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壓化學氣相沉積法( LPCVD)可製備出25英寸均勻的石墨烯玻璃

2021-02-20 石墨烯聯盟

  石墨烯作為一種二維晶體材料,具有許多優異的性能,可應用於光催化、透明電極、超級電容器等領域。目前許多高質量的石墨烯大多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法(Chemical vapordeposition,CVD)製備,且厚度可控。然而這種方法通常需要基體轉換,過程繁瑣,且容易造成缺陷和汙染,影響石墨烯的性能。因此有必要尋找更便捷的方法將石墨烯沉積在絕緣基底上。

  石墨烯作為一種二維晶體材料,具有許多優異的性能,可應用於光催化、透明電極、超級電容器等領域。目前許多高質量的石墨烯大多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法(Chemical vapordeposition,CVD)製備,且厚度可控。然而這種方法通常需要基體轉換,過程繁瑣,且容易造成缺陷和汙染,影響石墨烯的性能。因此有必要尋找更便捷的方法將石墨烯沉積在絕緣基底上。

  最近劉忠範院士課題組將廣泛使用的玻璃和石墨烯相結合,以乙醇為碳源,通過低壓化學氣相沉積法(Low-pressure CVD, LPCVD)快速製備石墨烯玻璃。與常壓化學氣相沉積法(Atmosphericpressure CVD,APCVD)相比,該方法可大面積快速製備均勻的石墨烯,其原因在於(1)LPCVD可提高傳質速率,使活性碳源氣氛均勻。(2)乙醇的熱分解率較高(>800℃),可為石墨烯的形核、生長提供充足碳源。最終,通過該方法可快速製備出25英寸均勻的石墨烯玻璃。


圖1.(a)LPCVD沉積石墨烯示意圖;(b)不同沉積時間得到的石墨烯;(c)不同沉積時間的石墨烯拉曼圖譜;(d)不同沉積時間的石墨烯對應的透過率和方阻;(e)不同沉積時間的石墨烯接觸角;(f)LPCVD沉積25英寸石墨烯玻璃

圖2. (a)LPCVD生長的石墨烯SEM圖;(b)單層石墨烯法OM圖;(c)單層石墨烯HRTEM圖;(d)單層石墨烯的ARTEM圖;(e)LPCVD製備的石墨烯方阻分布圖;(f)不同碳源生長的石墨烯沉積時間對比;(g)不同碳源生長的石墨烯不同沉積溫度對比

  實驗分別研究了不同沉積時間和沉積溫度對石墨烯的影響,並分別以甲烷和乙醇為碳源進行對比。研究發現已甲烷為碳源沉積的石墨烯不均勻,且速度較慢,而以乙醇為碳源時,石墨烯很均勻,且質量較高。其原因在於在碳源濃度較高時,沉積過程中可形成無定形碳,從而降低石墨烯的質量。而乙醇在分解時產生的OH自由基可抑制無定形碳的生長,從而保證高質量的石墨烯沉積。


圖 3. (a)、(b)APCVD與LPCVD生長的石墨烯膜對比;(c)、(d)LPCVD與APCVD不同區域石墨烯的拉曼圖譜;(e)、(f)LPCVD與APCVD不同區域石墨烯的透過率對比

  綜上,該工作對快速均勻沉積石墨烯玻璃的影響因素進行深入探討,並對沉積機理進行研究,展示了石墨烯玻璃在液晶轉換窗口和生物傳感器方面的應用,在石墨烯的實際應用方面具有指導意義。該工作發表在著名刊物Advanced Materials上。

(本文系轉載,並不代表本聯盟觀點,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繫我們以便處理)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了解石墨烯聯盟~

