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Nature Energy:超1000圈的全固態鋰金屬電池

2021-01-17 微算雲平臺

具有鋰金屬陽極的全固態電池是超越傳統鋰離子電池的有力挑戰者。然而,鋰枝晶生長和低庫侖效率阻礙了它們的實際應用。要想取得突破,邁向應用,鋰枝晶和庫倫效率是急需解決的問題,接下來我們看一下這個Nature Energy如何來解決這兩個問題。

三星先進技術研究所Yong-Gun Lee、Dongmin Im 和三星在日本大阪的研究中心的Yuichi Aihara合作在Nature Energy上發表文章「High-energy long-cycling all-solid-stat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enabled by silver–carbon composite anodes」,作者在負極用了Ag-C層(不是鋰金屬哦!)可以有效調節鋰沉積行為,促進長循環,在全電池中,作者使用高鎳層狀氧化物(容量大於210 mAh/g, 面積比容量達到了6.8 mAh/cm2)和硫化物電解質。作者利用了熱等靜壓技術來改善電極與電解質之間的接觸,最後設計的0.6Ah的袋狀電池,能量密度高達900 Wh/L,庫倫效率高達99.8%以及1000圈的循環壽命。

圖1. 全固態鋰金屬電池的構成

圖1a給出了這種全固態鋰金屬的結構示意圖,圖1b的SEM表明了電池的各個部分接觸非常緊密,圖1c給出了硫銀鍺礦型的固態電解質Li6PS5Cl和其他的固態電解質的電導率隨溫度的變化曲線,表明了本文使用的電解質具有高的電導率。圖1d是這種電解質的XRD圖。所用的正極是LiNi0.90Co0.05Mn0.05O2,其表面上沉積了5nm厚的Li2O–ZrO2 (LZO)來穩定正極與電解質的界面(圖1e)。負極的集流體是不鏽鋼SUS(圖1f),圖1g給出了傳統鋰離子電池,固態鋰金屬電池和本文的固態鋰金屬電池的示意圖進行對比,可見本文雖然叫鋰金屬電池,但負極上是沒有過量的鋰,鋰源全部來源於正極。負極是使用Ag-C複合層來調節鋰的沉積行為,並分隔鋰與電解質,增加穩定性。

圖2. 在集流體SUS上直接沉積鋰的形貌

圖2給出了在不使用Ag-C複合層時的鋰沉積形貌,從圖1a的示意圖上可以看出,沉積的鋰是以枝晶形式生長的,而且長時間循環會使得枝晶穿過電解質,到達正極,造成短路。圖2b的SEM形貌驗證了枝晶生長,圖2c則表示了沉積後的鋰與電解質接觸不緊密,造成嚴重的阻抗,圖2d給出了電池的容量保持情況,容量衰減得很快。

圖3. 在集流體一個放上Ag-C複合層的鋰沉積行為

之後,作者測試了在Ag-C複合層加上之後的鋰沉積情況,從圖3a的示意圖可以看出,鋰的沉積非常均勻。之後作者利用SEM和EDS來觀測電池的截面,圖3b是初始狀態,圖3c是0.1C下充電之後的情況,因為Ag增加了導電性,降低了成核能,所以鋰能夠均勻地沉積,從EDS上可以看出Ag和Li一塊進行了擴散,作者推測是因為首先在Ag-C層形成了Li和Ag的合金,然後一起沉積到集流體上,形成固溶體。在放電之後(圖3d),儘管鋰重新回到了正極,但是Ag還是殘留在集流體上。圖3e和f給出了0.1C循環1圈和0.5C循環100圈之後的Ag的分布情況,作者發現,沒有Li沉積在Ag-C層上,在第一圈的時候,在三處距離SUS不同的地方的Ag顆粒的情況沒有區別,但是100圈之後,Ag的納米粒子幾乎都沉積在靠近SUS的地方,並且越靠近SUS的地方,Ag粒子的尺寸越大,這說明了隨著循環的進行,Ag顆粒會不斷地向集流體的方向移動,不會回到原來的位置。

