PVR分子,可以與NK細胞表面的TIGIT結合,給NK細胞下達抑制性信號,導致NK細胞殺傷癌細胞的功能降低[9,10]。
這說明TIGIT也是NK細胞表面的一個抑制分子。
▲ TIGIT是NK細胞表面的免疫檢查點之一
不過,NK細胞表面的TIGIT對抗腫瘤免疫的影響可能遠不止於此。
在2018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田志剛和孫汭團隊有一個重要的發現。
研究人員首先發現,耗竭表型的NK細胞大量表達TIGIT而不是PD-1,無論是敲除編碼TIGIT的基因,還是用抗TIGIT抗體抑制TIGIT,都能增加NK細胞表達CD107a和腫瘤壞死因子等抑癌因子的水平,增強NK細胞的抗癌能力,延長荷瘤小鼠的生存時間[11]。
▲ 抗TIGIT抗體對NK細胞活性的影響
讓研究人員感到驚喜的是,特異性的敲除NK細胞裡面的Tigit基因後,不僅逆轉了NK細胞的耗竭狀態,甚至連腫瘤裡面表達PD-1的殺傷性T細胞也顯著減少。這說明,T細胞的耗竭與NK細胞的耗竭密切相關。
隨後的研究更讓人吃驚。如果定向清除小鼠體內的NK細胞,那麼無論是抗TIGIT抗體,還是抗PD-L1抗體,甚至是兩個抗體聯合使用,治療癌症的效果都嚴重下降。
具體到背後的原因,科學家發現,相比於NK細胞存在的抗TIGIT抗體聯合抗PD-L1抗體,在NK細胞不存在的情況下,這個聯合療法導致耗竭的CD8+ T細胞更多,處於激活狀態的CD8+ T細胞水平更低。
▲ 消除NK細胞的影響
以上結果說明,TIGIT的表達與NK細胞密切相關,抑制TIGIT可以恢復NK細胞的抗癌活性。更重要的是,抗PDL1與抗TIGIT的治療效果依賴於NK細胞的存在。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PD-1/PD-L1抑制劑聯合TIGIT抑制劑,在臨床前研究中表現出更好抗癌效果的原因。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不難看出,用抗TIGIT抗體阻斷TIGIT/PVR信號通路,能達到同時解除腫瘤對腫瘤浸潤性CD8+ T細胞和NK細胞的抑制,真可謂一箭雙鵰。
實際上,隨著對TIGIT信號通路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員發現,TIGIT對抗腫瘤免疫的影響不止T細胞和NK細胞,還有提呈抗原的樹突狀細胞,具有免疫抑制性的調節性T細胞(Treg)等。
具體而言,有三重機制[12]:第一,腫瘤細胞或樹突狀細胞的PVR與腫瘤浸潤CD8+ T細胞和NK細胞表面作為受體的TIGIT結合,直接抑制二者的活性;第二,TIGIT還可以作為配體,腫瘤浸潤CD8+ T細胞和Treg上的TIGIT配體,與腫瘤細胞或樹突狀細胞的PVR受體結合,會促進IL-10等抗炎因子的產生,抑制免疫反應;第三,腫瘤浸潤CD8+ T細胞表面的TIGIT競爭性與腫瘤細胞或樹突狀細胞的PVR結合,導致T細胞激活受體CD226不能與PVR結合,進而抑制T細胞活性。
▲ TIGIT調節抗腫瘤免疫的三種機制(TIGIT的作用機制非常有意思,想了解更多的話,可以看參考文獻12)
既然TIGIT作用於那麼多免疫相關細胞,那麼靶向TIGIT的抗體治療效果究竟如何呢?