相關焦點

  • Mater.發文介紹石墨烯化學氣相沉積製備方法
    「製備決定未來」,石墨烯的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製備方法自2009年被發明以來,已經取得了長足進展,是目前低成本製備大面積高品質石墨烯薄膜的最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可放大性。然而,CVD石墨烯薄膜在製備的過程中會產生缺陷、晶界和褶皺,製備和轉移的過程也會造成表面汙染與破損,因此限制了其進一步應用。
  • 化學氣相沉積法
    在CVD過程中,只有發生氣相-固相交界面的反應才能在基體上形成緻密的固態薄膜。CVD中的化學反應受到氣相與固相表面的接觸催化作用,產物的析出過程也是由氣相到固相的結晶生長過程。在CVD反應中基體和氣相間要保持-定的溫度差和濃度差,由二者決定的過飽和度產生晶體生長的驅動力。(1在中溫或高溫下,通過氣態的初始化合物之間的氣相化學反應而沉積固體。2可以在大氣壓常壓或者低於大氣壓下低壓進行沉積。
  • 石墨烯的製備方法及應用
    物理方法通常是以廉價的石墨或膨脹石墨為原料,通過微機械剝離法、液相或氣相直接剝離法來製備單層或多層石墨烯,此法原料易得,操作相對簡單,合成的石墨烯的純度高、缺陷較少,但費時、產率低下,不適於大規模生產。目前實驗室用石墨烯主要多用化學方法來製備,該法最早以苯環或其它芳香體系為核,通過多步偶聯反應取代苯環或大芳香環上6個,循環往復,使芳香體系變大,得到一定尺寸的平面結構的石墨烯(化學合成法)[3]。
  • 化學氣相沉積法生長二維材料:可控制備、高質量材料及生長機理
    材料的可控制備是二維材料應用的前提,化學氣相沉積(CVD)是製備二維材料的重要方法。然而,當前製備化合物二維材料主要以固相前驅體為原料,其升華和擴散過程複雜且難以控制、生長體系中材料製備反應和副反應共存,這給材料製備的可控性、重複性和高質量材料的獲取帶來了巨大挑戰。
  • 使用液態碳源製備高質量石墨烯
    >  為了降低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高質量石墨烯薄膜的成本,提高製備工藝的可操作性,人們對不同種類的碳源進行了廣泛探究。除了上次跟大家介紹的固態碳源之外,液相的含碳有機物如苯、正己烷、乙醇等都被用作碳源來製備石墨烯。液相有機物分子結構相對簡單,在高溫裂解後生長出的石墨烯相對於固態碳源缺陷更少,且其相對於甲烷等氣體具有價格低廉和安全可靠等優勢。尤其是使用乙醇等具有含氧官能團的有機物可以進一步促進碳源裂解成碳原子,從而促進石墨烯的生長。
  • 我國科學家製備出小扭轉角度雙層石墨烯
    常規雙層石墨烯是通過AB堆垛形成的穩定結構,而對於扭轉雙層石墨烯,其表面會展現出摩爾條紋超晶格,且該超晶格周期與雙層石墨烯能帶結構會隨著扭轉角度的變化而改變。目前,實驗室小扭轉角雙層石墨烯多是通過微機械剝離法與手工堆垛方法製備,如何通過生長的方法直接製備出小扭轉角雙層石墨烯是當前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 科研人員製備出小扭轉角度雙層石墨烯
    近年隨著扭轉角在魔角範圍(~1.1°)的雙層石墨烯中新奇量子現象的發現,扭轉雙層石墨烯的研究愈發受到關注。因此,催生了新的研究領域——twistronics。常規雙層石墨烯是通過AB堆垛形成的穩定結構,而對於扭轉雙層石墨烯,其表面會展現出摩爾條紋超晶格,且該超晶格周期與雙層石墨烯能帶結構會隨著扭轉角度的變化而改變。
  • 上海微系統所製備出小扭轉角度雙層石墨烯
    常規雙層石墨烯是通過AB堆垛形成的穩定結構,而對於扭轉雙層石墨烯,其表面會展現出摩爾條紋超晶格,且該超晶格周期與雙層石墨烯能帶結構會隨著扭轉角度的變化而改變。目前,實驗室小扭轉角雙層石墨烯多是通過微機械剝離法與手工堆垛方法製備,如何通過生長的方法直接製備小扭轉角雙層石墨烯是當前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 一文看懂21世紀神奇材料——石墨烯如何製備
    自從第一次成功製備獨立的單層石墨烯至今,石墨烯已經成為材料界一顆炙手可熱的新星,吸引了眾多科學家對其各個方面進行研究。缺點:產物尺寸不易控制,無法可靠地製備出長度足夠的石墨烯,不能滿足工業化需求。缺點:對製備所需的sic晶面要求極高,而且在sic上生長的石墨烯難以剝離。
  • 石墨烯透明導電膜研究與產業化進展
    另外,通過機械剝離法製備的石墨烯尺寸較小,難以應用於實際的功能器件。2009 年,石墨烯薄膜的工業化製備方法取得了突破,幾個研究小組分別利用化學氣相沉積法(CVD)在銅和鎳等過渡金屬襯底上製備出高品質的石墨烯薄膜。該方法將襯底置於高溫可分解的碳氫化合物氣體氛圍中,通過高溫退火使活性碳原子在基底表面沉積形成石墨烯膜,如圖2 所示。
  • 我國科學家製備出手性可控的石墨烯納米帶
