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在室溫和普通光照下可產生電流

2021-01-15 中國科學院

石墨烯再次給人們帶來驚喜。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及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石墨烯可以對光產生不同尋常的反應,在室溫和普通光照射下,就可以發生熱載流子效應,產生電流。這一發現不僅為石墨烯再添新奇屬性,更有希望使其在太陽能電池、夜視系統、天文望遠鏡及半導體傳感器等應用領域發揮作用。該研究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在實驗室製造了複雜的石墨烯納米P-N結,利用850納米的雷射照射石墨烯P-N結介面,並測量雷射照射點產生的光電流。結果發現,隨著雷射強度的增加,特別是在低溫的條件下,可取得最大為5 毫安/瓦(mA/W)的光電流,這一數值比以前的石墨光電器件高6倍。

熱載流子效應並不新奇,但通常情況下,需要在接近絕對零度或在極強的雷射照射下才會發生,但石墨烯卻表現出在室溫和普通光下就可以產生熱載流子效應的性能,這讓人們對石墨烯未來的應用產生了巨大的想像空間。

此前曾發現過石墨烯在光照下產生電流的現象,但研究人員錯誤地認為是光伏效應。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當光照在石墨烯上時,可以產生兩個具有不同電氣特性的區域,進而出現溫差,產生電流。石墨烯在雷射照射加熱不一致時,攜帶電流的電子被加熱,而晶格中的碳原子核保持低溫。正是由於石墨烯內部的溫差,產生了電流。這種不同尋常的機制就稱為熱載流子效應。(所謂熱載流子就是具有高能量的載流子,即其動能高於平均熱運動能量。當載流子從外界獲得了很大能量時,便可成為熱載流子。由於熱載流子所造成的一些影響,就稱為熱載流子效應。)

研究人員認為,石墨烯之所以會產生上述現象,是由於大多數材料的過熱電子可將能量傳遞到周圍晶格,而石墨烯則需要很高的能量才能振動其晶格的碳原子核,因此只有很少的電子能將熱能轉移到晶格。

研究人員表示,該研究成果是光電及能量採集方面十分重要的進展。由於這種現象十分新穎,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的研究,才能清楚地了解其重要意義。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種特性將會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

首先,它有可能在利用太陽能方面產生重大的突破。典型的光伏材料僅對特定頻率或顏色的光發生反應,而石墨烯對光發生反應的範圍非常寬。研究結果還表明,石墨烯能十分有效地收集太陽能。因此太陽能電池的最大突破有可能會來自於石墨烯。

其次,由於石墨烯以不同的方式產生電流,因此可以利用石墨烯來製造超高速光子探測器。石墨烯對紅外光的反應更有其獨到之處,有望成為夜視系統及高級天文望遠鏡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石墨烯也可應用於檢測重要的生物分子。毒素、病菌或食品汙染物等物質在光照射下,會發出紅外光。此前所使用的半導體傳感器,通常包含一些十分昂貴的稀有元素,而利用石墨烯生產傳感器,成本將會大大降低。

