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所大尺寸單晶石墨烯的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及其無損轉移取得...

2021-01-08 索比光伏網

索比光伏網訊:

最近,金屬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先進炭材料研究部的成會明、任文才研究員帶領的石墨烯研究團隊在大尺寸單晶石墨烯及其薄膜的製備和無損轉移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論文於2月28日在《自然—通訊》上在線發表(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2, DOI: 10.1038/ncomms1702)。

作為單層碳原子緊密堆積而成的二維蜂窩狀結構,石墨烯具有極高的載流子遷移率、高透光性、高強度等眾多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質,在電子學、自旋電子學、光電子學、太陽能電池、傳感器等領域有著重要的潛在應用。目前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的方法主要有膠帶剝離法、碳化矽或金屬表面外延生長法和化學氣相沉積法(CVD),前兩種方法效率低,不適於大量製備,而迄今由CVD法製備的石墨烯一般是由納米級到微米級尺寸的石墨烯晶疇拼接而成的多晶材料。石墨烯中晶界的存在會嚴重降低其質量和性能,因此大尺寸單晶石墨烯的製備對於石墨烯基本物理性質的研究及其在電子學等方面的應用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此外,對於在金屬基體上生長的石墨烯,生長後能否高質量地將石墨烯從金屬基體轉移到其它基體上是實現其在不同領域應用的前提。但現有轉移方法大多是將金屬基體腐蝕掉,不僅會造成石墨烯結構的破壞、基體金屬的殘存和環境汙染,而且會顯著增加石墨烯的製備成本,尤其不適合化學穩定性強的貴金屬上石墨烯的轉移。

金屬所科研人員在前期常壓CVD方法生長石墨烯的基礎上,提出採用貴金屬鉑作為生長基體,實現了毫米級尺寸六邊形單晶石墨烯的製備(圖1),並製備出由毫米級單晶石墨烯構成的石墨烯薄膜。研究發現,多晶鉑和單晶鉑上石墨烯的生長行為相似,鉑對甲烷和氫氣較強的催化裂解能力以及反應中低濃度甲烷和高濃度氫氣的使用是實現石墨烯低成核密度並最終製備出大尺寸單晶石墨烯的關鍵。由於石墨烯與鉑基體熱膨脹係數差別小,所得石墨烯上褶皺的平均高度僅為0.8納米,遠小於銅、鎳基體上生長的石墨烯的褶皺。他們與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包信和研究團隊合作,利用選區低能電子衍射和低能電子顯微鏡對單個石墨烯島進行了表徵,發現具有規則六邊形結構的石墨烯島均為單晶,而邊界處有凹角存在的石墨烯島多為多晶結構。

與此同時,他們還發明了一種基於電化學氣體插層的鼓泡無損轉移方法,可將鉑上生長的石墨烯轉移到任意基體上(圖2)。與現有基於基體腐蝕的傳統轉移方法不同,該轉移方法對石墨烯及鉑基體均無破壞和損耗,鉑基體可無限次重複使用。轉移後的石墨烯完整保留了其原有的結構和質量,無金屬雜質殘留(圖3)。該鼓泡轉移方法操作簡便、速度快、無汙染,並且適於釕、銥等貴金屬以及銅、鎳等常用金屬上生長的石墨烯的轉移,金屬基體可重複使用,可作為一種低成本、快速轉移高質量石墨烯的普適方法。拉曼光譜研究表明,該方法轉移的單晶石墨烯具有很高的質量(圖4)。他們進而與北京大學電子系的彭練矛研究團隊合作,將轉移到Si/SiO2基體上的單晶石墨烯製成場效應電晶體,測量出該單晶石墨烯室溫下的載流子遷移率可達7100cm2V-1s-1(圖4),並有望通過使用氮化硼基體得到進一步提高。

金屬基體上大尺寸單晶石墨烯及其薄膜的多次重複生長為石墨烯基本物性的研究及其在高性能納電子器件、透明導電薄膜等領域的實際應用奠定了材料基礎。該成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科院等的資助,已申請中國發明專利2項。

