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最有故事的巷子:這裡曾走出很多百萬富翁,卻因北改走向落寞

2020-12-03 無尾象和貓

歡迎你來到無尾象和貓的旅行探險事務所,請隨我們一起去發現那些不為人知的小眾旅行故事吧!

繼「土著」風波之後,我們三人繼續遊歷於成都的大街小巷,一直以來我對於寫什麼?其實是一個很迷茫的狀態,什麼樣的成都正在逐漸淡出人們視野?

是滿載童年的回憶,是再回不去的曾經。還是是終將被社會發展淡出視野的那群早期建設者?一些與成都相關的隻言片語時不時闖入筆記本,最後又被我用中性筆劃掉。我覺得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在這裡留下的故事。

有天下午我正在午睡,忽然被 李逵 打來的電話驚醒,電話那頭他興喜若狂的對我大聲說道:找到啦,找到啦,

我趕緊問他是哪兒?他沒說,只是讓我明早十點去火車北站找他

那晚我失眠了,一晚上我都始終想不起來,火車北站到底有什麼故事?

李逵 六歲的時候跟隨父母從山區來成都,作為當年的第一批「蓉漂」,火車北站附近的幾個市場幾乎佔據了他所有的童年。每每提到這裡,他都能滔滔不絕的給我講述一大籮筐,那棟樓是他看著修起來的,哪家店面一年至少會換了幾十個招牌……..

跟隨他熟練的腳步,我們穿過了一條過街隧道,再右轉走了大約50米,一塊破舊不堪的招牌上出現在眼前,寫著鋪蓋面三個大字。他和老闆簡單寒暄了幾句,他便領我隨意找了張桌子坐下,便對我說道:你想要的東西在這條街上都有。

鋪蓋面,是一道重慶市榮昌區的特色麵食名吃,因為麵皮很寬大像鋪蓋,所以得名鋪蓋面。他不算真正的成都美食,卻有一堆忠實的追隨者。

老闆年輕的時候便從重慶來成都打工,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荷花池給別人背包,那時候他的夢想就是開一家屬於自己的餐館。就賣面,其它什麼都不賣。

幾年後,一家極具重慶風味的碗雜鋪蓋面便出現在這條老街上,從此這一味道瀰漫進了街頭巷尾。

在揉著比較硬的麵團上,通過用兩隻手掌的夾、扯等動作,把麵團拽成巴掌大小的面片,稍微拉扯均勻後即可下鍋。再配以傳統的麻辣牛肉湯,口感有肉感而不硬,

經過改良的鋪蓋面精華在臊子而不在面,加入重慶小面特有的碗雜,將碗雜浸入湯汁拌勻後,端起滿滿一碗湯,大喝一口,辣椒刺激著味覺,喚醒了胃口。下肚後渾身熱乎乎的,冬天或者雨天吃上一碗鋪蓋面,整個人從裡到外都散發的暖意。

作為圍繞火車北站的街道,這條街有個站臺一樣名字:站西橋東巷,雖然名字簡單樸實,但讓人一聽就知道是火車站職工宿舍。

幾十年前的成都規劃把火車站、汽車站都規劃在北邊,所以最早被拉來成都的人就開始圍繞火車北站討生活,李逵的父母就是這群人當中第一批「蓉漂」,

因為圍繞五塊石、荷花池有兩大批發市場,所以在當年,只要你能力氣,就不愁沒飯吃。這個工作有點類似重慶的棒棒,因為每次背的貨都用兩根麻繩捆起來,時間久了,他們就有了新名字叫 「背包de」

揣著在老家種田幾年的錢,李逵父母來到開始了在成都的闖蕩生活,剛開始跟著別人學做生意,他們一路都膽戰心驚的,怕被別人騙,怕貨到手裡賣不出去。

不蒸饅頭蒸口氣,因為趕上第一波下海大潮,那時候可謂是遍地黃金,百貨從下火車到賣出去,完全就是左手到右手的距離。

一年以後,他們就在成都買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而我的好朋友李逵也從鄉下來到了成都,從此開啟了不一樣的人生。

