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大鉀離子電池研究獲重要成果

2021-01-08 環球網

近日,中國礦業大學能源、材料與物理學部研究生馬光耀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期刊發表了一篇高水平學術論文,證實可以通過一種可重複且經濟環保的方法,合成磷氧共摻雜石墨烯材料,並將其應用為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馬光耀告訴記者,材料中摻雜的P、O原子提高了石墨烯材料的電導率,形成的連續薄膜網狀結構促進了電子的快速傳輸,同時P、O原子形成的空位等缺陷能夠有效地緩衝石墨烯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的體積變化,且能夠為鉀離子的脫嵌提供更多的活性位點,因此這種磷氧共摻雜石墨烯展現出了極為優異的電化學儲鉀性能。

記者了解到,從2016年10月開始,馬光耀就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進行石墨烯材料、鉀離子二次電池負極材料等方面研究,通過查詢現有學術成果資料、分析當前鉀離子電池的特點,著手進行磷氧共摻雜石墨烯材料的合成及應用實驗。通過長達兩個多月的實驗室研究及驗證,終於獲得重要成果。

他將這一研究撰寫為學術論文,近日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上發表。該期刊是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期刊中具有重要影響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影響因子高達8.262。

相關焦點

  • 進展| 水系鉀離子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水系鹼金屬離子(Li+/Na+/K+)電池由於其固有的安全性,而成為電網儲能的新興候選體系之一,在早期的研究中我們針對該電池體系做了一些初步探索(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5, 6, 6401;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15, 5, 1501005;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17
  • 鋰電池發展遇「瓶頸」 鉀離子電池價值被低估?
    因此人們一直在尋找一種新的二次電池技術彌補鋰電的不足,鈉以及電荷數大的鎂、鋅、鋁金屬子都是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 鋰電池發展遇「瓶頸」 鉀離子電池價值被低估?雖然同為第一主族元素性質相似且鈉鉀具有相似的儲量,但在鈉鉀之間,前者似乎更有希望——畢竟鈉離子與鋰離子半徑上更為接近(鉀離子半徑和質量都更大),很多材料體系更有希望直接參考鋰離子電池的研發成果,如果低成本的鈉離子電池能夠產業化,那麼具有相近儲量,但是在材料結構相同的前提下能量密度會更低的鉀離子電池就變的幾乎沒有必要(但是實際上這個前提並不一定成立,後面會解釋)。
  • 深圳先進院高性能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讀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高性能鉀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3月18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高性能鉀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理論預言苯乙烯材料是一類非常有前景的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基於大量的計算模擬數據指出苯乙烯材料在用作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時具有非常高的理論比容量和非常小的體積膨脹。
  • 鋰電池發展遇「瓶頸」:給了鉀離子電池一個機會
    因此人們一直在尋找一種新的二次電池技術彌補鋰電的不足,鈉以及電荷數大的鎂、鋅、鋁金屬子都是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然而,高價態鎂、鋅、鋁離子二次電池研究具有很高的難度,其高價態和比鋰還小的半徑使其與陰離子緊密吸附從而在晶體結構中很難自由的嵌入和脫出,且其在電解液中強烈的溶劑化效應使其在嵌入離子通道過程中也很難去溶劑化,因此其發展非常緩慢。
  • 河北科技大學王波團隊在鉀離子電池碳負極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河北科技大學材料學院王波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在鉀離子電池碳負極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在《納米能源》(Nano Energy,2020,104979,DOI:org/10.1016/j.nanoen.2020.104979)正式發表。
  • 中國礦大最新研究成果:經濟環保的提高石墨烯電池導電率
    近日,中國礦業大學能源、材料與物理學部研究生馬光耀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期刊發表了一篇高水平學術論文,證實可以通過一種可重複且經濟環保的方法,合成磷氧共摻雜石墨烯材料,並將其應用為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馬光耀告訴記者,材料中摻雜的P、O原子提高了石墨烯材料的電導率,形成的連續薄膜網狀結構促進了電子的快速傳輸,同時P、O原子形成的空位等缺陷能夠有效地緩衝石墨烯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的體積變化,且能夠為鉀離子的脫嵌提供更多的活性位點,因此這種磷氧共摻雜石墨烯展現出了極為優異的電化學儲鉀性能。
  • 高容量、高性能:離子液體與鉀離子電池
    點擊上方「離子液體」,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掌握!標   籤:學科前沿關鍵詞:鉀離子電池 離子液體 錫負極自富蘭克林發現電以來,幾百年後,電力已經成了現代生活的根本保障。但現在同時也伴隨著環境問題。為了在少使用、不使用常規化石能源的情況下,實現可實施持續能源系統的最終目標,可再生能源與儲能設備間的協作是確保電力穩定供應的關鍵。
  • 科研人員研發出新型高效低成本鉀離子電池技術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員唐永炳及其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了一種新型高性能、低成本的鉀型雙離子電池技術
