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鹽電解質中先進鋰金屬電池的富無機固體電解質界面相

2020-12-04 科學網

碳酸鹽電解質中先進鋰金屬電池的富無機固體電解質界面相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16:35:35

美國馬裡蘭大學化學和生物分子Chunsheng Wang團隊設計了一種碳酸鹽電解質中先進鋰金屬電池的富無機固體電解質界面相。 該研究成果發表在2020年11月09日出版的《德國應用化學》。

在碳酸鹽巖電解質中,鋰(Li)金屬陽極表面形成的有機-無機固體電解質界面相(SEI)與Li緊密結合,並經歷與Li相同的體積變化,在沉積/溶出循環過程中會發生連續的開裂/再生。

在該文中,研究人員在鋰金屬表面設計中了一種富含無機物的SEI,通過在二甲基亞碸(DMSO)中溶解4M濃度的LiNO3作為基於碳酸氟乙烯(FEC)的電解質的添加劑來降低其與Li金屬的結合能。由於NO3-的聚集結構及其參與了初始Li+溶劑化鞘層,因此在生成的SEI中富含Li2O、Li3N和LixOy顆粒。此外,由於PF6-的還原,形成了均勻分布的LiF。富含無機物的SEI與Li的弱鍵合(高界面能)能有效地促進Li沿SEI/Li界面的擴散,阻止Li枝晶穿過SEI。因此,研究人員設計的碳酸鹽電解液可使鋰陽極獲得99.55%的高鋰沉積/溶出CE(1 mA cm-2,1.0 mAh cm‐2)。同時,電解液也使Li | LiNi 0.8 Co 0.1 Mn 0.1 O 2(NMC811)全電池(2.5 mAh cm‐2)在200次循環後仍能保持75%的初始容量,突出的CE為99.83%。

該文提出的策略為進一步優化鋰離子電池用碳酸鹽電解液提供了一種實用的解決方案。

附:英文原文

Title: Inorganic‐rich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for Advanced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in Carbonate Electrolytes

Author: Sufu Liu, Xiao Ji, Nan Piao, Ji Chen, Nico Eidson, Jijian Xu, Pengfei Wang, Long Chen, Jiaxun Zhang, Tao Deng, Singyuk Hou, Ting Jin, Hongli Wan, Jingru Li, Jiangping Tu, Chunsheng Wang

Issue&Volume: 09 November 2020

Abstract: In carbonate electrolytes, the organic‐inorganic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SEI) formed on the lithium (Li) metal anode surface is strongly bonded to Li and experiences the same volume change as Li, thus it undergoes continuous cracking/reformation during plating/stripping cycles. Here, an inorganic‐rich SEI is designed on a Li metal surface to reduce its bonding energy with Li metal by dissolving 4 M concentrated LiNO  3  in dimethyl sulfoxide (DMSO) as an additive for a fluoroethylene carbonate (FEC) based electrolyte. Due to the aggregate structure of NO  3  ‐  ions and its participation in the primary Li  +  solvation sheath, abundant Li  2  O, Li  3  N, and LiN  x  O  y  grains are formed in the resulting SEI, in addition to the uniform LiF distribution from the reduction of PF  6  ‐  ions. The inorganic‐rich SEI’s weak bonding (high interface energy) to Li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Li diffusion along the SEI/Li interface and prevent Li dendrite penetration into the SEI. As a result, our designed carbonate electrolyte enables a Li anode to achieve a high Li plating/stripping CE of 99.55% (1 mA cm  ‐2  , 1.0 mAh cm  ‐2  ) and the electrolyte also enables a Li||LiNi  0.8  Co  0.1  Mn  0.1  O  2  (NMC811) full cell (2.5 mAh cm‐2) to retain 75% of its initial capacity after 200 cycles with an outstanding CE of 99.83%. The concentrated additive strategy presented here provides a drop‐in practical solution to further optimize carbonate electrolytes for beyond Li‐ion batteries.