TIGIT抑制劑的抗癌效果讓人期待
在剛剛閉幕的2020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抗TIGIT抗體Tiragolumab聯合阿替利珠單抗(Atezolizumab)一線治療PD-L1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II期臨床研究CITYSCAPE數據發布[13],該研究的主要終點,即客觀緩解率(ORR)和無進展生存期(PFS)均取得了陽性結果。
在中位隨訪10.9個月的時間裡,Tiragolumab+阿替利珠單抗組患者的客觀緩解率(ORR)為37%,中位無進展生存期(mPFS)是5.55個月;安慰劑+阿替利珠單抗的這兩個數據分別是21%和3.88個月。
探索性分析PD-L1 TPS≥50%的亞組數據發現,Tiragolumab+阿替利珠單抗組比安慰劑+阿替利珠單抗組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降低了70%,mPFS分別為未達到和4.11個月,相應的ORR分別為66%和24%。
總的來說,與安慰劑+阿替利珠單抗相比,Tiragolumab+阿替利珠單抗能顯著提高患者的ORR和PFS,PD-L1 TPS≥50%的亞組的改善幅度更大;此外,兩種治療方式的安全性相似。
▲ 圖源:HHMI
CITYSCAPE研究的成功,與前文介紹的作用機制相互印證,說明TIGIT不僅是一個免疫抑制分子,而且還與PD-1/PD-L1通路有協同作用。因此,同時抑制TIGIT和PD-1/PD-L1才表現出1+1>2的效果。
據了解,鑑於CITYSCAPE試驗的優秀數據,在肺癌領域圍繞抗TIGIT抗體tiragolumab的兩項III期臨床研究SKYSCRAPER-01(NCT04294810)和SKYSCRAPER-02(NCT04256421),也已經於今年年初開展。無論如何,這兩項研究數據都讓人滿懷期待。
免疫治療的未來
免疫治療發展到今天,科學家和醫生已經意識到,單憑單一的藥物,幾乎是沒有可能戰勝實體瘤的。
免疫治療的未來必然是多種藥物聯合,無論是免疫藥物聯合放療、化療、靶藥,還是免疫聯合免疫,最終的目的都是要打通抗腫瘤免疫循環,激發更強大的抗腫瘤免疫反應,讓患者從治療中獲得更多更持久的益處。
▲ 2017年統計的免疫聯合治療臨床研究
從這個角度看的話,參與到抗腫瘤免疫循環多個環節的TIGIT確實是一個能給人無限想像的新靶點。
或許TIGIT就是下一個十年引領潮流的後浪。
參考文獻:
[1].Postow M A, Callahan M K, Wolchok J D.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in cancer therapy[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5, 33(17): 1974.
[2].Larkin J, Chiarion-Sileni V, Gonzalez R, et al. Combined nivolumab and ipilimumab or monotherapy in untreated melanoma[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5, 373(1): 23-34.
[3].Hellmann M D, Paz-Ares L, Bernabe Caro R, et al. Nivolumab plus ipilimumab in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9, 381(21): 2020-2031.
[4].Yu X, Harden K D, Gonzalez L C, et al. The surface protein TIGIT suppresses T cell activation by promoting the generation of mature immunoregulatory dendritic cells[J]. Nature Immunology, 2009, 10(1): 48-57.
[5].Abbas A R, Baldwin D T, Ma Y, et al. Immune response in silico (IRIS): immune-specific genes identified from a compendium of microarray expression data[J]. Genes and Immunity, 2005, 6(4): 319-331.
[6].Stengel K F, Harden-Bowles K, Yu X, et al. Structure of TIGIT immunoreceptor bound to poliovirus receptor reveals a cell–cell adhesion and signaling mechanism that requires cis-trans receptor clustering[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2, 109(14): 5399-5404.
[7].Johnston R J, Comps-Agrar L, Hackney J, et al. The immunoreceptor TIGIT regulates antitumor and antiviral CD8+ T cell effector function[J]. Cancer cell, 2014, 26(6): 923-937.
[8].Kong Y, Zhu L, Schell T D, et al. T-cell immunoglobulin and ITIM domain (TIGIT) associates with CD8+ T-cell exhaustion and poor clinical outcome in AML patients[J].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2016, 22(12): 3057-3066.
[9].Stanietsky N, Rovis T L, Glasner A, et al. Mouse TIGIT inhibits NK‐cell cytotoxicity upon interaction with PVR[J]. 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13, 43(8): 2138-2150.
[10].Li M, Xia P, Du Y, et al. T-cell immunoglobulin and ITIM domain (TIGIT) receptor/poliovirus receptor (PVR) ligand engagement suppresses interferon-γ production of natural killer cells via β-arrestin 2-mediated negative signaling[J].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14, 289(25): 17647-17657.
[11].Zhang Q, Bi J, Zheng X, et al. Blockade of the checkpoint receptor TIGIT prevents NK cell exhaustion and elicits potent anti-tumor immunity[J]. Nature immunology, 2018, 19(7): 723-732.
[12].Manieri N A, Chiang E Y, Grogan J L. TIGIT: a key inhibitor of the cancer immunity cycle[J]. Trends in immunology, 2017, 38(1): 20-28.
[13].Primary analysis of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hase II study of the anti-TIGIT antibody tiragolumab (tira) plus atezolizumab (atezo) versus placebo plus atezo as first-line (1L)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PD-L1-selected NSCLC (CITYSCAPE).
本文作者 | BioTalker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