他說剛來成都的那幾年是他最幸福的一段日子,日進鬥金,父母不忙,一家人其樂融融。

每逢周末的時候,都可以幫著他老漢兒運送貨物於火車北站和蓉北市場之間,因為每次都要經過下穿隧道的上下坡,所以下坡的時候他就在後面拖著,上坡的時候就埋頭使勁推。

偶爾空閒的時候,他就開始和小夥伴在這條街上嬉戲,從膽怯到融入,只用來一個夏天。

一待十多年,街道換來無數個面貌,他也知道了什麼叫 ps和網吧!(被老爸從網吧裡面揪著耳朵出來的印象還歷歷在目)

後來搬家、上學、兩件事打一塊兒,他們也就從這裡搬出去了,和很多第一批「蓉漂」一樣,隨著第一次北改,大多數人因為生意慘澹,要麼改行,要麼搬到更遠的地方。有錢的直接換了個生意接著做,而稍微慘一些的就只能在這裡繼續活下去。

曾經繁華一時的火車北站地下通道和站西橋東巷終於走向了謝幕。李逵說:其實有很多人都不願離去,如今他們依附於鄰裡之間做生意,每日感受這座城市的新舊交替,當年眾多從鄉下來打工的人。大都會匯集於此。他們被生活所迫,也安於現在的生活。有的人掙了錢就離開了這裡,有的人一輩子也「走不出去」。

我很想知道防護欄裡的鄰居還在不在,他們家的老冰棍是我對成都第一個夏天的記憶。麵館的老闆說:每天聽著火車的喇叭聲,就能想起那趟帶我來的火車。那是改變命運的汽笛聲…..

