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現存歷史最久防空洞面臨拆除危機?街道辦:系考古隊勘探

2020-11-30 東方網

原標題:成都現存歷史最久防空洞面臨拆除危機?街道辦:系考古隊勘探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在線記者 顏雪 實習生 王映雪 報料人 黃先生 攝影報導)清代古城牆、抗戰時期防空洞、解放後油料倉庫……實業街67號一直以不同角色轉換身份,這個乍看不起眼的土包在近兩年已經變成了一個「平價停車場」,縱然雜草叢生、垃圾遍地,也因為廉價、緊鄰市中心而受到車友追捧。

  近日,記者接到市民打來電話:這座成都現存歷史最久的防空洞,即將面臨拆除危機嗎?今(16)日,據管轄所屬青羊區房管局及少城街道辦透露,只是將暴露在外的浸潤部分泥土運走,進行卸載保護,同時由考古隊對防空洞旁兩塊土地進行文物勘探,小夥伴猜猜,會不會有其他寶貝出現?

  成都現存歷史最久防空洞 是清代古城牆一部分

  據吳士存主編《成都城區街名通覽》中介紹,實業街在城區西部,屬青羊區。東起長順中街、長順上街交匯處對商業街,西至下同仁路,長410米、寬12.6米。瀝青路面,梧桐成蔭。清代名為甘棠胡同,街北有八旗官學。民國初,官學舊址改辦女子實業講習所,遂改名為實業街。滿城時正紅旗佐領署、防禦署、百驍騎署均在此街。實業街毗鄰寬窄巷子,人流量不少。

  抗戰時期,成都遭遇日軍瘋狂大轟炸31次。為了對付空襲,上世紀30年代,在實業街古城牆中修建了約170平方米的防空洞,並成立四川省防控指揮部。據周圍人透露,防空洞內隧道很長,涼風習習,可以容納約100人。

  「這個防空洞是成都市現存歷史最久的防空洞,準確稱謂不該是實業街防空洞,而是古城牆防空洞。它是把原來的古城牆挖了一部分來修建的。」巴蜀文化學者袁庭棟告訴記者。

  考古隊進行文物勘探 確認古城牆外還有無寶貝

  在實業街67號防空洞外,張貼著關於此次地塊封閉的公告。公告上寫著:「 根據市政府關於中心城區二環路內零星閒置地塊整治工作的要求。實業街67號地塊將於近期啟動相關建設工作。」公告中還註明,從8月6日開始對外封閉。落款是成都青羊區房管局、成都青羊區人民政府少城街道辦以及成都文旅集團。

  到達現場時,在乍看不起眼的土方下兩邊隱約透出防空洞入口,土方上十來位建築工人在來來往往運送土堆。周圍人透露,施工隊是幾天前進駐的,旁邊還有考古隊。在「土包」也就是老城牆兩側,確實有考古隊的工作人員在現場,對方表示正在進行文物勘探,不方便透露太多。

  今日,記者聯繫上少城街道辦工作人員楊女士,「我們一直都知道這一塊是防空洞和老城牆,所以很早就圍起沒有動工。8月26日開始,考古隊進場,是為了對可能存在的文物進行文物勘探,確認古城牆旁邊有沒有其他寶貝。」對方表示實業街離寬窄巷子不遠,有可能打造為寬窄巷子的延續。

  青羊區房管局工作人員透露,「在防空洞上施工是為了排險,近來由於下雨,有一截泥土有一些松垮,所以把這部分運送出去。防止意外發生,先進行卸載保護。」

  >>>>>>建築名片:抗戰時期防空洞遺址

  抗日戰爭時期的成都曾經遭受日本侵略者的轟炸31次,共計死1762人,傷3575人。為了對付日軍的空襲,在這裡的城牆中修建了約170平方米的防空洞,並在此成立了四川省防控指揮部。新中國成立以後,用作成都水錶廠的油料倉庫,現作為成都城牆的遺址得以保存。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

