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師範學院「植物資源與利用科研創新團隊」

2021-01-08 鄭師科研服務

我國是經濟植物大國,具有資源優勢。培育和利用經濟植物資源,對滿足我國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需求,繁榮我國工農業經濟有著重要意義。在鄭州師範學院裡,活躍著這樣一支科研創新團隊,他們推進科研創新,潛心教書育人,積極服務社會,他們就是「植物資源與利用科研創新團隊」。該團隊主要通過研究經濟植物的植物學特性、栽培、繁殖、收穫和加工等,帶動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同時開展經濟植物的邊緣材料或者廢棄材料進行加工利用研究,以提高經濟效益,促進相關產業發展。

作為一個科研創新團隊,「植物資源與利用科研創新團隊」無論在團隊帶頭人還是團隊成員方面都具有很強的優勢,並有著明確的研究方向及目標。

一、強化科研意識

團隊帶頭人楊玉珍教授,系我校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鄭州大學聯合培養單位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植物生理生態方向教學科研工作,主要講授《植物生理學》、《中國十大名花觀賞與應用》等課程。主編《現代生物技術概論》,《植物生理學》等教材,參編《鄭州植物志》、《經濟林栽培與利用》等學術著作,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主持省部級、地廳級以上項目9項,獲河南省科技進步貳等獎1項。目前主要開展香椿、油用牡丹、北美冬青等特色經濟植物研究工作,在植物生理生態領域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國內同類研究領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楊玉珍教授以其超高科研研究水平、活躍的學術思想、嚴謹求實的作風和與人合作的團隊精神,吸納了一批優秀的科研人員,強化了整個團隊的科研意識。團隊現有成員20人,其中教授2人,博士9人。團隊成員不僅包含優秀教師,還有在讀植物學研究生,團隊結構體現了老中青傳幫帶的機制,並且在科研創新過程中能夠達到同時培養合格研究生的目的。

二、明確研究方向

該團隊運用植物分類、植物生理生化、解剖學、遺傳學及生態學等研究方法,以分子生物學、系統學、分類學、遺傳學和進化論等作為理論基礎,所明確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三點:

(一)經濟植物栽培及抗性生理方向:主要以一些特色經濟植物為研究對象,通過運用解剖學、遺傳學及生態學等研究方法,進行經濟植物新品種選育、豐產栽培技術體系研究;開展經濟植物植株快速繁殖及再生體系研究,研究經濟植物的生物生態學特性及其抗寒性、抗旱性、抗熱性等抗性生理反應機制。

(二)植物資源開發利用方向:主要對一些經濟植物的邊緣材料或者廢棄材料進行加工利用研究,以提高經濟效益,促進相關產業發展。

(三)植物分子生物學方向:以分子生物學、系統學、分類學、遺傳學和進化論等作為理論基礎,在生理生化水平和分子水平上研究林木栽培、抗性生理、物種系統發育和種內分化。

三、鎖定科研目標

科研是極具創新性的腦力勞動,需要不斷探尋新問題、研究新項目,沉下心來鎖定目標孜孜以求,逐步積澱科研成果。

(一)孕育科研創新碩果,力爭年均1-3項省級以上科研立項;取得一批有較大影響的科技成果;年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2項。通過建設,使團隊主導研究方向在省內所屬研究領域達到領先水平,在國內有一定的影響力。

(二)加強學術梯隊建設,梯隊中培養1-3名能帶領本學科趕超國內、省內先進水平的學科帶頭人,3名科研標兵,9-10名優秀中青年科研骨幹,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4名。

(三)打造科技創新平臺,在加強市級和院級重點實驗室建設的基礎上。爭取植物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申報河南省重點實驗室;每年新增100-120萬元的實驗設備投入,新建產、學、研創新基地1-2個,全面推進學科建設。

(四)開展產學研合作,積極對接地方政府發展導向和行業企業需求,通過開展成果轉化、專利申請、聯合技術攻關、技術諮詢服務、儀器設備共享、科普、人才培養多方位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以科研振興農業,堅持產教融合、校地互動,立足地方農業產業發展需求。我們期待團隊通過對不同階段不同配置的複合經營模式進行生理生化、生態、經濟效益等方面的分析,獲得經濟效益最好、推廣價值最大的生產模式,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繁榮我國工農業經濟作出貢獻。

