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室溫下合成陶瓷柔性片狀電解質 可加速鋰金屬電池上市

2020-11-24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日本首都大學東京(4月變更為東京都立大學)研發了一種為鋰金屬電池打造陶瓷柔性電解質薄片的新方法。研究人員將石榴石型陶瓷、聚合物粘合劑和一種離子液體混合在一起,打造出一種類固態片狀電解質。由於研究人員在室溫下進行合成,因而與現有在高溫下(> 1000°C)進行的工藝相比,該新方法的耗能大大降低。此外,該電解質能夠在很大的溫度範圍內工作,是一種前景非常好的電解質,可用於電動汽車等設備的電池中。

電動汽車,黑科技,前瞻技術,電池,陶瓷柔性片狀電解質,鋰金屬電池,鋰金屬電池陶瓷電解質

(圖片來源:東京都立大學)

化石燃料滿足了全球大部分的能源需求,包括電力。不過,化石燃料正在被耗盡,而且燃燒化石燃料會導致二氧化碳和有毒氮氧化物等其他汙染物直接排放到大氣中。全球都需要向更清潔的可再生能源進行轉型,不過,風能和太陽能的可再生能源往往是間歇性能源,因為風不會一直吹,而晚上也沒有太陽。因此,需要研發先進的能源存儲系統,更高效地利用此種間歇性可再生能源。自1991年,索尼公司實現鋰離子電池的商業化以來,此類電池就對現代社會造成了深遠的影響,為多種可攜式電子產品和無繩吸塵器等家用電器提供動力。不過,電動汽車仍需要最先進的鋰離子技術,而且電池的容量和安全性需要得到很大的改進。

因此,很多科學家開始研究鋰金屬電池。因為從理論上看,鋰金屬陽極的容量比現有的商用石墨陽極的容量更高。不過,鋰金屬陽極仍存在技術障礙。例如,在液態電池中,可能會生長鋰枝晶,導致電池短路,甚至引發火災和爆炸。不過,固態無機電解質就明顯更安全。而石榴石型(結構形狀)陶瓷Li7La3Zr2O12,即LLZO,由於具備離子電導率高且能與鋰金屬兼容,被廣泛認為是一種很有前景的固態電解質材料。不過,生產高密度的LLZO電解質需要高達1200 °C的燒結溫度,既浪費能源又耗時,因而很難大規模生產LLZO電解質。此外,LLZO電解質很脆,其與電極材料之間的物理接觸性能差,通常導致接觸界面電阻高,極大了限制了其在全固態鋰金屬電池中的應用。

因此,東京都立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在Kiyoshi Kanamura教授的領導下,開始研發一種能夠在室溫下製作的柔性複合LLZO片狀電解質。研究人員在薄薄的聚合物基材上澆上LLZO陶瓷泥漿,就像在吐司上塗上黃油一樣。然後,再放到真空爐中進行乾燥,之後,該款75微米厚的片狀電解質會被浸泡到離子液體(IL)中,以提升其離子電導率。離子液體就是室溫下的液體鹽,眾所周知,其導電率高,而且幾乎不易燃,也不揮發。在該片狀電解質內部,離子液體成功填補了結構中的微小缺口,橋接了LLZO顆粒,為鋰離子形成一個有效通道;此外,還有效降低了陰極接觸界面的電阻。在進一步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結構中的鋰離子既在離子液體,也在LLZO顆粒中擴散,因而離子液體和LLZO顆粒都突出發揮了作用。該合成法非常簡單,適合工業化生產,而且整個過程都在室溫下進行,無需高溫燒結。

