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充電!高性能低溫鋰金屬電池

2020-12-05 新能源Leader

我國地域遼闊,在北方地區冬季氣溫通常會降低到0℃以下,部分地區甚至會降低到-20℃以下,會對常規的鋰離子電池體系產生顯著的影響。低溫下電解液的電導率會出現顯著的降低,同時Li+在石墨負極中的擴散速度也會大大降低,導致電池的功率性能產生大幅的衰降。

近日,喬治亞理工學院的Akila C. Thenuwara第一作者Matthew T. McDowell(通訊作者)研究表明在醚類溶劑中加入適量的環狀碳酸酯類溶劑,例如FECEC等,能夠有效的提升鋰金屬電池在低溫下的庫倫效率和循環性能

通常而言金屬鋰沉積過程和SEI膜的構成受到溫度的影響很大,研究表明低溫下沉積生成的金屬鋰顆粒尺寸更小,加劇了界面副反應,從而導致了庫倫效率的降低。

在該研究中作者發現通過在醚類溶劑體系中添加10%左右環狀碳酸酯溶劑(例如EC、FEC等)能夠有效的提升低溫下沉積的金屬鋰顆粒的直徑,同時的在該電解液體系中形成的SEI膜中含有較多的LiF和Li2CO3晶體,而在純醚類溶劑的電解液中形成的SEI膜則只觀察到了LiF成分,無機成分較多的SEI膜改善了金屬電池的低溫性能。

下圖a為在DOL/DME=80:20的電解液體系中添加了部分的FEC和EC後金屬鋰對稱電池在60℃至-60℃下的循環性能,電解液中的鋰鹽為0.8M LiTFSI,並加入了0.2M LiNO3。從圖中能夠看到對於純的醚類溶劑的電解液在60℃-0℃的範圍內電池的極化都比較小,但是當溫度低於0℃時,電壓曲線開始出現明顯的波動,表明金屬鋰沉積過程的不穩定,以及出現部分死鋰。當在電解液中添加10%左右的FEC或EC後,在60至-60℃的範圍內都沒有出現明顯的電壓波動現象,但是電池在低溫下的極化出現了明顯的增加,測量三款電解液低溫下的電導率能夠發現三款電解液的電導率是非常接近的,因此我們觀察到的極化增加並不是由於電解液低溫電導率的影響。交流阻抗研究表明,在醚類電解液中加入碳酸酯類溶劑後,電池的界面電荷交換阻抗會出現明顯的增加。

為了驗證碳酸酯類溶劑如何影響金屬鋰負極循環過程中的庫倫效率,作者採用Li/不鏽鋼片電池在不同溫度下進行了循環,從下圖b-d可以看到在電解液中加入碳酸酯類溶劑後在-20℃以下時電池的庫倫效率相比於純的醚類溶劑都有顯著的提升。採用FEC添加劑的電解液,在-60℃下仍然能夠達到85%以上的初始庫倫效率,而純醚類溶劑電解液在此溫度下的庫倫效率僅為0-20%。在接近室溫的條件下,採用添加FEC的電解液在100次循環中庫倫效率平均為97.6%,而採用純醚類溶劑的電解液平均庫倫效率僅為96.3%。但是在60℃的高溫條件下,純醚類溶劑的電解液表現出了更好的庫倫效率,50次循環中平均達到98.7%,而添加FEC的電解液平均僅為95%,因此在醚類溶劑中添加部分的FEC後能夠改善鋰金屬電池的低溫循環性能。

為了進一步分析添加FEC後,提升鋰金屬電池低溫性能的機理,作者對在不同電解液中循環後的負極形貌進行了分析,通常而言我們認為沉積的金屬鋰顆粒體積越大,比表面積越小,則庫倫效率越高。從下圖中能夠看到,溫度對於金屬鋰沉積的形貌具有顯著的影響,隨著環境溫度的降低,沉積的金屬鋰顆粒直徑顯著降低。在60℃的高溫條件下,純醚類溶劑的鋰負極沉積的金屬鋰顆粒最大,平均面積達到389um2左右,而添加FEC的電解液中沉積的金屬鋰顆粒的面積則在98 um2左右,添加EC的則在78 um2左右,這與我們前面觀察到的純醚類溶劑在60℃高溫條件下庫倫效率最高是一致的。

但是在較低的溫度下(20℃和-40℃),在添加FEC電解液中沉積的金屬鋰顆粒成為最大,在20℃下達到84 um2左右,在-40℃下達到10.0 um2左右,而在純醚類溶劑中,-40℃下沉積的金屬鋰顆粒面積只有3.0 um2左右,是最小的。

