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去上池的那家麵館吃碗回鍋肉麵!

2020-12-05 簡說愛與教育

記憶中的老成都,是一碗蓋碗兒炊煙飄香!是府南河邊上納涼的大蒲扇!是公園裡面吹牛吹殼子的大嗓門兒!

後來,趙雷的一首《成都》,給成都加上了「煙雨」「小城」「文藝」「浪漫」「民謠」「小酒館」的標籤,大街小巷都響起了「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的旋律,慢慢的,舒緩的旋律,就像成都的生活一樣,慢而有情調!

小時候喜歡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左手拿一串兒糖油果子,右手拿個十二橋的大肉包子,一隻小手還拿不過來,裡面慢慢的都是肉粒,肥瘦分明,一嘴一口油,滿嘴都是油香!算算時間,十二橋的大肉包子也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了,現在還在金牛區的西南南路,早上蒸一籠,幾下就沒得了!

讀書的時候喜歡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大街小巷都是童年的身影,最喜歡吃的還是那個巷巷裡面一個奶奶煮的肥腸粉兒,不知道裡面是加了什麼仙氣兒,麻麻辣辣的,兩下就唆完了,連湯都不會剩半點兒,每次吃完,裡面就剩下些辣椒米米!

工作的時候喜歡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雖然是個主要吃白米飯的城市,但是麵食卻絲毫不遜色於北方,添加了四川獨特的味道之後,形成了四川獨有的麵食文化!

四川的麵食就是,各種川菜都可以加到麵條裡面,做成麵條端出來,常見的牛肉麵、肥腸面、雜醬面、青菜面、肉絲麵、到四川獨有的豆花兒面、蹄花兒面、辣雞面、姜鴨面、回鍋肉麵數不勝數,麵條種類有 粗面、細面、龍鬚麵、刀削麵、鋪蓋面,硬一點的、軟一點的、有嚼勁的、有彈性的,有清湯的、紅湯的、麻辣的、甜味兒的!

眾多麵食中,獨鍾愛一味,回鍋肉麵,細數眾多麵館,獨愛上池正街哪家麵館,回鍋肉熬出燈盞窩兒,二荊條、鹹豆豉,麵條比大多數地方的要粗些,有嚼勁,從翻騰著氣泡中的大鍋中撈出,盛在早已經放好豬油的大碗中,小勺子飛快的從鹽、味精、雞精、花椒粉等調味料小盒中勾出一點點,再用湯匙挖滿滿一勺特製密醬倒入碗中,再用盛飯的勺子,從事先炒好的回鍋肉中挖一勺,然後看著大叔的手抖啊抖,這個時候就趕緊上去接,然後端個小板凳,坐在路邊上,擁筷子使勁兒拌兩下,吹兩口,然後直接挑一大筷子麵條塞入嘴裡,咬一口,趕緊呼兩口氣,滿嘴的面香,再從旁邊拉根板凳,把面放著,自己跑去打碗麵湯!一大碗麵條下來,稀裡譁啦、暢汗淋漓,是真的吃肉了!

麵條吃飽了,再去街邊上阿姨那裡吃碗冰粉兒,紅糖薄荷葉,從嘴裡清涼到心裡,滿滿一身都是幹勁兒!

現在成都也是跟坐上了珠穆朗瑪峰的電梯一樣,爬的飛快,南門那邊的天府街區,各方面都已經非常有現代化都市的樣子了,科技感十足的高樓大廈、又寬有漂亮的大街、吃飯的地方個個裝修的精緻漂亮,有些地方去吃飯,連服務員都沒有,只需要用手機在作為上掃一掃就可以點餐,所有工作人員臉上都掛著微笑,服務態度很好,菜也蠻好。但是老感覺味兒不對!

可能老朽還就喜歡老成都巷子街邊那種,老闆一邊忙一邊吼「沒得紹子了,你加了別個吃撒子?」,「嫌我這鱔魚面不好吃,個人去其他地方吃啊,走走走」或者阿姨親切的說「哎呀,沒得桌子了,你們拼一哈哈」「沒得牛肉麵了,吃排骨嘛」,或者是你周六周末去吃麵,看著的是「每周日休息,不開門」,或者你下午去吃麵,卻吃了個閉門羹「我們這下午三點就不買了,沒得面了」

還是喜歡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聞一聞市井炊煙的氣息、聽一聽喧鬧的人聲、嘗一嘗充滿人情味兒的麵條!這種感覺很充實、也很真實!

熱點趣事生活百科,一壺小酒品味人生!下期見!

