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手就是8篇Nature,石墨烯還是當年那個石墨烯嗎?

2020-09-22 木木西裡科技

石墨烯還是當年那個石墨烯,只不過對於石墨烯的熱門研究,終究還是回歸到物理。我們整理了2020年以來,Nature報導的石墨烯相關的7篇研究成果,大多是關於魔角石墨烯,供大家參考學習。

1. Nature:在屈曲結構石墨烯中發現平帶和強相關相

在石墨烯等二維原子晶體中產生平帶,賦予了材料更多新奇的性質和功能。平帶促進了電子與電子的相互作用,可以導致強相關相的出現,譬如超導。實現平帶的一種常見的方法是通過控制魔角石墨烯的扭曲角度,然而其操作要求過於嚴格和精準,不利於廣泛使用。

有鑑於此,美國美國羅格斯大學Eva Y. Andrei、Yuhang Jiang等人發展了一種不需要通過精準調控的新策略,可以更簡單的再二維原子晶體中實現平帶。石墨烯之父、諾獎得主Andre K. Geim教授作為共同作者參與本項研究工作。


本文要點:

1)研究人員使用掃描隧道顯微鏡和數值模擬證明,置於原子級平滑基底上的石墨烯單分子層會被迫進行屈曲轉變,從而產生具有周期性調製的贗磁場,從而反過來產生具有平帶的「post-石墨烯」材料。

2)進一步,研究人員採用靜電摻雜的手段將費米能級引入這些平帶中,觀察到強相關狀態的出現。

總之,這項研究發現屈曲結構可以實現二維晶體的平帶和強相關態的出現,為創建新型超晶格系統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策略。

Jinhai Mao et al. Evidence of flat bands and correlated states in buckled graphene superlattices. Nature 2020, 584, 215–220.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567-3

2. Nature:在多層菱面石墨中發現電子相分離

石墨具有兩種較為穩定的結構:六方晶系和菱面體。其中,六方晶系石墨已被廣泛研究,菱面石墨因為穩定性較差,迄今為止尚未進行詳細的研究。然而,大量理論預測表明,菱面石墨其中具有很多未可知的新奇性質。近年來,範德華異質結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製造厚達50個石墨烯層的高質量菱面體石墨膜並研究其傳輸性能成為可能。

有鑑於此,美國曼徹斯特大學Artem Mishchenko等人發現,菱面體石墨中的體電子態是有間隙的,而且,在低溫條件下電子傳輸受表面態支配。


本文要點:

1)基於這種拓撲特性,表面態具有足夠高的質量以觀察量子霍爾效應,即菱面體石墨在無間隙半金屬相和具有巨大貝裡曲率的帶隙量子自旋霍爾相之間發生相變。研究發現,通過施加垂直電場破壞其反演對稱性,也可以在表面態中打開能隙。

2)除此之外,研究人員發現,在小於4 nm的菱面體石墨中,即使沒有外部電場也存在間隙。這種自發的間隙開口顯示出明顯的磁滯現象和電子相分離的其他特徵,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因為高度相關的電子表面態的出現所導致。

總之,這項研究為菱面石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借鑑,未開發具有更多新奇性質和物理現象提供了更多可能。

Yanmeng Shi et al. Electronic phase separation in multilayer rhombohedral graphite. Nature 2020, 584, 210–21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568-2

3. Nature:魔角石墨烯推廣到其他二維體系

2018年,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Pablo Jarillo-Herrero和曹原團隊在~1.1°魔角扭曲的雙層石墨烯中發現新的電子態,可以簡單實現絕緣體到超導體的轉變,打開了非常規超導體研究的大門。


有鑑於此,Pablo Jarillo-Herrero課題組致力於通過對扭轉角的控制,將魔角特性推廣到其他二維研究體系,以調諧和控制電子-電子相互作用的強度,實現相似的物理行為。


本文要點:

1)他們採用了一種全新的魔角石墨烯體系:基於小角度扭曲的雙層-雙層石墨烯(TBBG)。該體系由兩層旋轉的伯納爾堆疊的雙層石墨烯組成,TBBG具有豐富的相圖,具有可調的相關絕緣體狀態,對扭轉角和電場位移場都高度敏感。

2)與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不一樣的是,在該體系中的相關態對磁場響應,證明了自旋極化基態的存在。

這些結果對於探索多平帶扭曲超晶格中扭曲角和電場控制的相關相態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Yuan Cao et al. Tunable correlated states and spin-polarized phases in twisted bilayer–bilayer graphene. Nature 2020

