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鐵等珍稀植物的「人生觀」:人類不要自取滅亡

2020-11-28 搜狐網
漂亮的蘇鐵

  去年4月2日,我國首次開展由政府主導的植物回歸自然試驗,將人工培育的500株「德保蘇鐵」,由位於深圳的國家蘇鐵種植資源保護中心,送返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德保縣黃連山的自然保護區,完成了「原產地引種——遷地保護繁育——原產地定植」的過程。如今一年過後,我國科學家取得了哪些基礎性研究成果?這是許多人所關注的。記者就此採訪了我國首次由政府主導的植物回歸自然項目負責人、國家蘇鐵種植資源保護中心研究員李楠博士。

  人類是「改造自然」的先鋒嗎?

  記者:回歸原生地的「德保蘇鐵」生長情況如何?

  李楠:德保蘇鐵在原生地長得根壯苗實,比在深圳植物園的遷移地長得好很多,也許幾年後就能看到這批蘇鐵開花結果。原生地的氣候、土壤酸鹼度、土壤微生物群、地面生物環境等更適合它們生長。

  當初,由於受到原生地生態環境和人為因素影響,我們沒有對德保蘇鐵進行就地保護,而是進行了遷地保護,這只是權宜之計,這樣做的結果很有可能導致其種群被馴化或退化,因此讓其回歸生態環境得到改善的原生地是最終目的,而且這一過程越快越好。

  記者:蘇鐵等珍稀植物對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有何影響?

  李楠:研究發現,蘇鐵的珊瑚根有固氮作用,能提高土壤的肥力,因此我把蘇鐵稱為改造自然的先鋒。在廣西德保的石灰巖山區,蘇鐵每改造好一塊土壤,就有其他植物跟進,進而形成茂密的植物群落。如此循環往復,對當地生態環境的改善起著重要作用。如今,在地球土壤貧瘠的地方,蘇鐵的先鋒作用仍在延續。有人設想,在我國西南的廣大石漠化地區或在我國南方的土地貧瘠地區,如果利用蘇鐵的這一先鋒特性來對這些土壤加以改造,也許會取得顯著成效。一旦這樣的改造取得成功,將解決許多人的吃飯問題。

  我國著名科學家袁隆平憑藉幾棵野生稻,解決了多少人的吃飯問題?令人痛心的是,如今這些野生稻的原生種已經滅絕。因此,保護珍稀植物不僅有植物學方面的意義,更對人類今天的生存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人類是萬物之靈嗎?

  記者:蘇鐵在地球生物圈形成過程中起到什麼作用?

  李楠:初步研究發現,蘇鐵等裸子植物腐化後是很好的有機肥,為幾億年前由火山灰構成的地球土壤提供有機養分,這是後來出現的較高等植物生存的基本條件;此外,蘇鐵的珊瑚根含有藍綠藻,能製造氧氣,提供給早先並不含氧氣的原始地球大氣,為今天所有依賴氧氣生存的生物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條件。比如現今地球上無比繁盛的被子植物,因此有了茁壯成長的機會。

  記者:「龍以食為天」,也許蘇鐵種群的衰落導致了恐龍的滅絕?

  李楠:有這個可能。在地球環境被改造好後,被子植物開始爆發性成長,於是蘇鐵、蕨類植物等當時的植物霸主被擠佔了生存空間,從而逐漸衰落。如此一來,以這些植物為主食的植食性恐龍難免不餓肚子,也許這是導致其滅亡的重要原因。

  記者:那麼,蘇鐵種群的變化與人類的產生是否有所關聯?

  李楠:我們知道,微生物的進化和演替與地球物種的進化和演替密切相關。而微生物每一次大的演替必然導致地球物種的大換血。據科學家研究,每一次這樣的演替可導致99.9%的地球生物滅亡,我們人類就是這幾億年來,多次微生物大演替導致的動植物大演替後留下的僅存碩果而已。有科學家認為,蘇鐵珊瑚根所含的藍綠藻是一種微生物,其對地球動植物的進化、演替起著我們目前仍然未知的巨大作用。也許,沒有藍綠藻所起的作用,就不會導致恐龍的滅絕,就不會有哺乳動物的興起,也就沒有人類的今天。這些都需要我們進行深入的研究。  

人類會不會自取滅亡

  記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研究員李振聲說:「一個物種可以左右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一個基因可以影響一個國家的興衰。」您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李楠:以植物為例,其對人類的影響巨大,很多機理是現今仍未能了解的。比如在廣西德保,蘇鐵與當地的動植物有著密切關係。當地的松鼠喜歡儲藏蘇鐵種子,作為過冬食物,因此蘇鐵種子得以擴散、發芽、生長。蘇鐵的授粉,除了靠風,也許還依賴某些昆蟲。此外,當地還有多種與蘇鐵伴生的植物。如果蘇鐵滅絕,也許就會影響到當地的生物鏈,當地生物多樣性消失,就會使生態環境不斷惡化,最終導致萬劫不復的後果。