下圖為採用XPS分析的在20℃和-40℃條件下金屬鋰表面形成的SEI膜的成分分析,從下圖a-f能夠看到在純的醚類電解液中,在低溫下形成的SEI膜中含有較少的碳酸鹽和有機成分。添加FEC的電解液中也觀察到了類似的現象,但是相比之下,添加FEC的電解液中形成的SEI膜中含有更多的碳酸鹽成分(289.7eV)。從下圖b和e所示的F 1s圖譜中能夠看到,添加FEC的電解液中形成的SEI膜含有更多的LiF成分。在O 1s圖譜中能夠看到,在低溫下,添加FEC的電解液中形成的SEI膜中含有更多的Li2O成分。總的來看,在醚類電解液中添加FEC溶劑後能夠提升SEI膜中無機成分的含量,而較高的無機成分能夠形成更為緻密的SEI膜,並具有更好的離子電導率,從而有效的提升金屬鋰的界面穩定性,改善電池的循環性能。

為了進一步分析電解液對於SEI膜微觀結構的影響,作者採用冷凍電鏡技術對SEI膜進行了分析。下圖a為在添加FEC的電解液中,-40℃條件下形成的SEI膜結構,從圖中能夠看到SEI膜呈現馬賽克的樣式,也就是具含鋰無機晶體顆粒分散在無定形的有機成分中的結構,其中無機成分主要是LiF和Li2CO3成分,而在之前的研究中發現,在純的醚類電解液中形成的SEI膜中的無機成分主要是LiF,並且LiF晶體顆粒的粒徑更小。

核磁共振能夠用來分析電解液的溶劑結構,核磁共振研究表明在醚類溶劑體系中Li+更加傾向與DME形成溶劑化結構,從下圖a可以看到常溫下在醚類溶劑中加入FEC後並不會對Li+與DME的溶劑化結構產生顯著的影響,但是我們也注意到FEC也會與Li+形成較強的溶劑化結構。

為了進一步分析FEC對於電解液結構的影響,作者採用分子動力學工具對電解液在不同溫度下的特性進行了模擬,下圖c-f展示了不同溫度下的Li-O鍵半徑的計算結果,可以看到Li與不同溶劑形成的Li-O鍵的峰值都出現在2A,其中Li與TSFI-的Li-O鍵強度最高,這表明TFSI-在Li+形成的第一層溶劑化外殼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而溶劑DME、DOL和FEC也都參與形成了Li+的第一層溶劑化外殼。計算同時表明,隨著FEC的加入會減少第一層溶劑化外殼中DOL的比例,特別是低溫下這一現象更為明顯,這表明FEC部分的替代了溶劑化外殼中的DOL成分。

前面的分析表明在添加FEC的電解液中形成的SEI膜中含有LiF和Li2CO3成分,作者認為這主要是電解液中組分分解電壓不同引起的,研究表明LiTFSI直接分解電位在1.4V左右,形成LiF的分解電位位2.1-2.9V,而FEC直接分解的電位在0.7V左右,形成LiF的分解電位則為2.25V左右,而當FEC與Li+形成溶劑化結構後,分解電位則會進一步降低至0.32V。

計算表明在電解液中分解的優先順序分別為TFSI->FEC>DOL>DME,因此在純的醚類溶劑電解液中形成的SEI膜中只含有LiF,這主要是TFSI-分解的結果,而在電解液中添加FEC後,則除了會形成LiF外,FEC的分解還會形成Li2CO3、HCO2Li, Li2C2O4,以及LiF。作者認為雖然LiF和Li2CO3的離子電導率也較低,但是這些無機晶體顆粒能夠促進空間電荷的傳遞,有效的提升載流子的濃度,從而有效的促進Li+在SEI膜的中的擴散。

Akila C. Thenuwara的研究表明在傳統的醚類溶劑電解液中加入部分的環狀碳酸酯類溶劑,特別是FEC,能夠有效的提升鋰金屬電池在低溫下的庫倫效率和循環性能,研究表明這主要是因為FEC的加入使得SEI膜中增加了LiF和Li2CO3等無機成分含量,促進了Li+在SEI膜的中擴散。

本文主要參考以下文獻,文章僅用於對相關科學作品的介紹和評論,以及課堂教學和科學研究,不得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任何版權問題,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Efficient Low-Temperature Cycling of Lithium Metal Anodes by Tailoring the Solid-Electrolyte Interphase, https://dx.doi.org/10.1021/acsenergylett.0c01209, ACS Energy Lett. 2020, 5, 24112420, Akila C. Thenuwara, Pralav P. Shetty, Neha Kondekar, Stephanie E. Sandoval, Kelsey Cavallaro, Richard May, Chi-Ta Yang, Lauren E. Marbella, Yue Qi, and Matthew T. McDowell