石墨烯的發現很晚,有關它的特性人們還不完全清楚,石墨烯還能帶給人們什麼樣的驚喜和奇蹟,能否掀起一場石墨烯革命,還要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石墨烯可產生電流 將助力太陽能電池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石墨烯再次給人們帶來驚喜。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及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石墨烯可以對光產生不同尋常的反應,在室溫和普通光照射下,就可以發生熱載流子效應,產生電流。這一發現不僅為石墨烯再添新奇屬性,更有希望使其在太陽能電池、夜視系統、天文望遠鏡及半導體傳感器等應用領域發揮作用。該研究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 接近永動機的技術:從室溫石墨烯的熱運動中無限汲取能量
    科學家已經能夠在室溫下從石墨烯的熱運動中汲取能量,從而有可能得到一個清潔的、無限能量的來源。該方法巧妙地利用了納米級的波紋和石墨烯內部的布朗運動(顆粒的隨機運動),產生了可應用的電流。蒂巴多指出,石墨烯波紋似乎源於材料中的亞原子粒子相互作用。系統的關鍵部分是在電路中使用兩個二極體將原始交流電(AC)轉換為直流電(DC),允許電流沿著單獨的路徑來回流過。最終產生的是脈衝直流電流,可以在負載電阻上工作,並有可能給小型電子設備供電。
  • 科學家用石墨烯熱運動產生電流,有望開發出取代低功耗電池的晶片
    從理論上講,石墨烯是最薄、最硬、強度最高的材料,硬度超過鑽石,強度超過鋼鐵,還具有很好的柔性。其導熱性能高於碳納米管和金剛石。常溫下的電子遷移率超過納米碳管或矽晶體,電阻比銅或銀更低。蒂巴多的團隊發現,室溫下石墨烯的熱運動實際上會在電路中引起交流電,這一成就過去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物理學家萊昂·布裡淵(Léon Brillouin)發表了一篇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論文,駁斥了在電路中添加單個二極體(單向電門)能從布朗運動中採集能量的想法。基於這一點,蒂巴多的研究小組用兩個二極體構建了他們的電路,將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
  • 產生乾淨的石墨烯,無限能量的電路
    從石墨烯中收集能量的想法是有爭議的,因為它駁斥了物理學家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的眾所周知的斷言,即原子的熱運動(稱為布朗運動)不能起作用。Thibado的團隊發現,在室溫下,石墨烯的熱運動實際上確實會在電路中感應出交流電(AC),這一成就被認為是不可能的。
  • 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石墨烯電路 可捕捉其熱運動轉化為電流
    來自阿肯色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成功開發出一種可以捕捉石墨烯的熱運動並將其轉化為電流的電路。物理學家們表示,基於石墨烯的能量收集電路可以被整合到晶片中,為小型設備和傳感器提供清潔、無限的低壓電力,而在一定程度上不再依賴外部電池提供能源。
  • 可在室溫下工作的量子幹涉儀問世
    據美國物理學會網近日報導,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研究人員日前製造出一種可在室溫下工作的量子幹涉儀,能廣泛應用於醫療、勘測、考古等多個領域。相關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物理評論快報》雜誌上。 量子幹涉儀是應用量子力學原理製成的超高靈敏度磁傳感器,可檢測出非常微弱的磁場。
  • 「魔力角度」:讓石墨烯超晶格既可成為絕緣體,也可成為超導體!
    在兩篇近日發表於《自然》雜誌的論文中,團隊報導了他們可以調諧石墨烯表現出兩種極端不同電氣特性:第一,作為絕緣體,電子在其中完全無法流動;第二,作為超導體,電子在其中可在零電阻的情況下流動。(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一般常見的金屬材料,其導帶與價帶之間的「能隙」非常小甚至重疊在一起,在室溫下電子很容易獲得能量而跳躍至傳導帶而導電
  • 石墨烯是什麼用途_石墨烯十大用途介紹
    石墨烯是什麼用途   2005年,Geim研究組[3 J與Kim研究組H 發現,室溫下石墨烯具有l0倍於商用矽片的高載流子遷移率(約10 am /V·s),並且受溫度和摻雜效應的影響很小,表現出室溫亞微米尺度的彈道傳輸特性(300 K下可達0.3 m),這是石墨烯作為納電子器件最突出的優勢,使電子工程領域極具吸引力的室溫彈道場效應管成為可能
  • 雅迪石墨烯電池到底怎麼樣?對比普通電池,厲害不是一點點!
    這是由於電動車在低溫環境下,電池的續航能力會大大減弱,電動車的充電效率也會隨之降低。 針對這種狀況,除了日常保養外,雅迪最新研製的石墨烯電池也能,有效提升電動車的續航能力,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雅迪石墨烯電池與普通鉛酸電池的區別吧!
