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雲南新聞4月23日電 題:雲南「蘇鐵村」:「消失」20年的多歧蘇鐵布滿傣家房前屋後
作者 趙志平 黑萍英 郭鑫
記者近日走進雲南省紅河州金平縣石洞村,漫山遍野鬱鬱蔥蔥,生機勃勃。這個有57戶傣族世居的村子,因家家戶戶門前屋後種滿珍稀植物——多歧蘇鐵,被稱為「蘇鐵村」。
多歧蘇鐵是古老珍稀植物,大約出現在2.8億年前,至1.8億年前中生代侏羅紀進入繁盛時期。被喻為植物界的「大熊貓」,恐龍時代的「活化石」,近年來曾神秘「消失」了20年,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與多歧蘇鐵存在時間相比,歷史不算悠久的石洞村可是「外來者」。據一些年長的村民介紹,村民在此安居後就發現了這種植物,當時並不知道它叫多歧蘇鐵,也不知道它十分珍貴。
傣族民眾歷來對森林和植物有著保護意識,這使得多歧蘇鐵與傣族民眾一直和諧共生。上世紀90年代,多歧蘇鐵被植物專家在雲南省紅河下遊的河谷地帶意外發現。
由於多歧蘇鐵價值寶貴,一些不法分子大肆對多歧蘇鐵盜挖、盜賣。短短數年時間,石洞村附近林子被盜賊挖得坑坑凹凹,千瘡百孔,國內外專家在實地考察時看到珍稀瀕危植物多歧蘇鐵遭受毀滅性破壞,痛心疾首。
近年來,隨著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加強,為保護好多歧蘇鐵,雲南省金平縣森林公安局每年定期在民眾中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倡議老百姓要愛護和保護好多歧蘇鐵,提出成立一支以村小組為主,專門保護多歧蘇鐵的護林隊伍,並為其生長繁育提供指導幫助。
逐漸,石洞村每家每戶都養成了種植多歧蘇鐵的習慣,用多歧蘇鐵裝點庭院、扮靚村寨。石洞村也在村規民約中明確寫道:「多歧蘇鐵禁止買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