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溼法轉移製備扭轉雙層石墨烯

2020-09-06 材料分析與應用

成果簡介

將單層組裝成雙層系統可釋放範德華(vdW)均質/異質結的旋轉自由度,從而能夠構建具有新穎電子、光學和機械特性的扭轉雙層石墨烯(tBLG)。以前製備均質/異質結的方法不可避免地會留下聚合物殘留或六方氮化硼(h-BN)掩模,這通常會阻礙tBLG本徵機械性能和表面性能的測量。毫無疑問,製備具有乾淨界面和表面的可設計tBLG是必要的,但仍具有挑戰性。

本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張忠研究員和劉璐琪研究員(共同通訊作者)等合作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期刊發表名為「Preparation of Twisted Bilayer Graphene via the Wetting Transfer Method」的論文,研究提出一種簡單且方便的方法,基於潤溼誘導的分層,以可控的扭轉角製備原子級清潔的扭轉雙層石墨烯。這種方法可以將tBLG轉移到已圖案化的襯底上,這為觀察物理現象(例如邊緣tBLG中的莫爾圖案弛豫)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平臺。這些發現和見解有望指導2D材料的可設計封裝和原子表徵。

圖文導讀

圖1.製備扭曲雙層的石墨烯


圖2.潤溼引起的分層機制。


圖3.扭曲角的表徵


圖4.通過溼轉移法獲得的tBLG樣品的表面和界面的表徵。


圖5. HRTEM表徵的獨立式m -tBLG。


小結

總之,利用一種簡單的潤溼轉移方法將單層石墨烯從基底上剝離,我們獲得了可設計的扭曲角度的支撐式和獨立式tBLG,這為探索莫爾超晶格的奇特特性提供了一個平臺。在理論分析和MD仿真結果的基礎上,我們發現成功轉移了石墨烯主要取決於基材的表面性質和轉移步驟。該提出的機制還可以擴展到其他基於2D材料的均質/異質結構系統的製造。此外,拉曼光譜,原子力顯微鏡和透射電鏡的表徵證明所製備的tBLG具有清潔的表面和界面。最後,成功地製造了m -tBLG來研究其鬆弛的莫爾條紋。


文獻:

