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方氮化硼合成新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2020-10-13 中科院之聲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天如研究團隊和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袁清紅研究團隊,基於原位合成、表徵研究與第一性原理計算方法,提出鐵硼(Fe2B)合金表面高質量多層六方氮化硼(h-BN)原子空位輔助生長新機制。相關研究成果以Vacancy-Assisted Growth Mechanism of Multilayer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on a Fe2B Substrate為題,在線發表在《物理化學快報》上。

h-BN以原子級平整表面、無懸掛鍵、高導熱性和良好的理化穩定性等優勢,成為具有潛力的二維晶體器件的介質襯底和封裝材料。近年來,上海微系統所聚焦於二維晶體理論研究、器件工藝、規模化應用面臨的難題,在單層h-BN單晶生長、異質結構築及高質量多層h-BN製備等領域開展研究(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5, 6, 6160;Advanced Science, 2017, 4, 1700076;Nature Communications,2020, 11, 849)。由於h-BN先進合成技術發展較慢,缺乏對傳統方法生長機制的研究,限制了大尺寸、高質量h-BN可控合成與實際應用。

吳天如研究團隊基於Fe2B合金體系實現高質量h-BN可控制備,通過快速冷卻淬火技術結合飛行時間二次離子質譜(ToF-SIMS),分析h-BN合成過程中Fe2B淺表層B原子和N原子分布規律。袁清紅研究團隊採用第一性原理計算方法,研究Fe2B表面h-BN的生長機制,提出Fe2B表面h-BN的空位輔助合成機制。研究發現,B-N二聚體產生使合金表面形成大量B空位,對B、N原子的遷移起到較大的促進作用。Fe2B基底中B和N原子的擴散僅需克服小於1.5 eV的能壘,使得N原子在催化表面附近大量溶解。此外,通過對不同尺寸B-N團簇的形成能和吉布斯自由能的計算和擬合,研究發現Fe2B表面h-BN成核能壘約2 eV。因此,在相對較低溫度(700 K)下合成h-BN成為可能。該研究提出的「空位輔助」生長新機制,解決傳統方法合成多層h-BN長久以來缺乏高N溶解度和擴散速率的催化劑的難題,為h-BN在二維納米電子學及新興微電子器件領域的應用提供空間。

華東師範大學與上海微系統所聯合培養碩士姜忍、上海微系統所博士時志遠和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趙威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吳天如與袁清紅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研究工作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上海超級計算中心、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計劃、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揚帆計劃以及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的資助。