DOI: 10.1002/anie.202012005

Source: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012005

相關焦點

  • 穩定鋰金屬電池用雙氟乙醯胺調節的梯度固體電解質界面和鋰離子...
    穩定鋰金屬電池用雙氟乙醯胺調節的梯度固體電解質界面和鋰離子溶劑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6 16:01:51 湖南大學馬建民團隊揭示了穩定鋰金屬電池用雙氟乙醯胺調節的梯度固體電解質界面和鋰離子溶劑化。
  • 美國研發新型柔軟固體電解質 可改善鋰金屬電池增加電動汽車續航
    蓋世汽車訊 為了研發能夠讓電動汽車(EV)的續航裡程達到數百英裡的可充電電池,科學家們都致力於用鋰金屬陽極取代現有電動汽車電池中使用的石墨陽極。因為會產生鋰枝晶(樹突),即電池多次充放電循環後在鋰陽極上形成的微小的樹狀缺陷。更糟糕的是,如果樹突與陰極接觸,還會導致電池短路。 幾十年來,研究人員一直認為堅硬的固體電解質,如陶瓷製成的電解質,最能防止樹突穿透電池。不過,很多人也發現,此種方法的問題在於,其沒有從一開始就阻止樹突的「形成」或「成核」,就像最終會在汽車擋風玻璃上擴散的小裂縫一樣。
  • 液體鋰硫和鋰硒電池採用固體電解質 能量密度高達500Wh/kg
    這兩種電池採用固體電解質,能量密度有望超過500wh /kg和1000 wh /l,具備低的能量成本和良好的電化學循環穩定性,有望應用於規模化儲能等領域。這些電池採用Li6.4La3Zr1.4Ta0.6O12 (LLZTO)陶瓷管作為電解質,將正負極之間完全隔離開,電池運行在240度的環境。
  • 日本在室溫下合成陶瓷柔性片狀電解質 可加速鋰金屬電池上市
    電動汽車,黑科技,前瞻技術,電池,陶瓷柔性片狀電解質,鋰金屬電池,鋰金屬電池陶瓷電解質(圖片來源:東京都立大學)化石燃料滿足了全球大部分的能源需求,包括電力。不過,化石燃料正在被耗盡,而且燃燒化石燃料會導致二氧化碳和有毒氮氧化物等其他汙染物直接排放到大氣中。
  • ​採用LLZO基複合高分子薄膜作為高能量密度鋰金屬電池的電解
    研究背景鋰金屬電池(LMBs),由於其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被研究學者廣泛認為是可替換當前商用鋰離子電池(LIB)的一種電池技術。由聚合物電解質組成的鋰金屬電池,即鋰金屬聚合物電解質電池(LMPEB),由於其以下突出的優點而成為鋰金屬電池相關研究中的熱點:(1)由於聚合物電解質的可燃性降低,鋰金屬電池的安全性得到了提高。
  • 科學家們發現可以提高鋰離子電池性能的固體電解質材料
    圖片來源:洛杉磯西塞羅/史丹福大學 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一種新型的固體材料,可以代替鋰離子電池中的易燃液體電解質。 科學家們稱,由鋰,硼和硫製成的低成本材料可以提高電動汽車,筆記本電腦和其他電池供電設備的安全性和性能。他們的發現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
  • 基於交聯網絡凝膠聚合物電解質助力無枝晶、寬溫度範圍鋰金屬電池