我們一生中總有很多承載記憶的地方,但鄉愁永遠來自兒時生活的地方。如今紅磚房正在等著被褪去,剩下的只有等著拆遷的眼神和即將消失在鏟車之下的一片過去「文化」。

#象世界出發#

相關焦點

  • 成都旅遊攻略|必去打卡景點都在這裡
    寬巷子集中了整個街區最多最完整的老建築,在這裡可以品碗茶,吃正宗川菜,體驗老成都的風土人情。窄巷子既有清末民初的建築,也有早期西式洋樓,是以西式飲食文化、藝術休閒為主的休閒生活品味區。井巷子是典型的民俗成都縮影,除了引人入勝的磚文化牆,還匯聚了成都特色小吃、民俗玩意兒等。
  • 去什麼寬窄巷子,去什麼春熙路,成都這些老街才是真正的慢生活
    而四川的成都總是被大家認為是休閒的好地方,但是在繁華的高樓大廈之間,在這裡經過的的大多數都是行色匆匆的人,拖著疲憊的身體,趕著地鐵和公交。真正的那些所嚮往的慢生活的大多數都藏在老舊的老街裡,在那些地方才居住著一群真正享受慢生活的人,它們也忠誠的守護著這座城市的獨有的記憶。想要真真切切的體驗成都慢生活,其實不必要去那幾個比較火的巷子。
  • 揚州一城中村:以前小巷子裡美女如雲,如今房東卻苦等拆遷
    揚州一城中村:以前小巷子裡美女如雲,如今房東卻苦等拆遷揚州現在的落寞很出人意料,這座歷史上曾和蘇杭齊名的江南重鎮,在今天人們的眼中卻漸顯生疏。其實,雖然今天的揚州和蘇州、杭州相比,的確有些差別,但也是一座頗有經濟實力的城市,同樣也吸引著不少年輕人到這裡打工。今天我們就來介紹揚州的一個城中村,它也曾是在很多打工人心中留下深刻記憶的地方。這個城中村的名字叫東花園,它的北邊有江陽東路,有大水灣公園,有古運河遺址,似乎集合著古代揚州煙花三月的記憶。
  • 寬窄巷子 白夜的詩句
    寬窄巷子改造後成為成都一景,我每次去也都是走馬觀花。  無意間,翻看本地詩人翟永明的《白夜譚》,知道女詩人在寬窄巷子開了一家叫「白夜」的酒吧。對於酒吧和詩歌我都是外行,但卻很想知道詩人能把酒吧開成什麼樣。楊婆婆的縫紉攤  仲夏,為了避開熙熙攘攘的遊客,我一大早就鑽進老滿城的巷子裡。
  • 來到成都著名美食街「寬窄巷子」,一定不能錯過的8大特色美食
    很多人旅遊是為了看風景、尋古蹟,而我每次旅遊都是奔著各處的美食去的,出行之前總要做足功課,尋找當地最正宗的美味,查詢遊客們評價最優的小吃。成都作為著名的旅遊都市,資源富饒,擁有「天府之國」之稱,而成都吸引我的,不僅是亮麗的風景,更是成都的各式吃喝。
  • 成都文創矽谷在哪裡?在這裡!
    成都是一座擁有23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城,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而要說成都歷史文化的「原點」和「母城」,非青羊區莫屬。美國《時代周刊》將成都中心城區、歷史文化核心區——「青羊少城」描述成為「China′s China」。青羊區之所以被定義為「最成都」甚至「最中國」,正是因為它深深根植於歷史。
  • 成都「最值得一逛」的街道,不是寬窄巷子,也不是錦裡,而是這裡
    也許很多朋友都知道,巨文大道是成都市的一條珠寶街,但這裡的建築風格都是韓唐式建築,但使巨文大道出名的原因不僅是它鱗次櫛比的紅磚和青瓦,而且「巨文臺」一詞之間還有濃濃的愛情故事,西漢時期,四川有一位著名的才女,名叫卓文君,她不僅美麗機智,而且擅長長幼,而且是卓王孫的女兒,卓王孫當時是著名的富翁,財產很多,因此卓文君可以稱為典型的白富美
  • 四海尋五方,中國日照最少的地方——成都
    寬窄巷子——由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組成,全為仿古四合院,是成都遺留下來的較成規模的清朝古街道。有些成都人認為,寬窄巷子不是成都人自己的,是為旅遊者提供的,然而這種說法並不能掩蓋寬窄巷子所體現出的地域特色。
  • 成都保存最完整古街道,最能感受民俗文化的地方,卻被別人忽視了
    成都是很多人夢想生活的城市,這個城市的人們樂觀豁達地對待每一天的生活。小宸也很期待到四川成都去走一走,看一看,過一過成都人民「巴適」的生活。每個城市都有一個最能代表它的地方,小宸覺得寬窄巷子可以說是最能感受成都民俗文化的地方了。
  • 寬窄巷子拆與保怎一個難字了得(上)[圖]