  又比如,國外有科學家研究發現,蘇鐵珊瑚根含有的藍綠藻本身含有一種毒素,也許是導致人類患上帕金森病的誘因。一位墨西哥科學家曾發現,當地一種蝙蝠喜食一種仙人掌,而這種仙人掌就含有藍綠藻。當地土著居民獵殺並吃掉蝙蝠後,就有相當比例的人患上了帕金森病。

  上述只是談到了蘇鐵對動植物包括對人類的某些影響。實際上,植物也是治療人類疾病的重要藥物。也許,今後人類的絕症,就得靠某些珍稀植物來醫治。有科學家斷言,地球上某些珍稀植物一旦消失,很可能會導致人類滅絕,這並非聳人聽聞。

  從某種意義上說,保護這些植物就是保護人類的未來! (來源:人民網-環保頻道)

相關焦點

  • 世界上罕見的古老珍稀植物-多歧蘇鐵
    蒙自、屏邊、河口等縣(市)交界處的一塊狹小地域,已列為珍稀瀕危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裸子植物。多歧蘇鐵,是世界上罕見的古老珍稀植物,它大約出現在2.8億年前的古生代, 至1.8億年前中生代侏羅紀進入繁盛時期。
  • 比恐龍更古遠的 國家一級保護珍稀植物——臺灣蘇鐵
    臺灣蘇鐵是我國國家一級保護珍稀植物,這種植物起源早於恐龍時代。關於臺灣蘇鐵的文字記載,也可追溯到唐朝。由於數量極少,生長緩慢,繁殖能力又弱,加之原始森林的破壞、生態環境的改變和過量的採伐,野生臺灣蘇鐵已經處於瀕臨滅絕的境地。臺灣蘇鐵通常生長在向陽的溝谷懸巖峭壁或溪河兩岸疏林中,喜充足的陽光和溼潤、肥沃的土壤,能耐短期乾旱。
  • 四川攀枝花蘇鐵保護區發現26種國家珍稀瀕危物種
    四川攀枝花蘇鐵保護區發現26種國家珍稀瀕危物種時間: 2012-12-09責任編輯: 白水旅遊_中國網 中國網12月9日訊 記者從四川有關部門獲悉,近日,由四川省攀枝花蘇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邀請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聯合開展的蘇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珍稀瀕危物種調查工作圓滿結束。
  • 大熊貓、蘇鐵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十三五」實現恢復性增長
    新華社北京1月4日電(記者胡璐)「十三五」期間,我國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藏羚羊、蘇鐵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這是記者4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的。
  • 植物國寶德保蘇鐵首次亮相湖南 百名公眾見證首秀
    紅網時刻5月20日訊(通訊員 彭煒 記者 姚冶)今天是湖南科技活動周的第二天,湖南省森林植物園舉辦「走近植物國寶——中國特有珍稀瀕危植物」公益講解活動。活動中,省植物園植物引種與信息管理研究所所長牟村等青年專家帶領100多名家長孩子參觀珍稀植物園,讓公眾一睹銀杉、珙桐等國寶級植物的真容,特別是園裡最新引進的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中國特有的國寶級植物——德保蘇鐵,是在湖南首次公開展示,這批遊客有幸成為首秀見證人。
  • 攀枝花的珍稀植物
    攀枝花境內珍稀植物有:攀枝花蘇鐵、椴樹、銀杏、梓樹、肉桂、德昌杉(米德杉)、杜仲、天麻、厚樸、楠木10種。其中攀枝花蘇鐵、杜仲為國家2級保護植物,曾經佔四川省該級保護植物31種的6.45%。德昌杉、天麻、梓樹、厚樸、楠木為國家3級保護植物,曾經佔四川省該級保護植物41種的12.20%。
  • 國家Ⅱ級瀕危珍稀蕨類植物:蘇鐵蕨
    國家Ⅱ級瀕危珍稀蕨類植物:蘇鐵蕨文:花木君世界蕨類植物品種繁多然而有一種蕨類,介於草本和木本之間,這就是我國特有的單種屬珍稀物種——蘇鐵蕨。蘇鐵蕨(學名:Brainea insignis (Hook.) J. Sm),是烏毛蕨科、蘇鐵蕨屬大型土生草本植物。
  • 世界十大珍稀植物名單出爐
    植物王國的成員可謂豐富多彩,形態萬千,奼紫嫣紅……各類植物令植物學家們目不暇接,但是你了解他們嗎?你知道世界珍稀植物有哪些?現在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世界十大珍稀植物,希望能夠幫助到有這方面需求的朋友們!世界十大珍稀植物排行1、屍花
  • 廣東野生珍稀瀕危植物生存鏡像側記
    中國園林網3月18日消息:隨著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大,加上物種自身的繁殖缺陷,在廣東乃至全國範圍內,一批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正瀕臨滅絕。當你寄情山水、流連曠野的時候,可曾留意到身邊那些無聲流逝的生命?
  • 比恐龍更古遠的 國家一級保護珍稀植物——臺灣蘇鐵
    臺灣蘇鐵通常生長在向陽的溝谷懸巖峭壁或溪河兩岸疏林中,喜充足的陽光和溼潤、肥沃的土壤,能耐短期乾旱。具有抗火燒、喜溫暖、畏冷溼、忌遮陰等特徵。臺灣蘇鐵在分布區一般都能開花,但種子很少成熟。花期4-5月,被當地人稱為「鳳蛋」的種子當年秋冬成熟脫落,但種胚要到第二年秋季才發育完全。
  • 四川攀枝花:礦山退出保護區為瀕危植物蘇鐵「讓路」