    由於平臺標題字數限制,原標題為:基於交聯網絡的凝膠聚合物電解質助力無枝晶、寬溫度範圍鋰金屬電池【研究背景】鋰金屬電池由於具有極高的能量密度,已成為最有前景的能源儲存系統之一。然而現有的碳酸酯基電解液與鋰金屬電極之間的副反應會形成不穩定的固態電解質界面膜(SEI),導致鋰枝晶的不可控生長,同時電解液易燃、易揮發、容易洩露的缺陷給電池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採用固態聚合物電解質可有效抑制鋰枝晶的生長,而其較低的離子電導率限制了其在室溫下的應用。將室溫離子液體與聚合物複合製備得到的凝膠聚合物電解質可在保持高安全性的同時,顯著提高聚合物電解質的室溫離子電導率。
  • 史丹佛推出全新液態電解質,鋰陽極電池終於有機會成真
    鋰離子電池之所以能順利運作,負責在陽極與陰極之間傳遞鋰離子的電解質功不可沒,但同時電解質也是電池的致命弱點,傳統的碳酸鹽電解質具備易燃燒缺點,在電池安全性埋下隱形炸彈,而最近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發出的全新電解質或許能解決這問題,還有助鋰陽極電池發展。
  • 浙工大AM:鋰金屬電池中富氟化鋰界面的原位構築及其原子級觀測
    使用(a)最初,(b)修飾後的電解質的鋰/PEO界面的結構示意圖,(c-e)使用PEO-LiTFSI電解質的電池循環500 h後鋰/PEO界面的SEM圖.金屬鋰和PEO-LiTFSI電解質接觸時,隨著循環的增加,界面層不斷變厚,影響界面上的離子傳導,破壞電池的循環性能(圖1a)。
  • 國外研發出一種新型固體電解質 將替代目前鋁離子電池中的液體電解質
    打開APP 國外研發出一種新型固體電解質 將替代目前鋁離子電池中的液體電解質 蓋世汽車網 發表於 2019-01-07 15:40:05
  • 東華大學《AFM》:梯度結構複合固態電解質助力高穩鋰金屬電池
    石榴石無機電解質(LLZT)顆粒層(Garnet-at-Interface),構築了一種具有梯度結構的複合固態電解質。所嵌入的PVDF框架與高密度的LLZT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陰離子的遷移(鋰離子遷移數為0.65),同時又能有效地增強電解質整體的電化學穩定性(極限氧化分解電位為4.77V)。通過COMSOL多物理場模擬發現,具有高介電常數的PVDF框架與高離子導-低電子導的LLZT層可以均衡電解質中的電場分布,調控有效離子束流在界面處的穩定沉積,從而提高了電解質的工作穩定性。
  • 東華大學《AFM》:梯度結構複合固態電解質助力高穩鋰金屬電池
    Li6.4La3Zr1.4Ta0.6O12石榴石無機電解質(LLZT)顆粒層(Garnet-at-Interface),構築了一種具有梯度結構的複合固態電解質。進一步觀察循環後的鋰金屬負極的形貌並對其進行TOF-SIMS和XPS測試發現,LLZT層可以緩和聚合物電解質以及其它組分與鋰金屬之間劇烈的接觸反應,確保電解質與負極之間形成薄且緻密的複合solid-electrolyte-interphase層(SEI),複合SEI層的形成進一步促進了界面處的化學-電化學平衡,最終實現了鋰金屬穩定的剝離/電鍍。
  • 固態電解質LAGP與金屬鋰界面的反應
    金屬鋰負極的理論比容量為3860mAh/g,電位僅為-3.04V(vs標準氫電極)是一種理想的負極材料,但是金屬鋰在反覆的充放電過程中,存在枝晶生長的問題,這不僅會導致金屬鋰負極的粉化,在金屬鋰過度生長的情況下甚至還會導致刺穿隔膜,引起正負極短路,引起嚴重的安全問題。固態電解質具有較高的機械強度,能夠阻擋金屬鋰枝晶的生長,為金屬鋰負極的應用帶來了希望。
