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東莞清代名園道生園被拆除 僅剩門石雜草(圖)
被拆後的廢墟。 吳少敏 攝
▲道生園原貌。 資料圖片
已有157年的清代建築、東莞四大名園之一的道生園被拆毀了。昨日,位於東莞莞城街道辦振華路附近的道生園舊建築經一個多月的清拆,終於被夷為平地。
截至昨日記者發稿時,對於道生園拆除的原因、舊址將作何規劃等,莞城街道辦未有回覆。
清代建築長假後沒了
國慶長假剛過,東莞市民發現振華路附近的道生園被拆除了。記者來到道生園舊址看到,原來一棟棟精美的清代建築被分解為一堆堆雜木、青磚和紅石,僅剩下門石豎立著。
資料顯示,在清代,東莞曾經有四大名園,分別是可園、道生園、欣遇園和學圃,這四大名園的主人是一家人,祖承張應蘭。
道生園主人張嘉謨生於1830年,字鼎銘,號遁叟老人、鈍守、屋裡山人。1856年,張嘉謨隨可園主人張敬修徵戰太平軍立功,被選用為知府,但未赴任。回到東莞後,張嘉謨開始修建道生園,它的建造花費了張嘉謨畢生的心血。
當年道生園面積約750平方米,為平庭和水亭的中庭串列式布局,是一座三間三進九座的建築群。由於道生園原為私人住宅,後隨歷史發展被分割為私人住房。歷經百年改建之後,剩下的幾間老屋以道生園19號最為完整,基本保持了原建築的布局與風貌。
東莞四大名園僅剩可園
著有《東莞城跡》的作者之一李培軍說,看到拆遷一度止步,以為道生園能順利地保存下來,沒想到最終還是被拆除了。至此,東莞清代四大名園僅剩可園了,學圃和欣遇園早被拆除,而今又折損了道生園,非常可惜。
東莞一名不願具名的文化研究者分析說,道生園被拆除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屬文物保護單位。古建築不能成為文物保護單位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政府不願意申報,因為申報成功,周邊的地將被控規,無法發展;一種是保護不充分,不足以成為文物保護單位。
從道生園僅存的建築來看,還是相對完善、可以及時保護起來的。無論怎麼說,古建築被拆除了,可以說是當地政府的不作為。
何鏡堂:
拆除是否徵求了市民意見
聽說道生園被拆除,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何鏡堂感到吃驚。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東莞人,何鏡堂說,他之前去過道生園,印象中園子非常漂亮。對這類建築的拆除應該非常慎重:在拆除之前,政府部門是否詢問了相關保護部門意見,是否聽取了相關專家的意見,是否徵求了市民意見呢?(記者/吳少敏 見習記者/靳延明)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