DOI: 10.1038/s41586-020-2260-6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260-6

4. Nature:魔角石墨烯扭曲角的分布信息

2018年,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Pablo Jarillo-Herrero和曹原團隊在~1.1°魔角扭曲的雙層石墨烯中發現新的電子態,可以簡單實現絕緣體到超導體的轉變,打開了非常規超導體研究的大門。


有鑑於此,研究團隊系統研究了扭曲角的分布信息,以加深對魔角石墨烯的理解和進一步應用。


本文要點:

1)以六方氮化硼(hBN)封裝的MATBG為研究對象,使用納米級針尖掃描超導量子幹涉裝置(SQUID-on-tip)獲得處於量子霍爾態的朗道能級的斷層圖像,並繪製了局部θ變化圖。該設備的相對精度達到0.002度,空間解析度為幾個莫爾周期。
2)研究發現,θ無序程度與MATBG傳輸特性的質量之間存在相關性。即使是使用最先進的設備,其θ的局部變化也高達0.1度。而且,MATBG中的相關狀態相對於扭曲角的異常特別脆弱。

總之,這項研究證明了θ無序作的重要性,為相關物理現象的實現和應用提供了指導。


A. Uri, et al. Mapping the twist-angle disorder and Landau levels in magic-angle graphene. Nature 2020

DOI: 10.1038/s41586-020-2255-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255-3

5. Nature:雙層魔角石墨烯中的絕緣態/超導態

超導和相關絕緣態共存的魔角扭轉雙層石墨烯中,這些態之間的關係有重要意義,分別對其中對這種相進行控制的微觀機制加深了對其中錯綜複雜的相互作用的理解。

有鑑於此,巴塞隆納科學技術學院Dmitri K. Efetov等報導了這種扭曲雙層石墨烯中的電子相互作用的調控。

本文要點:

1)通過在低於15 nm(Wannier軌道的大小)和改變的石墨烯扭角(魔角附近1.10±0.05°)的過程中,調節石墨烯和金屬屏蔽層之間的距離,通過這種作用消除了絕緣態同時生成超導態。

2)此外,作者發現這種半填充的絕緣態在外加0.4 T的磁場作用中重新產生,並生成Chern數為2的霍爾態。

3) 作者發現Coulomb相互作用是形成相稱絕緣子(commensurate insulator)的原因,而超導現象是通過更加傳統的機理得到。雙層魔角石墨烯中超導態的反常特徵產生了超低的載流子濃度,暗示了電子-聲子之間相互作用的原理。在實驗中發現的弱磁場誘導產生的半填充絕緣態重新出現說明在這種系統中的強相互作用。

該研究為理解雙層魔角石墨烯中的絕緣態和超導態之間的關係提供了經驗,並為理解具備強相互作用的超導體系的微觀機制提供了方案。

Petr Stepanov, et al. Untying the insulating and superconducting orders in magic-angle graphene, Nature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459-6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459-6

6. Nature:扭角雙層石墨烯中的自旋極化態、超導態觀測

通過降低晶格中低於長程Coulomb相互作用能的電子能量能帶,能有效促進相關性。通過範德瓦爾斯作用力堆疊而成的具有一定角度構成的Moiré超晶格,能夠對電子相關能帶結構進行調控。並且在Moiré平帶中產生了奇特的量子態結構,在最近的發現中研究者在魔角雙層石墨烯中發現了絕緣態、超導態、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等量子態。此外,這種範德瓦爾斯Moiré超晶格結構的電子學相關性質能夠通過調控層間耦合、調控層中能帶結構調控。

有鑑於此,哈佛大學Philip Kim 、Xiaomeng Liu等在扭角雙層石墨烯結構中展示了通過垂直於石墨烯的電場對一系列扭角平帶電子能帶結構的調控。


本文要點:

1)作者發現,和魔角雙層石墨烯體系類似,這種扭角雙層石墨烯在半填充、四分之一填充的平帶體系中展現了相關絕緣態,該現象和魔角石墨烯中的現象類似。

2)作者發現這些絕緣態隨著層間磁場的增加而提高,展示了鐵磁有序狀態。在半填充狀態中,作者發現了隨著溫度降低發生了電阻突降。這種現象只有在密度-電場平面(density–electric-field plane)的限域區域中才能發現,作者將這種現象歸結於金屬態和自旋極化態之間的相變過程。

