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綜述推介|PVT法AlN單晶生長技術研究進展及其面臨挑戰

2020-09-12 寬禁帶聯盟


作為第三代半導體材料,AlN具有超禁帶寬度、高熱導率、高擊穿場強、高熱穩定性及良好的紫外透過率等優異性能,是紫外/深紫外LED、紫外LD最佳襯底材料,同時也是高功率、高頻電子器件理想襯底材料。而PVT工藝被公認為是目前製備AlN體單晶最佳方法,也一直是AlN體單晶生長的研究熱點與難點。《人工晶體學報》2020年第7期特別推出上海大學吳亮教授團隊關於AlN單晶生長技術方面的特邀綜述文章。文中,作者全面綜述了AlN單晶的晶體結構、基本性質、PVT法生長AlN晶體的原理與生長習性,以及基於AlN單晶PVT生長策略的各種工藝研究歷程。最後對PVT法生長AlN單晶的發展趨勢及其面臨的挑戰進行了展望。

圖文導讀


圖1 AlN晶體六方纖鋅礦結構及成鍵類型


圖2 六方纖鋅礦結構AlN晶體的常規晶面分布


表1 AlN與其他半導體材料物理性能對比

圖3 PVT法生長AlN單晶工藝窗口(生長氣壓、溫度倒數之間關係)


圖4 (a)晶體習性與生長溫度的關係;(b)AlN典型特徵面


圖5 採用自發形核工藝生長的AlN單晶


圖6 大尺寸AlN單晶襯底樣片


圖7 採用同質外延工藝生長的AlN單晶


圖8 採用異質外延工藝生長的AlN單晶


小  結


AlN晶體結構有六方纖鋅礦(α-phase)和立方閃鋅礦(β-phase)兩種結構,其中六方纖鋅礦結構為穩定結構。其理論計算熔點在2700 ℃以上,實際在1700 ℃以上即開始少量分解,並隨溫度升高而加劇。AlN 屬於直接帶隙電子型半導體(N-type),禁帶寬度為6.2 eV。近幾十年來各國研究人員致力於AlN單晶生長的深入研究,並開發了各種生長工藝方法,如氫化物氣相外延法(HVPE)、金屬有機物化學氣相沉積法(MOCVD)、分子束外延法(MBE)、原子層沉積技術(ALD)及物理氣相傳輸法(PVT)等。

本論文在詳細介紹AlN晶體結構、性質及其巨大應用潛力基礎上,針對當前PVT法生長AlN所面臨的技術難題、挑戰和未來的發展趨勢等展開綜述。重點聚焦PVT工藝製備大尺寸、高質量AlN體單晶,從該工藝的生長原理到AlN晶體的自發生長習性,再到PVT工藝生長AlN晶體中的三種生長策略——自發形核生長、同質外延生長、異質外延生長展開論述。同時作者也對PVT工藝中雜質和缺陷控制等核心問題進行了解析並提出應對策略。

經過多年的持續深入研究,儘管AlN晶體生長技術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進展,但仍存在晶體尺寸偏小、晶體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供應量極其有限及價格昂貴等問題。AlN單晶的製備無論是從生長理論完善還是工藝技術實現上仍面臨諸多挑戰。

我國對AlN晶體生長技術的研究起步較晚,但相關科研機構和企業如山東大學、中科院半導體所、中科院物理所、深圳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大學、上海大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及奧趨光電技術(杭州)有限公司等均開展了相關研究,在PVT晶體生長自動化裝備及工藝創新方面進展迅速,某些關鍵技術指標甚至已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相信在國家對寬禁帶半導體技術的重視和支持下,在科研人員及產業界共同努力下,AlN單晶生長技術及其配套裝備產業必將取得更大的發展。

通訊作者簡介


吳亮(1972—),男,分別畢業於比利時魯汶大學、清華大學及大連理工大學,獲博士、碩士及本科學位,現為上海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人工晶體學報》編委。

