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顧並提高!科研團隊找到提升植物碳水利用效率的「鑰匙」

2020-12-05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一直以來,促進光合作用碳同化與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似乎無法同時實現。植物葉片氣孔具有雙重且相互矛盾的作用,能夠促進二氧化碳流入葉片進行光合作用,並通過蒸騰作用限制水分流出。這意味著氣孔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時也會通過蒸騰作用損失一部分水分。

近日,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研究員王一州與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劍橋大學的研究團隊合作發現增強氣孔動力學可以在不影響植物碳固定的情況下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團隊開發了首個動態氣孔保衛細胞計算生物學模型OnGuard,為植物氣孔分子生理學的研究開闢了一條嶄新的研究途徑。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科學》雜誌、《植物細胞》和《植物生物學報》,王一州因此榮獲了New Phytologist(新植物學家)的科研獎。

首個動態氣孔保衛細胞計算生物學模型OnGuard(圖片來源於Science 2019, 363:14

「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會通過自身表皮的氣孔從外界吸收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同時也會因為蒸騰作用經由氣孔損失一部分水分。從理論上來講,深入了解氣孔行為、有效調控氣孔開度,可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和提升農作物產量。」9月12日,王一州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就是藉助氣孔調節,在強化光合作用的同時抑制蒸騰作用。

氣孔行為如何調控呢?

「狹義上,保衛細胞是兩個相鄰的細胞,它們之間的間隙就是氣孔。由於氣孔保衛與副保衛細胞內部跨膜運輸的通量影響著細胞內的膨壓,進而會驅動細胞膨脹、改變氣孔的孔徑,因此,實現對氣孔行為的調控,關鍵是『解構』這一過程及其中涉及的分子調節機制。」王一州說。

繼往的多數研究將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努力集中於降低氣孔密度。

「氣孔密度響應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大氣相對溼度和脫落酸的變化,情況複雜,降低氣孔密度絕非易事。」王一州說,此外,這種方式會明顯降低植物光合作用效率。

2015年,義大利米蘭大學教授Anna Moroni等開發了藍光誘導K+通道1(BLINK1),在斑馬魚身上激活了K+通道。

通過努力王一州團隊在擬南芥氣孔中的保衛細胞中表達了合成的光門控K+通道BLINK1,作為調節植物保衛細胞K+電導和加速光氣孔孔徑變化的工具,增強驅動氣孔孔徑的溶質通量,加速光照下的氣孔開度和照射後的閉合。

BLINK1提升氣孔開閉速率(圖片來源於Science 2019, 363:1456-1459)

研究試圖通過加快光強度變化加快氣孔的開啟/關閉。

「也就是當光強度上升時,使得氣孔打開得更快,增加二氧化碳進入植物的量;當光強度下降時,使氣孔關閉得更快,以減少水分的流失。」王一州說,通過關注氣孔運動的動力學,有效地將二氧化碳增加和水分損失的影響暫時分開。

為驗證保衛細胞中的BLINK1是否發揮了此功能,研究人員檢測了在日光期間生長的BLINK1轉基因株系,發現其在生物量積累、花環面積擴展或用水方面,與正常植株無明顯差異。

「與非轉基因株系對比,BLINK1轉基因株系每單位水蒸發產生的幹質量或碳同化的瞬時速率與蒸騰速率的比率明顯提高,表明BLINK1有利於碳同化和水的利用。」王一州說。

「此後,我們又在波動的光照中觀察植物。研究發現,當雲從植物上方經過時,氣孔響應變慢,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可以理解為,較慢的氣孔動力學限制了氣體交換。」王一州說。

研究人員還發現,在充水和缺水兩種不同條件下BLINK1轉基因株系植物生長的總乾物質量與穩態轉換相似,這意味著通過提高氣孔動力學來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具有穩定性。

王一州表示,該研究具有極大的應用價值,希望能夠探索其在一些經濟作物,比如棉花上的應用,以提高作物產量。

「BLINK1在植物中成功的應用,為我們提出了一條有效的能夠同時提高光合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方法,為今後作物遺傳育種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技術支持。」王一州說。

除此以外,通過多年的學科交叉研究,王一州人合作團隊構建了首個動態氣孔保衛細胞計算生物學模型。

「通過定量系統的分析方法,我們重新認識了微觀層面植物離子通道中的離子運輸活動與宏觀層面氣孔『開啟與關閉』等生理活動之間的聯繫,基於這些新認識構建了一套全新的計算生物學模型,為探索氣孔分子調節機制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研究工具。」王一州說。