圖4. 充電過程中Ag-C複合層的形貌變化

之後,作者對Ag-C複合層在充電過程中的形貌變化進行了研究(圖4)。圖4a是電池的充電曲線,Ag-C複合層中間部分的截面在圖4b-g中展示,初始(圖4b), 3.5 V (圖4c), 3.55 V (圖4d), 3.6 V (圖4e), 4.0 V (圖4f) 和4.25 V (圖4g)。到3.5V之前,形貌沒有變化,但是到了3.5V的時候,Ag-C的孔隙明顯減小,這可能是由於C和Ag的鋰化造成了體積膨脹。在3.5-3.55V之間,Ag顆粒的尺寸變大,意味著Ag的鋰化,3.55–3.6 V之間,Ag顆粒或者說Ag–Li 合金的顆粒急劇,因為Li沉積到了集流體上,並且大量的Ag轉移到了SUS集流體上,之後直到4.25V,Ag-C複合層都沒有明顯變化。

圖5. 循環之後的Ag和C顆粒的表徵

之後,作者又利用TEM和能量損失譜成像(EELS mapping)來表徵循環後的Ag和C顆粒的變化。初始狀態下(圖5a-c),Ag顆粒孤獨均勻地分布,沒有形成網絡,第一次充電之後,Ag顆粒破裂變成更小的顆粒(圖5d,e),在對應的EELS中(圖5f),Li是否與Ag反應不能夠辨別出,但是C還沒有填滿孔隙,Ag是孤獨地存在於C基底上,C應該是作為離子導體。當放電之後,Ag顆粒依然是碎片狀(圖5g,h),成分也沒有明顯變化(圖5i)。100圈之後,Ag顆粒變得更小更稀疏(圖5j-l),這意味著Ag從Ag-C納米複合層到陽極側的運動在整個循環過程中是連續的。

之後,作者用選區電子衍射分析了Ag-C納米複合層中Ag和C在不同循環時間的結晶度(圖5m)。在初始狀態,Ag是結晶態,C是非晶,0.1C充電之後,形成了Li-Ag合金,顯示出非晶的狀態,0.1C放電之後,Ag顆粒又恢復了結晶態,與圖5n的結果一致。此外,即使0.5C下循環了100圈,Ag的結晶態依然能夠保持。

圖6. 全固態袋式電池的電化學性能

之後作者組裝了全固態袋式電池測試電池的性能究竟如何(結構圖6a,b所示)。所利用的熱等靜壓技術原理如圖6c所示,圖6d-g是其電化學性能的展示。可以看出其倍率性能,高低溫性能,和循環性能都非常不錯,循環循環壽命達到了1000圈,庫倫效率高達99.8%。不過這個循環性能是在60ºC下測的,在室溫下如何,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

從本文的電池的設計上來看,要想得到非常高性能的全固態電池,單單優化某一個方面是不行的。以本文為例,正極一側,用的高鎳材料,保證了容量,正極上包裹了一層LZO,保證了正極與電解質的穩定性,電解質呢,選擇了高電導率的Li6PS5Cl,負極則是Ag-C複合材料,調節鋰均勻沉積,重點是避免了過量鋰金屬負極的使用,這在成本和安全性上都有優勢。從中可以看出,固態電池研究必須全面開花,不能一枝獨秀。你品,你細品!

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0-020-0575-z.pdf

華算科技專注理論計算模擬服務,是唯一擁有VASP商業版權及其計算服務資質和全職技術團隊的計算服務公司,提供全程可追溯的原始數據,保證您的數據準確、合法,拒絕學術風險。目前我們已經完成超過500個服務案例,客戶工作在JACS、Angew、AM、AEM、Nano Energy、Nature子刊、Science子刊等知名期刊發表。