總之,這種自旋極化相關態的發現為相關量子相變化調控提供了新方法。

Xiaomeng Liu, et al. Tunable spin-polarized correlated states in twisted double bilayer graphene, Nature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458-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458-7

7. Nature:魔角雙層石墨烯中通過電子填充測試探索引發超導等特殊電子態的原因

魔角石墨烯展現出豐富的電子相關物理學現象,包括絕緣性、超導相、磁性等,理論預測結果顯示這種體系中的電子能帶結構在靠近魔角附近的區域顯示豐富的對稱性破缺態。

有鑑於此,麻省理工學院P. Jarillo-Herrero、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S. Ilani等報導了對魔角石墨烯的電子態(局部電子壓縮性)進行表徵。


本文要點:

1)在六方BN上負載魔角雙層石墨烯,BN材料放置於金屬背柵(back-gate)電極上,魔角雙層石墨烯上表面負載上六方BN。隨後在BN/魔角石墨烯/BN上通過連接電極測試四探針縱向電阻隨著不同電子填充的變化過程。

2)作者發現當向體系中加入載流子後,發現了四種電子優選態,分別對應了不同的自旋和能谷,同時電子的填充並不是等性填充過程。反之,電子的填充過程經歷了一系列的相轉變過程,其中顯示出在摩爾晶格整數填充附近壓縮的電子態發生非對稱性的躍遷。

3)在每個躍遷的轉化點附近,作者發現發生了重置(resetting)到電中性點的過程,因此在每次整數電子填充後形成了Dirac特徵的電子。通過測試面內的磁場與化學勢之間的關係,作者揭示了同時發生的磁化過程,進一步展示了這種相關的對稱性破缺過程。

總之,這項研究表明,這種在高於超導/相關絕緣態的溫度檢測到的相轉變過程和Dirac變化過程說明了這種前驅態(parent state)對產生超導態和相關絕緣態有重要關係。

U. Zondiner, et al. Cascade of phase transitions and Dirac revivals in magic-angle graphene, Nature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373-y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373-y

8. Nature: 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的電子態轉變

Ali Yazdani課題組在魔角石墨烯領域也不遑多讓,2019年7月,他們就曾在Nature報導過魔角石墨烯的譜學研究。

近日,在之前工作上的進一步升級,普林斯頓大學Ali Yazdani課題組報導了高解析度掃描隧道顯微鏡觀測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的譜學性質隨電子填充函數的級聯過渡。


本文要點:

1)研究發現,在摩爾紋平帶的每個整數填充處,化學勢都有明顯變化,並且低能激發發生了重排。這些譜學特徵是庫侖相互作用的直接結果,庫倫相互作用將簡併的平帶劃分為哈伯德子帶。

2)這些相互作用對垂直磁場異常敏感,磁場可強烈地改變譜學躍遷。最終,研究表明,在低溫下,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中會出現各種絕緣和超導基態相。

總之,這項研究為魔角石墨烯的譜學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Dillon Wong et al. Cascade of electronic transitions in magic-angle twisted bilayer graphene. Nature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339-0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339-0

石墨烯,有沒有用?

答案是肯定的!

天生我材必有用,何況是諾獎。

至於怎麼用,就看你的本事了!

分享最新科技資訊,發布前沿學術動態!一切盡在木木西裡~ 服務科研,助力科技! 關注微信公眾號: 木木西裡(mumuxilinj),更多精彩內容、新聞資訊、乾貨資源等你來看!

