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劉忠範/彭海琳教授課題:超潔淨石墨烯的增長最新進展

2020-09-02 材料分析與應用

成果簡介

近10年來,化學氣相沉積(CVD)法生長石墨烯薄膜取得了重大進展。然而,實現工業生產和應用所需的CVD石墨烯的優異質量和可擴展性仍然是主要障礙。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單晶疇尺寸、大面積均勻性、生長速率、層厚可控性以及降低缺陷濃度等方面。

本文,北京大學劉忠範/彭海琳教授課題在《ACS Nano》期刊發表名為「New Growth Frontier: Superclean Graphene」的論文,研究提出一個重要進展是發現了CVD石墨烯薄膜在高溫生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汙染現象以及與表面缺陷、剝離和轉移質量密切相關的超清潔生長技術。超清潔石墨烯是CVD石墨烯研究的新前沿。從這一角度出發,我們旨在全面了解超清潔石墨烯薄膜的內在生長汙染和實驗方案,並對未來高質量CVD石墨烯薄膜的商業化生產進行展望。


高溫生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汙染

了解汙染現象和發展超潔淨石墨烯的發展策略代表了化學氣相沉積石墨烯研究的新領域。

圖1.高溫生長期間石墨烯表面上無定形碳的形成機理示意圖。


圖2.化學氣相沉積(CVD)衍生的石墨烯薄膜表面不可避免的汙染。


圖3.石墨烯轉移到功能性基材上時汙染的示意圖。除去聚合物後,由於無定形碳與聚合物之間的強相互作用,聚合物殘留物留在了被無定形碳覆蓋的石墨烯區域上。


化學氣相沉積生長高質量石墨烯薄膜

表1.超淨石墨烯和常用方法生長的石墨烯的性能


圖4.在質量,成本,清潔度,缺陷密度和可擴展性方面,目前用於製備超淨石墨烯的實驗方法的比較。


小結與展望

表面汙染是探測CVD石墨烯的內在特性並以令人信服的質量實現其批量生產的主要障礙。我們預測,超淨石墨烯將在不久的將來代表石墨烯研究的新領域。

低成本,大面積生產具有良好均勻性的超淨,無缺陷的石墨烯對於工業應用至關重要,但仍具有挑戰性。基於無定形碳的形成機理,在開發新的超潔淨石墨烯策略時應考慮三個方面:

(1)可能通過調整邊界層的厚度和含量來抑制邊界層中大碳簇的形成。;

(2)修復缺陷,減少石墨烯表面無定形碳的成核位點數量;

(3)抑制無定形碳在石墨烯表面上的橫向生長。

此外,還迫切需要對非晶碳形成機理有更深入了解的理論計算以及可視化缺陷和非晶碳的技術。

CVD石墨烯與朝向大量生產高品質的石墨烯膜的視圖摘要路線圖中呈現圖5,其中四種途徑代表了當前石墨烯研究的主流:在金屬襯底上進行單層石墨烯的CVD生長(途徑1),將石墨烯轉移到功能襯底上(途徑2),在功能襯底上直接進行石墨烯的CVD生長(途徑3) ,以及在金屬基板上進行多層石墨烯的CVD生長(路線4)。

在所有路線中,從基礎實驗室規模的基礎研究到工業規模的石墨烯生產都需要三到四個步驟。例如,在路線1的第一階段,對石墨烯社區的主要關注是對CVD石墨烯的結構特徵的控制,包括尺寸和層數。同時,用於可控制的,具有成本效益的大規模生產的合適基板的設計也引發了激烈的研究活動。

在後續階段,石墨烯研究人員和工業界的主要努力目前致力於表面汙染問題,包括缺陷,皺紋和摻雜。

隨後,在第三階段,將廣泛討論工業可行的生產策略,特別是石墨烯薄膜的均勻性,尺寸,生長速率和可轉移性。在最後階段,大規模生產和商業化的挑戰仍然需要解決,涉及工業規模的生產能力,產量,成本,設備和生產線。生長速率和石墨烯薄膜的可轉移性。