相關焦點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ACSAMI》:溼法轉移製備扭轉雙層石墨烯
    均質/異質結的旋轉自由度,從而能夠構建具有新穎電子、光學和機械特性的扭轉雙層石墨烯(tBLG)。本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張忠研究員和劉璐琪研究員(共同通訊作者)等合作在《ACSInterfaces》期刊發表名為「Preparation of Twisted Bilayer Graphene via the Wetting Transfer Method」的論文,研究提出一種簡單且方便的方法,基於潤溼誘導的分層,以可控的扭轉角製備原子級清潔的扭轉雙層石墨烯。
  • 我國科學家製備出小扭轉角度雙層石墨烯
    近年隨著扭轉角在魔角範圍(~1.1°)的雙層石墨烯中新奇量子現象的發現,扭轉雙層石墨烯的研究愈發受到關注。因此,催生了新的研究領域——twistronics。常規雙層石墨烯是通過AB堆垛形成的穩定結構,而對於扭轉雙層石墨烯,其表面會展現出摩爾條紋超晶格,且該超晶格周期與雙層石墨烯能帶結構會隨著扭轉角度的變化而改變。
  • 科研人員製備出小扭轉角度雙層石墨烯
    近年隨著扭轉角在魔角範圍(~1.1°)的雙層石墨烯中新奇量子現象的發現,扭轉雙層石墨烯的研究愈發受到關注。因此,催生了新的研究領域——twistronics。常規雙層石墨烯是通過AB堆垛形成的穩定結構,而對於扭轉雙層石墨烯,其表面會展現出摩爾條紋超晶格,且該超晶格周期與雙層石墨烯能帶結構會隨著扭轉角度的變化而改變。
  • 上海微系統所製備出小扭轉角度雙層石墨烯
    ,扭轉雙層石墨烯的研究愈發受到關注。常規雙層石墨烯是通過AB堆垛形成的穩定結構,而對於扭轉雙層石墨烯,其表面會展現出摩爾條紋超晶格,且該超晶格周期與雙層石墨烯能帶結構會隨著扭轉角度的變化而改變。目前,實驗室小扭轉角雙層石墨烯多是通過微機械剝離法與手工堆垛方法製備,如何通過生長的方法直接製備小扭轉角雙層石墨烯是當前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 「優等生」:小角度扭轉的雙層石墨烯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 收錄於話題#石墨烯5個撰稿 | 楓艾杜(過程工程所 博士生)名詞解釋扭轉雙層石墨烯(Twisted Bilayer Graphene,後簡稱:TBG)夜間可見光很微弱,但人眼看不見的紅外線卻很豐富。
  • 航院李群仰、馮西橋課題組合作報導扭轉雙層石墨烯中的反常電導及...
    清華新聞網12月2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李群仰、馮西橋課題組與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馬天寶課題組、北京科技大學高磊課題組,聯合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王浩敏課題組,實現了對六方氮化硼(h-BN)絕緣襯底上小扭轉角雙層石墨烯垂直電導率的直接實驗測量,首次報導了小扭轉角雙層石墨烯中垂直電導的反常角度依賴性。
  • 航院李群仰、馮西橋課題組合作扭轉雙層石墨烯反常電導及物理機制
    ,實現了對六方氮化硼(h-BN)絕緣襯底上小扭轉角雙層石墨烯垂直電導率的直接實驗測量,首次報導了小扭轉角雙層石墨烯中垂直電導的反常角度依賴性。通過對石墨烯層間堆垛角度進行扭轉是調控其物理(特別是電學)性能的有效手段。現有實驗研究表明:隨著石墨烯層間扭轉角度的增大,石墨烯層間趨向於非公度堆垛而呈現出較弱的層間耦合;因此,一般來講,石墨烯層間的電導將隨著扭轉角度的增大而單調降低。
  • 2020年沃爾夫獎授予魔角雙層石墨烯、基因編輯等領域
    Macdonald 教授和 Rafi Bistritzer博士,以表彰他們在扭轉雙層石墨烯方面開創性的理論和實驗工作。  2011年,理論物理學家 Allan Macdonald 帶領的小組研究了扭轉雙層石墨烯的一個有趣行為。根據 Macdonald 與他當時的博士後研究生Bistrizer的計算結果,兩層石墨烯間電子的隧穿速率取決於它們錯開的角度。將兩層單個原子厚度的石墨烯堆疊在一起,當它們之間的扭轉角度達到1.1°時,電子相互作用的效應會被極度地放大,從而使雙層石墨烯表現出有趣的行為。
  • 沃爾夫獎下的魔角雙層石墨烯、基因編輯和幾何拓撲學
    Macdonald 教授和 Rafi Bistritzer博士,以表彰他們在扭轉雙層石墨烯方面開創性的理論和實驗工作。2011年,理論物理學家 Allan Macdonald 帶領的小組研究了扭轉雙層石墨烯的一個有趣行為。根據 Macdonald 與他當時的博士後研究生Bistrizer的計算結果,兩層石墨烯間電子的隧穿速率取決於它們錯開的角度。將兩層單個原子厚度的石墨烯堆疊在一起,當它們之間的扭轉角度達到1.1°時,電子相互作用的效應會被極度地放大,從而使雙層石墨烯表現出有趣的行為。
