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範和彭海琳課題組在Nature Materials發表綜述:石墨烯製備決定...

2020-11-25 北大新聞網

2019/06/07 信息來源: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編輯:白楊 | 責編:凌薇

最近,劉忠範課題組和彭海琳課題組應邀在國際著名刊物《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上發表題為「石墨烯產業化-製備決定未來」的綜述文章「Synthesis Challenges for Graphene Industry. Li Lin, Hailin Peng*, Zhongfan Liu*, Nature Materials 2019, 18, 520」,從石墨烯產業化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分析,並提出了「標號」石墨烯的概念和石墨烯未來可能的「殺手鐧」級應用。

過去的十幾年,石墨烯研究和產業化進步飛速,然而石墨烯產業化仍然面臨諸多挑戰和問題。面向石墨烯產業化應用的製備技術不是對實驗室製備過程的簡單放大,規模化製備對製備技術的可重複性、安全性和成本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儘管從產能上看石墨烯的粉體和薄膜均實現了宏量化製備。然而,石墨烯產品的生長工藝、原材料、設備甚至生產批次的不同,得到的產品質量和性能參差不齊,且很難達到統一的標準。以史為鑑,參考另一類戰略性碳材料——碳纖維的產業發展歷程可知,材料的品質決定了其應用前途。最初研發的碳纖維只能用於釣魚竿等,而今高端碳纖維材料在航天航空領域佔據不可替代的位置,這正是碳纖維的規模化製備技術和材料品質的不斷提升,推動了碳纖維在高端領域的廣泛應用。石墨烯產業只有努力紮根於材料製備,解決高品質材料的規模化製備問題,才有美好的應用未來。

近十年來,北京大學劉忠範課題組和彭海琳課題組在石墨烯的化學氣相沉積(CVD)製備及應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針對高品質石墨烯薄膜的CVD製備,課題組發展了多種石墨烯CVD生長方法,對其疇區尺寸、層數、潔淨度、摻雜和生長速度進行了精確調控,並率先實現了4英寸無褶皺石墨烯單晶晶圓、大面積超潔淨石墨烯薄膜的製備、石墨烯薄膜連續批量製備和綠色無損轉移,並研製了超級石墨烯玻璃和石墨烯基LED器件。上述一系列創新性研究成果有助於突破高品質石墨烯薄膜的製備技術瓶頸及探索其高端應用技術,將促使石墨烯薄膜材料和產業實現理性和良性可持續發展。

文章指出,石墨烯市場亟需標準化。石墨烯標號規則應涉及石墨烯的基本結構(晶疇尺寸、層數、平整度、純度、摻雜度等)和內稟性質(遷移率、電導率、透光率、功函數、熱導率等)等。材料製備和應用探索的努力方向是材料的一體化。即石墨烯與其他材料複合,利用石墨烯的附加功能,實現功能的一體化,這也是通向石墨烯「殺手鐧」級應用的途徑之一。從石墨烯的發現至今才十多年,這說明石墨烯還有很多可以提升和努力的空間,也告訴我們石墨烯的產業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製備決定未來,只有在石墨烯製備上不斷精進,我們才會迎來石墨烯產業的朝陽時代。

綜述文章配圖

以上綜述文章的通訊作者為劉忠範教授和彭海琳教授,第一作者為林立博士。該系列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究計劃、北京市科委項目的大力支持。