圖5.大規模生產化學氣相沉積石墨烯的挑戰。

超潔淨石墨烯的增長將在不久的將來引起極大的關注,因為潔淨表面的可用性將提供增強的CVD石墨烯性能和性能,並有助於發現新的應用。我們相信,超淨石墨烯將為我們帶來更多令人振奮的基礎研究發現,並促進整個石墨烯產業的發展。


文獻:

相關焦點

  • 超潔淨石墨烯的增長最新進展
    1成果簡介 近10年來,化學氣相沉積(CVD)法生長石墨烯薄膜取得了重大進展本文,北京大學劉忠範/彭海琳教授課題在《ACS Nano》期刊發表名為「New Growth Frontier: Superclean Graphene」的論文,研究提出一個重要進展是發現了CVD石墨烯薄膜在高溫生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汙染現象以及與表面缺陷、剝離和轉移質量密切相關的超清潔生長技術。超清潔石墨烯是CVD石墨烯研究的新前沿。
  • 劉忠範和彭海琳課題組在Nature Materials發表綜述:石墨烯製備決定...
    最近,劉忠範課題組和彭海琳課題組應邀在國際著名刊物石墨烯產業只有努力紮根於材料製備,解決高品質材料的規模化製備問題,才有美好的應用未來。近十年來,北京大學劉忠範課題組和彭海琳課題組在石墨烯的化學氣相沉積(CVD)製備及應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
  • 化學學院劉忠範、彭海琳課題組在Chem. Rev.和Adv. Mater.發文介紹...
    「製備決定未來」,石墨烯的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製備方法自2009年被發明以來,已經取得了長足進展,是目前低成本製備大面積高品質石墨烯薄膜的最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可放大性。然而,CVD石墨烯薄膜在製備的過程中會產生缺陷、晶界和褶皺,製備和轉移的過程也會造成表面汙染與破損,因此限制了其進一步應用。
  • 專業視角,劉忠範院士這樣談論石墨烯產業的發展
    劉忠範院士:打造一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石墨烯產業劉忠範,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長,中組部「萬人計劃」傑出人才,北京大學納米化學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低維材料與納米器件、分子自組裝以及電化學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和中國化學會-阿克蘇諾貝爾化學獎等獎勵。
  • Mater.發文介紹石墨烯化學氣相沉積製備方法
    「製備決定未來」,石墨烯的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製備方法自2009年被發明以來,已經取得了長足進展,是目前低成本製備大面積高品質石墨烯薄膜的最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可放大性。然而,CVD石墨烯薄膜在製備的過程中會產生缺陷、晶界和褶皺,製備和轉移的過程也會造成表面汙染與破損,因此限制了其進一步應用。
  • 北大:機械性能顯著增強的超平坦石墨烯的生長
    成果簡介 通過化學氣相沉積在Cu上生長的石墨烯是粗糙的,這是由於為了釋放界面熱應力和/或石墨烯彎曲能而使Cu表面粗糙化。粗糙度降低了石墨烯的電導和機械強度。本文,北京大學彭海琳教授、劉忠範院士、韋小丁研究員和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張忠研究員等人,在《Nano Lett》期刊發表名為「Growth of Ultraflat Graphene with Greatly Enhanced Mechanical Properties」的論文,研究通過使用相鄰的Cu(111)和平坦的Cu(111)作為模型基底,研究了原始表面形貌對石墨烯覆蓋的
  • 北大《Nano Lett》:機械性能顯著增強的超平坦石墨烯的生長