特別聲明:本文發布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石墨烯納米帶近年來成果集錦:7篇Science/Natur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18304 5. Nature背靠背:石墨烯納米帶拓撲能帶調控!傳說,有了馬約拉納費米子,理論上就可以做拓撲量子計算,就可以造量子計算機,電腦的速度就會呈指數增加。
  • 96年的博士生連發兩篇Nature,石墨烯超導重大發現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本次兩篇重磅文章第一作者是來自中國的博士生曹原。曹原本科畢業於中科大少年班,令人驚訝的是,這位博士生今年年僅21歲。   跳轉閱讀   重磅!
  • Nature: 頂刊收割機,又是石墨烯
    前言石墨烯可謂是名副其實的頂刊收割機,上周五剛登上Science,這周四又登上Nature。如果再算上子刊的話,那更是「抬頭不見低頭見」了!今天要介紹的這篇Nature蠻有意思的,是將單層石墨烯同時集成到一個微波諧振器和一個約瑟夫遜結中,製備了一種超薄的石墨烯基約瑟夫森結輻射熱傳感器!
  • 魔角石墨烯三個月內第5篇《Nature》
    【今年成果回顧】連發兩篇《Nature》似乎成了魔角石墨烯的標籤。就在今年五月,Pablo Jarillo-Herrero課題組再次背靠背連發兩篇《Nature》,其中一篇,曹原是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另一篇中,曹原為共同第一作者,曹原一人貢獻兩篇,累計4篇。
  • 石墨烯電池:神話,還是泡沫?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有很多研究者認為由於石墨烯擁有兩個可吸附鋰原子的側面因而能夠形成Li2C6的雙鋰相而具備744 mAh/g的雙倍比容量。針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工作有很多,有研究人員利用DFT計算發現鋰原子不能直接吸附在石墨烯表面,只能通過邊緣或者高階缺陷嵌入到石墨烯層間或者進入石墨烯和基底中間的地方,那麼這樣的話到底是脫嵌還是吸附,到底能夠存儲多少Li原子呢?
  • 魔角石墨烯,又一篇Nature
    發展了一種基於掃描隧道顯微鏡的局域譜學技術,可以在磁場中檢測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中的Chern數和拓撲相。2. 打破傳統認知,發現強相關體系中,莫爾平帶體系也可以產生拓撲相,超出了弱相互作用模型的範圍。 大量研究表明,器件的幾何形狀會破壞石墨烯系統的空間對稱性。在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中,其與六方氮化硼(hBN)襯底對齊將破壞C2對稱性,科學家發現了具有拓撲特徵的扁平電子帶。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中強相關性的存在,產生了弱相互作用理論無法預料的拓撲狀態,為尋找強相關的拓撲相提供了獨特的機會。
  • 王炸組合石墨烯+鈣鈦礦,這篇「盤古開天地」的重磅論文撤稿了
    通過WOS檢索,僅在2019年,石墨烯相關論文就多達4萬篇,而鈣鈦礦相關論文,也達到近萬篇。之前有研究發現,在石墨烯中摻雜多種成分可以提高其電催化性能,很快該方法成了學術界在這一領域進行研究的思維範式,進一步催生了大量相關研究論文。
  • Nature系列4篇連發,石墨烯終歸於物理?
    ▲小烯導讀最近,《Nature》以及其子刊連續發表了4篇關於石墨烯的文章,都是石墨烯在物理或生物物理領域的應用。石墨烯始於物理,盛於材料化學,如今是要終歸於物理了麼?最近,我們報導了Nature雜誌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Chee Wei Wong、段鑲鋒、姚佰承、黃書偉團隊通過構建石墨烯-氮化矽異質結實現了諧振腔的色散操控,展示了石墨烯-氮化矽光頻率梳的腔內柵極可調諧性。
  • 中科大「天才少年」,曹原再次連發2篇Nature!石墨烯取得新進展
    很多人知道中科大,就是因為中科大出了很多的天才,比如著名的天才寧鉑,寧鉑(1965年--)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78級少年班成員,當時曾被譽為「第一神童」,不過2003年,中科大第一神通出家為僧。讓中科大曾經灰頭土臉。
  • 太殘暴,「石墨烯+橡皮泥」,玩出了篇Science
    圖片來源:ScienceDuang~~~他就是愛爾蘭都柏林聖三一學院的Jonathan N.圖片來自:小希珍藏好了,言歸正傳,來看看這篇玩出來的Science吧,先上視頻。視頻來源:Science自從2004年石墨烯首次被分離出來,研究者對它的關注度逐年升高,並製備出了各種基於石墨烯的複合材料,應用於電學、力學等各個領域當中。