圖1.Fe2B合金表面多層h-BN合成機制示意圖及近表面N原子擴散能量曲線

圖2.基於飛行時間二次離子質譜(ToF-SIMS)的Fe2B合金淺表層B原子和N原子分布規律研究

來源: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揭示六方氮化硼合成新機制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天如團隊和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袁清紅團隊,基於原位合成、表徵研究與第一性原理計算方法,提出鐵硼(Fe2B)合金表面高質量多層六方氮化硼(h-BN)原子空位輔助生長新機制。
  • 淺析六方氮化硼陶瓷的製備與應用
    結語從六方氮化硼首次合成至今,學者們對其製備方法、結構特點和性能做了諸多探索,並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進展。近年來,隨復相陶瓷技術的發展,陶瓷材料向多功能方向發展成為當今陶瓷材料的一個研究方向。在此過程中,六方氮化硼基復相陶瓷也得到相應的發展。
  • 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異質結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異質結研究取得新進展,研究員謝曉明領導的研究團隊採用化學氣相沉積(CVD)方法成功製備出單原子層高質量石墨烯
  • 科學家揭示六方氮化硼合成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Fe2B合金表面多層h-BN合成機制示意圖及近表面N原子擴散能量曲線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天如團隊和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袁清紅團隊,基於原位合成、表徵研究與第一性原理計算方法,提出鐵硼
  • 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異質結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
  • 石墨烯+六方氮化硼=新的電晶體
    現在,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們在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甚至有望改變石墨烯物理學的一些理論預測。他們引入了另一種單原子厚度、屬性和石墨烯類似的材料六方氮化硼(hexagonal boron nitride),並將一層石墨烯置於其上,最終得到的混合材料既有石墨烯的導電特性,還終於具備了建造電晶體所必需的能隙。
  • 六方氮化硼和立方氮化硼的區別是什麼-德福鵬新材料
    氮化硼,化學分子式為BN,是由氮原子和硼原子所構成的晶體,具有四種不同的變體:六方氮化硼(H-BN)、菱方氮化硼(R-BN)、立方氮化硼(C-BN)和纖鋅礦氮化硼。本文主要講述氮化硼變體中六方氮化硼和立方氮化硼的知識,分析兩者的區別和不同之處。
  • 六方氮化硼石墨烯已具備實用價值
    原標題:六方氮化硼石墨烯已具備實用價值 隨著人們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長,各類電子產品的性能及功能得到了極大提高。同時,傳統電子材料的物理限制也因此逐漸顯現,人們愈加迫切地需要具備更加強大性能的新一代電子原材料作為電子工業繼續騰飛的基石。
  • 中科院最新科研進展、科技動態 2020.10.12 星期一
    科研進展1、金屬所P型FCC-Zr形成機理研究獲進展3、瀋陽生態所木本植物根際激發效應研究取得進展6、動物所等揭示RNA m6A修飾調控人幹細胞衰老的新機制7、上海微系統所等在六方氮化硼合成新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 六方氮化硼的微觀結構及應用研究取得進展
    6月27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在《自然-通訊》雜誌上在線發表了題為《利用等離子體處理將氫分離到六方氮化硼夾層氣泡中》(該論文首次報導通過氫等離子體處理後的多層六方氮化硼(hBN)夾層中會捕獲氫氣並形成氣泡,氣泡大小可控且具有較高的熱學和化學穩定性,具有進一步應用於微納機電器件和儲氫的潛力。
  • 中科院蘇州納米所《Nano Research》:Ni表面上六方氮化硼/石墨烯...
    面內二維異質結構能夠整合不同二維材料的優點,拓展其在光學、電學器件領域內的應用,然而外延異質結構的可控制備和規模化生產,尤其是微觀構建機理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 ...Research》:Ni表面上六方氮化硼/石墨烯平面內異質結生長過程的...
    面內二維異質結構能夠整合不同二維材料的優點,拓展其在光學、電學器件領域內的應用,然而外延異質結構的可控制備和規模化生產,尤其是微觀構建機理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 白石墨烯(單層少層六方氮化硼)樹脂改性 磨料磨塊 彈性磨塊
    研究生大作業題目:納米白石墨烯(單層/少層六方氮化硼)對樹脂改性在磨料磨塊行業的成功應用技術與經濟價值報告(以白石墨烯在瓷磚陶瓷打磨瓷磚拋光行業的彈性磨塊改性實際應用為研究對象)學習中心:層 次:專 業:年 級:學 號:學 生:指導教師
  • 六方氮化硼:似乎是5G RF開關的首選材料
    翻譯自——spectrum在金電極之間夾著一層原子薄的六方氮化硼層,可以作為傳輸5G甚至更高頻率的開關。德克薩斯州的工程師設計了一種類似記憶體的非揮發性的2D六方氮化硼開關原子數量級的二維材料在很多方面都很有用,但直到兩年前,還沒有人想到它們能製造出更好的存儲設備。Deji Akinwande, Jack Lee和他們在UT Austin的團隊嘗試了一下。
  • 工學院王前課題組在氮化硼材料的金屬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美國化學學會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ACS)以全文形式刊發了北京大學應用物理與技術研究中心王前教授課題組及其合作者題為 「Three-dimensional Metallic Boron Nitride」 的研究論文,報導了他們在三維金屬性氮化硼材料的理論設計與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進展
  • 天大等在立方氮化硼合成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本站訊 近日,天津大學新能源材料研究所與河北工業大學微納氮化硼材料重點實驗室密切合作,在立方氮化硼合成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論文「Photochemical Synthesis of Ultrafine Cubic Boron
  • 氮化硼的普及應用說明
    氮化硼的普及應用說明氮化硼的普及應用說明氮化硼是由氮原子和硼原子所構成的晶體。
  • Nature:北大劉開輝課題組首次實現分米級二維單晶六方氮化硼的製備
    ,在國際上首次報導利用中心反演對稱性破缺的單晶銅襯底實現分米級二維單晶六方氮化硼的外延製備。近年來,隨著晶片尺寸的不斷減小,短溝道效應、熱效應等日趨明顯,開發全新的量子材料體系以實現變革性的器件應用已成為當前科技的研究熱點。二維材料作為一種重要的量子材料,兼具極限尺寸的物理厚度、完美的表界面、優異的物理性質,且體系豐富,包含導體(石墨烯)、半導體(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黑磷等)和絕緣體(六方氮化硼),是潛在變革性技術應用所需要的核心基礎材料。
  • 復旦大學的共形六方氮化硼改性技術研究成果
    經過三年的努力,復旦大學國家重點分子工程重點實驗室衛大成開發了一種成功的共形六方氮化硼改性技術。 3月13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自然—通訊》。專家認為,這項工作有望為介電基板的改造提供新技術,以解決散熱問題。
  • 氮化硼牽手石墨稀 超硬材料「風再起」
    據相關媒體報導,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引入一種單原子六方氮化硼,即厚度、屬性和石墨烯類似的材料,並將一層石墨烯置於其上,最終得到的混合材料,既有石墨烯的導電特性,還具備了建造電晶體所必需的能隙。科學家們將此次發現定義為未來科技的突破;據此,分析人士指出,繼石墨烯之後,六方氮化硼也將在未來的半導體產業中佔據一席之地,A股市場上,與超硬材料相關的公司,如豫金剛石(300064)、四方達(300179)、黃河旋風(600172)等可以適當關注。  氮化硼及石墨「珠聯璧合」  自十幾年前石墨烯誕生以來,這一材料就一直讓科學家們著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