相關焦點

  • 晚上10點和我到成都玉林的街頭走一走喔喔喔
    現成的就是到旁邊的玉林西路(就是那首歌中的玉林路,實際是漏了一個字)找點素材。晚飯後九點半才出門,得抓緊時間。這是玉林西路的東入口,大部份的遊客是這裡走進去的,想不到以前平常的一條小街現在成了類景區,不過現在看到的也還是平常,在白天更是如此,白天這裡的人真的很少。為街頭增色的彩繪墻,在玉林小區內不算最好的,玉林四巷的墻繪最出色。
  • 成都最有故事的巷子:這裡曾走出很多百萬富翁,卻因北改走向落寞
    他沒說,只是讓我明早十點去火車北站找他那晚我失眠了,一晚上我都始終想不起來,火車北站到底有什麼故事?李逵 六歲的時候跟隨父母從山區來成都,作為當年的第一批「蓉漂」,火車北站附近的幾個市場幾乎佔據了他所有的童年。
  • 成都「蒼蠅館子」搬家,還是那個味
    白德文談起一件趣事,「有一個外地客人,十多年前來我們雨田吃過飯,後來忘記給錢就走了,去年他到成都來,還專門來到店裡給錢,讓我們很感動。」  白德文直言,搬遷對於雨田來說,還是有些影響。當初的老雨田有上下兩樓,大概200平方米。客人多時小巷子裡面都能擺放13張桌來接待,最多時整個店鋪要擺50多張桌子。
  • 「走,回十一小那家小吃店吃缽仔糕吧!」
    「走,回十一小那家小吃店吃缽仔糕吧!」那天朋友跟我說這句話時我回想起以前每到放學都會約上姐妹去附近的小攤吃缽仔糕我回想到,關於缽仔糕大概在每一個惠州人的童年裡都有一段甜甜糯糯的小食記憶於是,前幾天趁主編不在
  • 女一號竟然是這位杭味麵館老闆娘
    完全不同於其他公司的路演片,這支短片走的是親民路線,全國各地的普通人做主角,講述自己與支付寶的故事。杭味麵館的老闆江雲,竟然是螞蟻集團上市路演片的女一號。螞蟻集團的高層領導,包括董事長井賢棟、CEO胡曉明等,都成了花絮裡「跑龍套」的角色——有的當攝影師,有的打燈,還有的扛器材。
  • 從蒼蠅館子到黑珍珠餐廳,跟著我去吃成都江湖大廚的「隱藏菜單」
    後期,跟一些餐廳主廚深入交流,他們拿到了這些主廚們的私藏餐廳和菜品,真的是深入到這個圈子裡去了。後來刷店的隊伍逐漸擴大,他們拉起了200多人的智囊團,都是 成都 本土愛吃、會吃的行家,每周組兩個飯局,刷新餐廳,搜集意見,直接找大廚點不寫在菜單上的off-menu。
  • 快收藏這波麵館盤點!西安人不管到哪都不能不咥麵條!
    作為正宗陝西人,華寶只要一個周沒吃麵就想的不行~有沒有網友要約起咥面的?明兒就去!>很多家味道和口碑雙全的麵館一個人回家的路上,吃上一碗吧~永明岐山麵店址:友誼西路128號(近勞動南路)人均:自選不同類型的湯麵,每碗就一小口——面前的計數器是實力的證明,吃一碗摁一下,食量小的也能15碗起步,看到數字會有一種成就感!
  • 重慶:免費加面加菜吃飽為止 這家麵館會不會虧?
    一進門,在左側收銀臺背後牆上貼著的「加菜/面/米線/免費」提示語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標語下面還放著一桶南瓜綠豆湯,店裡菜單上的價格顯示在6元~26元不等。  此時不是就餐高峰期,30平方米左右的麵館裡有三名顧客。店裡的員工都在廚房,見到有人來了,一名服務員邊切肉邊問:「吃點啥子?」
  • 尷尬的「蟑螂」 麵館老闆吃下蟑螂事件三大謎團解開
    面裡吃出蟑螂,男顧客喊來老闆,女老闆卻一口吃下了蟑螂。第二天的電視新聞裡,老闆說「他逼我把蟑螂吃了還要5000元」,電話也打不通的男顧客,被描述成「吃霸王餐」。   但男顧客次日提供的視頻顯示:女老闆態度很差,而且他並沒有「逼」她吃蟑螂。自己之所以不接電話是因為覺得「別人開店不容易,沒必要曝光」。   現在最尷尬的,是那隻蟑螂。
  • 越是窮人家的孩子,越喜歡吃這三碗飯,養不出孝子的你別怨天尤人
    在早期生活中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家庭條件差的孩子都比較早熟能吃苦,體諒父母的心酸與不易,這樣條件下的孩子會認真讀書,節省開銷,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學改變生活,從而帶著父母過上好日子。可是如今似乎發生了變化,窮人家的孩子雖然早當家,但是也出現了很多「白眼狼」。