相關焦點

  • QuantumScape固態鋰金屬電池
    ▍QuantumScape固態鋰金屬電池 QuantumScape是一家上市公司,更是一家研究機構。它的研究成果「固態鋰金屬電池」或能突破現有電動汽車鋰電子離子電池的局限,實現更高的能量密度,15分鐘80%快充,並且更安全。
  • ...儲能|負極|固態電池|全固態電池|高禾投資研究中心|正極材料|鋰...
    具有能量密度優勢的三元材料預計進一步取代磷酸鐵鋰市場。2) 負極固態電池負極材料目前主要集中在金屬鋰負極材料、碳族負極材料和氧化物負極材料三大類,其中金屬鋰負極材料因其高容量和低電位的優點成為全固態鋰電池最主要的負極材料之一,採用金屬鋰做負極,有望提升40-50%的能量密度。目前,全球鋰鹽產能主要集中在我國,佔比約70%。
  • MIT最新Nature Energy:高能量密度和長循環的全固態鋰電池
    Rupp教授在Nature Energy發表題為「High energy and long cycles」的評論文章。評論稱,全固態鋰電池在高電流密度下具有典型的低庫侖效應和鋰枝晶生長。而銀-碳複合負極可以緩解其中的一些問題,即使對於一個能量密度超過900 Wh L-1的電池也是如此。
  • 基於硫化物電解質的鋰/硫化物全固態電池
    相較於傳統電解液的鋰離子電池,基於固態電解質的全固態鋰電池未來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可以預見,發展全固態鋰電池有望突破傳統液態電解質鋰離子電池的瓶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早期研究中,由於固態電解質離子電導率較低,全固態鋰電池在與有機電解液鋰離子電池的競爭中並不具備優勢。但近年來,科研人員在固態電解質電導率方面取得了突破,尤其以LGPS為代表的一系列硫化物固態電解質的離子電導率已經達到甚至超過傳統液態電解質。
  • 新一代鋰金屬電池能量密度500Wh/kg的重大突破
    6月15日,合肥啟蒙科技城宣布,經過近兩年的研發,安徽盟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新一代500瓦時/千克鋰金屬電池的能量密度方面取得重大突破。500瓦時/千克電池能量密度是目前最高指標,公司的450瓦時/千克鋰金屬電池已經進入商業化大規模生產階段。合肥,目前已經成為了新能源電池產業的一片熱土。
  • Nature:重大突破,鋰空氣電池在美國研發成功!
    近日,來自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美國能源部(DOE)阿貢國家實驗室和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的研究人員在《Nature》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成果,稱已經成功研發出「鋰空氣」電池,該技術產品最終可能成為鋰離子電池的最佳替代者,有可能幫助突破電動汽車裡程瓶頸。
  • 全固態鋰金屬電池近期研究成果及國內電池供應商布局
    鋰金屬電池是下一代最具前景的高能量密度存儲設備之一。然而,鋰金屬在循環過程中產生的枝晶可刺破隔膜,引起電池短路甚至爆炸。採用固態電解質代替易燃的液態電解質可從根本上解除鋰金屬電池的安全隱患。固態鋰電池是一類使用固體電極材料和固體電解質材料的鋰電池。與液態鋰電池,混合固液鋰電池不同,固態鋰電池的電池單體中不含有任何液體電解質、液態溶劑及液態添加劑。
  • 學術前沿|全固態電池、鋰硫電池、電解液、電極界面頂刊文獻
    【全固態鋰金屬電池界面】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原位Li3P層助力聚合物電解質/金屬鋰界面快離子傳輸聚合物固態電解質具有更好的柔性和電極接觸性,是全固態鋰金屬電池具有前景的發展方向之一。
  • 又一個續航1000公裡,叫板蔚來固態電池?廣汽埃安石墨烯電池將發布
    廣汽集團港股尾盤也大幅拉升,漲幅一度超20%,收於9.38港元。此外,石墨烯概念股也有不同程度上漲。1月9日,蔚來在NIO Day 上發布了首款旗艦轎車ET7,以及150kWh固態電池包,宣稱可實現360Wh/kg的能量密度,使續航裡程突破1000公裡,並將於2022年第四季度使用。
  • 進展|全固態鋰電池關鍵固態電解質材料與金屬鋰負極的熱穩定性研究
    隨著電動汽車與大規模儲能的發展,現有鋰離子電池體系已經開始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亟鬚髮展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電池體系。在眾多的電池材料體系中,金屬鋰負極具有最低的電位和最高的理論比容量,被視為電池負極材料的終極選擇。