  • 手性可控石墨烯納米帶製備成功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浩敏團隊關於六角氮化硼(h-BN)的研究取得新進展,首次在其表面成功製備出手性可控的石墨烯納米帶(GNR),並進行了輸運性質研究。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自然—材料》。
  • 上海微系統所等在六角氮化硼溝槽中成功製備石墨烯納米帶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在石墨烯納米帶可控制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浩敏團隊在國際上首次通過模板法在六角氮化硼溝槽中實現石墨烯納米帶可控生長,成功打開石墨烯帶隙,並在室溫下驗證了其優良的電學性能,為研發石墨烯數字電路提供了一種可能的技術路徑。
  • 國際首次通過模板法在六角氮化硼溝槽中成功製備石墨烯納米帶
    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浩敏團隊在國際上首次通過模板法在六角氮化硼溝槽中實現石墨烯納米帶可控生長,成功打開石墨烯帶隙,並在室溫下驗證了其優良的電學性能,為研發石墨烯數字電路提供了一種可能的技術路徑。該研究結果發表在3月9日的《自然-通訊》雜誌上 (L.
  • 我國科學家製備出手性可控的石墨烯納米帶
    石墨烯納米帶(GNR)是一種準一維的石墨烯納米結構,根據結構不同可表現出準金屬或半導體特性。該特性使GNR有望成為包括納米尺度場效應電晶體、自旋電子器件和片內互連線在內的候選材料。但在絕緣襯底表面,可控地製備具有邊緣特異性的亞5納米寬的GNR仍是難題。
  • 一種溼法加工的高性能光電電晶體-基於鈣鈦礦/摻雜石墨烯複合材料
    所以,由鈣鈦礦材料和二維材料比如石墨烯、二硫化鎢、二硒化鎢、二硫化鉬等組成複合材料被廣泛研究以期解決光電電晶體這個問題。在眾多二維材料中,石墨烯無疑是引入注目的,其具有超高載流子遷移率和廣泛的吸收範圍,而且鈣鈦礦/石墨烯雜化光電電晶體性能上有較大突破,但其製備成本較高、製備方法複雜,這嚴重阻礙了其的應用,因此找到簡單低成本的方法製備高性能光電二級管是厄待解決的問題。
  • 進展|用矽烯插層打開外延生長的雙層石墨烯能隙
    石墨烯因其獨特的晶格結構而具有諸多優異性能,但其零能隙特徵極大地限制了它在電子學器件上的應用。近年來,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納米物理與器件重點實驗室高鴻鈞院士帶領的研究團隊在石墨烯及類石墨烯二維原子晶體材料的製備、物性調控及應用等方面開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 化工系燕立唐課題組發文報導石墨烯納米片在細胞雙層磷脂膜間的...
    化工系燕立唐課題組發文報導石墨烯納米片在細胞雙層磷脂膜間的輸運機理清華新聞網6月12日電 6月7日,清華大學化工系燕立唐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過程所魏煒課題組合作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發表文章《石墨烯納米片在細胞膜夾層間的輸運》(Transport of a graphene
  • 原位生長+氫刻蝕:石墨烯納米帶陣列的快速、高質量製備方法|NSR
    最近,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於貴課題組和清華大學徐志平課題組合作,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一種快速、高質量製備石墨烯納米帶陣列的方法:以液態金屬為催化基底,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方法原位生長石墨烯薄膜
  • 準晶雙層石墨烯研究工作簡單的介紹
    雙層石墨烯可以看作是最簡單的範德瓦爾斯「異質」結,通過兩層石墨烯層間的扭轉角度,可以實現能帶調控及新奇的物理性質。在扭角雙層石墨烯體系中,目前絕大部分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具有長程周期性公度(commensurate)結構的雙層石墨烯,而對於大扭轉角度形成的非公度(incommensurate)結構的雙層石墨烯的研究卻鮮有涉及。
  •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等:製備出手性可控的石墨烯納米帶
    石墨烯納米帶(GNR)是一種準一維的石墨烯納米結構,根據結構不同可表現出準金屬或半導體特性。該特性取決於GNR的手性,包括寬度、晶格取向和邊緣結構。根據不同的邊緣結構,GNR可分為「鋸齒型」(ZZ)和「扶手椅型」(AC)。
  • 上海微系統所等製備出手性可控的石墨烯納米帶
    石墨烯納米帶(GNR)是一種準一維的石墨烯納米結構,根據結構不同可表現出準金屬或半導體特性。該特性取決於GNR的手性,包括寬度、晶格取向和邊緣結構。根據不同的邊緣結構,GNR可分為「鋸齒型」(ZZ)和「扶手椅型」(AC)。GNR具有高遷移率和載流能力,且由於量子限域和邊緣效應,其能夠開啟帶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