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永動機的技術:從室溫石墨烯的熱運動中無限汲取能量

2020-10-08 煎蛋

科學家已經能夠在室溫下從石墨烯的熱運動中汲取能量,從而有可能得到一個清潔的、無限能量的來源。

該方法巧妙地利用了納米級的波紋和石墨烯內部的布朗運動(顆粒的隨機運動),產生了可應用的電流。

阿肯色大學的物理學家保羅·蒂巴多說:「可以將基於石墨烯的能量收集電路集成到晶片中,為小型設備或傳感器提供乾淨,無限的低壓電源。」

新研究借鑑了同一實驗室先前的工作。

研究團隊在論文中寫道:「這些納米級波紋的起源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蒂巴多指出,石墨烯波紋似乎源於材料中的亞原子粒子相互作用。

系統的關鍵部分是在電路中使用兩個二極體將原始交流電(AC)轉換為直流電(DC),允許電流沿著單獨的路徑來回流過。

最終產生的是脈衝直流電流,可以在負載電阻上工作,並有可能給小型電子設備供電。另一個發現是系統的雙二極體設計有助於增加所傳遞的功率。

蒂巴多說:「我們還發現,二極體的通斷/開關行為實際上是放大了所傳遞的功率,而非降低了功率。」

看到這裡估計有朋友已經忍不住了:你從室溫中無限吸熱產生電流,那不就是第二類永動機了嗎???

原文是這麼解釋的:研究表明,石墨烯與電路之間存在共生關係,通過保持一個均勻的溫度避免熱量傳遞,避免了與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衝突。換句話說,流入電阻器的電流不會發熱單就這句話,怎麼看都十分可疑...

還有疑問的朋友的可以在當期《Physical Review E》上面查看原始論文。

研究發現很大程度上歸因於隨機熱力學——一個相對較新的研究領域,旨在探討能量和熱量相互作用時系統中的宏觀和微觀相互作用。

石墨烯表面緩慢的波浪式運動意味著可在低頻下的電路中感應出電流,這很重要。

下一個挑戰將是弄清楚如何在實際中應用這一技術——首先是確定能量是否可以被存儲在電容器中以備後用。

單獨的石墨烯產生的能量可能很小,但如果能夠替代低功率電池,那將不再需要充電或更換電池。

https://www.sciencealert.com/physicists-build-a-circuit-from-graphene-that-generates-clean-limitless-power