圖1 多晶鉑上生長的毫米級單晶石墨烯及由其構成的連續薄膜

圖2 基於電化學氣體插層的鼓泡無損轉移方法

圖3 多晶鉑上生長及轉移到Si/SiO2基體上的六邊形單晶石墨烯

圖4 六邊形單晶石墨烯的拉曼光譜及其電輸運特性

相關焦點

  • Mater.發文介紹石墨烯化學氣相沉積製備方法
    「製備決定未來」,石墨烯的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製備方法自2009年被發明以來,已經取得了長足進展,是目前低成本製備大面積高品質石墨烯薄膜的最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可放大性。然而,CVD石墨烯薄膜在製備的過程中會產生缺陷、晶界和褶皺,製備和轉移的過程也會造成表面汙染與破損,因此限制了其進一步應用。
  • 成會明院士訪問蘇州納米所
    1月6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成會明赴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訪問,並以「化學氣相沉積(CVD)法製備石墨烯及其他二維材料」為題作了報告。報告展示了他所率領的研究團隊近年來在石墨烯材料及其他二維晶體材料製備和應用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自2005年起,他的研究團隊在石墨烯材料的製備和應用等方面開展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工作。
  • 化學學院劉忠範、彭海琳課題組在Chem. Rev.和Adv. Mater.發文介紹...
    「製備決定未來」,石墨烯的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製備方法自2009年被發明以來,已經取得了長足進展,是目前低成本製備大面積高品質石墨烯薄膜的最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可放大性。然而,CVD石墨烯薄膜在製備的過程中會產生缺陷、晶界和褶皺,製備和轉移的過程也會造成表面汙染與破損,因此限制了其進一步應用。
  • ACS Nano:通過化學氣相沉積生長的高遷移率,溼轉移石墨烯
    本文要點:通過化學氣相沉積生長的高遷移率,溼轉移石墨烯成果簡介 本文在SiO 2和六方氮化硼(hBN)封裝上的溼轉移之後通過化學氣相沉積(CVD)生長的單層石墨烯的高室溫遷移率。通過去除捕獲在單晶石墨烯和hBN之間的界面處的汙染物,我們在室溫下實現高達70000cm 2 V -1 s -1的遷移率,並且在9K時實現120 000 cm 2V -1 s -1的遷移率。這些是之前溼轉移石墨烯的兩倍多,並且與通過幹轉移製備的樣品一樣。我們還研究了熱退火和封裝在多晶石墨烯中的組合方法,實現了30 000 cm的室溫遷移率2 V -1 s -1。
  • 成越科儀:CVD法製備石墨烯的前景大有可為
    CVD法利用甲烷等含碳化合物作為碳源,通過其在基體表面的高溫分解生長石墨烯。從生長機理上主要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滲碳析碳機制,另一種是表面生長機制。CVD方法是上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製備高純度、高性能固體材料的化學過程,早期主要用於合金刀具的表面改性,後來被廣泛應用於半導體工業中薄膜的製備,如多晶矽和氧化矽膜的沉積。
  • 中科院院士成會明在上海矽酸鹽所第十七期「東生講壇」作報告
    成會明在報告中介紹了石墨烯材料的結構特徵、眾多優異理化性質及其在電子和光電子器件、超靈敏傳感器、柔性透明導電薄膜、太陽能電池及高性能儲能器件等領域的廣闊應用前景,對石墨烯和其他二維材料的主要製備方法的研究進展作了介紹,重點闡述了用化學剝離法和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出高質量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以及其他二維材料微片、單晶、薄膜及三維網絡結構宏觀體的優勢及潛在應用,展望了石墨烯等二維材料在複合材料
  • ACS Nano:單晶金屬薄膜和高質量石墨烯的集成晶圓級生長
    Burton(共同通訊作者)等合作報導了一種使用標準的冷壁化學氣相沉積(CVD)反應器將單晶金屬催化劑的製備方法與石墨烯生長方法組合在一起的工藝流程。在商業化的多晶Cu箔和c面藍寶石晶圓之間採用三明治結構,並顯示出在有限的間隙中近距離的真空升華可以得到高生長速率的Cu(111)外延單晶薄膜。這種布置可實現晶圓級規模製備,並抑制了反應器被Cu汙染。
  • 納米科學:化學氣相沉積能夠生產純淨,均勻的金屬或聚合物塗層
    納米科學:化學氣相沉積能夠生產純淨,均勻的金屬或聚合物塗層!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從某種意義上說,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工程系教授凱倫格裡森說,你可以追溯到化學氣相沉積技術或CVD,一直追溯到史前時期:「當穴居人點燃一盞燈,菸灰沉積在洞穴的牆壁上時, 「她說,這是一種基本的心血管疾病,如今,CVD是製造業的基本工具 - 用於從太陽鏡到薯片袋的所有產品 - 並且是當今大多數電子產品生產的基礎
  • 新突破:現在能讓石墨烯,變成單層單晶!
    改進了化學氣相沉積(CVD)生長方法,消除了石墨烯生長在銅箔上的所有碳雜質。這種均勻「完美」的單層單晶石墨烯有望被用作超高解析度透射電鏡成像和光學設備的超薄支撐材料。也可作為一種合適的石墨烯,以實現非常均勻的功能化,這將促使推動許多其他應用,特別是用於各種類型的傳感器。
  • 超潔淨石墨烯的增長最新進展
    1成果簡介 近10年來,化學氣相沉積(CVD)法生長石墨烯薄膜取得了重大進展然而,實現工業生產和應用所需的CVD石墨烯的優異質量和可擴展性仍然是主要障礙。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單晶疇尺寸、大面積均勻性、生長速率、層厚可控性以及降低缺陷濃度等方面。