  • 一年能賣2000萬碗面!日本一蘭拉麵創業60年,終成全世界都愛的麵館!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們再來看看另一家日本的世界級拉麵名店「一風堂」,他家對比一蘭,真的是低調的不能再低調了。 碗底的那一行字,也成為了食麵一族的最好回味,不知道別人怎麼樣,日站君去的時候都會抱著看到這行字的目的
  • 麵館裡一碗嶽雲鵬面要106元,你怎麼認為?
    現在很多成功人士都有一個招牌,那就是開餐館。李晨開了一家火鍋店,孟非開了一家麵館,郭德綱開了一家郭家餐廳,現在連嶽雲鵬都進入了餐飲行業,開了一家麵館。很多人都知道孟非麵館關門了,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太貴的價格,最貴的一碗麵條要35元,不過,這碗麵條也是普通,並不像預期的那樣豪華。
  • 陽春麵是碗什麼面?
    從《上海飲食服務志》得知:1955年0.13元一碗;1965年0.12元;到1990年,衝到2字頭,每碗0.20元。這碗面之所以價廉,聽它原名便知:「清湯光面」。面清水光湯沒澆頭,調味就是放醬油,能加點豬油不要太幸福。光面如白飯,到店裡填肚皮,就喊陽春麵。就是進入配套,也沒失去平價本色;1958年3月23日報紙上報導了0.29元的一份套餐:「高粱二兩,陽春麵一碗,便菜一盆。」
  • 麵館開業免費送「洗衣液」,吸引大量顧客,15天收款8萬,可借鑑
    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很多老闆做的鎖客活動無非就是一些充值之類的,現在顧客對於充值活動可以說是深惡痛絕,一聽「充值」二字那是掉頭就走。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一個案例,麵館老闆不搞充值活動,只因「一桶洗衣液」,獲得大量顧客天天來店消費,一場活動15天收款8萬【1】案例背景以前上大學的時候,後門有一家牛肉麵館,味道非常好吃,店裡的滷蛋更是一絕,可我每次去吃的時候,店裡都沒有什麼顧客,整個店都顯得格外冷清。
  • 成都春熙路的盡頭,你可以到晴天Sunny酒館走一走
    慵懶閒適的成都一點沒有輸,拋開北、廣、深,穩穩接住酒吧第二城的帽子。慵懶閒適的成都從未爭輸贏酒吧的遍地開花是它長在骨子裡的需求晴天Sunny酒館春熙店已是在成都的第三店。實木的桌椅,各個展示架上懷舊的老物件,硬是把人拉扯到久遠的臆想裡。
  • 街頭賣早餐的,都愛在碗上套「塑膠袋」,裝上滾燙的熱飯,有毒嗎
    生活好了,早餐也變得豐富多樣,有人喜歡在家裡做早餐吃,主要乾淨衛生,還吃得舒服,有人也喜歡在外面吃早餐,主要方便,還多樣化,特別是起早貪黑的上班族,根本沒有時間在家裡做飯,很多時候吃早餐都很隨意,在外面買袋麵包,買個洋快餐,更多人愛在街邊的小吃攤吃早餐,因為它們種類多,又價格便宜,
  • 成都缽缽雞大盤點:粉紅色的肉,綠色的湯,藍綠色的碗
    文/雙菲旅行日記(歡迎個人轉載及分享)一個人抱著什麼樣的目的去遊歷,他在遊歷中,就只知道獲取同他的目的有關的知識。「缽缽」實際上是一個陶罐。碗的外面繪有紅、黃瓷龍圖案。碗裡裝滿了辛辣的調味料。這些菜先用特製的珠子加工,然後再用細繩加工。它們被冷浸在各種調味品中。吃的時候,你可以自己吃,也可以和朋友們一起來吃。它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 四川成都川菜大師家的年夜飯:最美就是家常味
    進屋左轉,就是廚房,爐灶上一邊燉著雞湯,一邊燜的是板慄燒肉,電飯煲裡還熱著孫兒今天中午的飯菜:一碗蒸得軟軟的米飯,一碗去筋、剁茸的雞胸肉餅,下面墊著的是洋蔥。「只要我在家,孫兒的飯都是我做。」彭子渝笑眯眯地說,銀白色的眉毛隨著臉上的笑容輕輕聳動。彭子渝的老伴兒一直在廚房裡忙著,眼看著就要過年了。
  • 東南大學的一池一水,都是值得再去看一眼的!
    也許大學幾年,都沒能搞清楚圖書館的內部布局,但在這裡借過的每一本書、待過的每一個自習室、預訂的每一個研討間,都已經成為大學裡奮鬥的記憶。這裡是求知的開始,也是畢業前的最後一站。-九曲橋畔在屬於你的東大記憶裡,是否有九曲橋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