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特色中藥資源保護與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落戶浙江農林大學

2020-12-06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  (記者 陳顯婷 通訊員 陳勝偉)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發後,中藥在肺炎的預防、治療和恢復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中藥因其具有特殊的作用機制,在病毒性肺炎、肝炎、腫瘤等重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中展現出了獨特的作用。那麼,如何才能更好的挖掘和利用中藥的重要作用?更好的推進傳統中藥與現代生物技術的融合發展?——浙江農林大學中藥學研究團隊的專家們一直在努力著。

  近日,從浙江省科技廳獲悉,由浙江農林大學牽頭申報的「浙江省特色中藥資源保護與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被認定為省級重點實驗室,該校邵清松教授擔任實驗室負責人。

特色中藥資源保護與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專家團隊在開展學術論壇

  近年來,「健康中國」和中醫藥的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並明確指出要提高中醫藥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難疾病的水平,要把科技創新擺在中藥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中藥現代化成為引領中國邁向科技強國建設、助推「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力量。浙江省政府發布了《關於推進健康浙江行動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快推動中醫藥發展的實施意見》,制定了「健康浙江」發展戰略,把健康產業列入了浙江省重點打造的八大萬億級產業之一。

  浙江省是全國十大道地藥材主產區之一,中藥產業是浙江傳統特色產業、惠民富民產業,也是大健康產業的重要支撐。「浙八味」「新浙八味」等浙產特色中藥材享譽全球。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程度不斷提高,社會對中藥材需求不斷增大,浙江中藥材產業規模、創新能力和發展後勁卻明顯不足,加之長期以來過度和不科學的開發,導致野生中藥材資源退化,中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也面臨著新的危機,對中藥資源進行保護和可持續利用迫在眉睫。

 

特色中藥資源保護與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專家團隊在開展科技服務

  與此同時,近幾年來浙江利用生物工程技術開發靈芝、蟲草等珍稀藥材的實踐,也讓人們清楚認識到了傳統中藥與生物工程技術相結合發展潛力巨大,因此,集聚人才資源、整合力量,儘快組建浙江省特色中藥資源保護與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將傳統中藥的優勢與現代生物工程技術相結合,成為浙江省傳統中藥產業轉型升級和實現中藥現代化的迫切需要。

  近年來,浙江農林大學中藥學研究團隊結合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省情,在三葉青、西紅花、金線蓮、靈芝、杭白菊等浙產特色中藥的產業化上,形成了一產(資源保育與生態種植)二產(健康產品研發與利用)三產(健康服務)融合發展的特色和優勢。在此基礎上,該團隊聚焦浙江特色中藥資源以及產業轉型升級等需求導向,集聚人才、學科等資源優勢,積極探索傳統中藥與現代生物技術的融合,積累並逐步形成了中藥資源保護與繁育、中藥功能因子篩選與生物合成、中藥生物工程與新型健康產品研發等三個研究方向,為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奠定了紮實基礎。

特色中藥資源保護與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專家團隊在開展科技服務

  據介紹,中藥資源保護與繁育方向,主要研究內容包括中藥資源與保存、生殖基礎和繁殖生態、引種馴化及繁育技術;中藥功能因子的高效篩選與生物合成方向,主要研究內容包括中藥功能因子高效篩選、中藥功能因子生物合成途徑解析、中藥功能因子的合成生物學研究;中藥生物工程與新型健康產品研發方向,主要研究內容包括中藥功能因子發酵生產體系、功能因子分離與純化工藝、中藥新型健康產品研發。

  根據建設方案,浙江省特色中藥資源保護與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成立後,將通過2年的建設,實現現有資源的整合和優化,各項工作初具成效,實驗室成為全省乃至周邊地區特色中藥資源保護與創新利用的科研平臺;通過3-5年的建設,在保護基因組學與中藥資源保育、中藥功能因子的高效篩選與合成生物學研究、中藥發酵工程技術與新型健康產品研發等方向上具有顯著優勢和特色,成為在省內外有影響和特色的實驗室,成為全省乃至全國中藥資源保護與創新利用的科研平臺;通過5-10年的建設,實驗室建設、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力爭有較大突破,將結合浙江省實際,研發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技術和新產品,發表一批具有引領性的高水平論文,取得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

