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和Adv. Mater.發文介紹石墨烯化學氣相沉積製備方法

2021-01-08 北京大學新聞網

石墨烯是具有獨特的二維蜂窩狀晶體結構的新型納米碳材料,其電學、熱學、光學和力學等性能非常優異,在高端電子和光電子器件、能源轉化與存儲、複合材料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製備決定未來」,石墨烯的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製備方法自2009年被發明以來,已經取得了長足進展,是目前低成本製備大面積高品質石墨烯薄膜的最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可放大性。然而,CVD石墨烯薄膜在製備的過程中會產生缺陷、晶界和褶皺,製備和轉移的過程也會造成表面汙染與破損,因此限制了其進一步應用。尤其是,作為新一代高性能碳基電子器件的核心材料,石墨烯的能帶結構和物理性質與其層數、堆積方式、疇區尺寸、缺陷濃度和摻雜類型密切相關,而這些因素的精確控制是石墨烯製備的難點。

近十年來,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劉忠範院士課題組和彭海琳教授課題組在石墨烯的化學氣相沉積製備和應用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針對高品質石墨烯薄膜的CVD製備與具體應用,課題組建立和發展了石墨烯單晶和薄膜的結構精確調控的多種CVD生長方法,並率先實現了4英寸無褶皺石墨烯單晶晶圓、大面積石墨烯薄膜的連續批量製備和綠色無損轉移,研製了超級石墨烯玻璃、旋轉雙層石墨烯光電器件和單晶石墨烯PN結光電探測器件。上述一系列創新性研究成果解決了高品質石墨烯薄膜材料難以低成本、批量製備的瓶頸問題,建立了具有核心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品質石墨烯薄膜的穩定生產工藝,初步實現高質量石墨烯薄膜的可批量製備,進而為高品質石墨烯薄膜的高端應用指明方向,將促使石墨烯產業的良性可持續發展。

最近,劉忠範課題組和彭海琳課題組應邀在國際化學領域權威綜述刊物Chemical Reviews上發表題為「化學氣相沉積製備石墨烯——理想與現實」的綜述文章(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Reality and Ideal in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Growth of Graphene. Li Lin, Bing Deng, Jinyu Sun, Hailin Peng*, Zhongfan Liu*, Chem. Rev. 2018, 118, 9281−9343)。這也是自CVD石墨烯製備方法提出近十年來,綜述期刊Chemical Reviews首次刊登石墨烯薄膜的化學氣相沉積製備方面的綜述文章。該文主要介紹碳材料的成鍵和製備歷史、CVD法製備石墨烯的熱力學過程與生長動力學機制,討論了生長條件對石墨烯疇區尺寸、形貌、缺陷、生長速度、層數和質量的影響,並對高質量石墨烯材料的製備方法進行總結,展望了未來製備高質量石墨烯薄膜的研究方向。

此外,課題組還應邀在Advanced Materials上撰寫了題為「走向CVD石墨烯薄膜的規模製備」的綜述文章(Toward Mass Production of CVD Graphene Films. Bing Deng, Zhongfan Liu*, Hailin Peng*. Adv. Mater. 2018, 30, 1800996),集中闡述了基於CVD方法的石墨烯薄膜規模製備的研究現狀與未來發展方向。該綜述首先介紹了CVD方法製備石墨烯的基本原理,然後詳細分析了控制石墨烯質量的工程原理,包括製程、製備設備以及關鍵工藝參數等,最後討論了石墨烯薄膜的大面積均一性和快速表徵方法,該文指出石墨烯規模化生產所面臨的挑戰,對石墨烯薄膜材料面向工業規模的製備具有一定的指導借鑑意義。

 在Chem. Rev.和Adv. Mater.上介紹石墨烯化學氣相沉積製備方法

以上兩篇綜述文章的第一作者分別為林立博士和博士生鄧兵,通訊作者為劉忠範和彭海琳。該系列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究計劃、北京市科委項目的支持。