相關焦點

  • 成都發現古代遺址,現場出土一噸重象牙!可考古隊卻不敢挖了
    2001年2月份,成都某施工工地發現古代遺址痕跡,隨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出考古隊進駐現場。沒想到這片工地所發現的古代遺址,就是如今聞名遐邇的金沙遺址。當考古隊挖出大約重一噸的象牙之後,為何不少專家建議停止此次考古發掘?
  • 重慶女子考古隊成立8年,開展10餘個發掘項目、10餘個文物調查勘探...
    燕妮是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女子考古隊(以下簡稱「女子考古隊」)隊長。這支2012年組建的考古隊,是中國西部第一支由女性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考古隊伍。  這幾年,女子考古隊隊員從5人發展至11人,開展了10餘個發掘項目、10餘個文物調查勘探項目的田野工作,並參與了多項大遺址科技考古工作。前不久,這支隊伍獲得2019年度全國三八紅旗集體榮譽稱號。
  • 成都考古發掘一段古城牆,可分為唐五代、清代兩個時期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城牆有望在未來得以保護,展示成都深厚歷史底蘊。▲唐代城牆夯土▲清代城牆基礎及牆基據介紹,2018年10月至今,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地塊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面積約2000平方米。發現了一段古城牆的夯土和包磚砌石部分,為東西走向,略呈弧形,其中西側城牆保存較好。可分為唐五代、清代兩個時期。
  • 成都活得最久的居然是TA……
    成都發布消息,7月17日,記者從四川省人民政府官網上獲悉,根據《四川省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四川認定全省一級古樹和名木10811株,其中一級古樹10720株、名木91株,並公布了名錄。
  • 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後任街道辦主任,面子算什麼,掙錢才是第一位的
    最後,南大階段: 2013年,她在南京大學物理系陸陸續續發表一些神經學方面的研究。 但都是和哈佛的博導掛名,完全是自己一作的論文並沒有產出。 無法開啟新的課題,可能也是這個原因,她選擇從南大離開。
  • 半夜拉防空警報?@成都人防:故障誤響
    【文/觀察者網 郭肖】29日晚,成都華陽一帶鳴響防空警報。@成都人防 連夜對警報系統進行排查,回應稱,初步判斷為電子元件故障引發誤響。 據四川在線30日報導,29日深夜23時30分左右,眾多網友微博爆料成都華陽一帶鳴響防空警報。網友形容,警報持續了兩分多鐘。
  • 成都體育中心藏600年王府小路 泥巴碎片是文物
    11月10日,成都市考古隊對後子門成都體育中心遺址的6個探坑進行發掘,在5號探坑內,發現了蜀王府小路。近日,考古人員在成都體育中心籃球場進行勘探,成體中心位置恰巧屬於蜀王府的範圍內,找到很多生活器具遺存,還發現了一條蜀王府的小路。  挖掘地點  蜀王府北起東西御河,南到紅照壁,東至東華門,西達西華門,面積38公頃多,成都體育中心位於其中。
  • 大邑高山古城遺址考古發現成都平原迄今最早古城
    製圖/楊仕成 最震撼/ 高山古城遺址人骨罕見完好,亦為成都平原已發現年代最早最完好史前墓地。 最費解/ 隨葬品中發現3枚4600年前的核桃,這一隨葬習俗在成都平原尚屬首次發現。   神秘的古蜀文明,一直是縈繞在人們心中的謎團。
  • 中烏考古隊前後8次挖掘 中亞傳奇古城"面紗"揭開
    聯合考古隊中方負責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朱巖石認為,明鐵佩古城不僅擁有功能完備的城牆、城門、馬面等城防設施,城內外有規模宏大的建築和道路系統,還有格局清晰的手工業作坊,城外發現的墓葬區則進一步擴大了古城的文化內涵。這些重要發現,將令國際考古學界重新認識明鐵佩古城遺址,重新定位這座古城在費爾幹納盆地和中亞歷史上的地位。
  • 成都現罕見大型古墓群研究成果公布:6千座墓跨越2千年歷史!
    四川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近日宣布,考古隊在新川創新科技園項目地,由2015年至今共發現了6000多座古墓,跨度達2000多年,期間沒有大的時代斷層,堪稱埋藏於地下的半部「四川通史」,是四川地區通史式的古代墓地,非常罕見。
