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鐵鋰製備方法:固相法PK液相法

2020-12-08 中國粉體網

1997年,Padhi等研究得到了具有規則橄欖石型結構的LiFePO4,其理論比容量高達170mAh/g,能保持3.6V左右的電壓平臺,充放電循環性能優良、價格低廉、高溫性能優異、環境友好無汙染,因此LiFePO4被認為是非常理想的鋰離子正極材料。


目前,磷酸鐵鋰生產技術通常可以分為固相合成法和液相合成法兩種,其中液相法可分為水熱/溶劑熱法、溶膠凝膠法、共沉澱法等。


固相合成法


固相合成法是目前應用最多、研究最為成熟的合成磷酸鐵鋰的方法,其中,碳熱還原法又是應用較為廣泛的。


固相合成法使用的鐵源一般為草酸亞鐵、氧化鐵、磷酸鐵等,鋰源一般為碳酸鋰、氫氧化鋰、乙酸鋰等,磷源一般為磷酸-二氫銨、磷酸氫二銨等。將上述原材料按化學計量比混合均勻後,在保護氣(N2、Ar等)下,首先在較低溫度下處理1-5h,使原材料預分解,然後再在高溫下(550-750℃)處理5-20h,由於原材料種類較多,因此該反應方法的關鍵是原材料混合時必須均勻。


Sun等通過改變原材料製備工藝條件(燒結溫度和燒結時間)制LiFePO4/C材料,以7℃/min加熱到700℃,燒結10h,得到性能優良的LiFePO4/C複合材料,在0.1C下循環50次後容量可達到140.4mAh/g;Wang等以磷酸鐵、碳酸鋰和葡萄糖為原料,球磨均勻後以氮氣為保護氣氛,在650℃下煅燒9h後得到目標產物。


由以上實驗我們不難看出固相合成法最大的優點是設備和工藝簡單,製備條件容易控制,較為適合工業化生產。其缺點是原材料固相不均勻,化學反應產物顆粒較大,粒度分布範圍寬,產品批次一致性較差,對產品導電性、安全性等產生不利影響。


液相合成法


主要有水熱/溶劑熱、溶膠凝膠法、共沉澱法等,在使初始原料在分子水平上的混合和獲得的前驅體更均勻,比起固相合成法有無可爭議的優勢,但由於對生產條件控制的要求較高,其產業化相比固相合成法難度要大。


其中,水熱/溶劑熱法是較為普及的液相合成法,其相對較為快捷且易操作,以化學計量比1:1:3的FeSO4、H3PO4和LiOH為原料,首先將FeSO4溶液和H3PO4溶液混合,然後將LiOH溶液加入混合物中,在120℃條件下進行水熱反應5h。此種方法在製備過程中,由於鋰/鐵的原子排布混亂,會使大概7%的鐵原子佔據鋰的位置,使得製備出的產品中磷酸鐵鋰容量不夠高。


S.Yang等對水熱法合成LiFePO4晶體進行了大量研究。他們發現pH值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不大,而且水熱法比高溫固相法合成的晶體顆粒要小,Fe2+含量高。


液相合成法的優點是容易控制晶型和粒徑,物相均一,粉體粒徑小,過程簡單。但其缺點也很明顯:需要高溫高壓設備,設備造價高,工藝複雜。


綜上所述,如果想製備高質量的磷酸鐵鋰還是需採用液相合成法,只是在實際生產過程中要想辦法優化工藝,降低成本。磷酸鐵鋰龍頭企業德方納米就是採用的液相合成法——「自熱蒸發液相合成納米磷酸鐵鋰技術」。該技術綜合了自熱蒸發液相合成法、非連續石墨烯包覆等技術,在常溫常壓下,通過將原料鋰源、鐵源、磷源和輔料混合後即可自發反應,反應放熱後快速蒸發水分而自動停止反應,得到納米磷酸鐵鋰的前驅體,而後在燒結過程中加入碳源,進行兩次的高溫分解,得到非連續的石墨烯包覆磷酸鐵鋰顆粒。


參考來源:

德方納米招股說明書

李春雷.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製備及改性研究進展

封志芳.磷酸鐵鋰製備方法研究進展


註: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磷酸鐵鋰製備方法:固相法PK液相法
    目前,磷酸鐵鋰生產技術通常可以分為固相合成法和液相合成法兩種,其中液相法可分為水熱/溶劑熱法、溶膠凝膠法、共沉澱法等。固相合成法固相合成法是目前應用最多、研究最為成熟的合成磷酸鐵鋰的方法,其中,碳熱還原法又是應用較為廣泛的。
  • 鋰電正極材料磷酸鐵鋰的製備方法簡述
    三、磷酸鐵鋰的製備製備磷酸鐵鋰的原料豐富。部分常見鋰源、鐵源、碳源、磷源如下:磷酸鐵鋰粉體的製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其作為正極材料的性能。目前製備磷酸鐵鋰的方法很多,如高溫固相反應法、碳熱還原法以及尚未規模化的水熱法、噴霧熱解法、溶膠-凝膠法、共沉澱法等。
  • 英國實現連續水熱法生產高性能磷酸鐵鋰
    磷酸鐵鋰最早是由美國的Goodenough團隊合成的,磷酸鐵鋰材料是一種十分環保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其使用的原材料相比於傳統的LiCoO2材料,環境毒性要小的多,同時其熱穩定性要顯著高於其他正極材料,使得磷酸鐵鋰材料的安全性要明顯好於其他材料。
  • 磷酸鐵鋰行業深度報告:數年磨礪,重拾成長
    早期的專利糾紛大大影響了磷酸鐵鋰的商業化應用和推廣,然而海外的基礎材料專利並未獲得我國授權,因此我國磷酸鐵鋰的產業化之路相對順暢,新能源車的發展初期得到了有效推廣。 1.3 製備路徑多樣,固相液相各有優勢 製備方法多樣,固相液相各有優勢。
  • 另外一個角度看待磷酸鐵鋰鋰電池安全性問題
    目前所做的鋰離子電池安全性測試和評估都是抽樣將成品電池在不同濫用狀態下進行各種安全性試驗,而磷酸鐵鋰材料以及磷酸鐵鋰電池的優異安全性能也是在這些條件下測試出的。而關係到鋰離子電池安全性的更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因為材料以及電池的內在原因而存在的短路的可能性以及短路的較高几率。而以金屬鋰為負極的鋰二次電池就是因為存在在充放電過程中由於鋰枝晶的產生會刺穿隔膜引起內部短路的安全問題而被放棄。
  • 二硫化鎢納米片在磷酸鐵鋰中的應用
    磷酸鐵鋰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一種正極材料,其因有較高的安全性和較低的生產成本等優勢,而深受眾多製造商們的歡迎,但這並不能表示磷酸鐵鋰材料沒有不足的地方。為了彌補該正極材料的不足,科學家們使用了低維度二硫化物納米片對它進行改良,以獲得更高導電率、更大容量以及更好低溫性能等優點的產品。
  • 納米氧化鋁的製備方法
    納米氧化鋁的研究引起了國內外的高度重視,其赳備方法可以分為固相法、液相法和氣相法,表1為納米Al2O3粉體的製備方法。表1納米Al2O3粉體的製備方法1、固相法採用固相法來製備納米材料指的是一種從固相到固相的變化過程,最終得到的粉體與最初的原料可以是同一種物質也可以是不同物質。
  • 被廣泛看好的正極材料尖晶石錳酸鋰為什麼沒有大規模應用?
    錳酸鋰的製備 錳酸鋰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溶膠-凝膠法、微波合成法、乳膠乾燥法、固相合成法等幾種。 固相法是比較傳統的合成方法,其存在的不足之處主要有:機械混合,高溫時間長,難以控制產物表面的粒子尺寸和形態。 沉澱法和溶膠-凝膠法能夠彌補固相反應的缺陷,起到改善錳酸鋰性能的作用,可是仍然不能大幅度減少反應時間,而且存在步驟較多的問題。
  • 技術丨帶你重新認識磷酸鐵鋰
    LiFePO4的晶體結構示意圖優化結構,改變性能既然結構決定了磷酸鐵鋰的性質,那麼想改變磷酸鐵鋰的性能就需要對其結構進行優化。可採用的方法有:1複合包覆、摻雜及表面修飾技術通過對磷酸鐵鋰進行摻雜與包覆工藝相結合,實現了材料本徵改性與表面修飾改性的複合,有效改善了材料表面特性和導電性能,從而可以提高材料的電化學性能。
  • 溶膠-凝膠法的認識
    該方法就是以無機物或金屬醇鹽作前驅體,在液相將這些原料均勻混合,並進行水解、縮合化學反應,在溶液中形成穩定的透明溶膠體系,溶膠經陳化,膠粒間緩慢聚合,形成三維空間網絡結構的凝膠,凝膠網絡間充滿了失去流動性的溶劑,形成凝膠。凝膠經過乾燥、燒結固化製備出分子乃至納米亞結構的材料。溶膠--凝膠法就是將含高化學活性組分的化合物經過溶液、溶膠、凝膠而固化,再經熱處理而成的氧化物或其它化合物固體的方法。
  • 銅基非晶合金的製備方法