相關焦點

  • 產生乾淨的石墨烯,無限能量的電路
    在《物理評論E》發現由物理學教授保羅·蒂巴多發表一篇文章,文章說到將基於石墨烯的能量收集電路整合到晶片中,以為小型設備或傳感器提供乾淨,無限的低壓電源。從石墨烯中收集能量的想法是有爭議的,因為它駁斥了物理學家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的眾所周知的斷言,即原子的熱運動(稱為布朗運動)不能起作用。Thibado的團隊發現,在室溫下,石墨烯的熱運動實際上確實會在電路中感應出交流電(AC),這一成就被認為是不可能的。
  • 擁有無限能量的電路即將誕生!
    原標題:物理學家建立了從石墨烯產生,乾淨無限能量的電路!阿肯色大學物理學家的一個團隊成功開發了一種電路,該電路能夠捕獲石墨烯的熱運動,並將其轉換為電流。物理學教授,該發現的首席研究員保羅·蒂巴多說,「可以將基於石墨烯的能量收集電路整合到晶片中,以為小型設備或傳感器提供乾淨無限的低壓電源
  • 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石墨烯電路 可捕捉其熱運動轉化為電流
    來自阿肯色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成功開發出一種可以捕捉石墨烯的熱運動並將其轉化為電流的電路。物理學家們表示,基於石墨烯的能量收集電路可以被整合到晶片中,為小型設備和傳感器提供清潔、無限的低壓電力,而在一定程度上不再依賴外部電池提供能源。
  • 科學家使用石墨烯製造無限功率,不用充電的電池
    的無限功率,它將成為傳感器晶片和小型電子設備的合適電源。當研究人員每天都在尋找石墨烯的新用途時,石墨烯就名副其實地成為了未來的新能源發展方向。更重要的是,每一個新的用途都能解決我們目前生活中的一個難題。阿肯色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成功開發了一種電路,該電路可以捕獲石墨烯的原子級熱運動並將其轉換為電流。
  • 石墨烯在室溫和普通光照下可產生電流
    石墨烯再次給人們帶來驚喜。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及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石墨烯可以對光產生不同尋常的反應,在室溫和普通光照射下,就可以發生熱載流子效應,產生電流。這一發現不僅為石墨烯再添新奇屬性,更有希望使其在太陽能電池、夜視系統、天文望遠鏡及半導體傳感器等應用領域發揮作用。該研究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 美物理學家聲稱,已開發出能從石墨烯中採集能量的電路
    美國阿肯色大學物理學家宣布他們已經成功開發一種電路,能捕獲石墨烯熱運動並將其轉換為電流,由於從石墨烯中採集能量的想法一直以來都充滿爭議,這項發現也引起網絡廣泛討論。在這篇名為「獨立式石墨烯波動誘發的電流」一文中,團隊認為它們已經證實了物理學家3年前提出的理論,即石墨烯以某種方式摺疊彎曲時有機會能從中採集能量。
  • 科學家用石墨烯熱運動產生電流,有望開發出取代低功耗電池的晶片
    ,為小型設備或傳感器提供乾淨、無限的低壓電源。」(圖片來源:Russell Cothren)技術從石墨烯中採集能量的想法過去有過爭議,因為它違反了物理學家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的著名斷言,即原子稱為
  • 從電磁波中汲取能量
    其實,能量無所不在,各種用電設備都被能量包圍著,主要包括光照、溫差、運動或振動、電磁波等。但目前從周圍環境中收集能量,主要存有2個難點:一是如何找到轉化和儲存能量的方法以便持續使用,像太陽能之類的能量並非隨時可用,既需要轉化,又需要貯存;二是如何將相應的集能晶片做得小巧,以便整合到電子設備中。  環境能源利用技術大多圍繞上面的2個難點深入開發。
  • 首款永動機問世,用石墨烯作原材料,源源不斷產生電力,顛覆認知
    在高中物理書上,我們都知道在課本中提及到了一種永動機,原理就是不需要提供動力,就可以源源不斷產生能源,這當然在能量轉移的角度上來說就是違背物理科學的,並且在歷史上物理學家還提出了兩種不同的人永動機,分別就是第一類永動機和第二類永動機,結果就是在意料之中,都不能夠在地球上成功研發。
  • 石墨烯可產生電流 將助力太陽能電池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石墨烯再次給人們帶來驚喜。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及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石墨烯可以對光產生不同尋常的反應,在室溫和普通光照射下,就可以發生熱載流子效應,產生電流。這一發現不僅為石墨烯再添新奇屬性,更有希望使其在太陽能電池、夜視系統、天文望遠鏡及半導體傳感器等應用領域發揮作用。該研究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 不需要輸入任何能量的永動機?物理知識解釋怎麼回事!