在此基礎上開發的用於保衛細胞定量動態建模的軟體,適用於不同植物種類氣孔的「描述」,且具有真實的預測能力。

藉助模型的預測功能,王一州等研究者對植物氣孔行為、離子通道的調控機制、以及離子穩態網絡開展了較系統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創新性研究成果。

「比如,研究表明,在氣孔關閉期間,植物氣孔中慢陰離子通道蛋白SLAC1突變體會因缺乏氯離子損失的質膜通道,影響鉀離子通道的活性,進而減緩氣孔開放。」王一州說。

藉助動態氣孔保衛細胞計算生物學模型,王一州等研究人員成功預測了slac1突變體中陰離子的積累會影響氫離子與鈣離子(Ca 2+ )的負荷,提高細胞溶質pH和鈣離子濃度,進而實現對鉀離子通道的調節,這一點已為試驗所證實。

該研究表明,「鉗制」氫離子與鈣離子(Ca 2+ )的負荷,可以實現對鉀離子通道及至氣孔開啟和關閉的調節。

這也引出了另一個預測:修改鉀離子門控通道和依賴通道的電壓,最有可能實現氣孔動力的增強和水利用效率的提高。

「氣孔保衛細胞的實驗只是研究的一部分,下一步,研究團隊計劃使用光遺傳學工具,理解植物中不同組織類型之間的功能連結。」王一州說。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可以找到提升植物碳水利用效率的「鑰匙」
    研究發現:可以找到提升植物碳水利用效率的「鑰匙」 2019-09-20 15:42:48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佚名- 新知近日,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研究員王一州與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劍橋大學的研究團隊合作發現增強氣孔動力學可以在不影響植物碳固定的情況下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
  • 中國科學家為提升太陽能電池等光電轉換效率找到新辦法
    中國科學家為提升太陽能電池等光電轉換效率找到新辦法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來自中國吉林大學一科研團隊在揭示二維半導體材料光物理機制上取得新進展,為提升太陽能電池等光電轉換效率找到新辦法。該成果於近日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雜誌上。
  • 中美兩國科研團隊開發出新型柔性製冷方法 有望顯著提升熱機效率
    中美兩國科研團隊開發出新型柔性製冷方法 有望顯著提升熱機效率 來源:新華網 • 2019-10-12 17:14:10
  • 中國科學家找到治癒小麥「癌症」的關鍵鑰匙!全世界已30年無突破性...
    北京時間4月10日,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在線發表文章稱,來自中國的山東農業大學科研團隊經過長期努力,首次從小麥近緣植物長穗偃麥草中克隆出抗赤黴病基因Fhb7,並揭示了其抗病分子機制。攜帶該基因的材料已被多家單位用於小麥育種,表現出穩定的赤黴病抗性。這一發現為解決小麥赤黴病這一世界性難題找到了關鍵「鑰匙」。
  • 鄭州師範學院「植物資源與利用科研創新團隊」
    我國是經濟植物大國,具有資源優勢。培育和利用經濟植物資源,對滿足我國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需求,繁榮我國工農業經濟有著重要意義。在鄭州師範學院裡,活躍著這樣一支科研創新團隊,他們推進科研創新,潛心教書育人,積極服務社會,他們就是「植物資源與利用科研創新團隊」。
  • 科研人員研究提高植物光合效率 應對全球變暖下糧食安全挑戰
    增加細胞核源D1合成途徑顯著增強植物的高溫抗性,光合作用效率,生物量和產量。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供圖中新網上海4月21日電 (申海)國際植物生物學知名期刊Nature Plants 21日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分子遺傳國家重點實驗室郭房慶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
  • 中外科研團隊揭示被子植物受精過程關鍵機制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魏海政 通訊員 王靜)3月19日,《自然》在線發表了山東農業大學與美國麻薩諸塞州立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共同完成的科研成果,兩校科研團隊經過長期努力,成功揭示了被子植物阻止多個花粉管進入胚珠的分子機制
  • 新基因技術可提高 植物光合作用效率
    據新華社電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說,通過改造植物中的相關基因,可以使植物更有效進行光合作用,從而提高作物產量。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陽光和空氣轉化成有機物,從而給人們提供食物和燃料。但如果植物接受過多光照,可能對進行光合作用的相關細胞器造成損害,因此植物需要利用一種名為「非光化學淬滅」的機制來保護自身。
  • 如何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加強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一直是不少科學家和工程師的目標。袁隆平先生曾設想過[1],把玉米等C4植物的相關基因轉到水稻上,從而增強它的光合作用效率——無獨有偶,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團隊9月18日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快報[2],通過基因工程的手段將細長集球藻(Synechococcus elongatus)中的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替換掉了菸草(Nicotiana
