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變化影響,今年的北大畢業典禮在「雲端」進行,並面向全球進行中英文雙語直播。部分在校學生以及身在各地的眾多畢業生們,懷著對校園的不舍和眷戀,跨越山海、相聚「雲端」。
典禮上,教師代表、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劉忠範以《不負時代,不負韶華》為題演講,以饗讀者。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來賓們,大家好!
首先,祝賀各位同學順利完成學業,即將離開燕園,走向新的人生舞臺。非常榮幸能有機會站在這裡,給走向未來的你們講幾句話。
27年前,我跟今天的你們一樣,離開留學近十年的日本,回到祖國,來到美麗的燕園,開始了新的人生旅程。也跟今天的你們一樣,對未來充滿憧憬,也伴隨著些許不安。
我很幸運,趕上了一個好時代,一個百業初興、催人奮進的時代。我親眼見證了近30年來中國的高速發展、尤其在科學技術和高等教育領域日新月異的變化。值得自豪的是,我也有幸投身到滾滾向前的時代大潮中,以綿薄之力,參與助推了這一偉大的發展進程。
今天的你們也很幸運,趕上了建成小康社會、奮進民族復興的新時代。徵程偉大,挑戰巨大。相信你們能夠肩負起時代和歷史賦予的重任,為人生增彩,為北大增光。
藉此機會,願提三點希望與你們共勉。
希望你們做一個思想者。思想是前行的指南針。恩格斯說過:「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當今的中國,不缺少激情,不缺少幹勁兒,而最需要冷靜的思想者。
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是幾代人不怕犧牲、努力拼搏的結果。從富起來到強起來,還需要更多的思想者。北大不乏思想者,從蔡元培到李大釗、陳獨秀,因為有了他們,才奠定了北大今天的地位和思想引領者的角色。
今天的我們,面臨著一個前所未有的大變局,更加需要冷靜地思考、理性地行動,去應對複雜多變的挑戰。時代需要你們去思考。期待你們,因為你們是北大人!
希望你們做一個實踐者。因為沒有實踐的思考是蒼白的。北大也不乏實踐者,王選、徐光憲兩位前輩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是王選先生雷射照排技術的偉大實踐,讓我們告別了鉛與火,迎來了光與電時代;是徐光憲先生的串級萃取理論與實踐,造就了中國的稀土分離產業。
我是從事石墨烯新材料研究的,也在進行著一個大膽的實踐。我創建了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正帶領數百名「石墨烯人」努力拼搏著,希望能夠在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探索上有所突破,解決我國高科技產業面臨的諸多「卡脖子」問題以及科技與經濟兩張皮難題。我的目標是打造一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石墨烯產業。
希望你們在未來的人生舞臺上,勇於實踐,積極作為,敢為人先。你們能行,因為你們是北大人!
希望你們做一個擔當者。邱吉爾曾說過,責任與擔當是通向偉大的代價。我一直認為,興趣可以帶你走得很遠,而擔當則會帶你飛得更高。101年前,也是北大的老前輩、我們九三學社的創始人之一許德珩先生,在國家危亡之際,憑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勇敢地站了出來,走在了「五四運動」的最前列。
你們即將走向新的人生舞臺,希望你們勇敢地擔當起自己的角色,以捨我其誰的精神,積極進取,不負韶華,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相信你們,因為你們是北大人!
在結束我的發言之際,我願意把我堅守的一個理念分享給你們,「永遠不要給自己設置天花板」。每個人都有著巨大的潛力,關鍵在於你去挖掘,不要輕易地說自己不行。只要積極思考,勇於實踐,敢於擔當,你就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今年是極不平凡之年,你們克服了重重困難,完成了學業,展示了北大人的拼搏精神和應變能力,同時也給你們的人生注入了不平凡的基因。偉大的人生從來都不是坦途。希望你們勇敢前行,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母校等待你們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