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大學課堂上,一位老師給我們講到「地球上有多少個物種?」這個問題,他說這是125個科學前沿問題之一,當時我還不以為然:不可能吧!?我們連自己周圍的物種數目還沒弄清楚嗎?後來才知道這個問題還真是不容易,因為人類認識自然的能力還非常有限,不同學科對於物種的定義、分類標準不一致,加上有些極端生境人類無法涉足,對不同類群的研究深度也各有不同,所以等待這個問題的最終答案出現,可能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好在植物類群的種數還是相對比較確定的,據估計,地球上的高等植物種數應該有30-35萬種,其中包括苔蘚1.6萬種、蕨類植物1.3萬種、裸子植物1000多種、被子植物26萬種。目前已經發現並記錄的植物種類大約30萬種,這一切都應該歸功於廣大的植物分類學者和植物資源學者。在現有的植物中,可以為人類食用的植物種類則超過了5萬種,但是實際上人類日常食用的植物種類不到200種,其中大約20種主要農作物維繫著人類的糧食安全。這意味著自然界為人類貯藏的植物類食物還有很大的開發利用空間,這些植物對於應對糧食短缺問題,無疑是有待開發的資源寶庫。
糧食短缺,不會吧?有人肯定會問?那我這裡舉個慄子!
今年的5月24日至28日,中國唯一的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貢山縣遭受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大的持續大到暴雨天氣過程,多地發生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災害。尤其是獨龍江鄉,在三天內的降水達到367.1毫米(有種三天把北京一年的雨都下完了的感覺),持續的暴雨導致獨龍江鄉的道路交通、通訊、電力幾乎全部癱瘓,村民的農作物、房屋、供水也成問題,並且當時在獨龍江鄉還滯留著不少的外來遊客。
我從獨龍江上遊村民的講述中了解到,當時獨龍江就出現了糧食短缺的現象,在之前的推文中我已經介紹過,獨龍江的竹類資源十分豐富,將近十餘種的竹筍可以食用,常見的有福貢龍竹、緬甸方竹、金竹、斜倚箭竹等。當時上遊正值竹筍豐富的季節,於是上遊的龍元村和迪政當的村民就去往山上採挖竹筍,上遊村民採挖近千斤的竹筍送往下遊,才得以維持極端天氣造成的糧食短缺。
這個例子在我國雖是在特定條件下造成的糧食短缺,但確實是真實存在的。其實隨著氣候變化導致的極端天氣的增加,在一些特定條件下的小區域出現糧食短缺的現象應該還有很多!足以說明弄清楚哪些植物是可食用以及如何食用的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大百合(Cardiocrinum giganteum)
大百合是百合科大百合屬的一種植物,也是獨龍族的一種重要代糧植物,將其鱗莖洗淨,可直接加工成澱粉食用,也可以用來釀酒,目前在獨龍江的上遊還有人家採集用來釀酒。我們有幸品嘗過大百合酒,淳厚的酒香令人回味!董棕是棕櫚科魚尾葵屬的一種植物,也是以前獨龍族的一種重要代糧植物。其樹幹(髓心)可以加工成西米澱粉,用來做糊糊或者董棕粑粑,味道著實不錯,董棕的加工就更為複雜了,感興趣的可以看我們公眾號往期的推送(砍翻一棵參天大樹,換來三頭獨龍猛牛)。
毫無疑問,被子植物是當今地球上最為繁盛的植物類群,作為人類的主要利用對象,它們發揮著重要作用,受到眾多植物資源學者的關注。那麼作為植物中的「少數植物」—裸子植物,它們中的哪些物種具有食用價值呢?它們又是如何食用的呢?為什麼要說裸子植物(沒別的,柿子撿軟的捏,就是覺得他們少)?裸子植物是比較古老的植物類群,其發生發展的歷史悠久。最新的研究表明,全球的裸子植物共有1118種。中國則有197種,佔全世界裸子植物的17.6%。我國包含裸子植物4個主要類群,是世界上裸子植物物種最豐富的國家,可以說是裸子植物的故鄉。裸子植物多為高大喬木,少有灌木,稀為草本,儘管只佔有植物界很小的一部分,但是裸子植物幾乎佔據了北半球與被子植物相當的範圍,其在園林綠化、水土保持、藥用、食用、材用上的價值不可忽視。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裸子植物都有哪些物種吧!按照目前裸子植物系統中列出的4亞綱,分別是蘇鐵亞綱、銀杏亞綱、買麻藤亞綱和松亞綱。裸子植物系統圖
附多歧蘇鐵的兩張靚照(小孢子葉球和大孢子葉球)
正在被加工的銀杏果 攝於騰衝固東鎮銀杏村
中麻黃(Ephedra intermedia)
松亞綱是裸子植物最多的一類,尤其是松目和柏目最為常見,作為園林綠化中的第一梯隊,青杄、雪松、白皮松、油松、日本五針松、水杉、鋪地柏、圓柏、側柏等往往是不可或缺的角色。那麼要說到食用,不能忽略的就是松子了,松子顧名思義是松樹的種子,但並不是所有的松科植物都產松子。多數五針松(葉五針一束)的種子較大,均可以食用。例如紅松,華山松等。當然白皮松(三針一束)、西藏白皮松的種子也可以食用。但以東北紅松的松子最為出名。野外碰見華山松(Pinus armandii),只恨牙不行榧樹是紅豆杉科榧屬的植物,其種子是著名的乾果—香榧,又稱香榧子,大小如棗,核如橄欖,種殼較硬,內有黑色果衣包裹淡黃色種仁,可食用。榧屬的其他種也大多可食用,或者是榨油食用。三尖杉是紅豆杉科三尖杉屬植物。我們在蘭坪縣調查時,發現當地的普米族就直接食用其肉質假種皮,還告訴我們說味道鮮美。好奇的我忍不住試了一下,簡直了,只能說承讓了。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紅豆杉屬植物種子的假種皮味甜,據說也可以食用,不過我沒有親身嘗試過,有位東北的老師告訴我他曾一次吃過100粒東北紅豆杉,沒有任何反應,應該是有微毒的,如果食用的話,強烈建議只能少量。春季的雲南,很多市場出售「油杉尖」。餐館也經常有「油杉尖」這道菜,不過一般是加工過的,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它是雲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新發的嫩葉,吃之前在水裡焯過,綠色的葉子變成了枯黃色,看起來不那麼誘人。但是如果用幹辣椒熗鍋,與火腿、蠶豆米或韭菜等爆炒,便是美味可口的地道雲南菜。(光顧著吃了,忘記拍照片)總而言之,裸子植物也有很多可食用的種類,主要是食用部位是種子,也有食用假種皮、苞片、髓心等部分,對於其藥用和觀賞的價值,確實是稍微遜色一些。最後友情告知,由於裸子植物大多都含有特殊的化學成分,有微毒,建議大家少量嘗試即可。而鐵樹就不要去品嘗了,那可能會要了饞貓的命!更多精彩
敬請關注民族植物學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