  • 北京大學劉忠範/彭海琳教授課題:超潔淨石墨烯的增長最新進展
    成果簡介 近10年來,化學氣相沉積(CVD)法生長石墨烯薄膜取得了重大進展。然而,實現工業生產和應用所需的CVD石墨烯的優異質量和可擴展性仍然是主要障礙。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單晶疇尺寸、大面積均勻性、生長速率、層厚可控性以及降低缺陷濃度等方面。
  • 中國科學院大學:通過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T-碳
    本文要點:通過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PECVD)在多晶立方金剛石和高溫高壓(HTHP)單晶立方金剛石的基底實驗中獲得T-碳相。實驗嘗試通過分別在多晶金剛石和單晶金剛石的基底上使用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PECVD)來獲得新型碳同素異形體,即T-碳。我們測量的新型碳的X射線衍射,拉曼光譜和紅外光譜與T-碳的計算結果非常吻合,晶格參數與T和碳的計算結果以及高解析度電子顯微鏡相吻合脈衝雷射輻照改性碳多壁納米管而合成的碳納米線表明,可以在我們的樣品中鑑定出T碳。
  • 石墨烯的基本表徵手段與檢測方法大全
    這種現象是在用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石墨烯的過程中發現的。在銅基底上生長石墨烯後經過在一定溫度下的氧化處理,由於未被石墨烯覆蓋的銅會被氧化成紅色的氧化亞銅,而有石墨烯覆蓋的區域則不會被氧化因而在光學顯微鏡下具有很明顯的顏色對比度。圖2(a)是直接採用光學顯微鏡觀察金屬基底上的四邊形石墨烯,可以看出,由於石墨烯的尺寸比較大,石墨烯的大小與形貌直接用肉眼就可以觀測到。
  • 介電襯底長出「高」「大」石墨烯—新聞—科學網
    近年來,石墨烯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新發現、新成果不斷湧現,但總體來說在實用化信息器件方面仍面臨很多挑戰。特別是基於高質量大面積石墨烯的信息器件構築及其特性研究備受關注。 自2004年以來,科學家們已發展出多種製備石墨烯的方法,包括機械剝離法、SiC或金屬單晶表面外延生長法、化學氧化剝離法、插層剝離法及化學氣相沉積(CVD)法等。其中,CVD法由於具有可控性高、結晶質量好、均勻、薄膜尺寸大等優勢而成為製備石墨烯最為普遍的方法之一。
  • 石墨烯化學氣相沉積生長研究獲進展
    近日,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陳紅徵教授團隊的徐明生教授小組在石墨烯化學氣相沉積(CVD)生長方面有新的發現
  • 【中國科學報】介電襯底長出「高」「大」石墨烯---中國科學院
    特別是基於高質量大面積石墨烯的信息器件構築及其特性研究備受關注。  自2014年起,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介電襯底上高質量大面積石墨烯信息器件的構築與特性研究」支持下,中國科學家瞄準領域研究前沿,針對石墨烯信息器件的一些關鍵基礎問題,開展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技術的研究,在石墨烯信息器件的重大科學問題上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 天津大學課題組:大尺寸二維單晶材料在銅基底上的可控成長
    近年來,大尺寸單晶二維材料的可控制備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在這些製備方法中,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方法因其可控性高,可大面積製備及成本低廉等優點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在CVD製備二維材料過程中,催化劑可以直接影響樣品的尺寸、形貌及質量等參數,因此尋求合適的催化劑體系一直是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和難點。
  • 物理所石墨烯晶界輸運性質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高鴻鈞院士研究組在二維原子晶體材料的可控制備、物性調控及原型器件特性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早在2007年,他們就首次通過外延的方法在金屬釕單晶表面獲得了釐米量級大小、幾乎無缺陷的大面積高質量單層石墨烯。
  • 鄒廣田院士:高速生長CVD金剛石單晶及其應用
    除此之外它還具有比熱低、導熱性好、機械強度大、抗腐蝕性能好、半導體性能和高溫穩定性等優良性能,在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各方面有著廣泛的用途。根據金剛石的晶體形態,金剛石可分為單晶體、連生體和聚晶體。其中金剛石單晶由於缺陷少、品質高,在某些應用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天然的金剛石單晶(特別是較大尺寸,晶型、取向等符合應用要求的單晶)在自然界中十分稀少,價格昂貴。
  • 特邀綜述推介|PVT法AlN單晶生長技術研究進展及其面臨挑戰
    圖6 大尺寸AlN單晶襯底樣片近幾十年來各國研究人員致力於AlN單晶生長的深入研究,並開發了各種生長工藝方法,如氫化物氣相外延法(HVPE)、金屬有機物化學氣相沉積法(MOCVD)、分子束外延法(MBE)、原子層沉積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