文/憑欄眺

相關焦點

  • -60℃充電!高性能低溫鋰金屬電池
    McDowell(通訊作者)研究表明在醚類溶劑中加入適量的環狀碳酸酯類溶劑,例如FEC、EC等,能夠有效的提升鋰金屬電池在低溫下的庫倫效率和循環性能。通常而言金屬鋰沉積過程和SEI膜的構成受到溫度的影響很大,研究表明低溫下沉積生成的金屬鋰顆粒尺寸更小,加劇了界面副反應,從而導致了庫倫效率的降低。
  • 美國研發低溫電池促成劑   金屬鋰具有開發更大電池容量的潛力
    導讀:美國科學家展示了一種改善電池性能的新方法。該小組集成了在陽極表面形成的自組裝層,防止樹突的形成。雖然他們的原型電池壽命很短,但該團隊相信,這種方法可以帶來性能更好的電池,尤其適用於低溫應用。金屬鋰的存儲容量是常用石墨的幾倍,可以開發更大的電池容量。鋰離子儲能技術中的幾個新概念有可能極大地提高電池的能量容量。其中包括鋰金屬陽極,這有可能將能量密度提高50%以上。然而,它是一種很難處理的材料。在大多數可用的液體電解質中,它傾向於形成枝晶——枝狀結構,生長在陽極上,這威脅著性能和安全。許多人認為固態電解質是安全集成鋰金屬陽極的唯一解決方案。
  • 真低溫鋰離子電池:低溫充電!
    目前雖然有不少鋰離子電池號稱低溫電池,但是實際上都是指的能夠在低溫下進行放電,仍然需要將電池恢復到常溫下進行充電,以避免負極析鋰。近日,英國華威大學的Upender Rao Koleti(第一作者,通訊作者)通過對充電策略的優化,降低了鋰離子電池在低溫充電時析鋰的風險,相比於傳統的CC-CV充電策略,兩種新的充電策略能夠分別降低45%和70%的鋰離子電池低溫充電引起的容量衰降
  • 非晶態鋰的重大發現   將促進新型高性能電池的出現
    但是,電池行業的代名詞鋰主要以晶體形式出現-導致其在鋰離子電池中的行為存在許多問題。非晶態金屬的生產特別具有挑戰性。然而,一組電池材料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了一種在電池中製造非晶金屬(包括鋰)的方法,這或多或少是出於偶然。
  • 電池不耐用?高性能鋰金屬電池讓電動車續航時間更長
    隨著社會對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電動車需求的增加,高性能金屬電池的研究也頗受科學家們的關注,可攜式智能器件與長續航電動汽車的發展,對可充電的二次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組成的鋰硫電池的容量高達2600 Wh kg-1,將適用於未來高能量密度需求的電動汽車。
  • 鋰離子電池低溫析鋰的機理研究
    其中,負極析鋰是造成鋰離子電池安全事故頻發的重要因素,導致鋰離子電池負極析鋰的因素很多,例如正負極冗餘度設計不足,電池低溫充電,充電電流過大等因素都可能會導致負極析鋰,負極析鋰不僅僅會導致鋰離子電池可以利用的鋰資源變少,容量下降,還會在負極形成鋰枝晶,鋰枝晶隨著鋰離子電池的循環不斷生長,最終會穿透隔膜,引起正負極短路。因此如何避免負極析鋰是鋰離子電池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 美國研發可在零下10攝氏度工作的鋰金屬電池
    鋰電池,或者說鋰金屬電池都採用鋰金屬為陽極。在過去幾十年中,可充電的鋰電池被廣泛採用,用於給玩具、可攜式消費設備和電動汽車等各種電子設備供電。據外媒報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和阿貢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的一組研究人員最近研發了一種新型鋰金屬電池設計,可以克服上述缺點。研究人員發現,與之前研發鋰電池相比,新電池在低溫下的表現非常好。
  • 原位構建有序結構的SEI層用於高性能鋰金屬電池
    打開APP 原位構建有序結構的SEI層用於高性能鋰金屬電池 小材科研 發表於 2020-12-23 17:19:07 可攜式智能器件與長續航電動汽車的發展對可充電的二次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德耐隆談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的高低溫性能
    在高溫下,LiFePO₄與電解液發生氧化反應而使Fe離子析出,SEI膜的溶解以及正極集流體被電解液與水反應生成的HF腐蝕都將導致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容量快速衰減,影響電池的高溫性能[4-5]。研製高低溫電解液成為一種解決磷酸鐵鋰動力電池高、低溫下電化學性能問題的有效方法[4-10]。