  • 江蘇南通某街道辦對商鋪實施斷電、圍擋,冠領代理房東勝訴維權
    今年9月,江蘇省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作出判決:確認被告街道辦對原告王先生房屋實施斷電、堆土圍擋的行為違法。  被告街道辦辯解稱,該房屋建於20世紀80年代,年代久遠,已經成了危房,街道辦作為區政府派出機關,有權對危房採取排險措施;街道辦的行為是為後續拆除行為做準備,屬於過程性行為,不屬於行政訴訟受案範圍。
  • 四川成都發現明朝蜀王墓,考古隊進入墓室後,中國古代最美地宮
    蜀王府是明代大藩,建藩於成都,佔有成都平原大部分良田,是明代最為富足的王府之一。1979年考古時發現的明蜀王家族的墓葬,其陵墓建築,極盡奢華,被專家譽為「中國古代陵墓中最精美的地下宮殿」。當地的文物局得知,在第一時間派出考古隊趕赴現場,為了對古墓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當時,考古隊員們花費了整整的一天一夜,藉助抽水機,才將古墓內的積水排完。根據勘察得知,這座墓穴是明朝時期的,當考古人員將墓室的大門打開後,他們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專家們不禁讚嘆道:真是太美了!中國最美麗的地下宮殿當之無愧。
  • 雲投訴|燈光昏暗、容易淹水 成都中鵬西路下穿隧道年久失修 街道辦...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曹菲 攝影報導成都中鵬西路下穿隧道,下穿成雅鐵路,是串聯光華大道的地下人行通道。隧道一端連接成都西門知名菜市——蘇坡農貿市場,來往人流量較大。然而,該隧道內部無任何裝潢,且由於使用年限較長,整體比較老舊,存在燈光昏暗、雨天容易淹水、夏季氣味較大等問題,給附近居民出行帶來不便。1月12日,蘇坡街道辦相關工作人員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對此相關部門已經籌備重新修建這條隧道,目前還在招標中。
  • 一環路「最老」天橋一夜拆完,老成都記憶又少一個
    建設路過街天橋,拆了 當晚22點48分,對這座成都一環路現存最老的現澆鋼筋混凝土人行天橋,徹底成為歷史。02點05分,主橋體拆除工作基本完成。 童年記憶碎片,減一 建設路過街天橋,對於成都東郊8090後的朋友們來說,應該是有著很深的記憶的。
  • 大連拆除百年歷史水泥廠
    大連一天拆除兩個水泥廠  夏德仁啟動按鈕成功爆破汙染嚴重、具有百年歷史的大連水泥廠  位於南關嶺的大連第三水泥廠同日拆除  昨天上午9時,有100年歷史的大連市水泥廠成功爆破拆除,市長夏德仁在數百名泡崖居民的注視中啟動了爆破按鈕
  • 東莞清代名園道生園被拆除 僅剩門石雜草(圖)
    昨日,位於東莞莞城街道辦振華路附近的道生園舊建築經一個多月的清拆,終於被夷為平地。  截至昨日記者發稿時,對於道生園拆除的原因、舊址將作何規劃等,莞城街道辦未有回覆。  清代建築長假後沒了  國慶長假剛過,東莞市民發現振華路附近的道生園被拆除了。
  • 成都為何首次上午拉響防空警報 官方解釋來了
    在抗戰時期,「跑警報」曾是成都人最痛苦的回憶;在和平年代,仍要做到勿忘國恥、居安思危!每年9月18日這一特殊日子,成都都會試鳴防空警報。除了技術上的更新,今年警報試鳴與往年最不同的是,試鳴時間由下午2時30分調整到了上午10時。成都市人防辦表示,此舉能最大程度減少對市民日常生活的影響。
  • 成都鬧市發現明代蜀王府遺址
    成都鬧市發現明代蜀王府遺址據現場考古工作人員介紹,近日為配合成都體育中心籃球場工程建設,成都市考古隊對工地進行例行勘探,考古人員在此發現了蜀王府遺址。在已出土的文物中,主要是從宋代至明清的器物和生活遺蹟。蜀王府,即明代朱元璋之子朱椿的府邸,始建於1385年。圖為發掘現場。
  • 小區五樓平臺私建雨棚十餘年,街道辦認定違建依然「難拆」
    李先生自雨棚搭建初始即向物業反映,但十餘年來未處理,他甚至曾停繳物業費以圖施壓,直至2019年物業才向所屬街道發函請求協助拆除。街道界定兩處雨棚為違建,2019年底拆除了一處後又被復建,另一處至今未拆除。
  • 成都工地發現古墓,考古隊趕來搶救挖掘,出土兩樣文物轟動中醫界
    成都工地發現古墓,考古隊趕來搶救挖掘,出土兩樣文物轟動中醫界成都老官山漢墓是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它之所以能入選這一考古界的奧斯卡,憑藉的就是其出土文物中兩件改寫中國醫學歷史的文物——醫學竹簡和人體經穴髹漆人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