編輯:麥洛

相關焦點

  • 化學學院劉忠範、彭海琳課題組在Chem. Rev.和Adv. Mater.發文介紹...
    「製備決定未來」,石墨烯的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製備方法自2009年被發明以來,已經取得了長足進展,是目前低成本製備大面積高品質石墨烯薄膜的最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可放大性。然而,CVD石墨烯薄膜在製備的過程中會產生缺陷、晶界和褶皺,製備和轉移的過程也會造成表面汙染與破損,因此限制了其進一步應用。
  • 低壓化學氣相沉積法( LPCVD)可製備出25英寸均勻的石墨烯玻璃
    石墨烯作為一種二維晶體材料,具有許多優異的性能,可應用於光催化、透明電極、超級電容器等領域。目前許多高質量的石墨烯大多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法(Chemical vapordeposition,CVD)製備,且厚度可控。然而這種方法通常需要基體轉換,過程繁瑣,且容易造成缺陷和汙染,影響石墨烯的性能。因此有必要尋找更便捷的方法將石墨烯沉積在絕緣基底上。
  • 石墨烯化學氣相沉積生長研究獲進展
    近日,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陳紅徵教授團隊的徐明生教授小組在石墨烯化學氣相沉積(CVD)生長方面有新的發現
  • 氧化石墨烯的化學還原製備方法
    圖1 石墨烯材料結構示意圖(Eigler et al, Angewandte Chemie, 53, 7720-7738)  石墨烯最初由膠帶撕石墨的方法獲得,也可以用化學氣相沉積的方法得到2007年,Ruoff團隊首先提出使用化學還原的方式由氧化石墨烯製備出石墨烯,這種方法容易批量生產、成本低,也便於實現石墨烯進一步功能化開發。  該方法的本意是消除氧化石墨烯的含氧基團、修復共軛結構和破損,最終恢復石墨烯完美的共軛網絡。由氧
  • 石墨烯的製備方法及應用
    目前有關石墨烯的製備方法,國內外有較多的文獻綜述[2],石墨烯的製備主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物理方法通常是以廉價的石墨或膨脹石墨為原料,通過微機械剝離法、液相或氣相直接剝離法來製備單層或多層石墨烯,此法原料易得,操作相對簡單,合成的石墨烯的純度高、缺陷較少,但費時、產率低下,不適於大規模生產。目前實驗室用石墨烯主要多用化學方法來製備,該法最早以苯環或其它芳香體系為核,通過多步偶聯反應取代苯環或大芳香環上6個,循環往復,使芳香體系變大,得到一定尺寸的平面結構的石墨烯(化學合成法)[3]。
  • ACS Nano:通過化學氣相沉積生長的高遷移率,溼轉移石墨烯
    本文要點:通過化學氣相沉積生長的高遷移率,溼轉移石墨烯成果簡介 本文在SiO 2和六方氮化硼(hBN)封裝上的溼轉移之後通過化學氣相沉積(CVD)生長的單層石墨烯的高室溫遷移率。通過去除捕獲在單晶石墨烯和hBN之間的界面處的汙染物,我們在室溫下實現高達70000cm 2 V -1 s -1的遷移率,並且在9K時實現120 000 cm 2V -1 s -1的遷移率。這些是之前溼轉移石墨烯的兩倍多,並且與通過幹轉移製備的樣品一樣。我們還研究了熱退火和封裝在多晶石墨烯中的組合方法,實現了30 000 cm的室溫遷移率2 V -1 s -1。
  • 原位生長+氫刻蝕:石墨烯納米帶陣列的快速、高質量製備方法|NSR
    最近,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於貴課題組和清華大學徐志平課題組合作,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一種快速、高質量製備石墨烯納米帶陣列的方法:以液態金屬為催化基底,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方法原位生長石墨烯薄膜
  • 金屬所大尺寸單晶石墨烯的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及其無損轉移取得...
    目前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的方法主要有膠帶剝離法、碳化矽或金屬表面外延生長法和化學氣相沉積法(CVD),前兩種方法效率低,不適於大量製備,而迄今由CVD法製備的石墨烯一般是由納米級到微米級尺寸的石墨烯晶疇拼接而成的多晶材料。石墨烯中晶界的存在會嚴重降低其質量和性能,因此大尺寸單晶石墨烯的製備對於石墨烯基本物理性質的研究及其在電子學等方面的應用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 北理工曲良體/張志攀在《Adv.Mater》期刊:石墨烯基纖維:製備和應用的最新進展-綜述
    由於簡單的設置和連續生產的潛力,溼法紡絲法是製備GBF最常用的方法,新型微流體噴絲頭和凝固浴有可能獲得具有超高機械和各向異性離子的GBFs。相比之下,加捻方法導致螺旋結構的GBF,具有大的拉伸性,這在柔性和可拉伸的裝置中是非常期望的。
  • CVD(化學氣相沉積)技術,特氣櫃是如何參與其中的?