相關焦點

  • 化學學院劉忠範、彭海琳課題組在Chem. Rev.和Adv. Mater.發文介紹...
    「製備決定未來」,石墨烯的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製備方法自2009年被發明以來,已經取得了長足進展,是目前低成本製備大面積高品質石墨烯薄膜的最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可放大性。然而,CVD石墨烯薄膜在製備的過程中會產生缺陷、晶界和褶皺,製備和轉移的過程也會造成表面汙染與破損,因此限制了其進一步應用。
  • ...Rev.和Adv. Mater.發文介紹石墨烯化學氣相沉積製備方法
    「製備決定未來」,石墨烯的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製備方法自2009年被發明以來,已經取得了長足進展,是目前低成本製備大面積高品質石墨烯薄膜的最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可放大性。然而,CVD石墨烯薄膜在製備的過程中會產生缺陷、晶界和褶皺,製備和轉移的過程也會造成表面汙染與破損,因此限制了其進一步應用。
  • 北京大學劉忠範/彭海琳教授課題:超潔淨石墨烯的增長最新進展
    成果簡介 近10年來,化學氣相沉積(CVD)法生長石墨烯薄膜取得了重大進展。然而,實現工業生產和應用所需的CVD石墨烯的優異質量和可擴展性仍然是主要障礙。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單晶疇尺寸、大面積均勻性、生長速率、層厚可控性以及降低缺陷濃度等方面。
  • 清華航院李群仰課題組系統發表綜述文章闡釋二維材料的摩擦學特性...
    清華航院李群仰課題組發表綜述文章系統闡釋二維材料的摩擦學特性、調控策略及應用前景清華新聞網12月26日電 清華大學航院李群仰副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在國際材料科學領域旗艦學術期刊《今日材料》(Materials Today)上在線發表了長篇綜述文章《二維材料的摩擦學行為:從機制到調控策略
  • 專業視角,劉忠範院士這樣談論石墨烯產業的發展
    探索石墨烯「殺手鐧」級應用2020年11月8日,第三屆中國高科技產業化高峰會議主論壇上,劉忠範院士圍繞石墨烯技術及其產業化發表主題演講。他認為目前市場上尤其缺少石墨烯的「殺手鐧」級別應用。什麼是「殺手鐧」級別的應用呢?劉忠範院士簡明扼要地表示:「不可替代,離開它就不行。這種用途才是未來石墨烯產業的基石。」
  • 北京大學發布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納米能源材料特刊
    該特刊為慶祝北京大學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MSE)成立十周年特邀約稿,共收錄8篇綜述、11篇進展報告和1篇研究新聞熱點,綜合概括了北京大學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以及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物理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等院系教師在納米與能源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這些領域包括催化、高效能源轉化和儲存系統、低維材料與複合結構,以及多孔材料在能源和環境領域的應用。
  • 化學學院彭海琳課題組成功解析超高遷移率層狀Bi
    在眾多候選溝道材料中,高遷移率二維半導體因其超薄平面結構可有效抑制短溝道效應,被認為是構筑後矽時代納電子器件和數字集成電路的理想溝道材料。然而,現有被廣泛研究的二維材料在具有其固有優勢的同時也有著難以克服的缺點。比如石墨烯沒有帶隙、過渡金屬硫化k物遷移率偏低、黑磷在環境中不穩定。因此,尋找並製備同時具有高遷移率、合適帶隙及環境穩定性的二維材料,一直是重大挑戰。
  • 綜述:稀有的二維狄拉克材料
    它的發現不僅打破了長久以來二維晶體無法在自然界中穩定存在的預言,其自身的優異性質也使得石墨烯在基礎和應用研究中都極具潛力。尤其是狄拉克錐(Dirac cone)的存在賦予了石墨烯許多新奇的物理現象和電子性質,例如半整數、分數和分形量子霍爾效應,超高遷移率等。 石墨烯的研究打開了發掘更多二維材料的大門。
  • 北大劉忠範和劉開輝Nature Photonics: 米級水平!石墨烯光子晶體...
    石墨烯(Gr)與PCF的結合允許電可調性,寬帶光學響應和全光纖集成能力。然而,之前的報導僅限於微米級樣品,遠遠落後於米級水平的實際應用要求。北京大學劉忠範和劉開輝及其合作者展示了一種新的混合材料,採用化學氣相沉積法生產的Gr-PCF,長度可達半米。Gr-PCF顯示出強烈的光物質相互作用,衰減約為8 dB cm -1。
  • 劉忠範院士:「重大突破」是「熬」出來的
    在日前舉辦的下一代電子信息材料與器件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長劉忠範表示。石墨烯是典型的下一代電子信息材料之一,但如果從2004年10月發表在《科學》上的第一篇熱點文章算起,石墨烯材料的研究歷史只有16年。