    寬窄巷子近六成的現有建築將被拆除,打造號稱成都第一會客廳的休閒文化商業街區。  目前,900來戶住戶,還有近300戶還居住在這裡;已經完成拆遷的區域,部分建築、部分院落變成了瓦礫;因拆遷而離開寬窄巷子的那些住戶們,已難以找到從前自己生活院落的影子。
  • 成都人分不清東南西北?在成都有種方向叫做「抵攏倒拐」
    成都的「四大門」(截圖來自百度地圖)另外一種答案則會讓你更打不到方向,這就是成都人嘴裡的「抵攏倒拐」。北方人或許很難想像,這樣一個不含任何方位詞的四字詞如何來指路呢?對此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成都人,我只能說四個字:個人意會。抵攏倒拐,你可以理解為從這裡一直往前走,走到看得到的盡頭,然後再左轉彎或者右轉彎。
  • 當金錢板對撞流行歌曲 讓音樂成為聆聽故事的鑰匙
    音樂唱作人KE正在以這樣一種新鮮的形式,將真實的人物事件與生活融入歌曲中,讓音樂成為打開故事的鑰匙。「有很多人或許對這樣東西不感興趣,他不願意花時間去看紀錄片或者查資料。但音樂只要幾分鐘,或許就能開啟他心中的好奇之門。」KE解釋道。
  • 【蘭州故事】傳奇故事從隴原走出的名將嶽鍾琪
    傳奇故事從隴原走出的名將嶽鍾琪在此甘肅新邊沿線修建了五座駐有重兵的城堡。龜城就是其中之一,它被命名為永泰城,同時抽調大批將士駐防。  讓人們想不到的是,在這個荒原城堡中,走出了一代名將嶽鍾琪。嶽鍾琪(1686年--1754年),字東美,號容齋,他被雍正帝譽為「當朝第一名將」,乾隆帝稱為「三朝武臣巨擘」。關於嶽鍾琪的籍貫,很多地方都說他是成都人。其實,他是甘肅人。康熙五十二年,隨祖母落籍成都,這才成了四川人。
  • 青海湖鹽走向全國走出國門
    青海新聞網訊1月1日起,受兩千多年價格管制和經營限制食用鹽銷售被鹽業體制改革被打破,具有三千多年開發歷史的青海茶卡鹽湖鹽的湖鹽走向全國,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目前已經與29個省(市、自治區)籤訂茶卡鹽銷售合作協議,並與日本籤訂出口的協議,成功邁出茶卡鹽走向國際市場的第一步。
  • 在如皋,最羨慕那些巷子裡長大的人……
    如皋的小巷 是很多人對小時候生活全部的記憶 生活在如皋的我們,很多都曾在小巷裡住過。以前每天上學放學,都要穿過那一眼望不到頭而又窄窄的巷子。
  • 三聯書店新變: 走進寬窄巷子的三聯,靠什麼觸動年輕一代?
    這個空間落在了窄巷子30號「瓦爾登」院子裡,這是寬窄巷子最大的四合院之一,門旁的老牆嵌著紅砂石材質拴馬石,門頭頂部冠之寬窄巷子內唯一歇山屋頂,正房廊簷外保留的羅馬柱是成都最早的羅馬柱建築之一,1856年法國傳教士洪廣化曾經住在這裡。
  • 成都「蒼蠅館子」搬家,還是那個味
    成都很多有名的「蒼蠅館子」都隱藏在市井小街小巷、老舊的居民區中,如蚊蠅散落。但隨著城市的建設、改造,不少「蒼蠅館子」面臨搬遷或消失。簡單、平實、隨意、美味……那些我們曾經一起追過的蒼蠅館子,現在何在?現狀如何?天府早報記者近日進行了調查。
  • 棚改項目華陽張家巷子片區(二期)A標段、原肉聯廠區域將啟動拆遷
    10月25日,成都天府新區華陽街道組織召開棚改項目華陽張家巷子片區居民代表抽籤產生本次棚戶區改造項目的房屋評估機構,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公證處對評估公司抽籤過程和結果進行公證。參加當日搬遷動員會的有天府新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建設局
  • 成都現存歷史最久防空洞面臨拆除危機?街道辦:系考古隊勘探
    原標題:成都現存歷史最久防空洞面臨拆除危機?  近日,記者接到市民打來電話:這座成都現存歷史最久的防空洞,即將面臨拆除危機嗎?今(16)日,據管轄所屬青羊區房管局及少城街道辦透露,只是將暴露在外的浸潤部分泥土運走,進行卸載保護,同時由考古隊對防空洞旁兩塊土地進行文物勘探,小夥伴猜猜,會不會有其他寶貝出現?
  • 倥傯7月,我去的成都畫風跟你不一樣
    調整下心情,玩了把CJ,換上衣服,下樓去寬窄巷子覓食吧寬窄巷子跟想像中的很不一樣,賣東西的很多,賣小吃的並不是很多,就隨便找了一家有風扇板凳的小店開吃,點了幾個成都出名的小吃就這麼幾個小吃,花費128,而且店裡人還特多寬窄巷子更適合白天拍照,很文藝範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