  • 石墨烯材料是前途無量還是曇花一現
    01石墨烯是什麼? 材:劉院士好,石墨烯被稱為「黑金」,是「新材料之王」,更有科學家預言石墨烯將「徹底改變21世紀」,請劉院士介紹一下石墨烯這種神奇的材料? 劉:大家都知道石墨,石墨跟石墨烯只有一字之差,實際上石墨烯就是單層石墨片。把單層石墨片壘起來,壘到你可以看到就是石墨。而把石墨一層一層的剝下來,剝到最後就是石墨烯。石墨跟石墨烯的關係就是這樣。
  • 石墨烯產品是騙局嗎 石墨烯現狀分析
    經常有人疑問石墨烯和石墨僅一字之差,他們有什麼區別嗎?其實區別還是有的。 雖說石墨烯是從石墨中剝離出來的,但是在厚度上石墨片會比石墨烯厚幾層,石墨片都會有一個碳原子厚度的單層,而這個單層就是石墨烯。   也就是說石墨烯可以這樣理解,石墨就是由多層的石墨烯薄片疊加而成,因為石墨的層間作用力很弱,技術很容易進行剝離,他們可以單獨存在。
  • 「天才少年」曹原再次連發2篇Nature!「石墨烯駕馭者」王者歸來
    5月7日,被譽為「天才少年」、「石墨烯駕馭者」的95後博士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以及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ature上連發2篇論文。他們採用了一種全新的魔角石墨烯體系:基於小角度扭曲的雙層-雙層石墨烯(TBBG)。另一篇研究題為「Mapping the twist-angle disorder and Landau levels in magic-angle graphene」,研究團隊致力於研究扭曲角的分布信息。
  • 不是後浪是海嘯:麻省理工95後曹原領銜,「魔角石墨烯」再度Nature...
    最新的兩篇背靠背文章,探討用同樣的方法應用於其他二維材料體系,繼續完善 「魔角石墨烯」 相關的理論和實驗研究。基於 「魔角石墨烯」 的一系列發現,有望在未來應用到諸如能源、電子、環境科學和計算機產業等領域。
  • 石墨烯研究取得新突破 石墨烯電池到底是不是噱頭?
    是的,石墨烯電池大概率是噱頭。三年之前,石墨烯電池就曾名噪一時,但繁華落盡,一地雞毛。三年之後,石墨烯電池取得了質的突破嗎?我們希望如此,但仍需要用事實說話。關於石墨烯,最近有兩件事情。一個圈外,一個圈內。先說圈外的,前不久,「天才少年」曹原再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ature》雜誌上同時發表了兩篇文章,主要介紹石墨烯研究的新突破。
  • 下一代晶片是「光子晶片」還是「石墨烯晶片」我的答案石墨烯晶片
    碳基晶片就是石墨烯晶片,光子晶片的概念有兩種,一種是光量子晶片,一種是矽光晶片;量子晶片現在處於理論研究的階段,今天不做太多論述,而光量子晶片也是在理論階段,只有矽光子晶片才是網絡上大肆吹捧的晶片技術;
  • 「魔角」石墨烯織造「高溫」超導
    ,兩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均為為 Yuan Cao (曹原),通訊作者為Pablo Jarillo-Herrero (圖2)。另一種方法,就是通過離子門電壓來調控載流子。在樣品表面附著一層離子液體或者離子固體,其中含有大量的離子,如氫離子、鋰離子等,然後再施加一個偏置電壓,離子就會進入材料內部,從而拽出裡面的電子或空穴,相當於對材料進行了空穴或電子摻雜。因為這類離子半徑一般都很小,這相當於直接給材料引入了載流子。比如可以在原本絕緣的MoS2系統形成10 K左右的超導電性[8]。
  • 石墨烯發熱地磚的優點 石墨烯發熱地磚安全嗎
    下面為大家介紹石墨烯發熱地磚安全嗎及石墨烯發熱地磚的優點。石墨烯發熱地磚安全嗎石墨烯發熱地磚還是比較安全的,石墨烯發熱地磚的電地暖產品系統是地輻射採暖產品系統中加溫速率更快,所以要掌握石墨烯材料,平時應用和維護保養與電地暖產品系統有非常大的差別。
  • 8分鐘充電至85%,進入量產測試的廣汽新能源石墨烯電池靠譜嗎?
    日前,廣汽新能源公眾號發布了一篇題為《石墨烯技術正在走出實驗室,廣汽新能源率先搭載量產測試》的文章,在網上引起了熱議。 不少網友對其8分鐘充電至85%的真實性提出質疑,更有網友認為這是新一輪的石墨烯技術炒作。53kednc針對網友的質疑,廣汽新能源6月2日再次發文,表示要好好科普一下關於石墨烯的那些事。
  • 廣汽埃安發布電池「黑科技」,石墨烯基電池是真的石墨烯電池嗎?
    官方表示,新電池採用了石墨烯技術,支持超級快充,可在 8 分鐘充滿至80%,並可實現1000km的純電續航。一石激起千層浪,資本市場相關概念股也紛紛異動,廣汽埃安官方微博突然宣布石墨烯基超級快充電池將於2021年實現量產!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電池技術也不斷的向前更新迭代。在當前電池技術領域面臨的最大的兩個難題——大幅提高續航裡程與快充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