    CVD(化學氣相沉積),是半導體工業中應用最為廣泛的用來沉積多種材料的技術,包括大範圍的絕緣材料、大多數金屬材料和金屬合金材料。那特氣櫃是如何參與到CVD技術的生產過程中去的呢?CVD(化學氣相沉積)是一種化學氣體或蒸汽在基質表面反應合成塗層或納米材料的方法,從理論上來說,它是很簡單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氣態原材料導入到一個反應室內,然後他們相互之間發生化學反應,形成一種新的材料,沉積到晶片表面上。
  • 使用液態碳源製備高質量石墨烯
    >  為了降低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高質量石墨烯薄膜的成本,提高製備工藝的可操作性,人們對不同種類的碳源進行了廣泛探究。除了上次跟大家介紹的固態碳源之外,液相的含碳有機物如苯、正己烷、乙醇等都被用作碳源來製備石墨烯。液相有機物分子結構相對簡單,在高溫裂解後生長出的石墨烯相對於固態碳源缺陷更少,且其相對於甲烷等氣體具有價格低廉和安全可靠等優勢。尤其是使用乙醇等具有含氧官能團的有機物可以進一步促進碳源裂解成碳原子,從而促進石墨烯的生長。
  • 三種常見的薄膜材料物理氣相沉積方法(PVD)
    常見的沉積薄膜的方法,包括:真空蒸鍍(vacuum evaporation),磁控濺射(magnetron sputtering),電弧離子鍍(arc ion plating/deposition),三種方法均屬於物理氣相沉積(PVD)。什麼是物理氣相沉積(PVD)?
  • 物理氣相沉積(PVD)製備氧化鋁塗層
    1.引言由於氧化鋁薄膜具有令人關注的優異性能,如高溫穩定性、化學穩定性、低的熱導率和電導率等,目前利用化學氣相沉積(CVD)塗覆氧化鋁薄膜作為耐磨塗層材料已廣泛應用於硬質合金切削刀片。它在其它領域沒有得到廣泛應用的主要原因是這類塗層的工業規模製備需利用高溫CVD進行處理。
  • AM:電化學剝離層狀材料:快速高效製備二維材料的新方法
    隨著石墨烯研究的崛起,各種二維材料(包括過渡金屬硫化物,黑磷以及碳化鈦等)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傳感器,催化劑,能量存儲,以及多功能電學器件中。然而,這些新技術能否得到深度推廣,取決於能否大批量,低成本地獲取符合應用需求的二維材料。
  • 中國博士生設計出高溫爐 可製備高質量石墨烯
    ,這一成果有望推動石墨烯這一新型材料的低成本、規模化製備。石墨烯是一種由單層碳原子構成的蜂窩狀二維薄片,具有很多出色的電特性、熱特性以及機械特性,被視為革命性的神奇材料。但石墨烯的製備並非容易,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海姆和諾沃肖洛夫因為在2004年首次制出石墨烯而獲得201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如今,他們使用的機械剝離法仍是實驗室製備石墨烯的常用方法之一。朱授恩設計製造的高溫爐設備運用化學氣相沉積原理製備石墨烯。
  • 我國科學家製備出小扭轉角度雙層石墨烯
    目前,實驗室小扭轉角雙層石墨烯多是通過微機械剝離法與手工堆垛方法製備,如何通過生長的方法直接製備出小扭轉角雙層石墨烯是當前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浩敏課題組與清華大學教授李群仰團隊合作,首次報導了在六角氮化硼(h-BN)表面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出具有不同扭轉角的雙層石墨烯
  • 科研人員製備出小扭轉角度雙層石墨烯
    目前,實驗室小扭轉角雙層石墨烯多是通過微機械剝離法與手工堆垛方法製備,如何通過生長的方法直接製備小扭轉角雙層石墨烯是當前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浩敏課題組與清華大學教授李群仰團隊合作,首次報導了在六角氮化硼(h-BN)表面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具有不同扭轉角的雙層石墨烯研究工作,並發現小扭轉角雙層石墨烯的局域原子重構對其垂直電導的影響。
  • 物理氣相沉積的主要方法和應用領域
    物理氣相沉積技術表示在真空親件下,採用物理方法,將材料源一一固體或液體表面氣化成氣態原子、分子或部分電離成離子,並通過低壓氣體(或等離子體)過程,在基體表面沉積具有某種特殊功能的薄膜的技術.物理氣相沉積的主要方蒸鍍、濺射鍍膜電弧等離子體鍍、離子鍍膜,及分子束外延等.發展到目前,物理氣相沉積技術不僅可沉積金屬膜、合金膜、還可以沉積化合物
  • 上海微系統所製備出小扭轉角度雙層石墨烯
    常規雙層石墨烯是通過AB堆垛形成的穩定結構,而對於扭轉雙層石墨烯,其表面會展現出摩爾條紋超晶格,且該超晶格周期與雙層石墨烯能帶結構會隨著扭轉角度的變化而改變。目前,實驗室小扭轉角雙層石墨烯多是通過微機械剝離法與手工堆垛方法製備,如何通過生長的方法直接製備小扭轉角雙層石墨烯是當前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 化學氣相沉積法
    CVD中的化學反應受到氣相與固相表面的接觸催化作用,產物的析出過程也是由氣相到固相的結晶生長過程。在CVD反應中基體和氣相間要保持-定的溫度差和濃度差,由二者決定的過飽和度產生晶體生長的驅動力。(1在中溫或高溫下,通過氣態的初始化合物之間的氣相化學反應而沉積固體。2可以在大氣壓常壓或者低於大氣壓下低壓進行沉積。3採用等離子和雷射輔助技術可以顯著地促進化學反應,使沉積可在較低的溫度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