特色中藥資源保護與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專家團隊在開展科研

  實驗室主任邵清松教授表示,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生命健康等「三大科創高地」,打造健康產業等「八大萬億級產業」。浙江省特色中藥資源保護與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成立後,將堅持需求導向,進一步凝練研究方向,加強人才團隊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在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方面進一步發揮支撐和引領作用。

相關焦點

  • 科技部公布新建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名單
    10 浙江省亞熱帶森林培育重點實驗室 浙江林學院
  • 浙江師範大學,特色明顯、有實力的浙江省屬重點大學
    浙江師範大學是一所以教師教育為特色的浙江省省屬綜合性重點大學,前身是杭州師範專科學校,1956年4月16日經批准設立,1958年升格為杭州師範學院。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2015年,入選浙江省首批重點建設高校。
  • 浙江大學農林經濟管理2016夏令營活動通知
    浙江大學農林經濟管理2016夏令營暨推薦免試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活動  浙江大學農林經濟管理直博生項目旨在培養農林經濟管理學科高端研究型人才,學制5年,提供豐富的海外學習和學術交流機會,並給予資助和獎勵。
  • 全國農林生物質資源化學利用研究生學術創新論壇在南京林業大學召開
    全國農林生物質資源化學利用研究生學術創新論壇在南京林業大學召開 來源:尚七網   發布者:尹海華   日期:2017-08-28   今日/總瀏覽:1/6691
  • 靛——浙江農林大學2018屆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畢業設計&2018「蓮靈...
    ,創建於1958年,已發展成為以農林學科為特色的多科性大學,面積3200餘畝,設有17個學院(部)和1個獨立學院,62個本科專業,擁有國家級平臺4個,省部級創新平臺23個。擁有浙江省生態文化研究中心(省部級生態文化研究基地)、浙江農林大學生態文明研究中心、藝術設計研究所、美術研究所、漢畫造型語言研究所、吳越文化研究所等5個科研平臺,擁有浙江省藝術基礎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2014浙江省大學學科專業排行榜揭曉 浙江大學雄霸第一
    浙江省高校2個學科入選2014中國六星級學科專業,12個學科入選中國五星級學科專業    報告顯示,在中國校友會網最新公布的2014中國兩岸四地大學學科專業排行榜中,浙江省高校共有浙江大學、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工商大學、溫州醫科大學、杭州師範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浙江農林大學和浙江中醫藥大學等高校的107個學科專業入圍2014中國三星級以上學科專業名單,位居中國校友會網
  • 浙江省海洋實驗室開始籌建 海洋二所、浙江大學牽頭建設
    近日,浙江省海洋實驗室籌建工作會在浙江舟山召開。該實驗室將由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大學牽頭建設。  會議指出,浙江省海洋實驗室建設,將有助於集中長三角地區海洋科學研究優勢力量,圍繞海陸統籌、智慧海洋兩個工作抓手開展科學研究,可更好地為海洋科學技術發展提供支持和服務。
  • 浙江省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主要成效
    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將兩者統稱重點實驗室)是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來年,浙江省通過科技資源優化整合,省級重點實驗室的特色和優勢得到了充分發揮,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 ...衛藥」科技內涵──探訪天津中醫藥大學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
    去年2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領銜的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得到科技部和天津市政府批准,標誌著在國家重點實驗室布局中有了中醫藥一席之地,中醫藥現代化研究有了首個國家級創新基地。在抗擊疫情的關鍵階段,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組建應急攻關團隊,相關研究成果在救治患者、促進康復全療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形成中國特色治療方案作出重要貢獻。
  • 中國科學院植物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重點實驗室召開2012年
    11月27日至30日,中國科學院植物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重點實驗室2012年學術委員會會議暨學術交流會在華南植物園召開。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蔣躍明研究員,及傅廷棟院士、姚新生院士、劉耀光教授、王小菁教授、施蘇華教授、黃宏文研究員、張奠湘研究員、吳國江研究員、葛學軍研究員及實驗室副主任魏孝義研究員等專家,及相關研究人員100餘人出席了本次會議。
  • 探訪天津中醫藥大學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津版「國之重器...