  • 三星固態電池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解決三大行業難題,離量產不遠了
    日前,三星高等研究院與三星日本研究中心在《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雜誌上發布了一篇名為《通過銀碳負極實現高能量密度長續航全固態鋰電池》的論文,展示了三星對於困擾全固態電池量產的鋰枝晶與充放電效率問題的解決方案。
  • 助力全固態鋰金屬電池
    導讀:全固態電池由於高能量密度、長循環壽命、高倍率性能以及安全等優點而備受關注。作為全固態電池的核心部件,固態電解質一直是制約固態電池發展的瓶頸。發展安全的全固態電池是取代有毒易燃的液態Li+電池的關鍵技術,且固態電解質是Li–S和Li–air電池的核心部件。鋰離子固態電解質應具有較寬的電化學窗口,較高的鋰離子電導率,可以在電解質/電極界面上快速轉移,且總厚度應小於20μm。
  • 吳浩斌&盧雲峰:離子整流半固態界面助力高能量密度鋰金屬電池
    (2) 理論計算與實驗相結合,揭示MOF基半固態界面中離子局部環境和動力學。(3) 面向實用化條件下實現高能量密度鋰金屬電池(LMB)的穩定循環。為探究MOF中的離子環境和動力學,該工作使用固體核磁技術(SSNMR)表徵MOF基半固態電解質。脈衝梯度磁場(PFG)擴散方法測試出MOF基半固態電解質Li+擴散係數高達3.23 × 10-7 cm2 s-1,遠超傳統固態電解質界面(SEI)的2 × 10-12 cm2 s-1。
  • 今日Nature Energy:超快鎂金屬電池
    ,其原因主要是低價,高體積容量,並且無枝晶生長行為的鎂金屬可以直接用作電池負極。 近日,美國休斯頓大學姚彥教授課題組聯合北美豐田研究中心在鎂電池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以「High-power Mg batteries enabled by heterogeneous enolization redox chemistry and weakly coordinating electrolytes
  • 三星全固態電池技術取得突破,體積減小壽命增長
    打開APP 三星全固態電池技術取得突破,體積減小壽命增長 holly 發表於 2020-03-11 15:30:50 據韓媒Business Korea報導,三星高級技術研究所日前公布了一項突破性技術,該技術不但可以減小全固態電池的體積,還能夠提高電池的壽命和安全性。
  • 著火了也能繼續供電的電池!斯坦福崔屹團隊發明新電解質,大幅提高鋰金屬電池安全性
    近日,國際知名材料學家、《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評委、史丹福大學崔屹教授領銜的團隊在鋰金屬電池安全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的一條是使用固態材料,而不是目前主流商業鋰離子電池採用的液態材料,來用作電池的電解質。有一定機械強度的固態電解質擁有「堅硬」的表面,可以壓制鋰枝晶的生長,從而保障電池的安全。
  • 續航1000公裡!蔚來將搭載固態電池 概念股要起飛?
    續航超1000公裡!蔚來重磅發布150度電池包 固態電池來了,新能源車市場投資邏輯要變天了? 上周末,蔚來的新車ET7刷屏了。
  • 動力電池之爭:鋰離子還是固態?
    鋰離子電池被人詬病的兩大缺陷就是安全與續航。鋰離子電池雖然近年間在電極材料的選擇上不斷推陳出新,但始終無法擺脫液態電解質帶來的易燃性問題。如果要兼顧安全性的話,有很難在能量密度上找到最優解。而固態電源可選用金屬鋰作為電極,能量密度可達液態鋰電池的2倍以上。
  • 能跑1000公裡的蔚來固態電池哪來的?寧德時代回應
    1月9日,蔚來汽車在其一年一度的NIO Day上發布旗下第四款量產車型兼首款轎車ET7,同步推出了一款單體能量密度達360Wh/kg的150kWh固態電池包產品,搭載該電池包的ET7車型NEDC續航將超1000公裡。上述產品計劃分別於2022年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交付。
  • ACS Energy Letters:超穩定全固態鈉電池
    由於鈉資源豐富且成本低廉,鈉離子電池有望用於大規模儲能和電網應用。由於可以直接使用金屬鈉負極和高電壓正極,因此使用不易燃固體電解質的全固態鈉電池可以實現長周期循環穩定性和高能量密度。NASICON結構固體電解質Na1+xZr2SixP3-xO12(0≤x≤3)由於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是良好的固體電解質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