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金屬所:碳基材料催化一級醇高值轉化研究中獲進展

2020-12-01 騰訊網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聯合研究部能源催化材料課題組致力於研究金屬催化材料的高效利用與替代,尤其是在納米碳催化反應機理和過程及新穎碳催化反應體系中開展了深入研究。近期,科研團隊在納米碳基材料高效催化一級醇轉化研究中獲進展。

研究人員在碳納米管催化甲醇反應體系中利用系統的催化劑結構表徵、反應動力學測試、活性中心化學滴定和模型催化反應等方式,確認碳材料催化一級醇轉化主要包括酸催化脫水反應生成醚(或烯烴)和氧化還原催化生成醛的過程,而碳材料表面的羧基和羰基官能團分別是兩個反應的活性中心(Catalysis Science & Technology2020,10,4952-4959)。研究人員將碳材料應用於丁醇轉化反應體系中,發現其本徵氧化還原能力取決於碳材料共軛尺寸的大小及雜原子的引入。合理調控納米碳催化材料的化學組成和結構,亦即其氧化還原能力,可控制一級醇反應進行方向,實現對目標產物選擇性的有效調控(Carbon2020,DOI:10.1016/j.carbon.2020.08.053)。

以碳材料催化構效關係研究為基礎,能源催化材料課題組研究員齊偉與福州大學教授林森、謝在來課題組合作,設計製備出一種新型石墨烯/氮化硼(BCN)納米複合催化材料。該材料的特點是石墨烯和氮化硼域共存在同一結構中,二組分在納米尺度的雜化能夠提高複合材料在氧氣環境下的熱穩定性,且二者間的協同作用賦予複合材料更高的催化反應活性和目標產物選擇性。實驗結合理論計算結果給出複合材料催化甲醇轉化過程的反應路徑,實現分子(原子)尺度上對反應過程的本質認識(Science Advances2020,6:eaba5778)。

上述三部分系列研究工作分別以論文形式在近期發表,論文第一作者分別為能源催化材料課題組研究生嚴鵬強、李凡和張雪飛。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項目、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和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的支持。

圖1.BCN 納米管複合材料的製備過程及其催化甲醇轉化路徑

圖2.BCN 納米管複合材料在甲醇轉化反應中的催化活性、目標產物選擇性和穩定性

圖3.BCN 納米管複合材料催化甲醇轉化生成二甲醚和甲醛反應活性中心定性與定量

圖4.甲醇氧化脫氫反應機理:-B-OH位點在反應條件下的結構變化

圖5.理論計算分析BCNNTs催化甲醇轉化反應路徑和活性中心

論文連結: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0/cy/d0cy00619j#!divAbstract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08622320308198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26/eaba5778