    去年2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領銜的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得到科技部和天津市政府批准,標誌著在國家重點實驗室布局中有了中醫藥一席之地,中醫藥現代化研究有了首個國家級創新基地。在抗擊疫情的關鍵階段,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組建應急攻關團隊,相關研究成果在救治患者、促進康復全療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形成中國特色治療方案作出重要貢獻。
  • 深海生物資源利用聯合實驗室落戶煙臺福山
    深海生物資源利用聯合實驗室落戶煙臺福山深海生物資源利用聯合實驗室落戶煙臺福山3日上午,山東深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共建的「深海生物資源利用聯合實驗室」籤約揭牌儀式在福山區舉行。
  • 植物化學與西部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植物化學與西部植物資源持續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於2001年10月經批准開始建設,建設時間為2001年10月~2002年10月。研究室主任為郝小江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為周俊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 浙江高校——浙江大學
    (Zhejiang University),簡稱「浙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首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211工程」、「985工程」,為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校之一,是一所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曾被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稱譽為「東方劍橋」。
  • 浙江農林大學聯合遂昌申建「國字號」三葉青西紅花工程中心
    9月1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三葉青西紅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論證會在浙江農林大學舉行
  • 共享資源要素,浙江布局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 給特色產業裝上「最強...
    如今,邁向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浙江,正著力打造全新的工程師「金名片」。2020年,浙江在全省布局建設特色產業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通過集聚一批海內外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相關領域的工程師,共享技術、成果、人才等資源要素,為地方特色產業裝上「最強大腦」,助推浙江產業轉型升級。
  • 浙江省科技創新取得豐碩成果
    一是凸顯了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如浙江大學完成的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項目「電廠鍋爐多種汙染物協同脫除半乾法煙氣淨化技術」,可實現對電廠鍋爐煙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氫、重金屬和有機物等多種汙染物的高效協同脫除,近三年累計實現銷售合同額達5.7億元;浙江蘭亭高科有限公司完成的「廢舊瀝青再循環利用的成套關鍵技術」,對推進舊瀝青路面料的再生利用技術的發展,資源的循環再生利用和環境保護有重要意義。
  • 福建省天然生物毒素工程實驗室——福建農林大學
    福建農林大學蜂療研究所、福建省神蜂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承建。實驗室負責人為繆曉青教授。2006年12月獲省發改委批准建設。實驗室將建立純化萃取、合成改造與仿真、製劑小試、非臨床檢驗檢測等四個公共平臺。力求把它發展成為具備檢測分析天然生物毒素能力,擁有強大天然生物毒素功能研究及其新產品新藥物新技術開發能力的等多功能、綜合性、高水平的國家級開放型重點實驗室,通過天然生物毒素研發技術平臺和生物毒素資源資料庫的建設,為本公司和省內外相關企業、科研院所研究開發天然生物毒素技術和產品提供基礎性研究、技術開發試驗的條件和環境,致力於天然生物毒素基礎與應用研究,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性基礎與應用研究為依託,通過天然生物毒素攻關研究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基礎化學教育教學成長紀實
    二十世紀30年代,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著名物理化學家和教育家虞宏正教授率先開設「土壤熱力學」課程,將物理化學知識融入到土壤學知識中,開創了「化學與農林專業相結合」的先河。80年代中期以來,化學教育教學工作者秉承先生教學理念和治學精神,以培養「複合應用型創新拔尖人才」為目標,立足農林基礎、創新教育理念、優化教學資源,逐步構建起農林專業化學教學新體系,為高等農林院校人才培養服務。
  • 全國唯一的組織工程技術重點實驗室落戶南通大學
    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第二批重點實驗室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