  • 科學家發表石墨烯和孔石墨烯材料的化學和應用前景研究進展綜述文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二維材料與能源器件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和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成會明合作,應邀發表題為《石墨烯和孔石墨烯材料的化學和應用前景》(The Chemistry and Promising Applications of Graphene and Porous Graphene Materials
  • 中國科大製備出二維黑磷場效應電晶體
    近日,我校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室實驗室和物理學院陳仙輝教授課題組在二維類石墨烯場效應電晶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組與復旦大學張遠波教授、封東來教授和吳驊教授課題組通力合作,成功製備出具有幾個納米厚度的二維黑磷場效應電晶體。
  • 化學學院彭海琳課題組成功解析超高遷移率層狀Bi2O2Se半導體的電子...
    在眾多候選溝道材料中,高遷移率二維半導體因其超薄平面結構可有效抑制短溝道效應,被認為是構筑後矽時代納電子器件和數字集成電路的理想溝道材料。然而,現有被廣泛研究的二維材料在具有其固有優勢的同時也有著難以克服的缺點。比如石墨烯沒有帶隙、過渡金屬硫化k物遷移率偏低、黑磷在環境中不穩定。因此,尋找並製備同時具有高遷移率、合適帶隙及環境穩定性的二維材料,一直是重大挑戰。
  • 北大劉忠範/彭海琳課題組在《Nano Lett》:層狀石墨烯用於定量分析鋰離子電池介電層集電器的界面性能
    1、石墨烯設計的Al集電器/電解質界面處增強的防腐性能2、石墨烯表層使商用鋁箔用作LIB中的正極集電器時具有與電解質和電極材料幾乎理想的界面
  • 《Nature》子刊:解決大縱橫比光纖中傳質不勻的難題
    但是,以上方法對光纖非線性提升效果有限且製備成本較高。因此,需要開發具有高非線性光纖的製備方法。二維原子晶體材料是目前材料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如石墨烯、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和六方氮化硼等,均具有較優的物理性能。
  • 低壓化學氣相沉積法( LPCVD)可製備出25英寸均勻的石墨烯玻璃
    石墨烯作為一種二維晶體材料,具有許多優異的性能,可應用於光催化、透明電極、超級電容器等領域。目前許多高質量的石墨烯大多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法(Chemical vapordeposition,CVD)製備,且厚度可控。然而這種方法通常需要基體轉換,過程繁瑣,且容易造成缺陷和汙染,影響石墨烯的性能。因此有必要尋找更便捷的方法將石墨烯沉積在絕緣基底上。
  • 有機反應機理研究綜述發表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吳雲東課題組利用理論和實驗結合的優勢,在有機反應機理研究以及預測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的前沿研究成果。他們對organcatalyst,hydrofunctionalization和C-H activation等進行了深入的機理研究,並成功預測了一些反應,促進了這些反應的優化和發展。
  •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團隊在《化學學會評論》發表石墨烯綜述論文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團隊在《化學學會評論》發表石墨烯綜述論文清華新聞網7月10日電 7月5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旗下的《化學學會評論》(Chemical Society Reviews)期刊上在線發表長篇綜述論文《石墨烯-表面的物理與化學》(The physics
  • 北大:機械性能顯著增強的超平坦石墨烯的生長
    成果簡介 通過化學氣相沉積在Cu上生長的石墨烯是粗糙的,這是由於為了釋放界面熱應力和/或石墨烯彎曲能而使Cu表面粗糙化。粗糙度降低了石墨烯的電導和機械強度。本文,北京大學彭海琳教授、劉忠範院士、韋小丁研究員和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張忠研究員等人,在《Nano Lett》期刊發表名為「Growth of Ultraflat Graphene with Greatly Enhanced Mechanical Properties」的論文,研究通過使用相鄰的Cu(111)和平坦的Cu(111)作為模型基底,研究了原始表面形貌對石墨烯覆蓋的
  • 超潔淨石墨烯的增長最新進展
    然而,實現工業生產和應用所需的CVD石墨烯的優異質量和可擴展性仍然是主要障礙。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單晶疇尺寸、大面積均勻性、生長速率、層厚可控性以及降低缺陷濃度等方面。本文,北京大學劉忠範/彭海琳教授課題在《ACS Nano》期刊發表名為「New Growth Frontier: Superclean Graphene」的論文,研究提出一個重要進展是發現了CVD石墨烯薄膜在高溫生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汙染現象以及與表面缺陷、剝離和轉移質量密切相關的超清潔生長技術。超清潔石墨烯是CVD石墨烯研究的新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