  • 全固態鋰金屬電池近期研究成果及國內電池供應商布局
    鋰金屬電池是下一代最具前景的高能量密度存儲設備之一。然而,鋰金屬在循環過程中產生的枝晶可刺破隔膜,引起電池短路甚至爆炸。採用固態電解質代替易燃的液態電解質可從根本上解除鋰金屬電池的安全隱患。固態鋰電池是一類使用固體電極材料和固體電解質材料的鋰電池。與液態鋰電池,混合固液鋰電池不同,固態鋰電池的電池單體中不含有任何液體電解質、液態溶劑及液態添加劑。
  • AEM封面文章 | 石墨烯缺陷如何影響鋰金屬電池性能?
    鋰(Li)金屬電池(LMBs)是鋰離子電池(LIBS)的理想替代品,因為鋰金屬負極-電極的「聖杯」-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如果LMB能夠實現大規模商業化,那麼將在需要更長運行時間的能源密集型應用領域,如電動汽車和無人機,大展身手。
  • Bruce教授Nature Materials:固體電解質鋰電池中臨界溶解...
    研究背景眾所周知,鋰離子電池是被廣泛使用的能量存儲裝置。但是與液體電解質鋰離子電池相比,由陶瓷電解質和Li金屬負極組成的固態電池可以提高安全性、更高比能量和能量密度。然而,即使99%緻密的陶瓷電解質也會由於鋰枝晶穿過電鍍上的陶瓷引起短路而發生故障。此外,在溶解過程中,固體電解質(SE)和Li之間形成空隙,進而不能接觸。
  • 清華化工系張強團隊合作建立保護金屬鋰負極的可移植界面
    在含硝酸鋰和多硫化鋰的醚類電解液作為誘導劑,通過電沉積在金屬鋰表面沉積固態電解質保護膜。所得含可移植界面膜的金屬鋰可以用於醚類或者酯類電解質,構築鋰硫電池或鋰金屬二次電池。為了構建穩定的固液界面,抑制枝晶生長,清華大學張強研究團隊及其河南師範大學合作者採用含硝酸鋰和多硫化鋰的醚類電解液作為誘導劑,通過電沉積的方法預先在金屬鋰表面沉積一層可移植的固態電解質保護膜。含有保護膜層的金屬鋰可以移植到不含任何負極保護劑、添加劑的電解液中穩定利用,抑制鋰枝晶形成和生長效果顯著,提高了負極利用率。
  • 高性能低溫鋰金屬電池
    在該研究中作者發現通過在醚類溶劑體系中添加10%左右環狀碳酸酯溶劑(例如EC、FEC等)能夠有效的提升低溫下沉積的金屬鋰顆粒的直徑,同時的在該電解液體系中形成的SEI膜中含有較多的LiF和Li2CO3晶體,而在純醚類溶劑的電解液中形成的SEI膜則只觀察到了LiF成分,無機成分較多的SEI膜改善了金屬電池的低溫性能。
  • 高性能低溫鋰金屬電池
    在該研究中作者發現通過在醚類溶劑體系中添加10%左右環狀碳酸酯溶劑(例如EC、FEC等)能夠有效的提升低溫下沉積的金屬鋰顆粒的直徑,同時的在該電解液體系中形成的SEI膜中含有較多的LiF和Li2CO3晶體,而在純醚類溶劑的電解液中形成的SEI膜則只觀察到了LiF成分,無機成分較多的SEI膜改善了金屬電池的低溫性能。
  • 高性能鉀電池採用非易燃電解質 打造下一代儲能系統
    ,可應用於鉀和鉀離子電池,促進鋰技術以外的下一代儲能系統發展。新型電解質基於有機磷酸鹽,使電池更加安全,而且可以在低濃度下運行,這是大規模應用的必要條件。 目前,鋰離子電池技術在儲能市場佔據主導位置,但是,這種電池存在價格、環境問題和電解液易燃等固有缺點。在開發下一代電池技術時,科學家們嘗試用鉀離子等更豐富、更便宜的材料,來取代鋰離子。然而,鉀和鉀離子電池也存在安全問題,比如電解質易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