    目前,已經研究出許多種製備銅基塊狀非晶的方法,常見的主要方法有電弧熔煉銅模吸鑄法、水淬法、壓鑄法、定向凝固法、甩帶法、射流成形法、感應加熱銅模澆鑄法、機械合金化法等。水淬法利用電弧爐將高純金屬在純淨氬氣的保護下熔化,然後將其鑄成圓柱形鑄錠,再用低熔點的氧化物(如B2O3)包裹起來或將合金直接封閉在真空石英管中感應加熱熔化,最後將真空石英管水淬就可以得到非晶試樣。
  • 全自動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譜法串聯質譜測定 水中沙星類抗生素...
    因此,建立水環境中這類藥物的檢測方法尤為重要。目前,喹諾酮類藥物殘留檢測方法,主要包括HPLC-UV、HPLC-FD、HPLC-DVD、LC-MS/MS、LC-ESI-MS/MS,另外還有螢光光譜法、毛細管電泳法和酶聯免疫法等。
  • 直接溶劑剝離法製備石墨烯技術
    要實現石墨烯的應用,必須尋找一種合適的是石墨烯製備方法。目前,石墨烯的製備方  法主要有機械剝離法,化學氣相沉積法,還原氧化石墨烯法以及直接溶劑剝離法等。微機械剝離法和化學氣相沉積法雖然能得到高質量的石墨烯,但是產率低,難以滿足石墨烯在複合材料等領域的應用。還原氧化石墨烯法實現了石墨烯的低成本大規模製備,但是所得到的石墨烯含有大量的缺陷。
  • 德耐隆談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的高低溫性能
    在高溫下,LiFePO₄與電解液發生氧化反應而使Fe離子析出,SEI膜的溶解以及正極集流體被電解液與水反應生成的HF腐蝕都將導致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容量快速衰減,影響電池的高溫性能[4-5]。研製高低溫電解液成為一種解決磷酸鐵鋰動力電池高、低溫下電化學性能問題的有效方法[4-10]。
  • 鈣鈦礦材料的製備方法含溶膠-凝膠法、水熱合成法、高能球磨法
    鈣鈦礦結構類型化合物的製備方法主要有傳統的高溫固相法(陶瓷工藝方法) 、溶膠-凝膠法、水熱合成法、高能球磨法和沉澱法,此外還有氣相沉積法、超臨界乾燥法、微乳法及自蔓延高溫燃燒合成法等。鈣鈦礦結構示意圖溶膠-凝膠法溶膠-凝膠法(Sol-Gel Process)是化合物在水或低碳醇溶劑中經溶液、溶膠、凝膠而固化,再經熱處理製備氧化物、複合氧化物和許多固體物質的方法。溶膠-凝膠法中反應前驅體通常為金屬無機鹽和金屬有機鹽類,如金屬硝酸鹽、金屬氯化物及金屬氧氯化物、金屬醇鹽、金屬醋酸鹽、金屬草酸鹽。
  •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譜法同時測定奶粉中的維生素A、D3、E
    奶粉中維生素含量是奶粉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目前對奶粉中脂溶性維生素A、D3、E測定的前處理方法多採用酶解法及皂化方法去除脂肪[1-6]。  鑑於上述情況,本公司研究了利用固相萃取法作為奶粉樣品的前處理方法,高效液相色譜法作為檢測手段,實現同時測定奶粉中維生素A、D3、E的含量,建立了簡便、快速測定全脂奶粉中維生素A、D3、E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譜法,該方法可大大簡化奶粉樣品的前處理過程。
  • 多層陶瓷電容器與水熱法
    目前,製備鈦酸鋇粉體的方法有固相法、液相法、氣相法等,其中固相法和水熱法已產業化。固相法相對於其他方法而言,技術比較成熟,原料便宜易得,產量高,但此方法所需反應溫度高,能耗較大,而且產品顆粒粒徑大,無法生產100nm以下的粉體,嚴重團聚且組分不均勻,無法滿足MLCC的發展需求。
  • 微波介質陶瓷材料製備技術的科普
    微波介質陶瓷粉末通常採用的是固相反應法合成,即將多種氧化物粉料混合、煅燒,經過機械研磨獲得粉體,具有設備、工藝簡單、易於工業化生產的優點。缺點在於此法難以獲取高純度的物相,且不能確保粉體成分分布的均勻性。此外,製備的粉體粒徑較大,反應活性較差還容易導致燒結溫度變高。      為避免傳統固相反應法的不足,出現了溶膠-凝膠法、熔鹽法、水熱法、共沉澱法、微乳液法等方法。
  • 三元鋰PK磷酸鐵鋰 誰才是動力電池的最終贏家
    【車訊網 報導】  引言:曾幾何時,新能源市場滿是使用磷酸鐵鋰電池的純電動車,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消費者對續航的硬性需求,低溫性能更優、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鋰電池逐漸替代磷酸鐵鋰電池。但近一段時間的兩條新聞被炒得沸沸揚揚,一個是國產特斯拉Model 3改用磷酸鐵鋰電池,還有一個是比亞迪漢採用刀片電池(磷酸鐵鋰電池)。國內最火熱的兩大電動車製造商重新採用磷酸鐵鋰電池,似乎給人一種磷酸鐵鋰「回歸」的感覺,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的差異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