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家麵館會不會虧?
沒吃飽,加面加菜都免費,一直加到吃飽為止……最近,九龍坡區楊家坪一家麵館因此火了起來。真有這等好事?這家麵館不會虧?昨日,記者前去體驗了一番。
如果
面和菜免費加到飽
昨日上午十點半,記者和同事兩個人來到位於楊家坪步行街百康年世紀門樓下的這家麵館。一進門,在左側收銀臺背後牆上貼著的「加菜/面/米線/免費」提示語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標語下面還放著一桶南瓜綠豆湯,店裡菜單上的價格顯示在6元~26元不等。
此時不是就餐高峰期,30平方米左右的麵館裡有三名顧客。店裡的員工都在廚房,見到有人來了,一名服務員邊切肉邊問:「吃點啥子?」
記者兩人分別點了二兩小面和二兩牛肉麵,幾分鐘後,份量和其他麵館差不多的二兩小面和牛肉麵端上了桌。不久,同事吃完二兩牛肉麵便問:「可不可以加面加菜?要不要另外算錢?」
「可以,我們這裡都是免費加面加菜,店裡都貼了標語提示的。」服務員回答後,便向廚房吆喝:「加點面和菜!」不一會兒,服務員將一份沒有放作料的面和小菜加進了碗中。
「還可不可以再給我加一點?」同事把剛加的面吃完後又問,此時正在廚房煮麵的一名男士回答說:「可以,只要不浪費,可以免費加到吃飽為止。」於是又煮了一份面加在同事碗中。店家還提醒到:「你碗裡的作料可能味道不是很濃了,我再給你加點油,其他作料你自己在桌子上的盒子裡拿一下。」
結果
每天最多加上百份
在廚房煮麵的,便是老闆胡強。他今年30歲,因為家裡長輩一直以來在開麵館,他18歲高中畢業後學做建築施工員,那時也開始跟著父親學做小面,後來在工地上了幾年班,7年前在石坪橋開了一家麵館,兩年多前又在楊家坪開了第二家麵館。
「並不是一開業就免費加面加菜,是在經營了一個多月後才實施的。」胡強說,周邊很多上班族,他發現一些食量大的男孩子二兩小面吃不飽,而一些女孩子則常要求少面多菜,於是他想乾脆就免費加面和菜。
「一開始,我們就在店裡貼了提示語,顧客來吃麵,我們也會在口頭上提醒,現在這個規矩興了兩年多,很多老顧客都了解,我們也就不怎麼提醒了。」胡強說,他這個店每天能賣500多碗面出去,中午和晚上加面加菜的顧客會有點多,一般一天下來會加好幾十份,最多的時候會加上百份,至於總共加了多少面出去,他沒有計算過。
效果
不虧錢生意反而好了
每天加幾十份甚至上百份出去,那天天豈不是少賺好幾百元錢?對此,胡強說,這帳不能算得太精,做生意得做活套,做活了才會得到顧客的信任。「再說了,顧客也確實沒吃飽才會要求加,我就只是少賺點錢而已。」
胡強說,這兩年他也虧過錢,那是開業的前三個月,一個月虧了一萬五。但那不是免費加面加菜的原因,而是因為同時在做開業活動,二兩牛肉麵只賣10元錢,成本就是12元,一份二兩牛肉麵硬虧2元。後來活動結束了,免費加面加菜的活動還在持續,卻再也沒虧錢了,生意還越來越好了,收益也就越來越高。「我覺得這兩年生意好,除了產品質量和味道有保障以外,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免費加面加菜帶來的效果。」
胡強坦言,其實面不貴,一斤面能加5份出去,每天最多加十幾斤面出去,再加上人力、水電等費用,也就幾十元的成本。「有的老顧客在店裡來吃麵時,有時我問起,要不要再加點面他們還說不好意思,這種時候我就會主動給他多煮點。」
除了免費加面和菜以外,店裡還有免費提供的南瓜綠豆湯或銀耳湯,以及免費的泡豇豆和炒胡豆。
顧客:我們吃三兩不會故意點二兩,這老闆也實在
隨著時間接近飯點,顧客也逐漸多了起來。記者採訪過程中,就有5名顧客加了面。吃完二兩小面後在等老闆加面的王先生說,他來這家店吃過幾次面,以前都是點二兩面。他以前知道可以加面卻沒有加過,今天是確實沒吃飽就叫老闆加了一份面。
見到有人在叫老闆加面,顧客劉先生很吃驚:「面還可以免費加?」此時,在一旁吃麵的李先生說:「你看嘛,牆上貼著免費加面加菜的。」
劉先生吃完二兩小面後,加了一份面:「進門沒看到貼著的提示語,不曉得可以免費加,這老闆實在,生意做得活套。」
李先生是吃的三兩小面,他是第二次來店裡吃麵,這個月初第一次來吃麵時就知道可以免費加。「雖然可以免費加面,但我覺得開門做生意都有成本在裡面,點個三兩面也就比二兩多2元錢,所以吃三兩卻故意點二兩,沒有必要。」
正在等著上面的張女士說,她是第一次來這家店吃麵,平時在外面吃麵二兩都吃不怎麼完,今天因為沒有吃早飯感覺二兩不太夠便想叫三兩,「不過老闆很實在,只叫我點了二兩,說不夠可以再加。下一次,我還來。」
業內:用小成本換來了大收益
在胡強的店門口,就能看見幾家麵館,胡強店裡免費加面加菜的事情,周圍麵館老闆有什麼看法呢?旁邊萬州麵館老闆沈先生說:「做生意各有經營之道,免費加面加菜可能就是他們店的賣點,不過面的成本不高,他不會虧錢,就是用小的成本換來了大收益。」
楊家坪正街8號附149一家麵館店員吳女士說,現在麵館生意競爭大,僅周圍就有七八家麵館,年輕人腦殼轉得快,所以就公開說明免費加面加菜,讓人感覺這生意做得活,自然也就受顧客待見。「其實我們店裡要是顧客沒吃飽,讓加一點面,我們也會加的。」(記者 張春蓮 實習生 陳雲 報導)