    石墨烯納米帶(GNR)是一種準一維的石墨烯納米結構,根據結構不同可表現出準金屬或半導體特性。根據不同的邊緣結構,GNR可分為「鋸齒型」(ZZ)和「扶手椅型」(AC)。GNR具有高遷移率和載流能力,且由於量子限域和邊緣效應,其能夠開啟帶隙。該特性使GNR有望成為包括納米尺度場效應電晶體、自旋電子器件和片內互連線在內的候選材料。但在絕緣襯底表面,可控地製備具有邊緣特異性的亞5納米寬的GNR仍是難題。
  • 我國首次製備大規模鍺基石墨烯 助推半導體工業
    將助推石墨烯在半導體工業界廣泛應用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64464.htm  記者從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獲悉
  • 金屬所大尺寸單晶石墨烯的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及其無損轉移取得...
    目前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的方法主要有膠帶剝離法、碳化矽或金屬表面外延生長法和化學氣相沉積法(CVD),前兩種方法效率低,不適於大量製備,而迄今由CVD法製備的石墨烯一般是由納米級到微米級尺寸的石墨烯晶疇拼接而成的多晶材料。石墨烯中晶界的存在會嚴重降低其質量和性能,因此大尺寸單晶石墨烯的製備對於石墨烯基本物理性質的研究及其在電子學等方面的應用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 直接溶劑剝離法製備石墨烯技術
    要實現石墨烯的應用,必須尋找一種合適的是石墨烯製備方法。目前,石墨烯的製備方  法主要有機械剝離法,化學氣相沉積法,還原氧化石墨烯法以及直接溶劑剝離法等。微機械剝離法和化學氣相沉積法雖然能得到高質量的石墨烯,但是產率低,難以滿足石墨烯在複合材料等領域的應用。還原氧化石墨烯法實現了石墨烯的低成本大規模製備,但是所得到的石墨烯含有大量的缺陷。
  •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等:製備出手性可控的石墨烯納米帶
    石墨烯納米帶(GNR)是一種準一維的石墨烯納米結構,根據結構不同可表現出準金屬或半導體特性。該特性取決於GNR的手性,包括寬度、晶格取向和邊緣結構。根據不同的邊緣結構,GNR可分為「鋸齒型」(ZZ)和「扶手椅型」(AC)。
  • 上海微系統所等製備出手性可控的石墨烯納米帶
    石墨烯納米帶(GNR)是一種準一維的石墨烯納米結構,根據結構不同可表現出準金屬或半導體特性。該特性取決於GNR的手性,包括寬度、晶格取向和邊緣結構。根據不同的邊緣結構,GNR可分為「鋸齒型」(ZZ)和「扶手椅型」(AC)。GNR具有高遷移率和載流能力,且由於量子限域和邊緣效應,其能夠開啟帶隙。
  • 我國學者首次在其表面製備出手性可控石墨烯納米帶
    集微網消息,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浩敏團隊關於六角氮化硼(h-BN)的研究取得新進展,首次在其表面成功製備出手性可控的石墨烯納米帶在這項研究中,團隊成員利用不同金屬納米顆粒在h-BN表面刻蝕出邊緣平直且沿特定取向的具有單原子層厚度的溝槽,然後,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法在溝槽中製備出寬度小於5納米的高質量取向可控GNR。
  • 石墨烯的幾種主流製作方法
    通常來講有氣相沉積法,氧化還原法,插層法。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0/365948.htm  氣象沉積法主要是含碳氣體(甲烷、依稀),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碳原子在生長基上附著,形成單層碳結構物質並逐漸生長。
  • 淺析石墨烯行業產業的發展
    科學家利用石墨烯研製出新型的場效應電晶體,其能將開關頻率提高1000多倍,可廣泛應用於未來的電子設備和計算機中,使之功能更強,性能更優異。科學家首次研發出能同時發送和接收信號的雙向無線廣播技術,有望研製出更快捷高效的網絡。英特爾公司研發出可大規模生產的三維電晶體,採用三維電晶體的晶片能減少能耗和提高性能。
  • 快速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研究取得進展
    從中科院獲悉,蘇州納米所等在快速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因為在半導體工業中具有良好的集成兼容性以及低廉的成本優勢,銅基表面化學氣相沉積(CVD)法被認為是**有潛力實現大規模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