相關焦點

  • 高教速覽 | 河南科技大學、鄭州師範學院、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通過完善網絡空間安全保障體系,強化信息物理系統安全和大數據資源保護,為培育壯大網絡安全產品服務市場和產業提供技術、人才和智力支撐,建成省內具有引領和示範作用、國內一流的網絡空間安全應用研究基地。  鄭州師範學院獲批首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近日,河南省科技廳發布了關於新建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通知,鄭州師範學院與河南省電力科學研究院聯合申報的「河南省涉鳥故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得審批。
  • 南陽師範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一座探索生命科學的殿堂
    南陽師範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一直承繼校訓,凝聚貫穿著辦學的初心和使命,遵循「博學、厚重、睿智」的大學精神,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教育模式,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擁有生物科學專業核心課程、河南省教學團隊和能源微生物河南省創新型科技團隊,並實施「321」導航工程,全面開展促進就業工作,考研率連續多年位於學校前列。縱有萬木垂梢首,唯有南師生科是歸處!
  • 內江師範學院科研成果花泥鰍成功實現大田養殖
    劉鵬 陽紅梅 封面新聞記者 馬夢飛6月6日,內江師範學院「長江上遊魚類資源保護與利用」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在資中縣魚溪鎮金帶水庫水產合作養殖基地投放10萬餘尾花斑副沙鰍,成功實現大田養殖。內江師範學院副校長黃輝,黨委常委、宣傳部統戰部部長張紅揚,資中縣農業農村局黨委委員、副局長譚忠,資中縣水產漁政局局長賴強,及「長江上遊魚類資源保護與利用」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科研人員一行來到現場考察,並舉行花泥鰍成果轉化推進會。魚苗投放工作結束後,黃輝組織召開了花泥鰍養殖座談會。
  • 南陽師範學院
    境內鐵路、高速交織,南陽航線直達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成都、鄭州等地,使人們的出行變得更加方便快捷。2007年4月,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南陽時盛讚「南陽是一個充滿生機、充滿活力的城市,是一個風光秀麗的城市」。  二、我們求知的樂園  南陽師範學院是河南省省屬公辦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禾本科種質資源與基因組學省創新團隊...
    6月6日,由雲南省科技廳主持,邀請有關專家,對「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禾本科種質資源與基因組學省創新團隊」進行認定,經專家組認真審查有關認定資料,聽取了團隊帶頭人李德銖的工作匯報。專家組認為,該創新團隊通過三年的實施培養,建立了有國際影響力的禾本科植物的比較功能基因組學與進化基因組學研究創新平臺,在竹亞科研究方面居於國際領先水平。
  • 《黃大年》主創團隊走進安陽師範學院
    4月28日,安陽師範學院報告廳裡燈火通明、氣氛熱烈,適逢第26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安陽師範學院分會場閉幕,電影節期間,電影《黃大年》主創團隊,長影集團國家一級導演成科、黃大年的扮演者張秋歌等走進該院,與300多名師生共同感悟「時代楷模」黃大年至誠報國的精神,激勵大學生奮發有為、報效祖國。    黃大年是享譽世界的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 學校資源植物與環境工程創新團隊在《The Plant Cell》發表論文
    學校資源植物與環境工程創新團隊在《The Plant Cell》發表論文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資源植物與環境工程創新團隊成員、農學院教授孔英珍及其合作者揭示了植物精細調控細胞壁果膠質甲酯化修飾程度的新機制。
  • 集寧師範學院召開第二屆學科建設暨科研工作會議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戰略部署,深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精神,12月24日,集寧師範學院召開以「凝心聚力 改革創新 以高水平科研助推集寧師範學院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屆學科建設暨科研工作會議。
  • 鄭州大學在多個科研領域取得新進展
    春暖花開,鄭大的科研項目也開始百花齊放。近日,鄭大多個科研團隊在各自研究領域取得突破,鄭大考研網育博書店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鄭州大學化學學院在發光銀團簇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近日,鄭州大學化學學院晶態分子功能材料創新團隊在發光銀團簇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 ...黃岡師範學院生物與農業資源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卓越工程...
    原標題:凝心聚「力」 培養卓越工程師——黃岡師範學院生物與農業資源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探索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高等教育重大計劃。
