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的小巷
是很多人對小時候生活全部的記憶
生活在如皋的我們,很多都曾在小巷裡住過。以前每天上學放學,都要穿過那一眼望不到頭而又窄窄的巷子。
小巷口的那個蘿蔔絲餅的味道,成了這麼多年之後依舊不能忘記的回憶。
後來,我們搬離了這些巷子。某一天,當再回小巷去尋找小時候的那口蘿蔔絲餅,卻發現已經不在了。
如今再回老城區的小巷裡走一遭,小時候走街串巷的身影又浮現在眼前。
因為,我們都是在如皋巷子裡長大的孩子。
1
如皋生活的精華,全在小巷裡
北京有胡同,如皋有小巷。但是,如皋的小巷卻與北京的胡同截然不同,因為小巷,凝聚了如皋的精華。
有人說,一個城市有一個城市的風貌,這風貌也必然有一點能夠體現其神髓的基點所在。
不認識如皋小巷,就等於不認識如皋。
如皋的小巷很窄,窄到有些巷子只能容得下一個人通過,我們卻曾在這窄窄的巷子裡,追逐打鬧,度過了一整個童年。
窄窄的小巷兩邊,是青瓦牆,和住在小巷裡的一戶戶的人家。如今的記憶裡,還能看見童年小巷裡的青石板和石板上斑駁的青苔。
如皋的每一條小巷,都有著清幽的美。即便是現在,不論你走進任何一條小巷,都仿佛立刻與周圍的喧鬧隔離開來。高高的牆壁,曲徑通幽的小路,依舊有著大隱隱於市的味道。
如皋的每一條小巷,都有著最地道的煙火氣。如今隨意鑽進一條小巷,還是會看到老人坐在家門口曬太陽,幾家人家的門裡傳來搓麻將的聲音。
2
小巷裡,藏著最市井的如皋生活
如皋的小巷,充滿了貼膚質感的生活細節,這些,就是我們忘不掉的舊時光裡的生活。
那時候,清晨的陽光一照進屋子,一天的新生活就開始了。屋子外面便開始有了打水的聲音,鉛桶敲擊著井口,發出清脆的「砰砰聲」,這是我們曾經的鬧鈴。
緊接著,自行車的叮鈴聲、早起的人們打招呼聲、孩子們上學的腳步聲就傳遍了整條巷子。
住在巷子裡的我們,左右鄰居都很熟悉,每每放學,大家都是成群結隊,一路歡笑,一路回家。
迎春橋的河兩邊,陽光正好的冬日,總是曬著被子和香腸。
一到下雨天,若是哪家人沒回來,鄰居們還能幫忙把衣服收了。
那幾家小巷裡的雜貨鋪,不僅是大家買日常用品的地方,也是我們小時候的美食天堂。
那時候, 要是炒了好吃的菜,香味真的會瀰漫在整個小巷裡,這可能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吧。
一到冬天,家家戶戶支起了爐子,熱氣隨著煙一股腦的往天上飛,我們站在爐子邊,好不暖和。
每當巷子裡到處都掛滿了晾曬的香腸和鹹肉,就知道,要過年了。
年味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記得以前,上午的小巷是屬於老人和小孩子的,年輕人都出去工作了,大一些的孩子也上學了,老人們就結伴去買菜,或者帶著小孫兒一起。
有時候,老人們會坐在一起,聊聊家常,孩子們就在巷子裡玩著屬於自己年代的遊戲。
一把把老舊的藤椅,一扇扇木質的大門,一個個手繪的門牌,這就是我們的小巷生活啊。
03
小巷,好想再回去走一遭
如皋的小巷,記錄了老如皋人傳統的生活。只是如今的小巷變了,生活在這裡的人越來越少,小巷也就漸漸不熱鬧了。
隨意拐進老城的某一條小巷,最多見的還是坐在門口的老人,或者身旁睡著的小狗。
很多小巷已經安靜到很少看到有人出入了。
偶爾會有一兩隻狗竄出來,你還沒有看清楚,他們就又竄到不知名的角落裡去了。
巷子裡老舊的鐘表店、理髮店、箍桶鋪子,現在也越來越難看到了。
巷子上越來越多的老房子,現在或是出租給別人住了,或是出租給一些商家做了美食店,自己卻已經很少回去。
如皋的小巷啊,見證了一代代人的成長,很多人已經離開了曾經生活的小巷。但是小巷從未遠去,依舊在等著每一個想回來看看的人。
想和你一起在如皋的巷子走一走.......
來源:如皋同城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