    如果我現在告訴你,我設計了一臺產生能量的機器,你會怎麼想?來看看這聰明的設計你是否就真的相信。在物理學中,我們知道輪盤軌道會有摩擦力,在摩擦力不斷地消耗下,它最終會獲勝,使輪盤停下,另外永動的輪盤質心是在正中心,但實際上在重力作用下,運動的珠子會使整個輪盤質心不斷下降,最終停留在最低位置。所以不需要輸入任何能量的永動機是不可能存在的,它只是物理學上的一個假象。那麼市面上的所謂永動機是怎麼一回事呢?
  • 永動機真的需要能量不守恆嗎?
    說起能量守恆定律,就是大家平時所說的熱力學第一定律,就是說在一個獨立的系統中總能量是恆定的,不變化的,這邊多了,那邊就少了(此長彼消或此消彼長)。也就是說,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只會轉化或轉移。典型的例子就是高處物體落下來後,就是把原來的勢能轉化成動能(在不考慮摩擦的前提下)。
  • 石墨烯打破物理界著名斷言,拓展近百年歷史的著名奈奎斯特理論?
    ,故石墨烯又有「學術材料」之稱。他的一生成就非常之多,其中,量子場論中的「費曼振幅」、「費曼傳播子」、「費曼規則」等均以他的姓氏命名。而,最近,美國阿肯色大學的物理學家Paul Thibado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能夠捕捉石墨烯熱運動並將其轉化為電流的電路,打破了這一著名論斷。Paul Thibado團隊研究成果該團隊使用點模式掃描隧道顯微鏡(STM)研究了獨立式石墨烯膜的熱漲落。
  • 21歲科學家連發兩篇《Nature》論文:石墨烯有望助力室溫超導實現...
    眾所周知,一般材料在導電過程中會消耗大量能量,而超導體在傳輸過程中則幾乎沒有能量耗損,還能在每平方釐米上承載更強的電流。然而,目前大多數超導體僅在接近絕對零度的溫度下工作。也就是說,如果能在真正室溫下實現超導的材料,就能避開昂貴的冷卻費,徹底改變能量傳輸、醫療掃描儀和運輸等相關領域的現狀。   如今距離 Heike Kammerlingh Onnes 發現超導現象已經過去了 107 年,人們仍在探索低壓、高溫下實現材料超導性的方法並將其用於生活中,這個目標也是應用物理界的最重大的使命之一。
  • 科學家發現調控石墨烯的帶隙新方法
    /380723.htm  近日,由哥倫比亞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已經開發出一種新技術,通過壓縮操縱石墨烯的電導率,使石墨烯材料更接近於成為當今電子器件中可用的半導體材料。它也恰好是一種優越的電導體 - 石墨烯中碳原子的獨特原子排列使其電子能夠以極高的速度容易地前進而沒有散射機會,節省了通常在其他導體中損失的寶貴能量。  但是,迄今為止,在不改變或犧牲石墨烯的優異性質的情況下,關閉電子在石墨烯材料中的傳輸已被證明是行不通的。  石墨烯良好的導電性和帶隙始終無法兼得是一直以來的難題。
  • 基於隨機熱力學的石墨烯電池可以自己發電?
    石墨烯的情況就是如此,即使在完全真空中也會受到量子效應的漲落。儘管這項研究的作者在新聞媒體上聲稱他們可以從熱波動中獲取能量,但他們還沒有證明他們可以儲存能量。相反,他們的實驗通過電阻器將其作為熱量散發出去。時間會告訴我們,這樣是否能獲得真正的能量。
  • 為什麼地球可以無限轉動,而人類卻造不出永動機?
    2020-11-29 21:09:35 來源: 曉青娛樂說說 舉報   永動機是我們夢想中的一種機器
  • Nature:快速靈敏的室溫石墨烯納米機械測輻射熱儀
    新興應用要求輻射熱計在室溫下工作,同時保持高速和高靈敏度,這些特性固有地受探測器熱容量的限制。為此,石墨烯引起了人們的興趣,因為它在任何材料中具有最低的單位面積質量,同時還具有極高的熱穩定性和無與倫比的光譜吸收率。然而,由於石墨烯的電阻率與溫度的相關性很弱,因此它無法挑戰室溫下的最新技術。在這裡,與常規的輻射熱分析法不同,我們使用石墨烯納米機電系統通過共振感應檢測光。
  • 用電動機帶動發電機,再把電輸回電動機,這是電力永動機嗎?
    一直到今天,電能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核心,沒了它,夜晚將沒有燈光。最普遍的發電方式還是發電機,和發電機相對應的也是電動機,兩者的作用不必多說。那如果用電動機作為發電機的動力,然後兩者在反過來使用,是不是有源源不斷的電使用了?這是個電力永動機?
  • 回顧2016年十大技術突破:從空氣中汲取能量的電子設備
    該公司設立在美國矽谷的實驗室發布了一款名為「深度語音2」(Deep Speech 2)的技術,該技術設置了一種深度神經網絡,其能夠將語音與海量的預先輸入文字和詞彙之間建立起聯繫,從而理解其語義。該款系統對語義的理解達到了令人驚異的程度。實際上,研究人員發現其有時候對於漢語普通話的理解能力甚至超過了人類。這項技術將大大提升人們運用智慧型手機的交流效率,從而將人們從鍵盤和觸屏操作中解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