  • 白城師範學院學子人工智慧創新大賽再傳捷報
    11月20-22日,由吉林省教育廳、吉林省科學技術協會指導、由吉林省機器人學會主辦,長春理工大學、吉林省科技館承辦的歷時兩天「海信杯」第二屆吉林省大學生人工智慧創新大賽圓滿落下帷幕。此次大賽歷時三天,共計報名參賽隊伍633組,總報名人數約2500人,吸引了來自吉林省近30餘所高校的大學生報名參賽,並設科研、科普、技能三大類15個賽道,包括「2020有你有我AI」機器人主題文藝表演賽、人工智慧電腦鼠走迷宮比賽、智能分揀大挑戰、全地形機器人自主創新設計比賽、仿生水中機器人比賽(全局視覺搶球博弈、輸油管巡檢技術挑戰)、智能仿生機器狗越野競速賽、北鬥模塊化機器人競賽等多個比賽項目。
  • 玉溪師範學院108人關注
    數學與應用數學教學團隊為省級教學團隊,理論物理團隊為雲南省高校科研創新團隊。理學院堅持「以學生能力形成為核心,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辦學理念,著力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現有物理實驗教學中心、教育技術實驗中心和數學與應用數學實驗中心,下設22個實驗室,其中物理實驗中心為校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浙江省特色中藥資源保護與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落戶浙江農林大學
    那麼,如何才能更好的挖掘和利用中藥的重要作用?更好的推進傳統中藥與現代生物技術的融合發展?——浙江農林大學中藥學研究團隊的專家們一直在努力著。  近日,從浙江省科技廳獲悉,由浙江農林大學牽頭申報的「浙江省特色中藥資源保護與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被認定為省級重點實驗室,該校邵清松教授擔任實驗室負責人。
  • 植物化學與西部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植物化學與西部植物資源持續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於2001年10月經批准開始建設,建設時間為2001年10月~2002年10月。研究室主任為郝小江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為周俊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 《自然》主刊發表山東農大段巧紅團隊科研成果,揭示被子植物受精...
    2020年3月19日,《自然》在線發表了山東農業大學與美國麻薩諸塞州立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共同完成的科研成果,經過長期努力,兩校科研團隊成功揭示了被子植物阻止多個花粉管進入胚珠的分子機制。論文第一作者,山東農業大學園藝科學與工程學院段巧紅教授向記者介紹,一般情況下,一個胚珠只允許一個花粉管進入,以防止遺傳紊亂。
  • 鄭州大學院系專業全面解讀——生命科學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擁有《河南省功能生物大分子重點實驗室》、《河南省高校生物技術與生物資源利用重點開放實驗室》、《鄭州市植物分子育種重點實驗室》、《鄭州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鄭州大學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研究所》以及雙聘院士《動物疫病快速檢測技術實驗室》和《微生物發酵與代謝工程實驗室》等科研機構。
  • ——黃岡師範學院鄂東教育與文化研究中心深入開展U-S創新合作顯成效
    為此,黃岡師範學院於2008年成立了黃岡師範學院鄂東教育與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積極挖掘千年黃岡的文化豐富內涵,巧妙地將U-S合作模式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中,在合作、共贏中推動優秀文化進校園,實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 中外科研團隊揭示被子植物受精過程關鍵機制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魏海政 通訊員 王靜)3月19日,《自然》在線發表了山東農業大學與美國麻薩諸塞州立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共同完成的科研成果,兩校科研團隊經過長期努力,成功揭示了被子植物阻止多個花粉管進入胚珠的分子機制
  • 河北民族師範學院怎麼樣-河北民族師範學院高考錄取分數線-中公...
    是河北省首批轉型試點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首批全國五所「產教融合創新實驗項目」基地學校;是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產教融合工程建設」項目基地校;2016年入選數據中國「百校工程」產教融合創新項目和中美應用技術教育「雙百計劃」首批試點院校。歷史沿革:河北民族師範學院前身是始建於1907年經光緒皇帝御批設立的熱河速成法政學堂,隸屬學部。
  • 信陽師範學院智慧財產權運營管理中心揭牌
    當日上午,信陽師範學院智慧財產權運營管理中心正式成立,信陽市市場監管局局長孫雲宏、副局長陳長傑,信陽師範學院副校長餘本海、科技處副處長宋力等出席揭牌儀式,孫雲宏同餘本海為該中心成立揭牌。  餘本海表示,信陽師範學院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已連續三年被評為河南省高校智慧財產權綜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十快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