  • 室溫條件下以低成本儲存風能和太陽能,新型電池可做到
    7月18日,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焦耳》雜誌上發表研究成果稱,他們開發的一種新型材料組合可能有助於開發一種可充電電池,這種電池能夠儲存大量可再生能源,包括風能和太陽能。隨著進一步的發展,新技術可以在正常的環境溫度下,快速、有效地向電網輸送能量。
  • Nature:快速靈敏的室溫石墨烯納米機械測輻射熱儀
    新興應用要求輻射熱計在室溫下工作,同時保持高速和高靈敏度,這些特性固有地受探測器熱容量的限制。為此,石墨烯引起了人們的興趣,因為它在任何材料中具有最低的單位面積質量,同時還具有極高的熱穩定性和無與倫比的光譜吸收率。然而,由於石墨烯的電阻率與溫度的相關性很弱,因此它無法挑戰室溫下的最新技術。在這裡,與常規的輻射熱分析法不同,我們使用石墨烯納米機電系統通過共振感應檢測光。
  • 石墨烯新增一重要應用:可分辨普通細胞與癌細胞
    澎湃新聞12月27日報導,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研究新成果,石墨烯可用於分辨普通細胞和癌細胞。石墨烯又稱單原子層石墨,是碳原子的平面薄膜,是一種只有一個原子層厚度的準二維材料。在新型納米材料中很受追捧。
  • 石墨烯是什麼材料_2017石墨烯多少錢一克
    根據中國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標準,單層石墨烯指由一層碳原子構成的二維碳材料。石墨烯是由不多於 10 層的單層石墨烯周期性緊密堆積構成。石墨烯材料泛指與石墨烯相關的、不多於 10 個碳原子層的二維碳材料。   石墨烯是從石墨材料中剝離出來的二維碳材料,按照碳原子層數可分為單層石墨烯、多層石墨烯及石墨烯微片。
  • 石墨烯超晶格:既成為絕緣體,也可成為超導體!
    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物理學家們發現,石墨烯能夠具有更加奇妙的電子特性。他們通過調諧石墨烯,使之表現為超導體或者絕緣體。背景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安德烈·海姆教授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教授從石墨薄片中剝離出了石墨烯。這種由單層碳原子組成六角形蜂巢結構的薄片,迅速受到了科學家們的高度重視。
  • Nature石墨烯雙層堆疊膜製成的可變形柔性驅動器與機器人
    石墨烯雙層堆疊膜製成的可變形柔性機器人近日,香港理工大學姚海民課題組和中科院寧波材料所陳濤課題組合作,發現了石墨烯堆疊聚集體(stacked graphene assembly ,簡稱SGA)在拉伸和壓縮時的力學性能並不對稱。
  • 21歲科學家連發兩篇《Nature》論文:石墨烯有望助力室溫超導實現...
    眾所周知,一般材料在導電過程中會消耗大量能量,而超導體在傳輸過程中則幾乎沒有能量耗損,還能在每平方釐米上承載更強的電流。然而,目前大多數超導體僅在接近絕對零度的溫度下工作。也就是說,如果能在真正室溫下實現超導的材料,就能避開昂貴的冷卻費,徹底改變能量傳輸、醫療掃描儀和運輸等相關領域的現狀。   如今距離 Heike Kammerlingh Onnes 發現超導現象已經過去了 107 年,人們仍在探索低壓、高溫下實現材料超導性的方法並將其用於生活中,這個目標也是應用物理界的最重大的使命之一。
  • 超高壓下可實現室溫超導
    研究人員表示,該團隊在超高壓下的一種氫化物材料中觀察到室溫超導現象,這一新突破讓研究人員朝著創造出具有極優效率的電力系統邁進了一步。 部分電能會因普通導體存在電阻而轉變為熱量並白白損耗。超導現象指電能可在導體中零電阻通過,這種效應首先是在接近絕對零度(約等於零下273.15攝氏度)的溫度下觀察到。溫度的限制一直影響著超導材料應用,實現室溫超導有望使電能極少轉變為熱量,從而提升導體和裝置的效率。
  • 「優等生」:小角度扭轉的雙層石墨烯
    近年來,石墨烯由於具有從紫外至遠紅外的寬光譜吸收特性、室溫下超高的載流子遷移率、良好的機械柔韌性和環境穩定性等優異性能,使其在超寬譜、超快、非製冷、大面陣、柔性和長壽命光電探測器方面極具潛力,引起了國內外對石墨烯光電探測器的廣泛研究。石墨烯作為探測器,其核心指標是探測靈敏度。石墨烯是一層單層碳原子,排列成扁平的蜂窩狀,每個六邊形的頂點由六個碳原子構成。
  • 「白菜價石墨烯」又有新進展
    閃蒸石墨烯的其餘部分是褶皺的石墨烯片,類似於無定型碳。為了生成高質量的渦輪狀閃蒸石墨烯片材,採用30-100毫秒的焦耳熱閃蒸處理。超過100毫秒後,渦輪層片有充分時間進行堆疊並形成大塊狀石墨烯。普通熱退火處理的石墨烯主要為褶皺石墨烯,而在電流直接作用材料可能會形成高質量的渦輪狀閃蒸石墨烯。
  • 室溫下的熱電發電:為時不遠?
    一般規定熱電勢方向為:在熱端電流由負流向正。在兩種金屬A和B組成的迴路中,如果使兩個接觸點的溫度不同,則在迴路中將出現電流,稱為熱電流。相應的電動勢稱為熱電勢,其方向取決於溫度梯度的方向。該效應是法國科學家塞貝克於1821年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