    新華社成都12月26日電(蘇安靜、胡旭)12月26日,位於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區的攀鋼石灰石礦宣告全面退出四川攀枝花蘇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曾經裸露的礦石採場及排土場已重披「綠裝」。為此,國企攀鋼捨棄了40年礦山開採權,且每年增加生產成本超過1億元。
  •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英文版)出版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英文版)出版 2020-08-31 華南植物園 【字體:大 中 小】   該書是首部系統總結全球和中國植物回歸研究進展的著作,由國內開展珍稀瀕危植物保護和回歸的主要單位和專家參與編寫。該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包含中國的植被和植物多樣性、中國的珍稀瀕危植物、中國的植物就地和遷地保護、中國的植物野外回歸概況。第二部分通過案例形式介紹了報春苣苔等14種珍稀瀕危植物以及蘭科和蘇鐵類植物的回歸進展。
  • 深圳有12種珍稀野生植物
    深圳商報記者 文燦 通訊員 張豔武 文/圖 昨日,深圳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發布了一項歷時3年完成的「深圳市野生植物資源調查項目」的結果。基本摸清了全市野生植物資源特別是珍稀瀕危及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的家底,共調查記錄了深圳市維管植物近2100種,其中重點調查了珍稀瀕危及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64種。
  • 漳州發現野生臺灣蘇鐵群 為大陸首次發現
    東方網8月25日消息:近日,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林業部門在官陂鎮馬坑林場發現二十多株瀕臨滅絕的國家珍稀野生植物--臺灣蘇鐵。這種野生分布的臺灣蘇鐵,在大陸屬於首次發現。
  • 蘇鐵有哪些品種,最常見且珍貴的幾種蘇鐵品種介紹
    雲南蘇鐵雲南蘇鐵又稱為暹羅蘇鐵,產自雲南南部,在緬甸、越南和泰國也有分布。枝幹可以長到2米高,葉子長1米到1米5左右,是國家三級珍稀保護植物。海南蘇鐵海南蘇鐵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是特有物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瀕危物種。分布在廣東、海南島及海口等地。羽葉長約1米,小葉疏鬆。
  • 雲南「蘇鐵村」:「消失」20年的多歧蘇鐵布滿傣家房前屋後
    這個有57戶傣族世居的村子,因家家戶戶門前屋後種滿珍稀植物——多歧蘇鐵,被稱為「蘇鐵村」。  多歧蘇鐵是古老珍稀植物,大約出現在2.8億年前,至1.8億年前中生代侏羅紀進入繁盛時期。被喻為植物界的「大熊貓」,恐龍時代的「活化石」,近年來曾神秘「消失」了20年,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與多歧蘇鐵存在時間相比,歷史不算悠久的石洞村可是「外來者」。
  • 林草科普|「攀枝花蘇鐵」很神奇 年年含苞開新花
    圖片來源:網絡蘇鐵,又名鐵樹,是與恐龍同時代的一種珍稀植物,有「植物活化石」的美譽。在蘇鐵家族中,「攀枝花蘇鐵」又是世界公認的珍稀品種。常言道「蘇鐵開花馬生角」「鐵樹開花,百年難遇」,可「攀枝花蘇鐵」歲歲含苞,年年開花。每年3—6月,蘇鐵林成千上萬個黃色的花蕾爭奇鬥豔,雌雄異株,為世間一奇。
  • 在蘇鐵屬植物研究取得進展
    灰幹蘇鐵的植株(A)、大孢子葉(B)、小孢子葉(C)、羽葉(D)和種子(E) 蘇鐵屬(Cycas)植物是現存最原始的種子植物,其起源可追溯到晚二疊紀鑑於蘇鐵植物研究的科學價值及其保護的迫切性,蘇鐵屬植物一直是植物學和保護生物學的研究熱點之一。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蘇鐵專家組一直致力於蘇鐵植物的保護(http://cycadconservation.org);在我國蘇鐵屬所有種類都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 300種珍稀植物將亮相世園會 向世界集中展示中國特有珍稀植物的魅力
    《神州奇珍》展廳面積500餘平方米,由北京植物園負責布展,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廈門市園林植物園、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深圳市中科院仙湖植物園等十餘家單位提供珍稀植物展品。北京植物園園長賀然介紹,展覽藉助實物、科普牆等手段,將分四期展示華夏大地300餘種珍稀瀕危植物。
  •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英文版)》出版
    近日,由任海研究員主編的《Conservation and Reintroduction of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in China》(中譯名: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和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