  • 充電速度快10倍 日本鉀離子電池研發有突破
    【環球科技報導 記者 王歡】據《日本經濟新聞》11月16日報導,日本東京理科大學駒場慎一教授等人在新一代鉀離子電池技術的研發中找到了突破口。研究人員使用石墨電極在不降低性能的情況下成功實現了多次充放電。使用該技術的新型電池有望比鋰離子電池的充放電速度提高10倍,並且可對應高強度電流,輸出更大電力。可應用於對瞬時提速要求較高的電動跑車。
  • AEnM:局部高濃電解液助力提升鉀離子電池用石墨負極儲鉀性能
    鋰資源的匱乏及分布不均導致鋰離子二次電池的構建成本增加,人們迫切需要低成本、高效的可替代儲能器件。鉀(K)具有接近鋰的氧化還原電位,且資源儲量更為豐富。值得一提的是低廉的石墨理論上也可進行可逆的鉀離子嵌入/脫除,因而鉀離子電池逐漸受到人們的熱捧。
  • 【視頻】鉀離子電池材料新進展 | 東北師大朱廣山等 Chemical Science
    從手機到各種家用電器到電動汽車,現代化的生活越來越來不開電池的供電。然而,最常用的鋰離子電池卻面臨著原料較少和價格昂貴的問題:鋰在地殼內的儲量僅為 0.0017 wt%。鉀在地殼中的含量是鋰的 1000 倍,因此非常有希望在電池中代替鋰元素。然而,鉀離子電池所面臨的一項技術挑戰就是新型電極材料的開發,這是因為鉀離子體積較大,鉀離子嵌入引起的體積膨脹可能會造成電極材料的破壞。
  • 中國海洋大學柳偉團隊在鉀離子超級電容器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隨著鋰離子電池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在動力汽車和大規模儲能方面的推廣應用,導致全球鋰資源日趨緊張,嚴重限制了鋰離子電池的廣泛應用。作為鋰離子電池潛在的替代品,鉀離子儲能器件研發受到廣泛關注。鉀離子因電化學性能與鋰離子相近,儲量豐富,來源廣泛,價格低廉,從而在儲能領域表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相關鉀離子存儲材料與器件研究已成為當前科研前沿熱點之一。
  • 協同離子擴散機制引入鉀離子電池的研究
    可充電電池在電子產品和大規模的電能儲存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在關於成本和穩定性方面的許多問題仍未解決。在眾多的鋰離子電池替代者中,由於鉀(K)的低成本和較低的標準電位,鉀離子電池在價格和能量密度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
  • ...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在《Joule》上發表 首次成功構建柔性鉀離子電池
    該研究首次成功構建了柔性鉀離子電池。柔性鉀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及其它功能材料的設計理念與製備方法為解決新型儲氫及儲電材料的動力學問題提供了有益啟示,為發展兼具高效、穩定、安全、綠色可持續的新型儲能材料與器件提供了新思路。 在傳統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環境汙染日益加重的嚴峻考驗下,開發高效、實用、綠色的新能源存儲材料與器件是能源領域發展的必然趨勢。
  • 美媒:研究發現鈉鉀電池有望替代鋰電池
    參考消息網6月21日報導美媒稱,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表明以鈉和鉀為基礎的電池有望成為鋰電池之潛在替代品的新證據。報導稱,現在,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表明以鈉和鉀為基礎的電池有望成為鋰電池之潛在替代品的新證據。喬治·W·伍德拉夫機械工程學院以及材料科學和工程學院的助理教授馬修·麥克道爾說:「鈉離子和鉀離子電池的最大障礙之一是,與其他電池相比,它們的衰減和老化速度往往較快,而儲存的能量較少。但我們發現,情況並非始終如此。」
  • 聚合物輔助在焦磷酸鈦中可控引入氧空位並用於鈉/鉀離子電池負極
    【研究背景】 與鋰離子二次電池相比,鈉離子電池(鈉電)和鉀離子電池(鉀電)因採用量大價廉的鈉或鉀為原料而在儲能領域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碳材料是常用的鋰電負極材料,因共軛層間距較小而難以應用於鈉電和鉀電。開發高性能負極材料是鈉電和鉀電實現大規模應用的關鍵。
  • 哈工大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獲重要進展
    在國家重大水汙染專項課題和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的資助下,哈爾濱工業大學陳志強教授課題組在微生物燃料電池深度脫鹽和去除重金屬方面的研究日前取得重要進展。
  • 鉀離子電池電解質界面膜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相關研究成果近日以《高倍率鉀離子電池合理固體電解質界面膜的形成》為題在線發表於《納米能源》。 近年來,碳負極材料因價格低廉且具高的電子電導率等優點,成為了鉀離子電池領域的研究熱點。但是過多固體電解質界面膜的形成消耗了大量的電解液並導致較高的不可逆容量是碳材料科學研究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 河北科技大學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單位合作提出了構建均勻穩定電解質界面膜的新思路。
  • 南京師大周小四教授課題組在鉀離子電池領域取得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因此,鉀離子電池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一種新型儲能電池體系。然而,在電極材料中的K+半徑(1.38Å)比Li+(0.76Å)和Na+(1.02Å)更大,許多適合嵌鋰/鈉的材料變得難以嵌鉀或因脫嵌過程體積變化過大而變得不穩定。因而對鉀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篩選變得更為苛刻,卻又至關重要。近幾年,我校化科院周小四教授課題組在鉀離子電池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 我國科學家在水系鋅離子電池電鍍動力學研究方面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陸子恆與香港理工大學助理教授張標協作,對有機配位小分子對水系鋅離子電池電化學電鍍過程的調控機制進行研究,實現了高效穩定的鋅負極電鍍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