    ,這是由於為了釋放界面熱應力和/或石墨烯彎曲能而使Cu表面粗糙化。粗糙度降低了石墨烯的電導和機械強度。本文,北京大學彭海琳教授、劉忠範院士、韋小丁研究員和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張忠研究員等人,在《Nano Lett》期刊發表名為「Growth of Ultraflat Graphene with Greatly Enhanced Mechanical Properties」的論文,研究通過使用相鄰的Cu(111)和平坦的Cu(111)作為模型基底,研究了原始表面形貌對石墨烯覆蓋的
  • 北大劉忠範/彭海琳課題組在《Nano Lett》:層狀石墨烯用於定量分析鋰離子電池介電層集電器的界面性能
    1、石墨烯設計的Al集電器/電解質界面處增強的防腐性能2、石墨烯表層使商用鋁箔用作LIB中的正極集電器時具有與電解質和電極材料幾乎理想的界面
  • 北京大學發布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納米能源材料特刊
    該特刊為慶祝北京大學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MSE)成立十周年特邀約稿,共收錄8篇綜述、11篇進展報告和1篇研究新聞熱點,綜合概括了北京大學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以及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物理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等院系教師在納米與能源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這些領域包括催化、高效能源轉化和儲存系統、低維材料與複合結構,以及多孔材料在能源和環境領域的應用。
  • 劉忠範院士:「重大突破」是「熬」出來的
    劉忠範及其研究團隊從事石墨烯研究已有12年,他形容自己的研究歷程為「從關注科研進展到醉心產業的心路旅程」。在這段心路旅程中,劉忠範深刻體會到,和其他電子信息材料一樣,石墨烯領域也存在諸多關鍵核心技術問題。「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不是過去時,而是現在進行時,也是將來時。」
  • 利用石墨烯薄膜增強鋰離子電池抗腐蝕性技術研究
    為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利用石墨烯薄膜作為導電塗層和界面隔離層提高鋁箔的抗電化學腐蝕性能。通過等離子體化學氣相沉積法在商業集流體用的鋁箔上直接生長多層的石墨烯膜,利用與鋁箔緊密貼合的多層石墨烯薄膜具有離子/分子不通透性,可以有效阻止陽極極化產生的Al3+和電解液中的陰離子、溶劑分子等配位絡合。因此,石墨烯包覆鋁箔可以顯著提高其抗電化學腐蝕性。
  • 北京大學新晉院士張錦:納米碳材料領域的領軍人物,來自寧夏!
    在蘭州大學和北京大學聯合培養博士期間,張錦在博士生導師力虎林教授和北京大學劉忠範教授的指導下開展科研工作。畢業後,張錦前往英國利茲大學繼續博士後深造。2000年回國,他加入北大,開啟「科研利器築夢祖國騰飛」之路。張錦從未後悔過回國的決定,他說自己從出國的第一天起就決心要回國開闢自己的事業。之所以選擇北大,張錦認為她是中國的「第一」與「唯一」,也是距離實現夢想最近的地方。
  •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劉忠範院士:不負時代,不負韶華
    典禮上,教師代表、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劉忠範以《不負時代,不負韶華》為題演講,以饗讀者。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來賓們,大家好!首先,祝賀各位同學順利完成學業,即將離開燕園,走向新的人生舞臺。非常榮幸能有機會站在這裡,給走向未來的你們講幾句話。
  • 化學學院彭海琳課題組成功解析超高遷移率層狀Bi
    比如石墨烯沒有帶隙、過渡金屬硫化k物遷移率偏低、黑磷在環境中不穩定。因此,尋找並製備同時具有高遷移率、合適帶隙及環境穩定性的二維材料,一直是重大挑戰。近兩年來,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彭海琳教授課題組和合作者首次發現並製備了一類同時滿足上述特點的全新二維半導體晶片材料(硒氧化鉍,Bi2O2Se),在高速低功耗器件、量子輸運器件、超快高敏紅外光探測等方面展現出優異性能(Nature Nanotech. 2017, 12, 530; Nano Lett. 2017, 17