相關焦點

  • 2020.9.2 星期三 中科院最新科研、科技動態
    科研進展1、科學家在寮國中部喀斯特地區發現肉質多漿竹類新屬 2、瀋陽自動化所等在生物細胞操控與三維組裝研究中取得進展3、金屬所在碳基材料催化一級醇高值轉化研究中獲進展4、聲學所用不同地聲模型反演得到一致的海底反射參數5、心理所揭示精神分裂症症狀與超氧化物歧化酶相關性的性別差異 6、福建物構所金屬氟碘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獲進展
  • 浙江理工大學石墨烯量子點製備光催化材料研究獲進展
    作為光催化技術分支的年輕「一族」,近年來二維複合材料的製備研究成為熱門。  在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浙江理工大學化學系教授董曉平的主持下,一項名為「石墨烯量子點輔助剝離石墨相氮化碳製備二維複合材料及其光催化應用研究」的基礎研究獲得了一定進展。
  • 張世國教授團隊在碳基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碳基單原子催化材料具有高的導電性和結構明確且高效的活性中心,在諸多電化學反應體系中表現出良好的催化活性。然而,一般傳統碳基單原子材料中同時存在雜原子摻雜缺陷、本徵缺陷等多種功能化物種和潛在活性位點,如何精確調控非金屬中心功能化物種並深入理解其催化作用機理仍然比較複雜。
  • 上海矽酸鹽所氫化藍色二氧化鈦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獲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氫化藍色二氧化鈦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獲進展 2017-12-26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光電轉換材料與器件研究課題組,在光催化選擇性還原二氧化碳製備高附加值甲烷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中科院高能所在光催化固氮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學科中心核能化學課題組在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光催化固氮研究領域取得進展,研究員石偉群團隊報導了兩例基於紫精配體的自由基MOFs材料Gd-IHEP-7和Gd-IHEP-8。 此MOFs材料均表現出優異的光催化固氮活性,氨生成速率分別為128和220 μmol h-1 g-1,其中Gd-IHEP-8固氮效率與文獻同類材料相比提高17倍。
  • 金屬所納米碳材料高效催化過氧化氫電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納米碳材料有望作為貴金屬催化劑的替代材料,應用於電化學氧還原反應。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聯合研究部能源催化材料課題組致力於碳催化反應過程和新穎碳催化反應體系的研發,近期在納米碳材料高效催化過氧化氫電合成領域取得進展。
  • 福建物構所在過渡金屬界面催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目前中國、美國、加拿大、日本和歐盟等都制定了相應的氫能發展規劃,我國已在氫能領域取得了多方面的進展,在將來有望成為氫能技術應用領域的先鋒。氫氣通常需要通過其它能源途徑製取;電解水作為一種零汙染的制氫方法,具有極高的應用潛力。當前,電解水制氫的最大問題在於電極材料催化活性差,過電位高,造成過多的電能消耗,而國內外學者在電極材料研究方向大多集中在成分、宏觀結構調控等方面。
  • 大連化物所發表二維材料限域催化進展報告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鄧德會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在《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題為「二維材料限域催化用於能源轉化」(Confinement Catalysis with 2D Materials for Energy Conversion)的進展報告。
  • 成都生物所銅/鈀共催化烯烴不對稱硼碳化反應研究獲進展
    成都生物所銅/鈀共催化烯烴不對稱硼碳化反應研究獲進展 2015-11-23 成都生物研究所   手性有機硼試劑是一類重要的構建碳碳鍵和碳雜鍵的合成子,廣泛應用於天然產物、生物活性小分子及功能材料的合成中。
  • 寧波材料所在非晶碳基抗磨蝕防護塗層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新材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的先進碳基薄膜技術團隊,聚焦具有優異力學、低摩擦潤滑、良好化學惰性的非晶碳基塗層材料體系,在金屬表面強化防護用PVD類石墨非晶碳(Graphite-like carbon, GLC)塗層材料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中國科大雜化二維超薄結構電催化還原二氧化氮研究獲進展
    但是金屬表面氧化物對其自身金屬電還原性能的影響機制還不清楚,這主要是因為以前製備的催化劑中含有大量的微結構如界面、缺陷等,這些微結構的存在很容易掩蓋住表面金屬氧化物對其自身金屬催化性能的影響。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教育部和校重要方向項目培育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 湖南大學張世國教授團隊在碳基電催化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碳基單原子催化材料具有高的導電性和結構明確且高效的活性中心,在諸多電化學反應體系中表現出良好的催化活性。然而,一般傳統碳基單原子材料中同時存在雜原子摻雜缺陷、本徵缺陷等多種功能化物種和潛在活性位點,如何精確調控非金屬中心功能化物種並深入理解其催化作用機理仍然比較複雜。
  • 中科院大化所兩維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傅強研究員、包信和院士團隊在兩維限域催化理論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手性催化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催化與原位表徵研究組李燦、劉龑團隊在手性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完成了高反應活性和對映選擇性底物控制的基於鄰位亞甲基醌(o-QMs)中間體的動態動力學拆分和
  • 大連化物所金屬氧化物催化劑設計研究取得進展
    大連化物所金屬氧化物催化劑設計研究取得進展 2018-03-09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新鮮製備的Ce-Zr固溶體氧化物中未發現氧空位,亞穩態的晶格氧可穩定存在,而在相對溫和的條件下(如低溫還原、真空處理、擔載金屬等)即可釋放出大量活潑氧,為CO催化氧化反應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研究發現,與共沉澱法製備的Ce-Zr氧化物相比,採用FSP方法製備的氧化物所能提供的氧空位數量增加了19倍。該研究成果為新型氧化物催化材料的設計和應用提供了新思路。
  • 福建物構所分子籠基超分子框架穩定性研究獲進展
    配位分子籠中的金屬節點有望原位在超分子框架中催化活性單體使其轉化為聚合物進而為框架提供額外物理支撐,因此可能會使較脆弱的超分子框架的外在孔道得到保持。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袁大強課題組通過配位自組裝構築以鋯基金屬有機多面體為結構基元的超分子框架化合物MSF-1。
  • 上海有機所過渡金屬催化的芳烴二氟烷基化反應研究獲進展
    近年來隨著醫藥、農藥、材料等領域發展日益增長的需求,向有機分子中直接引入氟原子和含氟基團越來越受到關注,並發展成為國際與化學相關的研究熱點之一。其中,芳烴的氟化和三氟甲基化反應在過去的幾年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然而,長期以來芳烴的二氟烷基化卻很少受到關注,與之相對應的引氟策略也十分少見。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在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新聞...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在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大連化物所傅強研究員和包信和院士研究團隊成功地將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SMSI)拓展並應用到金屬/碳化物催化體系,證明了該作用對於設計高效碳化物基催化材料的重要作用。
  • 我國科學家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光催化CO2還原全反應
    光催化CO2全還原反應,即模擬自然光合作用吸收太陽能將CO2和H2O轉化為高附加值產物(如碳氫化合物、CO等),具有研究意義與應用前景。晶態多孔的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s)具有可調變的組分及結構,理論上能夠實現原子級的結構設計與調控,近年來成為新興的光催化材料/平臺。
  • 「碳基能源材料用於氧電極催化及其鋅空氣電池」學術報告開講啦
    近年來,研究者通過缺陷調控、耦合活性顆粒和原子級摻雜等工程策略,優化電子結構以及表面活性物種吸附/解吸行為,使碳基催化劑在電催化方面表現出可與商業貴金屬催化劑媲美的潛力。為了讓大家更加全面的了解碳基能源材料是如何應用於雙功能氧催化及其鋅空氣電池的,測試狗決定組織一次免費的直播課程,帶大家加入我們的碳基能源材料應用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