儘管仍存在一些挑戰,該研究小組表示,該柔性複合片狀電解質所具備的機械魯棒性和可操作性使其能夠在更大的溫度範圍內工作,也使其成為了鋰金屬電池的理想電解質。新合成法非常簡單也意味著可能會比預想的時間更早看到此種高容量的鋰金屬電池上市。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電池中國,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張鎖江院士等人開發出用於固態鋰金屬電池的柔性陶瓷/聚合物混合...
    /聚合物混合固態電解質(HSEs)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因為它們可以通過結合陶瓷電解質(CEs)和固態聚合物電解質(SPEs)的優點克服缺陷。 3 研究背景 鋰金屬電池(LMBs)具有比傳統鋰離子電池(LIBs)高出2至6倍的超高能量密度。但是,潛在的安全問題仍然限制了鋰金屬負極的應用,因為在電場不均勻的任何地方,都傾向於產生枝晶。
  • 全固態鋰金屬電池近期研究成果及國內電池供應商布局
    鋰金屬電池是下一代最具前景的高能量密度存儲設備之一。然而,鋰金屬在循環過程中產生的枝晶可刺破隔膜,引起電池短路甚至爆炸。採用固態電解質代替易燃的液態電解質可從根本上解除鋰金屬電池的安全隱患。固態鋰電池是一類使用固體電極材料和固體電解質材料的鋰電池。與液態鋰電池,混合固液鋰電池不同,固態鋰電池的電池單體中不含有任何液體電解質、液態溶劑及液態添加劑。
  • 東華大學《AFM》:梯度結構複合固態電解質助力高穩鋰金屬電池
    該電解質室溫下具有較高的離子電導率 (2.73×10-4S/cm),同時具有高的鋰離子遷移數(0.65)和耐氧化電位(4.77V)。梯度型複合固態電解質的設計原理 通過簡單的真空抽濾、澆鑄、固化以及後續壓實步驟,所製得的複合固態電解質具有一定的梯度結構和良好的一體性。通過添加高濃度的鋰鹽和塑化劑以及調控LLZT的用量,室溫下(25℃),該電解質的離子電導率為2.73×10-4S/cm。
  • 東華大學《AFM》:梯度結構複合固態電解質助力高穩鋰金屬電池
    鋰金屬負極的復興和固態電解質的興起推進了固態鋰電池的崛起和迅速發展。固態鋰電池既可以大幅度提升電池的服役安全性,又有望使得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到新的高度,被認為是極具潛力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電化學儲能技術。但是單一的聚合物固態電解質常受困於室溫下較低的離子電導率,不夠理想的電化學穩定性和較差界面兼容性等問題,導致所構築的固態電池體系在容量表達、循環穩定性以及複雜服役環境中的表現並不理想。
  • 美國研發新型柔軟固體電解質 可改善鋰金屬電池增加電動汽車續航
    蓋世汽車訊 為了研發能夠讓電動汽車(EV)的續航裡程達到數百英裡的可充電電池,科學家們都致力於用鋰金屬陽極取代現有電動汽車電池中使用的石墨陽極。因為會產生鋰枝晶(樹突),即電池多次充放電循環後在鋰陽極上形成的微小的樹狀缺陷。更糟糕的是,如果樹突與陰極接觸,還會導致電池短路。 幾十年來,研究人員一直認為堅硬的固體電解質,如陶瓷製成的電解質,最能防止樹突穿透電池。不過,很多人也發現,此種方法的問題在於,其沒有從一開始就阻止樹突的「形成」或「成核」,就像最終會在汽車擋風玻璃上擴散的小裂縫一樣。
  • 基於交聯網絡凝膠聚合物電解質助力無枝晶、寬溫度範圍鋰金屬電池
    由於平臺標題字數限制,原標題為:基於交聯網絡的凝膠聚合物電解質助力無枝晶、寬溫度範圍鋰金屬電池【研究背景】鋰金屬電池由於具有極高的能量密度,已成為最有前景的能源儲存系統之一。然而現有的碳酸酯基電解液與鋰金屬電極之間的副反應會形成不穩定的固態電解質界面膜(SEI),導致鋰枝晶的不可控生長,同時電解液易燃、易揮發、容易洩露的缺陷給電池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採用固態聚合物電解質可有效抑制鋰枝晶的生長,而其較低的離子電導率限制了其在室溫下的應用。將室溫離子液體與聚合物複合製備得到的凝膠聚合物電解質可在保持高安全性的同時,顯著提高聚合物電解質的室溫離子電導率。
  • 我國科學家陶瓷基鋰氟轉換固態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以固態電解質取代電解液作為鋰離子傳輸導體,可以提高電池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並擴大鋰金屬電池應用的溫度範圍。其中陶瓷基石榴石型(Garnet-type)固態電解質是很好的選擇,近年來出現的摻雜鋰鑭鋯氧(Li7La3Zr2O12,LLZO)固態電解質具有室溫離子電導率高、合成工藝簡單、電化學穩定窗口寬、無氧化還原活性元素等優點,是陶瓷基固態電解質的主要候選。
  • 研製出光聚合凝膠電解質並用於固態鈉金屬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發展出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其表現出優異的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採用LLZO基複合高分子薄膜作為高能量密度鋰金屬電池的電解
    研究背景鋰金屬電池(LMBs),由於其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被研究學者廣泛認為是可替換當前商用鋰離子電池(LIB)的一種電池技術。由聚合物電解質組成的鋰金屬電池,即鋰金屬聚合物電解質電池(LMPEB),由於其以下突出的優點而成為鋰金屬電池相關研究中的熱點:(1)由於聚合物電解質的可燃性降低,鋰金屬電池的安全性得到了提高。