相關焦點

  • 【前沿研究】山東大學張雷:溫度梯度對PVT法生長AlN晶體的影響
    期間,德國愛思強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超寬禁帶半導體技術」分會上,山東大學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張雷分享了溫度梯度對PVT法生長AlN晶體的影響,從高純多晶料製備、溫場調控、生長功率對溫度場分布的影響規律、測溫孔對溫度場分布的影響規律、坩堝位置對溫度場分布的影響規律、自發成核生長驗證、籽晶粘結同質生長擴徑、高溫壓電性能研究等角度分享了研究進展
  • 特邀綜述推介|鈮酸鋰晶體及其應用概述
    目前同成分鈮酸鋰晶體主流生長方法為提拉法,世界上大多數成功生長出大尺寸鈮酸鋰晶體科研團隊均是採用此方法,此外,泡生法、導模法、溫梯法等也曾用來進行鈮酸鋰晶體的製備,但是與提拉法相比並沒有明顯的優勢或具有明確的應用需求,因此並未得到廣泛的關注。
  • 鄒廣田院士:高速生長CVD金剛石單晶及其應用
    除此之外它還具有比熱低、導熱性好、機械強度大、抗腐蝕性能好、半導體性能和高溫穩定性等優良性能,在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各方面有著廣泛的用途。根據金剛石的晶體形態,金剛石可分為單晶體、連生體和聚晶體。其中金剛石單晶由於缺陷少、品質高,在某些應用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天然的金剛石單晶(特別是較大尺寸,晶型、取向等符合應用要求的單晶)在自然界中十分稀少,價格昂貴。
  • 中山大學肖仕課題組發文綜述總結脂質調控植物低氧應答的研究進展
    中山大學肖仕課題組發表特邀綜述總結脂質調控植物低氧應答的研究進展責編 | 逸雲目前,極端氣候頻繁發生,並討論了多個重要脂分子參與植物低氧應答的分子機制及最新前沿進展。研究發現,植物鞘脂不飽和極長鏈神經醯胺和磷脂酸通過與乙烯負調控因子CTR1蛋白結合,並抑制其激酶活性,進而參與調控乙烯信號轉導及其所介導的植物低氧反應(圖2)。
  • 論文|土壤酶及其生態指示作用研究進展
    酶譜分析法也直觀形象地展示了土壤酶在土壤中的這一分布特徵。3 土壤酶活性的時空動態變化土壤酶本質上是有活性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質類物質,土壤酶活性對環境溫度及溼度變化反應靈敏。小範圍內(如某一田塊),土壤酶在土壤中的分布主要受土壤有機質和植物生長影響,反映土壤有機質分布和根系活性;而在大範圍內,土壤酶活性則主要受環境溫度和溼度影響,與土壤溫度、溼度顯著相關,反映環境溫度和溼度變化。具體體現在不同季節間的差異,山的南、北坡之間的差異、山腳與山頂間的差異以及不同緯度間的差異。
  • 「AM」上海大學在鈣鈦礦單晶生長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成本低廉的新型生長方法——基於連續溶質傳輸過程的原料自補充法(CMTP),獨立設置原料區和生長區,巧妙的利用了不同溫度下溶解度差異的特性,持續推動溶質的自補償傳輸,使生長區始終處於恆定濃度的亞穩態溶液狀態,從而實現了鈣鈦礦單晶以穩定的速度連續生長的目標。
  • ...刊登量子中心韓偉研究員特邀綜述文章:石墨烯中的自旋電子學
    量子材料科學中心 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韓偉研究員與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Roland Kawakami教授,德國Regensburg大學Martin Gmitra博士和Jaroslav Fabian 教授合作在《自然·納米技術
  • 金屬所大尺寸單晶石墨烯的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及其無損轉移取得...
    索比光伏網訊:最近,金屬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先進炭材料研究部的成會明、任文才研究員帶領的石墨烯研究團隊在大尺寸單晶石墨烯及其薄膜的製備和無損轉移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論文於2月28日在《自然—通訊》上在線發表(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2, DOI: 10.1038/ncomms1702)。
  • 【本期關注】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在單晶熱電纖維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譬如具有優良熱電性能的SnSe單晶材料,能夠實現熱能與電能的相互轉化,在溫差發電和熱電製冷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然而傳統的單晶生長方法由於生長速度慢、製造條件嚴格、加工成本高等因素,限制了單晶SnSe材料的大規模產業化應用。
  • 趙春江院士:植物表型組學大數據及其研究進展
    近日,北京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趙春江院士在《農業大數據學報》發表了《植物表型組學大數據及其研究進展》,該文章概括了植物表型組學大數據的發展背景、含義、產生過程和特點,系統綜述了植物表型組學大數據研究進展,植物表型資訊介紹如下:
  • 專論綜述 | 轉基因動物及其產品檢測技術研究進展
    摘要:為探索可靠、靈敏的轉基因動物及其產品檢測技術,從核酸檢測和蛋白檢測兩個方面,綜述了轉基因動物及其產品不同檢測技術的原理、特點及應用,提出了每種檢測技術的不足及今後轉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趨勢和研究方向。
  • 大尺寸柔性單晶鈣鈦礦薄膜技術
    這對於鈣鈦礦來說是一個挑戰。」因此,如何結合現有的半導體製造工藝技術,大規模製備大尺寸、高質量的雜化鈣鈦礦單晶是實現鈣鈦礦基電子器件工業化、商業化的關鍵問題。2018年,徐教授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將鈣鈦礦集成到半導體製備行業標準的光刻工藝中。
  • 檸檬烯微生物合成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合成生物學與生物催化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周雍進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楊曉兵合作,在Biotechnology Advances上,發表了題為Microbial production of limonene and its derivatives:Achievements and perspectives的綜述論文
  • 綜述: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研究進展
    本文綜述了有機材料、半透明頂電極和器件工程的最新進展,指出了實現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所面臨的挑戰,以促進該領域的發展。半透明電極在可見光範圍內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和高透過率,在紫外和近紅外範圍內具有較高的反射率,這對製備半透明電極具有很大的挑戰。 本文從有機半導體材料、半透明頂電極和器件工程三個方面綜述了半透明有機半導體材料的最新研究進展。 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因其在門、發電窗、建築集成光伏、農業溫室等領域的巨大能源潛力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 檸檬烯微生物合成研究獲進展
    ,討論近年來學界通過合成生物學和代謝工程策略構建微生物細胞工廠,生產高價值萜類化合物檸檬烯及其衍生物的研究進展。檸檬烯及其衍生物是天然單萜類化合物,具有工業和醫學應用價值。目前,檸檬烯的工業生產主要依靠植物提取法和化學合成法,但存在原料來源有限、供應鏈不夠穩定、生產過程效率低、能耗高等弊端。合成生物學和代謝工程的快速發展為構建微生物細胞工廠、實現檸檬烯及其衍生物的可持續高效生產提供了新思路。
  • 朱健康院士2020年度發表6篇綜述文章,涉及植物非生物脅迫的響應、基因編輯技術、表觀遺傳調控及植物激素ABA的研究進展等
    2020年度,來自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的朱健康院士以通訊作者或共同通訊作者,共發表了 6 篇綜述文章,涉及植物非生物脅迫的響應、植物基因編輯技術、表觀遺傳調控、植物激素ABA的研究進展等內容。
  • Cover| 綜述: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此外,具有光伏效應的材料種類豐富,比如單晶/多晶矽、砷化鎵(gallium arsenide, GaAs)、碲化鎘(cadmium telluride, CdTe)、以及鈣鈦礦等。經過漫長的一個世紀,鈣鈦礦在過去二十年間,尤其是最近十年得到迅猛發展,科學家們不斷嘗試新的方案以克服之前材料的缺陷,比如不穩定性,同時基於它的太陽能電池效率不斷有突破性的進展, 從而它從眾多的光伏材料中脫引而出,成為光伏材料裡的明星材料。
  • 于吉紅等AM綜述:沸石在C1化學中的最新進展、挑戰和機遇
    因此,有必要對沸石催化劑在將所有C1分子轉化為各種增值化學品方面的應用進行全面的綜述,以強調沸石對整個C1化學領域的重大影響。有鑑於此,吉林大學于吉紅院士,西班牙瓦倫西亞理工大學Avelino Corma綜述了沸石催化劑在C1化學中應用的研究進展、挑戰和前景,重點闡述了沸石催化劑和載體在C1資源轉化中的意義和機遇。
  • 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的研究綜述文章
    打開APP 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的研究綜述文章 MEMS 發表於 2021-01-09 09:43:43 近日,IEEE
  • 科學家發表石墨烯和孔石墨烯材料的化學和應用前景研究進展綜述文章
    由於石墨烯具有超薄二維結構和優異的力學、光學、電學等性質,據預測近期有可能在儲能、薄膜和塗層、複合材料等領域實現較大產業化進展。該研究團隊一直致力於高質量石墨烯材料宏量可控制備、石墨烯宏觀體的設計與組裝,及高效電化學儲能器件(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柔性/微型儲能)等方面的應用基礎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