  • 多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立兩年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發布成果
    2020」在海澱區召開,來自國內外石墨烯學術界、產業界以及地方政府代表400餘人參加。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發布了研究成果,期待「殺手鐧級」應用的出現。據介紹,2018年10月,北京大學利用在石墨烯基礎研究方面的領先優勢,在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新型研發機構——北京石墨烯研究院(BGI)。昨天,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長劉忠範介紹了研究院最近一年來的建設成果和取得的成就。
  • 2018全國高校青年科學獎發布,全國只有10位,北京大學獨佔3席!
    10位在校青年教師被授予該獎項,其中彭海琳、肖雲峰、高寧三位獲獎人來自北京大學。看榜時刻彭海琳北京大學肖雲峰北京大學高寧北京大學張強清華大學崔振嶺中國農業大學付俊東北大學王師中國海洋大學雷亞國西安交通大學盛茂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羅亞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此獎項由教育部設立,授予年齡不超過40周歲、長期從事基礎性科學研究並取得一定影響的原創性重要成果的在校青年教師
  • 化學學院彭海琳課題組成功解析超高遷移率層狀Bi2O2Se半導體的電子...
    比如石墨烯沒有帶隙、過渡金屬硫化k物遷移率偏低、黑磷在環境中不穩定。因此,尋找並製備同時具有高遷移率、合適帶隙及環境穩定性的二維材料,一直是重大挑戰。近兩年來,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彭海琳教授課題組和合作者首次發現並製備了一類同時滿足上述特點的全新二維半導體晶片材料(硒氧化鉍,Bi2O2Se),在高速低功耗器件、量子輸運器件、超快高敏紅外光探測等方面展現出優異性能(Nature Nanotech. 2017, 12, 530; Nano Lett. 2017, 17
  • BGI千億級石墨烯產業之路全速啟航
    近日,北京石墨烯研究院(BGI)主持召開BGIC運營啟動會。此次啟動會標誌著BGI以石墨烯材料為核心產品,全面推動研究院在研項目進程產業化之路進入全速啟航階段。2018年10月,BGI正式揭牌運營。大尺寸高品質超潔淨石墨烯薄膜製備技術、單晶石墨烯晶圓製備技術、超級石墨烯玻璃製備技術、柔性石墨烯玻璃纖維製備技術以及石墨烯製備裝備領域均已達到領先水平。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長劉忠範表示,石墨烯薄膜生產示範中心運營一年來,已經將以石墨烯薄膜為代表的核心材料,從研發向產業化運營推動了一大步,是研究院核心技術產業化進程的重要裡程碑。
  • 北大劉忠範和劉開輝Nature Photonics: 米級水平!石墨烯光子晶體...
    石墨烯(Gr)與PCF的結合允許電可調性,寬帶光學響應和全光纖集成能力。然而,之前的報導僅限於微米級樣品,遠遠落後於米級水平的實際應用要求。北京大學劉忠範和劉開輝及其合作者展示了一種新的混合材料,採用化學氣相沉積法生產的Gr-PCF,長度可達半米。Gr-PCF顯示出強烈的光物質相互作用,衰減約為8 dB cm -1。
  • 石墨烯或是「大忽悠」
    清華大學教授沈萬慈表示:「我國具有世界最大的天然石墨產業,在石墨礦採選技術設備上也處於世界先進水平,坦尚尼亞、俄羅斯、越南等國石墨產業尋求從我國引進採選技術和設備,我國正在由石墨大國走向石墨強國。  而從數量上來看,我國石墨烯企業也是出現了爆發式增長:來自中國經濟信息社發布的《2016-2017中國石墨烯發展年度報告》顯示2016年以來我國石墨烯企業年新增企業超過700家,其中研發類企業佔比約43%。  但對於這一現象,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忠範認為,中國石墨烯產業發展出現了「一擁而上」的群眾運動,類似當年「大躍進」時期的大煉鋼鐵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