  • 大連化物所吳忠帥研究員團隊AEM:研製出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電解質並用於固態鈉金屬電池
    近日,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508組)吳忠帥研究員團隊發展了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表現出優異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大連化物所研製出光聚合凝膠電解質並用於固態鈉金屬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發展出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其表現出優異的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水體系鋰空氣電池的發展現狀
    鋅空氣電池自1970 年曾作為日本國家開發計劃「電動車用電池」課題進行研究,作為二次電池,它的循環特性不好,充電時過電壓高,能量轉換效率低而得不到所期待的特性,因此中斷了作為二次電池的開發,而作為一次電池被廣泛使用。  鋰空氣電池是金屬鋰和氧氣組合,不計氟元素在正極使用的情況下,可得到理論上最大的比能量(如圖1 所示)。這種電池作為蓄電池的最初記錄是1996 年美國的Abraham。
  • 半液態金屬陽極,下一代電池的新範式
    卡內基梅隆大學教授Krzysztof Matyjaszewski說:「理論上講,將金屬鋰陽極與鋰離子電池進行結合,有可能製造出比石墨陽極電池容量大得多的高容量電池。但是,我們首先需要確保的事情是安全。」有研究人員提出了用固體陶瓷電解質代替揮發性液體電解質的解決方案。固體陶瓷電解質不僅導電性很高、還具有良好的不燃性和足夠強的抗枝晶性。
  • 500Wh/kg不是夢,聚合電解質助力超高比能量鋰金屬二次電池!
    通常聚合物電解質在常溫下的電導率較低,難以滿足使用需求,常見的辦法是在聚合物電解質中加入部分有機液態電解質,但是這會導致聚合物電解質的機械強度降低,影響電池的安全性。同時由於PVDF/PVAC體系電解質較好的電導率,因此在倍率性能上也有較好的表現,在4C倍率下放電容量仍然能夠達到142mAh/g,而PVDF基電解質的電池在2C倍率下放電容量就下降到了0。
  • 固態鈉金屬電池新突破:大連化物所研製出新型電解質
    IT之家12月7日消息 中科院 11 月 30 日發布消息,稱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展出一種 「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可以用於高倍率、長壽命的納金屬固態電池。,採用納金屬製作電池是目前研發的一個方向。
  • 東華大學AM: 鋰金屬電池新進展
    提高固態鋰金屬電池的長循環穩定性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因為鋰負極的反覆膨脹和收縮導致了令人頭疼的固-固界面接觸喪失。在此,東華大學Jianhua Yan、Bin Ding合作,通過構建能夠動態適應循環過程中界面變化的「磚塊-砂漿」電解質,可以實現高性能的固態電解質。
  • 固態電解質LAGP與金屬鋰界面的反應
    金屬鋰負極的理論比容量為3860mAh/g,電位僅為-3.04V(vs標準氫電極)是一種理想的負極材料,但是金屬鋰在反覆的充放電過程中,存在枝晶生長的問題,這不僅會導致金屬鋰負極的粉化,在金屬鋰過度生長的情況下甚至還會導致刺穿隔膜,引起正負極短路,引起嚴重的安全問題。固態電解質具有較高的機械強度,能夠阻擋金屬鋰枝晶的生長,為金屬鋰負極的應用帶來了希望。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張騰飛等綜述:設計高性能鋰離子電池或鋰金屬電池...
    固態電解質材料 固態電解質相比於液態電解質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使得它在下一代電池中顯示出巨大的潛力。然而,單一類型的固態電解質室溫離子電導率低以及不穩定的電解質/電極界面等問題,嚴重阻礙了其大規模的開發和應用。
  • QuantumScape固態鋰金屬電池
    上市首日即受到市場追捧,首日漲幅超過36%,12月初,在公司展示了其電池突破技術之後,股加速飆漲,到12月底,短短一個多月時間,該股市值已漲到超過「477億美元」,較合併初始估值33億美元漲幅超過「13倍」,超過了福特等汽車製造商,以及松下和三星等電池巨頭。  這家在成立之初就吸引了大眾和比爾·蓋茨的投資,雖然現在已經上市,但未來「6年內」都不會有顯著收益的電池公司為什麼能受到如此追捧?
  • 液體鋰硫和鋰硒電池採用固體電解質 能量密度高達500Wh/kg
    這兩種電池採用固體電解質,能量密度有望超過500wh /kg和1000 wh /l,具備低的能量成本和良好的電化學循環穩定性,有望應用於規模化儲能等領域。這些電池採用Li6.4La3Zr1.4Ta0.6O12 (LLZTO)陶瓷管作為電解質,將正負極之間完全隔離開,電池運行在240度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