  • 研究揭示提高水稻光合作用效率的一種新機制
    通過改變植株形態可以增加整體受光面積,改善通風狀況,從而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和生物量,但一直以來,對其中的精細分子的調控機制一直未能解析。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組創新團隊通過改變葉片形態建成揭示了提高水稻光合作用效率的一種新機制。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主流植物學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 合肥工業大學科研團隊成功研製出同時具有超高能量密度和效率的...
    近日,合肥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左如忠教授科研團隊在固態介質儲能電容器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以題為「Superior Energy-Storage Capacitors with Simultaneously Giant Energy Density and Efficiency Using Nanodomain Engineered BiFeO3-BaTiO3-
  • 中外科研團隊揭示被子植物繁衍關鍵機制
    被子植物的受精過程是作物種子形成的關鍵環節,其繁衍受精講求「獨一無二」,這也是不同物種間存在生殖隔離的主要原因之一。近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山東農業大學與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共同完成的科研成果,成功揭示了被子植物阻止多個花粉管進入胚珠的分子機制。
  • 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措施有哪些?效果怎麼樣?
    進入冬季,隨著溫度的下降,植物的光合作用也越來越弱,對於種植者來說,如何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對於提高種植效益很關鍵,那麼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措施有哪些呢?今天我們簡單說說:草莓光合作用高用開金硼鈣葉面肥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般與日照時間有關係,但是因為冬季日照時間多,因此提高植物本身光合作用效率,可以讓植物製造更多的營養,植物長勢也會更好。
  • 只需融合這兩個蛋白,即可大幅提高植物的再生效率
    Nature Biotech | 只需融合這兩個蛋白,即可大幅提高植物的再生效率在組織培養過程中,再生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目的基因轉化的成功率。此外,利用不同的發育調節因子組合,在雙子葉植物中可誘導不通過組織培養的新生分生組織。目前,組織培養仍是植物遺傳操作所需的重要手段,探索新的方法以提高再生效率,並提高轉化效率至關重要。
  • 胡章立團隊:讓藻類植物為民所用
    為了找到這個關鍵所在,胡章立與20多年前的老同事再次攜手,率領團隊從尋找植物細胞感知鹽脅迫的受體基因出發,解碼植物感應鹽脅迫信號的分子機制。多年探索,終有所成:2019年7月31日,他們關於植物鹽感受器GIPC及其機制的研究成果以長文形式在Nature上發表。
  • 如何提高植物補光燈的使用效率
    現在種植的人大多數都會選擇使用植物補光燈,蔬菜、水果、花卉綠植,大棚種植、家庭種植、植物工廠等都可以使用。但是很多人在使用的時候都會說沒有效果或者效果不明顯,那如何提高植物補光燈的使用效率呢?使用植物補光燈要想有效果,在使用的時候就要注意很多方面,下面一LED植物補光燈為例來說一下。
  • 上海交大毛軍發與吳林晟團隊突破性科研成果助力中國射頻領域自主發展
    上海交大供圖針對中國對自主可控的射頻電路EDA軟體的迫切需求,毛軍發院士和吳林晟教授研究團隊,與芯和半導體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開展合作,在國家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專項、上海市科委科研計劃項目等的支持下,提出了高效的電磁和多物理仿真建模算法,自主研發仿真軟體,實現器件多物理、多功能自動化協同設計,並基於上述成果聯合建立了集成無源器件智慧財產權(IP)庫、研製了多款產品,已經在移動通信
  • 山東農大科研團隊找到攻克...
    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小麥創新團隊首席專家孔令讓教授及其團隊從小麥近緣植物長穗偃麥草中克隆出抗赤黴病主效基因Fhb7,並成功將其轉移至小麥品種中,首次明確並驗證了該基因在小麥抗病育種中不僅具有穩定的赤黴病抗性,且具有廣譜的解毒功能。 北京時間4月10日凌晨2點,相關論文在線發表於《科學》雜誌。
  • Science: 人為提升光合作用效率,會打開潘多拉的魔盒嗎?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大自然的設計固然精妙,但我們不能否認依然存在許多值得改進提升的地方。近期,生物學家通過補償光合作用的基本缺陷,將菸草植株中生物質能 (biomass) 的含量提高了40%。
  • Nature Biotech | 只需融合這兩個蛋白,即可大幅提高植物的再生效率
    此外,利用不同的發育調節因子組合,在雙子葉植物中可誘導不通過組織培養的新生分生組織。目前,組織培養仍是植物遺傳操作所需的重要手段,探索新的方法以提高再生效率,並提高轉化效率至關重要。該研究發現,GRF-GIF融合蛋白可大幅提高小麥、水稻以及柑橘等單子葉和雙子葉植物的再生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