  • :用於高性能可充電鋰電池的鋰金屬玻璃負極
    儘管有關鋰的成核和生長過程仍然是個謎,尤其是在納米級,但鋰一直被認為是高能可充電鋰電池的理想負極。為了探索鋰金屬的電沉積行為,已經開發了各種實驗技術來捕捉鋰金屬在不同階段和條件下的動力學過程,並探索其結構演變。
  • 新能源風向:不易燃鋰金屬電池將替代傳統電池
    迪肯邊際材料研究所(IFM)的突破被認為是可攜式電子產品,固定式能量存儲和電動汽車中可充電鋰離子電池的替代品,是該公司電子材料部門10多年工作的結晶該研究所。但是,它具有出色的循環能量密集型鋰金屬電極的能力,這激發了研究工作。IFM研究人員Robert Kerr致力於將材料轉換為真實的設備,他說更換電池材料可能會改變設備的關鍵功能。例如,如果我們改變電極以包含鋰金屬,我們可以將存儲容量增加多達50%的運行時間。
  • 國際領先鋰金屬電池在肥誕生,續航近一倍!
    鋰金屬電池相關技術水平國際領先鋰電池的核心部件主要由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和隔膜組成,它們決定著一塊電池的 " 綜合能力 "。安徽盟維新能源科技公司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此次技術突破,研發團隊主要針對負極材料和電解液做了改進。" 負極材料我們採用的是金屬鋰。"
  • Nature Energy:超1000圈的全固態鋰金屬電池
    全固態鋰金屬電池的構成圖1a給出了這種全固態鋰金屬的結構示意圖,圖1b的SEM表明了電池的各個部分接觸非常緊密,圖1c給出了硫銀鍺礦型的固態電解質Li6PS5Cl和其他的固態電解質的電導率隨溫度的變化曲線,表明了本文使用的電解質具有高的電導率。圖1d是這種電解質的XRD圖。
  • 超高能量密度 可充電鋰金屬電池將量產
    日前,美國Sion Power公司宣布,其將從今年年底開始量產鋰金屬電池,該產品將被用於電動車和無人機等領域。據了解,該電池能量密度可達500Wh/Kg(或1000Wh/L),循環次數可達450次。
  • 誰說鋰金屬電池不能充電?科學家們不高興了!
    ,誰都無法阻擋充電鋰金屬電池的腳步!像這樣的小電池也能充電,將會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呢?可充電鋰金屬電池的蓄電能力遠遠超過我們筆記本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的鋰離子電池,但是問世40多年來,這種電池一直未被重用,原因是反覆充電時,鋰金屬電池負極的表面會自發地生成樹狀突。
  • 鋰電池、鋰離子電池、鋰金屬電池關係辨析
    首先,鋰離子電池和鋰金屬電池都是鋰電池的一種。鋰離子電池呢,顧名思義,主要依靠鋰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移動來工作,充放電過程中,Li+在兩個電極之間往返嵌入和脫嵌,同時伴隨著與鋰離子等當量電子的嵌入和脫嵌,一般採用石墨作為負極(第1代),現在也有矽碳負極(第2代)。而且鋰離子電池一直都是可充電電池(二次電池)。
  • 如何選擇可攜式充電電池?鋰離子電池還是鋰聚合物電池?
    選擇鋰化學的設計師可以選擇傳統的圓柱形/稜柱形鋰離子電池或鋰聚合物袋。 決定中有很多因素,從熱穩定到終生。   可充電鋰電池有多種配置,物理尺寸和容量等級。
  • QuantumScape固態鋰金屬電池
    ▍QuantumScape固態鋰金屬電池 QuantumScape是一家上市公司,更是一家研究機構。它的研究成果「固態鋰金屬電池」或能突破現有電動汽車鋰電子離子電池的局限,實現更高的能量密度,15分鐘80%快充,並且更安全。
  • 高性能鋰二次電池研究獲進展
    隨著電動汽車和移動電子產品的發展,社會對能源存儲與轉化提出更高要求,繼鋰離子電池之後,可充電電池的高能量密度、高倍率充放電、高循環穩定性成為需求。鋰硫電池憑藉其高能量密度(2600 Whkg-1)、經濟環保等優勢成為下一代儲能體系的候選者。
  • 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介紹,制約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的因素
    隨著鋰離子電池在電動汽車及軍工領域應用的迅速發展,其低溫性能不能適應特殊低溫天氣或極端環境的缺點也愈發明顯。低溫條件下,鋰離子電池的有效放電容量和有效放電能量都會有明顯的下降,同時其在低於-10℃的環境下幾乎不可充電,這嚴重製約著鋰離子電池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